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7-11-03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B.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C.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D.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
B. 诏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里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如明代的锦衣卫就是诏狱的一种。
C. 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代,“敕”字通常与皇权联系在一起,如“敕符”指的是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D. 迁,泛指官职的升降和调动。通常“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超迁”表示贬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 萧劢为子至孝。为母亲守孝时他悲伤过度几乎不能操办丧事,常到母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断绝亲友往来。
B. 萧劢为政有方。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男女守礼;赴广州任职之时,无论老少皆至情相送。
C. 萧劢为官清廉。他到广州任职后,革除此前官员的贪婪积弊,不侵扰盘剥外国商船,外国商船多次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
D. 萧劢大度博学。随从不慎将菜汤洒到他身上,他并未怪罪;他治学勤奋,刘显曾拿书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5分)
(2)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书边事①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断”字表现力很丰富,它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表现了边塞军情的紧急。
B. “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边塞的秋色。
C. 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D. 颈联“穷边”二字写出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E. 本诗运用虚实结合、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了诗人在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15. 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屈原《离骚》中借前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两句是:“ , ”。
(2)韩愈《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下片中,词人以声色点染出戌边将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办成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党全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②今年夏天,骄阳似火,都市人都喜欢在周末来到乡村享受清凉,采摘品尝新鲜水果,陶醉于瓜田李下。
③强冷空气影响之下,气温持续下降,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④潘天寿曾在1956年说“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这样的观点在当时是空谷足音,在今天,更是绝无仅有。
⑤越发成熟的他,不屑于浪费时间向别人证明自己,而喜欢好整以暇地在旁边观察事物的发展,等待适合出击的机会。
⑥鱼龙混杂的化妆品市场,已经乱到让人们真假难辨的程度,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一些班级的不良风气如果得不到纠正,整个学校的风气就可能受到影响,就难以构建和谐、文明和健康的校园文化。
B.《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C.自1971年联合国把每年12月5日定为“国际志愿者日”以来,为青年志愿者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提供了一个契机,推动了社会发展。
D.进入高三之后,学生借口以作业负担过重、复习压力过大为名,成天沉溺于题海之中,几乎完全放弃了必要的课外阅读,这对学生的写作极为不利。
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为便于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烦请各位校友先到接待处签名报到。
B.日前惠顾贵公司的网站,得知招聘网络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C.对于有兴趣投资山乡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D.金先生早已著作等身,但仍笔耕于辍,他最近又出版了一部拙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1970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吃粗粮有益健康。” ① ,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营养学家认为粗纤维吃多了, ② ,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直至1970年,欧美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 ③ ,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1.下面是出版赣州八境台的一副已经打乱顺序的对联,请按照对联的要求进行重组,上下联各填3句,只填序号。(6分)
①天留鸿爪印 ②缅莱公共镇北门,终古回环衣带水 ③凭高一顾
④横绝八方 ⑤地据虎头城 ⑥招苏子归来南海,重新摹写笠屐图
上联:
下联: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2012年夏天,林志颖带儿子小小志到法国旅游恰好赶上当地的读书节,为了鼓励孩子多读书,当地最大的市立读书馆将会用一份大礼物奖励两周内读书最多的孩子。林志颖和其他家长一样给孩子报了名,小小志为了得到礼物,十分刻苦,并且放弃了所有的娱乐,全身心投入到了读书中。一周后,小小志已经读了三本,而其他孩子一本都没读完,林志颖和小小志知道成绩后十分高兴和激动,父子俩都期待着颁奖时刻的到来,而林志颖也相信第一一定属于他的儿子。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是林志颖和小小志都没有想到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说:“希望您的孩子放弃这次读书活动,如果他得了第一会给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样,但礼物我们可以先发给你们。”林志颖和小小志虽然极不高兴、甚至非常愤怒,但在工作人员极力劝阻下还是悻悻地退出了活动。
