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实验中学、南海桂城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7-11-05
山西实验中学、南海桂城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其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1),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宣和书谱》说贺知章“草隶佳处,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的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这不正是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盛唐之音》,有删节)
【注】大令:指晋王献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唐代的书法和诗歌达到了顶峰,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它们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B.王羲之书法的真实面目仍需探究,不过,完全可以把《兰亭序》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C.“草圣”张旭的草书和狂草,流走快速,一派飞动,把悲欢感情倾注在笔墨之间,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D.盛唐把书法作为抒情传达的艺术手段,并将此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以工艺、赋之于汉等事例进行比较类推,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书法和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B.文章一方面论述初唐书法风度体貌欣欣向荣,一方面以初唐诗歌作为比较对象,指出它们都共同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
C.文章把冯、虞、褚、陆的兰亭摹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并行论述,有着共同的论证目的。
D.文章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论证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必将到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论述张旭的狂草,其实也在以此来论述盛唐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B.初唐书法、诗歌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唐代及后世艺术繁荣的基础。
C.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都具音乐美,可见张旭与李白艺术特点是一样的。
D.孙过庭与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使得盛唐书法都有强大的历史责任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6题。
那是你的故事不是我的
李良旭
安德鲁大学毕业后,来到巴西西部山区当了一名美术老师。这一当,就是整整20年。他教的那些山区小孩,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有的长大后也像他一样成了一名美术老师。
安德鲁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山村小学的阳光》,在巴西利亚美术节上参展,得了金奖。
一天,一辆小车开进了安德鲁的学校,从车上下来几个衣冠楚楚的人。走在中间的那个人看见安德鲁,愣了好一会儿,惊呼道:“老同学,怎么会是你呀?在这里见到你,真让我太惊讶了!”安德鲁这才想起,这是他的大学同学乔治,俩人还是宿舍室友,毕业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安德鲁热情地拥抱着乔治,惊讶地问:“你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乔治说:“我是在巴西利亚美术馆看到那幅获得金奖的作品《山村小学的阳光》后,专程找到这里来的。”安德鲁问:“有什么事吗?”乔治兴奋地说:“我现在是一名收藏家,看了你那幅《山村小学的阳光》作品后,我准备高价收购,老同学,你开个价吧。”
安德鲁这才明白,乔治是专程来收购那件美术作品的。安德鲁无奈地耸耸肩,说:“很遗憾,我已将那幅作品送给我们学校小男生卡卡了。这是一个很有绘画天赋的学生,也许有一天,他也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什么?你将那幅画送给你们学校一个小男生了,我的上帝啊,那幅画至少值40万美元啊!”乔治用手捂住胸口,一脸痛苦状。安德鲁看了乔治吃惊的神色,笑道:“噢,能值那么多钱?”乔治一把搂住安德鲁的肩膀,哀求道:“老同学,我给你60万美元,你去把那幅画要回来,怎么样?”安德鲁掰开乔治的手,一口拒绝:“如果那幅画真的值那么多钱,放在卡卡那不正合适吗?也许他将来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来!”
乔治望着安德鲁,皱着眉,不解地说道:“老同学,你傻啊?60万美元啊,有了这笔钱,你马上可以改变命运,我帮你联系下,你马上到美术馆里专门从事创作,到时,你可就财源滚滚发大财了!”安德鲁也不解地说道:“我的命运现在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改变呢?正是我在这小山村里当老师,才创作了那幅《山村小学的阳光》,如果我离开了这里,坐在美术馆里,能创作出那样的作品吗?”乔治有些气恼地埋怨道:“咱们大学那些同学就你混得差,20年啦,你还在小山沟里,如果不是看了那幅画,我在这里意外碰到你,恐怕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到这里来。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你眼前,你却看不见,这不是傻子是什么?”
