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7-12-16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中国人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一幅寥寥几笔画出的顽石图,挂在墙上,供人日夜观赏。人们面对它沉思冥想,并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种快感,就非得懂得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不可。书法给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比如,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不是导源于某种中国书法的风格。。
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十分独特的。毛笔使用起来比钢笔更为精妙,更为敏感。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中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绘画和书法视为姐妹艺术,合称为“书画”,其几乎构成一个单独的概念,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假如要问两者之中哪一个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回答毫无疑问是书法。
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它与绘画的关系,恰如纯数学与工程学或天文学的关系。欣赏中国书法,是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人们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各种各样的韵律都得到了尝试,各种各样的结构都得到了探索。正是中国的毛笔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而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画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千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由于它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迅捷稳重的一笔之所以是完美的,是因为它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不能摹仿,不能更改,因为任何更改都会带来不和谐。这也是为什么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非常难学的原因。它最为明显的特征,不是努力抚慰我们的心灵,而是竭力刺激我们的感官,由于这一原因,对中国书法及其万物有灵原则的研究,归根结底也就是在万物有灵或韵律活力的原则指导下,对自然界韵律所进行的再研究,它会为现代艺术开辟广阔的前景。直线、平面和锥体的相互交错与反复运用,可以使我们激动不已,却不具备生动活泼的美。正是这些平面、锥体、
直线和曲线,看来已经使现代艺术家的才智衰竭了。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美学的基础,其中的全部含义将在研究中国绘画和建筑时进一步看到。在中国绘画的线条和构图上,在中国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我们将可可以分辨出那些从中国书法发展起来的原则。正是这些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比如诗歌、绘画、建筑、瓷器和房屋修饰,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选自林语堂《书法、绘画、建筑与中国人的艺术生活》,有改动)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证明“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的一项是
A.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中国人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
B.书法给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美学概念和理念,中国人通过书法才学会了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
C.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书法艺术又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
D.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它表达的是一种动态美,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与形式上的和谐匀称。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面对一幅挂在墙上的寥寥几笔画出的顽石图,会沉思冥想,从而使自己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
B.书法与绘画具有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合称为“书画”,因此中国人又把绘画和书法视为姐妹艺术。
C.中国书法最为明显的特征不是抚慰我们的心灵,而是竭力刺激我们的感官,但缺乏生动活泼的美。
D.迅捷稳重的书法架构之所以是完美的,是因为其中蕴含了速度和力量的元素,独具内在的美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它们的和谐感与形式美,均源于某种中国书法的风格。
B.书法的笔画是不能摹仿,不能做任何更改的,否则,就会破坏书法的完美,它也就不能成为艺术。
C.毛笔对于中国的书法艺术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它能精妙、敏感地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
D.中国书法的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如绘画等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沈希仪,字.唐佐,贵县人。嗣世职为奉议卫指挥使。正德十二年,调征永安。以数百人捣陈村寨,马陷淖中,腾而上,连馘三酋,破其余众。
嘉靖五年,总督姚镆将讨田州岑猛。用希仪计,间猛妇翁归顺土酋岑璋,使图猛,而分兵五哨进。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比明合战,则所遣军已立帜山巅,贼大败溃。猛走归顺,为璋所执,田州平。希仪功最,镆抑之,止受赉。
改右江柳庆参将,驻柳州。柳在万山中,城外五里即贼巢,军民至无地可田,而官军素罢不任战。又贼耳目遍官府,闺闼..动静无不知。希仪谓欲大破贼,非狼兵不可,请于制府。调那地狼兵二千来,戍兵稍振。乃求得与瑶通贩易者数十人,持其罪而厚抚之,使诇贼。贼动静,希仪亦无不知。及驻军设伏,贼必至,遇伏辄奔。官军击之,无不如志。已,贼寇他所,官军又先至。远村僻聚,贼度官军所不逮者,
往寇之,官军又未尝不在,贼惊以为神。
希仪每于风雨晦冥夜,侦贼所止宿,分遣人赍铳潜伏舍旁。中夜铳举,贼大骇曰:“老沈来矣!”咸挈妻子匍匐上山。儿啼女号,或寒冻触厓石死,争怨悔作贼非计。希仪镇柳、庆久,渠魁宿猾捕诛殆尽。先后捣巢,斩馘积五千余级,未尝悉奏功,故多不叙。十九年,复谢病,柳人祀之山云祠。希仪镇柳、庆,每战必先登,身数被创,阴雨辄痛剧,故数谢病。二十六年,琼州五指山熟黎素畏法,供徭赋,知州邵浚虐取之。其酋那燕遂结崖州、感恩、昌化诸黎为乱。希仪乃偕参将武鸾、俞大猷等直入五指山下,斩那燕及其党五千四百有奇。后倭寇海上,命督川、广兵赴剿。无功,为周如斗劾罢。
赞曰:呜呼,明至中叶,曷尝无边材哉!如沈希仪之徒,出奇制胜,得士卒死力,虽古名将何以加焉?然功高赏薄,起蹶靡常。此无异故,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粗龉不相入也!
