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2018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11-16
答案解析:
1.D(A项,曲解文意,“直接引发了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产生”错,原文说的是“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B项,扩大范围,“儒家文化一直居于中华传统文化主导地位”错,原文说的是“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长期”不等于“一直”。C项,张冠李戴,“它们讲仁爱,师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错,原文指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
2.B(颠倒顺序,“文章依次介绍了儒、佛、道各具特色的文化表现形态”表述有误,原文论述时,是先讲儒家,再讲道家,最后讲佛家,其书序并非“儒、佛、道”
3.B(说法绝对,原文的相关表述是“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
4.D。(从文章看,说出真相并没有违背着自己的良心)
5.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②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每点2分)
6.对比手法。①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②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③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答出手法2分,分析每点2分,答对2点满分。)
7.B(根据统计示意图可知,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应是2011年,当年脱贫人数是1232万,而201 6年脱贫人数是1 240万。)
8.B、E(A项,遗漏信息,还应有“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及具体解决问题的措施。C项,不止两个方面,国家发改委主任接受提问时是从四个方面谈我国现在的经济形势的,即经济平稳增长、新增千万就业岗位、1 2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深度进展。D项,“不加任何主观评价”错,新闻里可以也允许有所评价,但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这也是新闻的客观性。选文中“扶贫必扶智”“有日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等语句就体现了新闻记者的观点态度。)(评分建议: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5分。)
9.示例:①国家确立脱贫攻坚目标,逐步推进计划落实(政府有决心和担当,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系列减贫、扶贫政策)。②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和“五个一批”脱贫手段,保障多种措施共同发力。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增加就业,精准扶贫。④教育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每点1分,共4分。大意如此即可。)
10.C(断句应先大致理解句意,弄清楚陈述对象,了解名词术语,注意语气舒缓与停顿之处。附原文标点: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11.D(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12.A(张冠李戴。此事发生在赵光义还是晋王的时候,让陈从信主管的只是晋王府事务。)
13.(1)如今三司想征用民船,如果不同意,那么不能责成办理,如果答应他们,那么冬天京城的柴炭恐怕断绝了。(得分点:“籍”“许”“殆”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即使商栈储存多也藏起来不卖,因此米价更贵,百姓将要饿死。(得分点:“虽”“粜”“饿殍”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14.C、D(C项,“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插上篱笆防范她。D项,“借景抒情”错,应该是“缘事议论”或“即事抒情”。)(评分建议: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5分。)
15.示例:①同情弱小,悲天悯人。诗人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孤苦无依的西邻妇人到院内来打枣,体现出诗人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②劝告亲戚,与人为善。得知亲戚吴郎插上篱笆不让邻居打枣,诗人特意写诗劝告吴郎要将心比心、善待邻居。③关注社会,忧国忧民。诗人由一件扑枣的生活小事联想到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由一个妇人的生活困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贫苦艰难,以至于伤心地流泪。④评议时政,反对战乱。诗人借邻妇生活困窘的现状,揭示了当时百姓贫苦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于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任意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只有观点评价而无具体分析,酌情扣分。)
[赏析]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确实,本诗以打枣这件小事人手,表达了诗人杜甫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前四句一气贯串,是诗人白叙以前的事情,目的在于启发吴郎。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似乎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五、六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真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全诗结束,也是全诗的顶点。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联想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正是官吏们的剥削(“征求”)使寡妇乃至天下百姓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戎马”)。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题中之义。
16.(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7.B(1)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句中误用贬义词,应改为“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2)白手起家,指没有任何经济实力支持,靠着双手进行创业,最后获得成功的果实,句中应改为“另起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3)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4)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5)举手之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6)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句中用以形容“产品”,适用对象错。)
18.C(A项,表意不明,“18名”这个数量短语修饰的中心词是中国航天员还是中国与欧洲的航天员,没有表述清楚,建议改为“16名中国航天员和2名欧洲航天员……” B项,成分残缺,应在“等”字后加上中心词“知识和技能”。D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可删去“围绕”,或删去“以”字并把“为”字改为“的”字,)
19.B(A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句中应改为“请教”。B项,借光:用作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的客气话。使用正确。C项,失陪:客套话,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多指中途先走。“失陪”一词本身使用没问题,但学生吴阳本是去向导师请教的,反而搞得像是导师耽误他的时间似的,这就很不得体。D项,家:用于对人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家人,如家兄、家父。句中应改为“舍弟”。舍:谦辞,用于对别人称呼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如舍侄、舍弟。)
20.答案:①也可以取得相同的结果。②找出成功者的方法。③就去找成功者作为模仿对象。
21.②顺境未必只会消磨人的意志 ③一个人未必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符合文意,推理合乎逻辑即可。对一句给3分,对两句给5分。)
22.【写作提示】中央办公厅曾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本次作文,应先明确上述三个层面的内容,以便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进行写作,注意其内在的有机联系。
(1)可以横向组合,集中谈对某一层面的意思的理解,如(1)以“文明”与“和谐”为组合,针对生活中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提出批评,分析个人文明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阐述这一价值目标的现实意义;(2)以“诚信”与“友善”为组合,谈谈为人处世之道,引导同学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修诚信美德,共建友善集体。
(2)也可以纵向关联,从公民层面和社会层面来谈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如“文明”与“友善”,“人之初,性本善”,向善之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仅个人层面如此,“信”对于国家层面来说,更为重要,《左传》说“信,国之宝也”。
这样的文章容易空泛,这就需要有充分的论据支撑,既要有中外名言作理论论据,又要有新鲜而典型的事例作事实论据,给同学们疏导,要有材料的新鲜性、典型性,还要使文章语言准确,鲜明而生动。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文考查的不仅是素材的积累,更是思想的积淀,它可以彰显考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