以上材料内容出自两年前网络上疯传的一篇虚假文章,林志颖本人当年就做了公开澄清,但这篇文章今年在网络上又再次成为热议话题,点击、阅读和评论数量超过以往。今天,就这篇文章报道的内容和再次引发执的现象你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和看法呢?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明自己的态度和主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B.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C.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D.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
B. 诏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里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如明代的锦衣卫就是诏狱的一种。
C. 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代,“敕”字通常与皇权联系在一起,如“敕符”指的是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D. 迁,泛指官职的升降和调动。通常“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超迁”表示贬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 萧劢为子至孝。为母亲守孝时他悲伤过度几乎不能操办丧事,常到母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断绝亲友往来。
B. 萧劢为政有方。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男女守礼;赴广州任职之时,无论老少皆至情相送。
C. 萧劢为官清廉。他到广州任职后,革除此前官员的贪婪积弊,不侵扰盘剥外国商船,外国商船多次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
D. 萧劢大度博学。随从不慎将菜汤洒到他身上,他并未怪罪;他治学勤奋,刘显曾拿书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5分)
(2)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书边事①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断”字表现力很丰富,它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表现了边塞军情的紧急。
B. “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边塞的秋色。
C. 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D. 颈联“穷边”二字写出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E. 本诗运用虚实结合、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了诗人在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15. 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屈原《离骚》中借前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两句是:“ , ”。
(2)韩愈《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下片中,词人以声色点染出戌边将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办成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党全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②今年夏天,骄阳似火,都市人都喜欢在周末来到乡村享受清凉,采摘品尝新鲜水果,陶醉于瓜田李下。
③强冷空气影响之下,气温持续下降,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④潘天寿曾在1956年说“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这样的观点在当时是空谷足音,在今天,更是绝无仅有。
⑤越发成熟的他,不屑于浪费时间向别人证明自己,而喜欢好整以暇地在旁边观察事物的发展,等待适合出击的机会。
⑥鱼龙混杂的化妆品市场,已经乱到让人们真假难辨的程度,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一些班级的不良风气如果得不到纠正,整个学校的风气就可能受到影响,就难以构建和谐、文明和健康的校园文化。
B.《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C.自1971年联合国把每年12月5日定为“国际志愿者日”以来,为青年志愿者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提供了一个契机,推动了社会发展。
D.进入高三之后,学生借口以作业负担过重、复习压力过大为名,成天沉溺于题海之中,几乎完全放弃了必要的课外阅读,这对学生的写作极为不利。
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为便于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烦请各位校友先到接待处签名报到。
B.日前惠顾贵公司的网站,得知招聘网络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C.对于有兴趣投资山乡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D.金先生早已著作等身,但仍笔耕于辍,他最近又出版了一部拙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1970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吃粗粮有益健康。” ① ,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营养学家认为粗纤维吃多了, ② ,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直至1970年,欧美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 ③ ,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1.下面是出版赣州八境台的一副已经打乱顺序的对联,请按照对联的要求进行重组,上下联各填3句,只填序号。(6分)
①天留鸿爪印 ②缅莱公共镇北门,终古回环衣带水 ③凭高一顾
④横绝八方 ⑤地据虎头城 ⑥招苏子归来南海,重新摹写笠屐图
上联:
下联: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2012年夏天,林志颖带儿子小小志到法国旅游恰好赶上当地的读书节,为了鼓励孩子多读书,当地最大的市立读书馆将会用一份大礼物奖励两周内读书最多的孩子。林志颖和其他家长一样给孩子报了名,小小志为了得到礼物,十分刻苦,并且放弃了所有的娱乐,全身心投入到了读书中。一周后,小小志已经读了三本,而其他孩子一本都没读完,林志颖和小小志知道成绩后十分高兴和激动,父子俩都期待着颁奖时刻的到来,而林志颖也相信第一一定属于他的儿子。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是林志颖和小小志都没有想到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说:“希望您的孩子放弃这次读书活动,如果他得了第一会给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样,但礼物我们可以先发给你们。”林志颖和小小志虽然极不高兴、甚至非常愤怒,但在工作人员极力劝阻下还是悻悻地退出了活动。
以上材料内容出自两年前网络上疯传的一篇虚假文章,林志颖本人当年就做了公开澄清,但这篇文章今年在网络上又再次成为热议话题,点击、阅读和评论数量超过以往。今天,就这篇文章报道的内容和再次引发执的现象你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和看法呢?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明自己的态度和主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