(选自《明史•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九十九》,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
B.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
C.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
D.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本义是生儿育女。古时,男子二十岁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结发及笄时取字。
B.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州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路、府、省、道等,区域大小大致相同。
C.闺,旧时特指女子居住的内室。闼,建筑物内的小门。文中的“闺闼”指女眷所居内室的门户。
D.徭,指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赋,田赋。“轻徭薄赋”指“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希仪颇有勇力。陈村寨一战,希仪的战马陷在泥淖之中,他腾跃而起,连杀几个头领。
B.沈希仪智谋过人。姚镆征讨岑猛,用希仪离间计,夜出奇兵,最终大败岑猛,平定田州。
C.沈希仪战功显赫。在镇守柳庆二州期间,捣毁贼巢,先后斩杀不法之徒,就达到五千多。
D.沈希仪深得人心。希仪平定柳州厚抚有罪士卒,离开时,有柳人在山云洞为他设祀纪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远村僻聚,贼度官军所不逮者,往寇之,官军又未尝不在,贼惊以为神。(5分)
(2)此无异故,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龃龉不相入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宗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8.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绪?(5分)
9.“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2)《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
(3)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 。
乙选考题
请从11.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照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中国人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一幅寥寥几笔画出的顽石图,挂在墙上,供人日夜观赏。人们面对它沉思冥想,并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种快感,就非得懂得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不可。书法给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比如,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不是导源于某种中国书法的风格。。
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十分独特的。毛笔使用起来比钢笔更为精妙,更为敏感。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中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绘画和书法视为姐妹艺术,合称为“书画”,其几乎构成一个单独的概念,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假如要问两者之中哪一个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回答毫无疑问是书法。
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它与绘画的关系,恰如纯数学与工程学或天文学的关系。欣赏中国书法,是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人们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各种各样的韵律都得到了尝试,各种各样的结构都得到了探索。正是中国的毛笔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而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画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千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由于它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迅捷稳重的一笔之所以是完美的,是因为它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不能摹仿,不能更改,因为任何更改都会带来不和谐。这也是为什么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非常难学的原因。它最为明显的特征,不是努力抚慰我们的心灵,而是竭力刺激我们的感官,由于这一原因,对中国书法及其万物有灵原则的研究,归根结底也就是在万物有灵或韵律活力的原则指导下,对自然界韵律所进行的再研究,它会为现代艺术开辟广阔的前景。直线、平面和锥体的相互交错与反复运用,可以使我们激动不已,却不具备生动活泼的美。正是这些平面、锥体、
直线和曲线,看来已经使现代艺术家的才智衰竭了。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美学的基础,其中的全部含义将在研究中国绘画和建筑时进一步看到。在中国绘画的线条和构图上,在中国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我们将可可以分辨出那些从中国书法发展起来的原则。正是这些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比如诗歌、绘画、建筑、瓷器和房屋修饰,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选自林语堂《书法、绘画、建筑与中国人的艺术生活》,有改动)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证明“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的一项是
