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7-12-19
四川省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4分)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衙门是旧时代官府的俗称,由“牙门”转化而来。在古代,凶猛野兽的利牙为武力的象征,如果军事长官们的办事处摆有此物,那是引以为豪的事情,是荣誉的象征。后来军营门上常刻兽牙图案作为装饰,故也被称为“牙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军政合一,军事长官便常在军营内处理民政事务。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泛流传开来。封演所撰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而为‘衙’也。”北宋以后,多数人所知道的就只有“衙门”了。衙役,顾名思义就是“衙门里的差役”,又被老百姓尊称为“公差”。
衙役最早是衙门中帮工打杂的人。宋朝起,衙役成为衙门里一种专门的“职务”。衙役事务繁杂,要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等工作。衙役一般分为内外两班,内班是在衙门内部服役,如门役之类。门役的主要职责是帮办衙门公务,他们是衙门长官的私人随从和奴仆,但又和一般奴仆有不同之处,他们并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可以自由选择主子。外人同衙门长官接触时,必须经过他们,于是他们经常利用这一点作威作福,赚取外快。外班分为壮班、皂班、快班。他们办事的地方被称作“班房”,直到现在,人们还把“坐班房”作为进监狱的代称。壮班是由衙门临时召集来的人组成的,主要负责打杂工,也在危急状况时看守城门。皂班的人是负责给县官老爷站班和做仪仗队的,在审案时兼做行刑手,帮同震慑犯人。快班的任务是侦察案件、缉捕盗贼、巡街守夜和催租赋税等。
唐宋以后,由于科举制度完善,从任用体制上来讲,官与吏的区别逐渐拉大。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走上仕途,官位可以不断升迁;而吏基本上是终身不变的,为读书人所不屑。衙役的地位比吏员还要低,虽然吏员没有品级,但人家也属于官方人员,属于“正式编”,而衙役根本就没有官方身份,他们仅仅是为衙门服役的,履行职役性质的义务。起初,衙役是由当地百姓按户口出人充当,后来由本地人自愿充当。清代的户籍制度规定,衙役分两种:民壮、库丁等属于良民;皂、快、捕等属于贱民。在统治阶层眼 中,衙役是政府的行政奴才,而奴才就是低等人;有的衙役甚至连科考结亲都会受到限制——子孙三代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允许当官。
衙役毕竟只是衙门中的跑腿人,对于衙门长官来说,他们地位卑贱,对于他们横行霸道、勒索讹诈百姓的行为,衙门长官常睁一眼闭一眼,根本目的是使衙役能全心全意地为衙门做事。一旦衙役们办事不力危及到长官们自身的利益时,衙门长官也会给衙役最严苛的制裁。作为处理衙门事务的“公务人员”和“执法人员”,衙役的待遇却极差。以清代为例,各种衙役在清朝可得到的年薪为白银三至十二两,平均下来,每天的薪水在两文左右,相当于自己的一顿饭钱。仅仅两文钱,并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和家人。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道:“天下吏人,素无常禄 ,唯以受赇为生。”可见,衙役并不是靠薪水生活,而是靠陋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灰色收入”。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衙门”与“衙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衙门,由“牙门”转化而来。在古代,野兽的利牙象征着武力;放在军事长官的办事处,也象征着一种荣誉。
B.衙门,最早称为“牙门”,指军营门,因其上装饰有兽牙图案;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泛流传开来。
C.衙役,一般分为内外两班,内班在衙门内部服役;外班负责外部事务,他们办事的地方被称作“班房”。
D.衙役,即“衙门里的差役”,是衙门中帮工打杂的人,负责衙门的各种事务,是衙门里一种专门的“职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衙役起初是 由当地百姓按户口出人充当,在清代分良民、贱民两种;衙役是政府的行政奴才,其子孙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允许当官。
B.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官与吏的区别逐渐拉大,官大多由读书人担任,既可升迁,又有品级;而吏基本上终身不变,且无品级。
C.衙役事务繁杂,其中壮班主要负责打杂工,皂班主要负责给县官老爷站班和做仪仗队,快班负责侦察案件、缉捕盗贼、巡街守夜和催租赋税等。
D.为了使衙役能够全心全意地为衙门做事,衙门长官对于衙役横行霸道、勒索讹诈百姓的行为,常常睁一眼闭一眼,而不会给予严苛的制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封演《封氏闻见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衙门”起初应为“牙门”,后经人们误传,且以讹传讹、习非成是,“牙门”最后便成了“衙门”。
B.衙役虽称“公差”,却不属于官方人员,因此有的衙役虽为衙门长官的私人随从与奴仆,却与衙门长官并无人身依附关系,他们可自由选择主子。
C.衙役仅是为衙门服役,履行职役性质的义务,因此其待遇极差,如清朝衙役可得到的年薪为白银三至十二两,他们主要是靠“灰色收入”维持生计。
