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3)
时间:2017-11-16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1、D(3分)D. 物质享受幸福观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错误地以为获得物质享受越多就越幸福,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理解有误。
2、B(3分)B.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消费主义的盛行,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对物质享受幸福观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对原文内容理解有误,原文“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给人们欲望的满足提供了目不暇接、花样翻新的产品和服务。”
3、D(3分) 除物质需要外,人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情感满足、社会尊重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比物质需要重要得多。原文并没有表达物质需要和更高层次需要哪个更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4、B(3分)试题分析:A项,原文“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虽“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但并不意味是“为了了解习俗”;C项,“在遵循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人就能体会庄重,懂得敬畏”过于绝对;作者认为“仪式”很重要,应该郑重其事地举行,仅仅有仪式是不够的。D项,“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无中生有。
5、(5分)①面对生命的到来或逝去,持有最基本的肃穆、郑重之情;②面对艰苦的生活、坎坷的命运,依然保持感恩之心;③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畏之心;④对于已逝的英灵,要永远铭记与崇敬。(一点1分,四点5分)
6、(6分)朱熹提出“敬”的重要性,作者以此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庄重的高级表现是一种敬畏之心。(2分)引朱熹的话,既是对上文“庄重”表现的总结深化,(2分)也引出下文——即对当代人缺乏敬畏之心、世界越来越娱乐化的反思与批判。(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7、D(3分)A项,“在暗物质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改变了人类认识暗物质的进程”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推测性的;B项,“这在其他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并不是指中国科研的进展速度;C项,“限制了他们取得更重大的进步与成果”错误,原文是“让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8、BD(5分)B项,“中国对科研重器的大力投入,将会加剧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错误,二者没有必然关系;D项,“无不显示中国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错误,现代中国科学只是进步迅速,并没有世界领先。(一点三分,两点5分)
9、(4分)(1)从国家层面来讲,有赶超世界科技强国的决心,有强大的决策力和执行力;(2)从社会层面来讲,有优秀的教育体系,让所有人都有成才的机会;(3)从人才层面来讲,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目标专注,勇于创新;(4)从文化层面来讲,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有独特的创新思维。(一点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10、C(3分)(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11、D(3分)(“‘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晳,点为黑污,晳为白色。)
12、A(3分)(“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错,文中“帝壮之,决意西讨”意思是“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
13、(1)陆诜询问种谔用什么话来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㖫,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5分;关键词“所以”(“用来……话”“如何”)、“报”(“回复”“答复”)、“易”(交换)各1分,大意2分。】
(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5分;关键词“因”(于是,就)、“示”(给……看)、“南”(“南归”“南行”“向南去”)各1分,大意2 分分。】
【参考译文】
种谔字子正,因父亲恩荫多次升官至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举荐他掌管青涧城.西夏酋长令㖫归附,陆诜怕惹起事端,不打算接纳,种谔请求接纳他.西夏派人来索要令㖫.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㖫,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西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从中原逃亡到西夏去的人.西夏将领嵬名山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内,他的弟弟夷山先归降,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来诱降嵬名山,用金盂贿赂他,嵬名山的手下小吏李文喜接受了金盂并答应归降,嵬名山却还不知道此事.种谔立即把此事奏明朝廷,皇帝诏令转运使薛向和陆诜委托种谔招纳嵬名山.种谔不等嵬名山答复,就发动他所统领的全部士兵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军营.嵬名山惊慌,拿起枪想要作战,嵬夷山大喊道:“兄长已经相约投降,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宋军获得三百酋长首领、一万五千户、一万兵士.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袭到黄河,斩杀敌军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鄜延副总管.上奏说:“西夏国王秉常被其母亲囚禁,可赶快由本路官兵直捣他的巢穴.”种谔于是入朝见皇帝,夸口说:“西夏国没有人才,秉常是个孩子,我前去即可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来。”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任命他做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敌人屯兵于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和京畿内的七个将领所属的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抵御,伏兵出击,截断敌军的首尾,大破西夏援军.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都向皇帝祝贺.种谔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种谔善于驾驭士兵,每当遇敌能出奇计,每战必胜,但为人狡诈残忍,身边的人有犯法的立即斩首,有时先剖取肺肝,同坐的人掩面不忍看,种谔饮酒吃饭如故.敌人也惧怕他勇敢善战,所以他屡有战功.曾经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种谔欺骗门下客说:“事情紧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乘坐我的马,让旗鼓和千骑跟随,赶快赶到大军那里去。”门客相信了他,敌人以为是种谔,随后追击,门下客差点儿丢了性命.自从熙宁年间首次开拓绥州,到后来两次进行西征,都是种谔首先谋划,最终招致永乐之败.议论者说种谔不死,边事不会停止。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11分)
14、(5分)BE(B项2分,E项3分)(B项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E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食肉者的愤慨,是一首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
15、(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2分)(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5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寄蜉蝣于天地。
(3)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 (3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下车伊始: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望文生义。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不合语境。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适用对象不当。秘而不宣: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18、B(3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分析。A项中途易辙,在“传统民俗”前加“使”。 C项表意不明“他”指代不明;D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内容互换。
19、(3分)A(B、“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主办方对嘉宾说.C、“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D“探望”一般指探望病人,并且是指远程的方式,这里应该为“看望”。)
