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01-04
高三第八次测评试卷答案
1.B(A项“改变了这个局面”错,《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后仍有反对者;C项“同时也明确证明了商鞅‘改法为律’的说法”错,原文“提供了间接的证据”;D项“任何历史文献”错,原文“更权威的历史文献”。)
2.B(保留了商鞅秦律绝大部分内容错,原文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
3.D(至秦时又把军中的法改称为律错。原文是秦国改法为律 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
4.选B 解析:B项,“完全失实的自传”错误,文中只是说“自传也有失实之处”。
5.选BD 解析:A项,“表明了发布本报道的急迫性”解读错误;“昨天”体现不出所谓的“紧迫性”。C项,对“几位编辑”看法的表述属曲解原意。E项,“深恶痛绝”的说法与文意不完全吻合。披露库克编造事件,重要的目的在于强调新闻真实、生活真实的重要性和拥有诚实品格的重要意义。
6.展开了导语的有关内容,(1)表现出《华盛顿邮报》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职业精神,(2)表明了坚守新闻真实性和公开性原则的鲜明立场,(3)体现了新闻媒介服务大众教育大众的功能。(如有从媒体的社会功能、媒体要负责等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7.D  解析:注意“复”“以”“因”等虚词和“不服”“宣”等动词。
8.A  解析:一个皇帝一生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9.C  解析:“纷纷纳贡称臣”错,原文没有这样的表述。
10.(1)这时,交阯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破灭,被打败灭亡;郡县,作为郡县;益,更加;震詟,恐惧;来者,来朝拜的。每点1分。)
(2)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将命,奉命;海表,海外;莫,没有谁;盛称,极力称赞;夸外番,向外国夸耀。每点各1分。)
11:BC(B"以动衬静”应为动静结合C”断”是停止的意思)(5分)
12: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2分)
 不同点:《夜游》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2分)《书愤》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2分)
13.(1)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謇朝谇而夕替。
(3)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7)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4.B。A“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C成分残缺,“致使”后加上“救治不及而死亡”的主语。D “可以” 与“得以”重复,将“得以”改为 “得到”
15. B。A缺少否定词。应该为“有多少不是”。C语序不当,应将“不同程度地”调至“出现了”后面,并将“不同程度地”改为 “不同程度的”。D搭配不当,将“使用”改为“使用率”。
16.C。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符合题意。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符合语境。蠢蠢欲动: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褒贬误用。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不合语境。移樽就教:端杯移坐到别人席上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向人请教。珠圆玉润指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用错对象。
17.C
18. ①发出的光波长不同
 ②光的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③通过捕捉X射线可以推断黑洞的存在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 漫画内容:一支钢笔被鼠标线缠住脖子绞死了。(2分)
漫画寓意: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传统用笔书写的方式在现代化的电脑输入方式面前日渐衰微。(2分)漫画隐约透露出对于传统书写方式逐渐衰落的无奈与感慨(伤感)。(2分)
20.作文(略)
【参考译文】
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监。明成祖怀疑明惠帝(朱允炆)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下落,而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侪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 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镇压。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派的使者也跟随郑和的船只来朝见明成祖。郑和献上俘虏的旧港酋长。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封赏、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这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郑和派人去宣读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献给朝廷,在京城的集市处死了。
永乐六年九月,郑海再次出使锡兰山(今斯里兰卡)。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引诱郑和到国内,索要金银财物,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郑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国内空虚,就率领自己统辖的二千多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们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官员。抢劫郑和船的敌人听说后, 回来救援,郑和的官军又大败了他们 。永乐九年六月把俘虏献给朝廷。皇帝赦免了他们没有处死,释放他们回国了。这时,交阯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
永乐十年十一月,明成祖又派郑和出使,到了苏门答剌国。该国的前伪王子苏干剌,刚谋划杀掉了国王自立为王,怨恨郑和不赏赐自己,率兵抄击郑和的官军。郑和奋力作战,追到喃渤利捉住了苏干剌,并俘虏了他的妻子儿子,永乐十三年七月回国。皇帝非常高兴,不同程度的奖赏了将士们。
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廷进贡,各国使者回去的时候,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和他们一同前往,赏赐各国的君主、酋长。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永乐十九年春又出使西洋,第二年八月回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旧港的酋长施济孙请求继承宣慰使的官职,郑和带着文书和官印前去颁发给他。回来的时候,明成祖已经驾崩了。洪熙(明仁宗年号)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郑和的部下守备南京。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始的。宣德(明宣宗年号)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于是郑和、朱景弘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
   郑和历经三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得到的不知其名的宝物不计其数,而朝廷耗费的财物也不可胜计。从宣德年间以来,远方各国不时也有来中原的,但终究也不能与永乐时期相比,而郑和也快老死了。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