D.虽然衙役只是衙门中的跑腿人,但又是处理衙门事务的“公务人员”和“执法人员”,他们常会利用手中权力在百姓面前横行霸道、勒索讹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①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看我们,带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 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②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
③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④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⑤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⑥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一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⑦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⑧他没有带走 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⑨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⑩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11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12他清贫的生命,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 ,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13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感情深沉隽永,可以引起读者对亲情与生命的感触和沉思,激发人们珍惜生活中朴实挚爱的美好心愿。
B.大米与面条 ,凝结着父亲深沉的爱,所以“我”心存温热;父亲的白发和驼背,让我体会到父亲的不易,所以感到酸楚。
C.到楼下抖鞋子,表面上是因为父亲不想弄脏新家,实际上表达了父亲为“我”着想的心意,也为下文写空地成了“百草园”做铺垫。
D.这篇散文全篇叙述,通过一些家常琐事的记述,表现了父亲清贫而富有的人生,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价值观和对父亲的崇敬与怀念。
5. 第12段说父亲“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你如何理解父亲的“清贫”与“丰盛和富有”?(4分)
答:
6. 散文塑造了“父亲”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7. 文章以“父亲的鞋子”作为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4分)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衙门是旧时代官府的俗称,由“牙门”转化而来。在古代,凶猛野兽的利牙为武力的象征,如果军事长官们的办事处摆有此物,那是引以为豪的事情,是荣誉的象征。后来军营门上常刻兽牙图案作为装饰,故也被称为“牙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军政合一,军事长官便常在军营内处理民政事务。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泛流传开来。封演所撰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而为‘衙’也。”北宋以后,多数人所知道的就只有“衙门”了。衙役,顾名思义就是“衙门里的差役”,又被老百姓尊称为“公差”。
衙役最早是衙门中帮工打杂的人。宋朝起,衙役成为衙门里一种专门的“职务”。衙役事务繁杂,要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等工作。衙役一般分为内外两班,内班是在衙门内部服役,如门役之类。门役的主要职责是帮办衙门公务,他们是衙门长官的私人随从和奴仆,但又和一般奴仆有不同之处,他们并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可以自由选择主子。外人同衙门长官接触时,必须经过他们,于是他们经常利用这一点作威作福,赚取外快。外班分为壮班、皂班、快班。他们办事的地方被称作“班房”,直到现在,人们还把“坐班房”作为进监狱的代称。壮班是由衙门临时召集来的人组成的,主要负责打杂工,也在危急状况时看守城门。皂班的人是负责给县官老爷站班和做仪仗队的,在审案时兼做行刑手,帮同震慑犯人。快班的任务是侦察案件、缉捕盗贼、巡街守夜和催租赋税等。
唐宋以后,由于科举制度完善,从任用体制上来讲,官与吏的区别逐渐拉大。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走上仕途,官位可以不断升迁;而吏基本上是终身不变的,为读书人所不屑。衙役的地位比吏员还要低,虽然吏员没有品级,但人家也属于官方人员,属于“正式编”,而衙役根本就没有官方身份,他们仅仅是为衙门服役的,履行职役性质的义务。起初,衙役是由当地百姓按户口出人充当,后来由本地人自愿充当。清代的户籍制度规定,衙役分两种:民壮、库丁等属于良民;皂、快、捕等属于贱民。在统治阶层眼 中,衙役是政府的行政奴才,而奴才就是低等人;有的衙役甚至连科考结亲都会受到限制——子孙三代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允许当官。
