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四川省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12-19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9届2017-2018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C【解析】“作品呈现为原生态而无法产业化”表述上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为“其中有相当
一部分是无法产业化的(例如很多没有市场的纯文学作品),一部分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直接产业化的,另外一部分则无法以其原初的面目进入市场(如舞台剧本等)”。
2. B【解析】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伊瑟尔的观点为我们研究文学创意的产业化提供了思
路和理论基础”,而不是他认为“文学创意需要在产业化过程中才能完成”。
3. A【解析】对文意的概括不准确。原文的表述是“这样,创意写作学对“创意”的研究,拓展了传统的文学创作理论,将其引申向产业态创意——“二度创意”。”句中的关键词是“拓展”而非“彻底颠覆”。
4.C(C项,表现了他的孤高自傲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错,应为表现了铁拐李虽为乞丐却保持自己的尊严以及暗示了铁拐李的特殊经历。)
5.①不修边幅,举止特别。瘦高个,居无定所,以乞讨为生,头发虽理得顺当,却不剪胡子。②能诗能文,学识渊博。经常在墙壁上题写诗文,还帮学校老师改正语法错误。③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一笔一划地教苕货识字,用豌豆糖奖励孩子的进步。④富有生活情趣。潦倒落魄时,用泥巴做口哨,还吹出不同的声音。
6.①伏笔设置巧妙自然。能写诗文暗示铁拐李与众不同,纠正老师的语法错误再显人物特别,漂亮的城里女子的来访,更为人物身份的揭示与命运的转变设伏。②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主人公铁拐李乞讨时的艰难处境让人怜悯,帮助孩子时的满足让人心生敬佩,突然的消失让人忧虑,苕货寄来的照片让人释然。③结尾留白耐人寻味。铁拐李如今的境况并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一张照片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使小说更有可读性,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7. B【解析】B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
星’现象并不严重的结论。
8.B、D【解析】A项三者材料的观点各有价值,材料二、三“有失偏颇”理解有误,“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过于绝 对;C项“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理解有误,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应该各司其职;E项“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
法,评论就没有价值”过于绝对。选D给3分,选B给2分。
9.①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③让科学家成为引导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
10.D(就:去,到) 
11. D (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12.A(“谨遵职业操守”无中生有。)
13.(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罪己”“规过”“不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2分)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下士”“推毂”“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2分)
14.BE(B项颔联中“多事”“尽情”两个词语并没有运用夸张手法。E.由实到虚。)
15.①年华逝去、孤独寂寥之悲。颔联诗人怪鬓毛“多事”,也随时节变白,慨叹时光易逝;以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来写自己流离他乡、无人安慰的孤独寂寥。②颠沛流离、远离家乡之苦(或喜忧交织:暂得安稳的“喜”与远离家乡的“忧”)。颈联写诗人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姑且可以称得上喜悦,但转念一想,自己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感惊叹。③春天来临、国势好转之盼。尾联预想明日登岳阳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来临,寄托了诗人对于来年国势好转的期盼。(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第一点如分开来答也可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6.(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7.C(①“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使用正确。②“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贬义。使用错误。③“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值得一提。使用正确。④“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不合语境。⑤“置若罔闻”指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侧重于“罔闻”。应当用“视而不见”。⑥“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使用正确。)
18.B(A不合逻辑,“高层建筑”包含了住宅楼、写字楼等,不能并列;C中途易辙,第一个句子还未说完,又变换主语另起一个句子;D搭配不当,“提高 ……力度”应改为“加大力度”。)
19.A(B“定会赏光”不得体,赏光是敬辞。C“贵体欠安”不得体,贵体是敬辞。D 99岁的老人不能再祝“长命百岁”)
20.C
21. ①他们的认知普遍比较分散;(2分)②在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2分)③全面了解中国文化(1分)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做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制度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寻。休烈上奏说:“《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儒者所受之恩宠,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