安德鲁眺望着远处,层峦叠嶂,迢迢渺渺。只听见他喃喃地说道:“那是你的故事不是我的。我在这里,享受到人生别样的快乐和幸福,正是在这里,我的绘画,才注满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乔治再也听不下去了,他阴沉着脸,拂袖而去。
一天,乔治在巴西利亚《巴西利亚邮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20年前,亿万富翁之子安德鲁,谢绝了父亲让他到自己公司任副总裁的邀请,孑然一人来到巴西利亚边远山村当了一名小学美术老师。20年过去了,他依然在那里当美术老师,他创作了一幅幅美术作品送给了那些山区的孩子。他送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普通的一幅画,还是一个个希望的种子。他在那边远的山村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坐标,他活在自己的故事里。
不知不觉,乔治的眼睛里噙满了泪花,他哽咽道:“我终于懂了安德鲁说过的一句话,‘那是你的故事不是我的’。”
(《演讲与口才》2015年17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简单交代了安德鲁大学毕业后的概况,表明安德鲁在美术方面的造诣,这为后文作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乔治特意专程来收购安德鲁获奖的那幅美术作品,并提出改变老同学的工作环境,这说明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同学情谊。
C.小说后文乔治看到报道的插叙,方便了读者理解安德鲁这个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使小说的叙事出现波澜,增强了故事性。
D.本文叙事清晰,故事情节简单,却包涵深刻的哲理,如环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人生定位与人生意义的关系等。
5.小说中的安德鲁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那是你的故事不是我的”这句话,既是理解安德鲁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心智不全的枪手打死12人
迈耶·伯杰(美国)
28岁的霍华德·昂鲁是个退伍军人,曾参加过发生在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和德国的装甲兵炮战。今晨,他用自己的战争纪念品,一把鲁格尔手枪,杀死了12人,打伤了4人。
令人费解的是昂鲁经常读《圣经》、练枪法。他没有精神失常的病历,但据专家们今晩的分析说,他无疑是个精神病患者,他偷偷酝酿害人计划已两年有余了。
〖片段一〗
霍华德·昂鲁在“3200街区”从一家店走向另一家店,神态极其镇静,手里的鲁格尔不断向外喷射。
昂鲁首先走进了约翰·皮拉契克的修鞋店。修鞋匠27岁。当昂鲁离他不到一码地时,他抬起头来,口张得大大的。鞋匠从板凳上跳了起来,紧接着肚子上就挨了一枪倒了下去。昂鲁走出店门,来到了阳光灿烂的大街上。
“我先对着他的胸口开枪,然后瞄准脑袋。”事后,他对检察官说,服役期间,昂鲁的枪法达到了神枪手的水平。昂鲁后来告诉检察官,他脑袋里有一个名单,列着那些“对他品头论足的人“。杂货店老板科恩和其他邻居如理发师、鞋匠、裁缝都在他的名单上。他要有条不紊地、挨一挨二地将他们消灭掉。但奇怪的是,他并未从似乎他最痛恨的杂货店老板身上开刀,而把他几乎留到最后,才去收拾。
〖片段二〗
昂鲁走进了河流路32l4号,一家小裁缝店。裁缝的老婆,28岁的扎戈林独自一人在那。这对夫妇结婚才一个月。当昂鲁手持鲁格尔进门时,她尖声叫了起来。接着枪声响起,她倒在血泊中。
在河流路3210号,克拉克·胡佛开了一家理发店。店正中摆着一匹白色旋转式木马,只有一个6岁的白人小孩坐在上边。他正在剃头,他母亲坐在一张靠墙的椅子上瞧着。
昂鲁朝孩子走去,把鲁格尔对准了他的胸口。枪声响了,小孩的头歪倒了,头发刚剃了一半,沾满了鲜血。昂鲁一句话没说,当着那惊惶失措的母亲的面,他把另一粒子弹射入了胡佛的身体。退伍军人没想杀死史密斯夫人,对她的叫喊仿佛充耳不闻。他转过身,不慌不忙地大踏步出了店门。
昂鲁回到街中心,对着河流路3208号开了一枪。两岁的托米·汉密尔顿头部中弾,倒了下去。
此时,小小一条街,到处可以听见女人和孩子们惊恐尖厉的叫声。七八个小孩从昂鲁身边逃过,嘴里尖声叫喊着“疯子“和一些含含混混的话。但昂鲁对之似乎置若罔闻。
〖片段三〗
《卡姆登信使晩报》的本市新闻编辑副主任巴克斯顿在电话本上找到了昂鲁的名字,拨了个电话。这时刚过上午10点,恰好昂鲁回到房间里。使巴克斯顿先生惊讶的是,昂鲁接了他的电话。他用平静、清晰的声音答应后,巴克斯顿先生问:
“是霍华德吗?“
“是的,你要的霍华德姓什么?”
“昂鲁。”
退伍军人问巴克斯顿先生想干嘛。
这位新闻编辑问道:“是否能告诉我,他们在那里对你做了些什么?”