衙役毕竟只是衙门中的跑腿人,对于衙门长官来说,他们地位卑贱,对于他们横行霸道、勒索讹诈百姓的行为,衙门长官常睁一眼闭一眼,根本目的是使衙役能全心全意地为衙门做事。一旦衙役们办事不力危及到长官们自身的利益时,衙门长官也会给衙役最严苛的制裁。作为处理衙门事务的“公务人员”和“执法人员”,衙役的待遇却极差。以清代为例,各种衙役在清朝可得到的年薪为白银三至十二两,平均下来,每天的薪水在两文左右,相当于自己的一顿饭钱。仅仅两文钱,并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和家人。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道:“天下吏人,素无常禄 ,唯以受赇为生。”可见,衙役并不是靠薪水生活,而是靠陋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灰色收入”。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衙门”与“衙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衙门,由“牙门”转化而来。在古代,野兽的利牙象征着武力;放在军事长官的办事处,也象征着一种荣誉。
B.衙门,最早称为“牙门”,指军营门,因其上装饰有兽牙图案;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泛流传开来。
C.衙役,一般分为内外两班,内班在衙门内部服役;外班负责外部事务,他们办事的地方被称作“班房”。
D.衙役,即“衙门里的差役”,是衙门中帮工打杂的人,负责衙门的各种事务,是衙门里一种专门的“职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衙役起初是 由当地百姓按户口出人充当,在清代分良民、贱民两种;衙役是政府的行政奴才,其子孙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允许当官。
B.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官与吏的区别逐渐拉大,官大多由读书人担任,既可升迁,又有品级;而吏基本上终身不变,且无品级。
C.衙役事务繁杂,其中壮班主要负责打杂工,皂班主要负责给县官老爷站班和做仪仗队,快班负责侦察案件、缉捕盗贼、巡街守夜和催租赋税等。
D.为了使衙役能够全心全意地为衙门做事,衙门长官对于衙役横行霸道、勒索讹诈百姓的行为,常常睁一眼闭一眼,而不会给予严苛的制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封演《封氏闻见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衙门”起初应为“牙门”,后经人们误传,且以讹传讹、习非成是,“牙门”最后便成了“衙门”。
B.衙役虽称“公差”,却不属于官方人员,因此有的衙役虽为衙门长官的私人随从与奴仆,却与衙门长官并无人身依附关系,他们可自由选择主子。
C.衙役仅是为衙门服役,履行职役性质的义务,因此其待遇极差,如清朝衙役可得到的年薪为白银三至十二两,他们主要是靠“灰色收入”维持生计。
D.虽然衙役只是衙门中的跑腿人,但又是处理衙门事务的“公务人员”和“执法人员”,他们常会利用手中权力在百姓面前横行霸道、勒索讹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①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看我们,带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 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②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
③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④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⑤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⑥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一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⑦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⑧他没有带走 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⑨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⑩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11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12他清贫的生命,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 ,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13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感情深沉隽永,可以引起读者对亲情与生命的感触和沉思,激发人们珍惜生活中朴实挚爱的美好心愿。
B.大米与面条 ,凝结着父亲深沉的爱,所以“我”心存温热;父亲的白发和驼背,让我体会到父亲的不易,所以感到酸楚。
C.到楼下抖鞋子,表面上是因为父亲不想弄脏新家,实际上表达了父亲为“我”着想的心意,也为下文写空地成了“百草园”做铺垫。
D.这篇散文全篇叙述,通过一些家常琐事的记述,表现了父亲清贫而富有的人生,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价值观和对父亲的崇敬与怀念。
5. 第12段说父亲“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你如何理解父亲的“清贫”与“丰盛和富有”?(4分)
答:
6. 散文塑造了“父亲”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7. 文章以“父亲的鞋子”作为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