20.(5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1、D(3分)D. 物质享受幸福观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错误地以为获得物质享受越多就越幸福,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理解有误。
2、B(3分)B.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消费主义的盛行,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对物质享受幸福观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对原文内容理解有误,原文“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给人们欲望的满足提供了目不暇接、花样翻新的产品和服务。”
3、D(3分) 除物质需要外,人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情感满足、社会尊重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比物质需要重要得多。原文并没有表达物质需要和更高层次需要哪个更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4、B(3分)试题分析:A项,原文“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虽“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但并不意味是“为了了解习俗”;C项,“在遵循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人就能体会庄重,懂得敬畏”过于绝对;作者认为“仪式”很重要,应该郑重其事地举行,仅仅有仪式是不够的。D项,“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无中生有。
5、(5分)①面对生命的到来或逝去,持有最基本的肃穆、郑重之情;②面对艰苦的生活、坎坷的命运,依然保持感恩之心;③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畏之心;④对于已逝的英灵,要永远铭记与崇敬。(一点1分,四点5分)
6、(6分)朱熹提出“敬”的重要性,作者以此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庄重的高级表现是一种敬畏之心。(2分)引朱熹的话,既是对上文“庄重”表现的总结深化,(2分)也引出下文——即对当代人缺乏敬畏之心、世界越来越娱乐化的反思与批判。(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7、D(3分)A项,“在暗物质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改变了人类认识暗物质的进程”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推测性的;B项,“这在其他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并不是指中国科研的进展速度;C项,“限制了他们取得更重大的进步与成果”错误,原文是“让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8、BD(5分)B项,“中国对科研重器的大力投入,将会加剧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错误,二者没有必然关系;D项,“无不显示中国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错误,现代中国科学只是进步迅速,并没有世界领先。(一点三分,两点5分)
9、(4分)(1)从国家层面来讲,有赶超世界科技强国的决心,有强大的决策力和执行力;(2)从社会层面来讲,有优秀的教育体系,让所有人都有成才的机会;(3)从人才层面来讲,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目标专注,勇于创新;(4)从文化层面来讲,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有独特的创新思维。(一点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10、C(3分)(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11、D(3分)(“‘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晳,点为黑污,晳为白色。)
12、A(3分)(“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错,文中“帝壮之,决意西讨”意思是“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
13、(1)陆诜询问种谔用什么话来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㖫,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5分;关键词“所以”(“用来……话”“如何”)、“报”(“回复”“答复”)、“易”(交换)各1分,大意2分。】
(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5分;关键词“因”(于是,就)、“示”(给……看)、“南”(“南归”“南行”“向南去”)各1分,大意2 分分。】
【参考译文】
种谔字子正,因父亲恩荫多次升官至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举荐他掌管青涧城.西夏酋长令㖫归附,陆诜怕惹起事端,不打算接纳,种谔请求接纳他.西夏派人来索要令㖫.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㖫,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西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从中原逃亡到西夏去的人.西夏将领嵬名山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内,他的弟弟夷山先归降,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来诱降嵬名山,用金盂贿赂他,嵬名山的手下小吏李文喜接受了金盂并答应归降,嵬名山却还不知道此事.种谔立即把此事奏明朝廷,皇帝诏令转运使薛向和陆诜委托种谔招纳嵬名山.种谔不等嵬名山答复,就发动他所统领的全部士兵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军营.嵬名山惊慌,拿起枪想要作战,嵬夷山大喊道:“兄长已经相约投降,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宋军获得三百酋长首领、一万五千户、一万兵士.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袭到黄河,斩杀敌军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鄜延副总管.上奏说:“西夏国王秉常被其母亲囚禁,可赶快由本路官兵直捣他的巢穴.”种谔于是入朝见皇帝,夸口说:“西夏国没有人才,秉常是个孩子,我前去即可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来。”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任命他做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敌人屯兵于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和京畿内的七个将领所属的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抵御,伏兵出击,截断敌军的首尾,大破西夏援军.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都向皇帝祝贺.种谔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种谔善于驾驭士兵,每当遇敌能出奇计,每战必胜,但为人狡诈残忍,身边的人有犯法的立即斩首,有时先剖取肺肝,同坐的人掩面不忍看,种谔饮酒吃饭如故.敌人也惧怕他勇敢善战,所以他屡有战功.曾经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种谔欺骗门下客说:“事情紧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乘坐我的马,让旗鼓和千骑跟随,赶快赶到大军那里去。”门客相信了他,敌人以为是种谔,随后追击,门下客差点儿丢了性命.自从熙宁年间首次开拓绥州,到后来两次进行西征,都是种谔首先谋划,最终招致永乐之败.议论者说种谔不死,边事不会停止。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11分)
14、(5分)BE(B项2分,E项3分)(B项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E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食肉者的愤慨,是一首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
15、(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2分)(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5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寄蜉蝣于天地。
(3)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 (3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下车伊始: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望文生义。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不合语境。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适用对象不当。秘而不宣: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18、B(3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分析。A项中途易辙,在“传统民俗”前加“使”。 C项表意不明“他”指代不明;D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内容互换。
19、(3分)A(B、“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主办方对嘉宾说.C、“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D“探望”一般指探望病人,并且是指远程的方式,这里应该为“看望”。)
2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