昂鲁沉吟片刻,说:“他们没对我做什么——不过,我倒对他们干了不少事。”他的声音仍很平稳,没有一丝歇斯底里的痕迹。巴克斯顿先生问他杀了多少人。退伍军人答道:“我不知道,好像有l2个吧。”
“你干嘛要杀人?”
“不知道。”回答很干脆。
电话“砰”的一声挂断了。
警察的子弹劈劈啪啪地打在他周围的墙壁上。射击停止的间歇,痩削的杀人者走了出来,举着双手。
一个警察火气十足地教训道:“你神经不正常?”昂鲁眼睛直勾勾地冷冷盯着这警察说:“我没神经病,我脑袋很好使。”
吼叫着、拥挤着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激动地谈论着枪击事件和霍华德·昂鲁的为人。
人们承认,也许昂鲁精神是不正常的。那些熟悉昂鲁的人不厌其烦地说他怎么寡言少语,说话细声细气,怎么带着母亲上教堂,怎么在《圣经》特别是主祷文的段落间点点画画。
那一天河流路和邻近的街区谈论的话题就这一个。震动是巨大的。人们不断地说:“我们不明白,真不明白。”
(本文有删节)
【相关链接】
(1)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战争的退伍军人很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2014年,有7400名老兵自杀。此外,老兵面临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约14万人因犯罪入狱。
(2)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昂鲁没有精神失常的病历,和专家们分析说他是个精神病患者,其实并不矛盾。
B.昂鲁并未从似乎他最痛恨的杂货店老板身上开刀,而把他几乎留到最后,并不意味着他精神恍惚。
C.昂鲁对检察官说他要报复那些“对他品头论足的人”,事实上他却滥杀无辜,可见其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D.其实昂鲁精神是不正常的,因为他寡言少语,说话细声细气,并且在《圣经》主祷文的段落间点点画画。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巴克斯顿与昂鲁的电话交流写得很细腻,目的是证明昂鲁没有精神问题。
B.以人们不断地说“我们不明白,真不明白”来结束全文,意味深长,令人反思。
C.文章重视细节描述,也有较高的精确性,反映了伯杰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
D.伯杰以客观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不幸的真实故事及其原委,让我们对这个不幸有更深刻的思考。
E.本报道基本没有心理分析和观点,这样会导致读者难以判断当事人的内心。
9.本报道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请结合本文概述获奖的原因。(4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其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1),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宣和书谱》说贺知章“草隶佳处,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的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这不正是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盛唐之音》,有删节)
【注】大令:指晋王献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唐代的书法和诗歌达到了顶峰,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它们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B.王羲之书法的真实面目仍需探究,不过,完全可以把《兰亭序》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C.“草圣”张旭的草书和狂草,流走快速,一派飞动,把悲欢感情倾注在笔墨之间,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D.盛唐把书法作为抒情传达的艺术手段,并将此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以工艺、赋之于汉等事例进行比较类推,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书法和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B.文章一方面论述初唐书法风度体貌欣欣向荣,一方面以初唐诗歌作为比较对象,指出它们都共同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
C.文章把冯、虞、褚、陆的兰亭摹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并行论述,有着共同的论证目的。
D.文章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论证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必将到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论述张旭的狂草,其实也在以此来论述盛唐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B.初唐书法、诗歌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唐代及后世艺术繁荣的基础。
C.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都具音乐美,可见张旭与李白艺术特点是一样的。
D.孙过庭与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使得盛唐书法都有强大的历史责任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6题。
那是你的故事不是我的
李良旭
安德鲁大学毕业后,来到巴西西部山区当了一名美术老师。这一当,就是整整20年。他教的那些山区小孩,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有的长大后也像他一样成了一名美术老师。
安德鲁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山村小学的阳光》,在巴西利亚美术节上参展,得了金奖。
一天,一辆小车开进了安德鲁的学校,从车上下来几个衣冠楚楚的人。走在中间的那个人看见安德鲁,愣了好一会儿,惊呼道:“老同学,怎么会是你呀?在这里见到你,真让我太惊讶了!”安德鲁这才想起,这是他的大学同学乔治,俩人还是宿舍室友,毕业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安德鲁热情地拥抱着乔治,惊讶地问:“你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乔治说:“我是在巴西利亚美术馆看到那幅获得金奖的作品《山村小学的阳光》后,专程找到这里来的。”安德鲁问:“有什么事吗?”乔治兴奋地说:“我现在是一名收藏家,看了你那幅《山村小学的阳光》作品后,我准备高价收购,老同学,你开个价吧。”
安德鲁这才明白,乔治是专程来收购那件美术作品的。安德鲁无奈地耸耸肩,说:“很遗憾,我已将那幅作品送给我们学校小男生卡卡了。这是一个很有绘画天赋的学生,也许有一天,他也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什么?你将那幅画送给你们学校一个小男生了,我的上帝啊,那幅画至少值40万美元啊!”乔治用手捂住胸口,一脸痛苦状。安德鲁看了乔治吃惊的神色,笑道:“噢,能值那么多钱?”乔治一把搂住安德鲁的肩膀,哀求道:“老同学,我给你60万美元,你去把那幅画要回来,怎么样?”安德鲁掰开乔治的手,一口拒绝:“如果那幅画真的值那么多钱,放在卡卡那不正合适吗?也许他将来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来!”