A.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中国人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
B.书法给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美学概念和理念,中国人通过书法才学会了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
C.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书法艺术又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
D.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它表达的是一种动态美,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与形式上的和谐匀称。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面对一幅挂在墙上的寥寥几笔画出的顽石图,会沉思冥想,从而使自己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
B.书法与绘画具有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合称为“书画”,因此中国人又把绘画和书法视为姐妹艺术。
C.中国书法最为明显的特征不是抚慰我们的心灵,而是竭力刺激我们的感官,但缺乏生动活泼的美。
D.迅捷稳重的书法架构之所以是完美的,是因为其中蕴含了速度和力量的元素,独具内在的美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它们的和谐感与形式美,均源于某种中国书法的风格。
B.书法的笔画是不能摹仿,不能做任何更改的,否则,就会破坏书法的完美,它也就不能成为艺术。
C.毛笔对于中国的书法艺术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它能精妙、敏感地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
D.中国书法的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如绘画等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沈希仪,字.唐佐,贵县人。嗣世职为奉议卫指挥使。正德十二年,调征永安。以数百人捣陈村寨,马陷淖中,腾而上,连馘三酋,破其余众。
嘉靖五年,总督姚镆将讨田州岑猛。用希仪计,间猛妇翁归顺土酋岑璋,使图猛,而分兵五哨进。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比明合战,则所遣军已立帜山巅,贼大败溃。猛走归顺,为璋所执,田州平。希仪功最,镆抑之,止受赉。
改右江柳庆参将,驻柳州。柳在万山中,城外五里即贼巢,军民至无地可田,而官军素罢不任战。又贼耳目遍官府,闺闼..动静无不知。希仪谓欲大破贼,非狼兵不可,请于制府。调那地狼兵二千来,戍兵稍振。乃求得与瑶通贩易者数十人,持其罪而厚抚之,使诇贼。贼动静,希仪亦无不知。及驻军设伏,贼必至,遇伏辄奔。官军击之,无不如志。已,贼寇他所,官军又先至。远村僻聚,贼度官军所不逮者,
往寇之,官军又未尝不在,贼惊以为神。
希仪每于风雨晦冥夜,侦贼所止宿,分遣人赍铳潜伏舍旁。中夜铳举,贼大骇曰:“老沈来矣!”咸挈妻子匍匐上山。儿啼女号,或寒冻触厓石死,争怨悔作贼非计。希仪镇柳、庆久,渠魁宿猾捕诛殆尽。先后捣巢,斩馘积五千余级,未尝悉奏功,故多不叙。十九年,复谢病,柳人祀之山云祠。希仪镇柳、庆,每战必先登,身数被创,阴雨辄痛剧,故数谢病。二十六年,琼州五指山熟黎素畏法,供徭赋,知州邵浚虐取之。其酋那燕遂结崖州、感恩、昌化诸黎为乱。希仪乃偕参将武鸾、俞大猷等直入五指山下,斩那燕及其党五千四百有奇。后倭寇海上,命督川、广兵赴剿。无功,为周如斗劾罢。
赞曰:呜呼,明至中叶,曷尝无边材哉!如沈希仪之徒,出奇制胜,得士卒死力,虽古名将何以加焉?然功高赏薄,起蹶靡常。此无异故,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粗龉不相入也!
(选自《明史•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九十九》,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
B.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
C.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
D.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本义是生儿育女。古时,男子二十岁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结发及笄时取字。
B.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州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路、府、省、道等,区域大小大致相同。
C.闺,旧时特指女子居住的内室。闼,建筑物内的小门。文中的“闺闼”指女眷所居内室的门户。
D.徭,指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赋,田赋。“轻徭薄赋”指“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希仪颇有勇力。陈村寨一战,希仪的战马陷在泥淖之中,他腾跃而起,连杀几个头领。
B.沈希仪智谋过人。姚镆征讨岑猛,用希仪离间计,夜出奇兵,最终大败岑猛,平定田州。
C.沈希仪战功显赫。在镇守柳庆二州期间,捣毁贼巢,先后斩杀不法之徒,就达到五千多。
D.沈希仪深得人心。希仪平定柳州厚抚有罪士卒,离开时,有柳人在山云洞为他设祀纪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远村僻聚,贼度官军所不逮者,往寇之,官军又未尝不在,贼惊以为神。(5分)
(2)此无异故,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龃龉不相入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宗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8.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绪?(5分)
9.“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2)《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
(3)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 。
乙选考题
请从11.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照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