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7-12-2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宋金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那首着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边塞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一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11.文章第五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2.文章题目是“把栏杆拍遍”,文中也多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的含意。(4分)
13.纵观全文,作者认为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四、积累与应用(12分)
1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鼙鼓(pí) 踯躅(chíchú) 玉扄(jiōng) 巨擘(pò)
B. 联袂(mèi) 澧水(lí) 沙汀(tīng) 沅水(yuán)
C. 凝睇(tì) 玉簟(diàn) 萦纡(yū) 迤逦(yǐlǐ)
D. 薜荔(bìlì) 凝脂(zhī) 弦(xián)歌 玉馔(zhuàn)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旧体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B. “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为慷慨激昂。“建安风骨”主要指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爽朗刚健的风格。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 “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元稹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表述了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而那些声名不甚彰著的笔名,多属于报坛的过客,兔起鹘落,不惹人注意。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新交规”不仅让城市交通事故大幅减少,人们日益增强的交通法规意识也使得公路交通较以前更为畅通。
B.现代人越来越注意身体保养。其实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C.因三公经费紧缩,今年奢侈品的销售出现了实际行情与市场预估截然相反的现象。
D.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8. 下列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汉乐府的产生和汉代音乐机构——乐府关系密切。___________________ 有很多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的作品。
①史载秦汉立乐府,但乐府的真正繁荣自汉武帝始。
②后来人们便把乐府所采集和演唱的民歌叫做“乐府诗”或“乐府歌词”。
③它的职责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
④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
⑤汉乐府继承《诗经》反映现实的优秀传统,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A、⑤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②⑤④ D、②①④③⑤
19.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梦回》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________,水寒更有未眠鸥。
A.玉簪花落野塘香 B.碧云望断空回首C.客怀处处不宜秋 D.深夜无风莲叶响
五、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也火了来自复旦附中16岁的诗词学霸武亦姝。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武亦姝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想学金融的上海高二学生姜闻页,并不觉得读诗词浪费时间,她说“接受美的熏陶,让自己能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的土地上”。但也有同学说“高考只占5分的古诗文默写,用背书的时间可以多做好几道理科题,分数早回来了!”“我又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吗?”还有人说,中国的未来不会属于像武亦姝那样只会背古诗词的少年。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宋金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那首着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边塞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一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11.文章第五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2.文章题目是“把栏杆拍遍”,文中也多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的含意。(4分)
13.纵观全文,作者认为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四、积累与应用(12分)
1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鼙鼓(pí) 踯躅(chíchú) 玉扄(jiōng) 巨擘(pò)
B. 联袂(mèi) 澧水(lí) 沙汀(tīng) 沅水(yuán)
C. 凝睇(tì) 玉簟(diàn) 萦纡(yū) 迤逦(yǐlǐ)
D. 薜荔(bìlì) 凝脂(zhī) 弦(xián)歌 玉馔(zhuàn)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旧体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B. “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为慷慨激昂。“建安风骨”主要指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爽朗刚健的风格。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 “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元稹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表述了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而那些声名不甚彰著的笔名,多属于报坛的过客,兔起鹘落,不惹人注意。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新交规”不仅让城市交通事故大幅减少,人们日益增强的交通法规意识也使得公路交通较以前更为畅通。
B.现代人越来越注意身体保养。其实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C.因三公经费紧缩,今年奢侈品的销售出现了实际行情与市场预估截然相反的现象。
D.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8. 下列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汉乐府的产生和汉代音乐机构——乐府关系密切。___________________ 有很多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的作品。
①史载秦汉立乐府,但乐府的真正繁荣自汉武帝始。
②后来人们便把乐府所采集和演唱的民歌叫做“乐府诗”或“乐府歌词”。
③它的职责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
④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
⑤汉乐府继承《诗经》反映现实的优秀传统,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A、⑤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②⑤④ D、②①④③⑤
19.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梦回》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________,水寒更有未眠鸥。
A.玉簪花落野塘香 B.碧云望断空回首C.客怀处处不宜秋 D.深夜无风莲叶响
五、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也火了来自复旦附中16岁的诗词学霸武亦姝。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武亦姝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想学金融的上海高二学生姜闻页,并不觉得读诗词浪费时间,她说“接受美的熏陶,让自己能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的土地上”。但也有同学说“高考只占5分的古诗文默写,用背书的时间可以多做好几道理科题,分数早回来了!”“我又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吗?”还有人说,中国的未来不会属于像武亦姝那样只会背古诗词的少年。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