乔治望着安德鲁,皱着眉,不解地说道:“老同学,你傻啊?60万美元啊,有了这笔钱,你马上可以改变命运,我帮你联系下,你马上到美术馆里专门从事创作,到时,你可就财源滚滚发大财了!”安德鲁也不解地说道:“我的命运现在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改变呢?正是我在这小山村里当老师,才创作了那幅《山村小学的阳光》,如果我离开了这里,坐在美术馆里,能创作出那样的作品吗?”乔治有些气恼地埋怨道:“咱们大学那些同学就你混得差,20年啦,你还在小山沟里,如果不是看了那幅画,我在这里意外碰到你,恐怕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到这里来。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你眼前,你却看不见,这不是傻子是什么?”
安德鲁眺望着远处,层峦叠嶂,迢迢渺渺。只听见他喃喃地说道:“那是你的故事不是我的。我在这里,享受到人生别样的快乐和幸福,正是在这里,我的绘画,才注满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乔治再也听不下去了,他阴沉着脸,拂袖而去。
一天,乔治在巴西利亚《巴西利亚邮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20年前,亿万富翁之子安德鲁,谢绝了父亲让他到自己公司任副总裁的邀请,孑然一人来到巴西利亚边远山村当了一名小学美术老师。20年过去了,他依然在那里当美术老师,他创作了一幅幅美术作品送给了那些山区的孩子。他送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普通的一幅画,还是一个个希望的种子。他在那边远的山村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坐标,他活在自己的故事里。
不知不觉,乔治的眼睛里噙满了泪花,他哽咽道:“我终于懂了安德鲁说过的一句话,‘那是你的故事不是我的’。”
(《演讲与口才》2015年17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简单交代了安德鲁大学毕业后的概况,表明安德鲁在美术方面的造诣,这为后文作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乔治特意专程来收购安德鲁获奖的那幅美术作品,并提出改变老同学的工作环境,这说明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同学情谊。
C.小说后文乔治看到报道的插叙,方便了读者理解安德鲁这个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使小说的叙事出现波澜,增强了故事性。
D.本文叙事清晰,故事情节简单,却包涵深刻的哲理,如环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人生定位与人生意义的关系等。
5.小说中的安德鲁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那是你的故事不是我的”这句话,既是理解安德鲁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心智不全的枪手打死12人
迈耶·伯杰(美国)
28岁的霍华德·昂鲁是个退伍军人,曾参加过发生在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和德国的装甲兵炮战。今晨,他用自己的战争纪念品,一把鲁格尔手枪,杀死了12人,打伤了4人。
令人费解的是昂鲁经常读《圣经》、练枪法。他没有精神失常的病历,但据专家们今晩的分析说,他无疑是个精神病患者,他偷偷酝酿害人计划已两年有余了。
〖片段一〗
霍华德·昂鲁在“3200街区”从一家店走向另一家店,神态极其镇静,手里的鲁格尔不断向外喷射。
昂鲁首先走进了约翰·皮拉契克的修鞋店。修鞋匠27岁。当昂鲁离他不到一码地时,他抬起头来,口张得大大的。鞋匠从板凳上跳了起来,紧接着肚子上就挨了一枪倒了下去。昂鲁走出店门,来到了阳光灿烂的大街上。
“我先对着他的胸口开枪,然后瞄准脑袋。”事后,他对检察官说,服役期间,昂鲁的枪法达到了神枪手的水平。昂鲁后来告诉检察官,他脑袋里有一个名单,列着那些“对他品头论足的人“。杂货店老板科恩和其他邻居如理发师、鞋匠、裁缝都在他的名单上。他要有条不紊地、挨一挨二地将他们消灭掉。但奇怪的是,他并未从似乎他最痛恨的杂货店老板身上开刀,而把他几乎留到最后,才去收拾。
〖片段二〗
昂鲁走进了河流路32l4号,一家小裁缝店。裁缝的老婆,28岁的扎戈林独自一人在那。这对夫妇结婚才一个月。当昂鲁手持鲁格尔进门时,她尖声叫了起来。接着枪声响起,她倒在血泊中。
在河流路3210号,克拉克·胡佛开了一家理发店。店正中摆着一匹白色旋转式木马,只有一个6岁的白人小孩坐在上边。他正在剃头,他母亲坐在一张靠墙的椅子上瞧着。
昂鲁朝孩子走去,把鲁格尔对准了他的胸口。枪声响了,小孩的头歪倒了,头发刚剃了一半,沾满了鲜血。昂鲁一句话没说,当着那惊惶失措的母亲的面,他把另一粒子弹射入了胡佛的身体。退伍军人没想杀死史密斯夫人,对她的叫喊仿佛充耳不闻。他转过身,不慌不忙地大踏步出了店门。
昂鲁回到街中心,对着河流路3208号开了一枪。两岁的托米·汉密尔顿头部中弾,倒了下去。
此时,小小一条街,到处可以听见女人和孩子们惊恐尖厉的叫声。七八个小孩从昂鲁身边逃过,嘴里尖声叫喊着“疯子“和一些含含混混的话。但昂鲁对之似乎置若罔闻。
〖片段三〗
《卡姆登信使晩报》的本市新闻编辑副主任巴克斯顿在电话本上找到了昂鲁的名字,拨了个电话。这时刚过上午10点,恰好昂鲁回到房间里。使巴克斯顿先生惊讶的是,昂鲁接了他的电话。他用平静、清晰的声音答应后,巴克斯顿先生问:
“是霍华德吗?“
“是的,你要的霍华德姓什么?”
“昂鲁。”
退伍军人问巴克斯顿先生想干嘛。
这位新闻编辑问道:“是否能告诉我,他们在那里对你做了些什么?”
昂鲁沉吟片刻,说:“他们没对我做什么——不过,我倒对他们干了不少事。”他的声音仍很平稳,没有一丝歇斯底里的痕迹。巴克斯顿先生问他杀了多少人。退伍军人答道:“我不知道,好像有l2个吧。”
“你干嘛要杀人?”
“不知道。”回答很干脆。
电话“砰”的一声挂断了。
警察的子弹劈劈啪啪地打在他周围的墙壁上。射击停止的间歇,痩削的杀人者走了出来,举着双手。
一个警察火气十足地教训道:“你神经不正常?”昂鲁眼睛直勾勾地冷冷盯着这警察说:“我没神经病,我脑袋很好使。”
吼叫着、拥挤着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激动地谈论着枪击事件和霍华德·昂鲁的为人。
人们承认,也许昂鲁精神是不正常的。那些熟悉昂鲁的人不厌其烦地说他怎么寡言少语,说话细声细气,怎么带着母亲上教堂,怎么在《圣经》特别是主祷文的段落间点点画画。
那一天河流路和邻近的街区谈论的话题就这一个。震动是巨大的。人们不断地说:“我们不明白,真不明白。”
(本文有删节)
【相关链接】
(1)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战争的退伍军人很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2014年,有7400名老兵自杀。此外,老兵面临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约14万人因犯罪入狱。
(2)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昂鲁没有精神失常的病历,和专家们分析说他是个精神病患者,其实并不矛盾。
B.昂鲁并未从似乎他最痛恨的杂货店老板身上开刀,而把他几乎留到最后,并不意味着他精神恍惚。
C.昂鲁对检察官说他要报复那些“对他品头论足的人”,事实上他却滥杀无辜,可见其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D.其实昂鲁精神是不正常的,因为他寡言少语,说话细声细气,并且在《圣经》主祷文的段落间点点画画。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巴克斯顿与昂鲁的电话交流写得很细腻,目的是证明昂鲁没有精神问题。
B.以人们不断地说“我们不明白,真不明白”来结束全文,意味深长,令人反思。
C.文章重视细节描述,也有较高的精确性,反映了伯杰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
D.伯杰以客观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不幸的真实故事及其原委,让我们对这个不幸有更深刻的思考。
E.本报道基本没有心理分析和观点,这样会导致读者难以判断当事人的内心。
9.本报道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请结合本文概述获奖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