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古蔺县蔺阳中学校2018届高三1月第一次周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01-20
高2015级1月第一次语文周训答案
1. C(扩大范围。由原文第三段“《笑林》以搞笑故事为主,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不忘情节的巧妙设置和形象的精心雕琢,表现出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艺”可知,C项所述并非是所有中国古代笑话的特点。)
2. B(曲解文意。原文提到“在描写人或事物的时候也有利用非合情合理的极度夸张,违反生活逻辑、违背生活真实来达到‘可笑’的目的”,并不是选项中的“往往”)
3. B(“还表现在……充满了幽默”于文中无据。原文中认为笑话的“奥妙之一在于精妙的修辞”,但并未表示《笑林》中的幽默也“表现在精妙的修辞”)
4.D(A项,材料中没有信息能够表明“围棋人机大战”导致的结果是“人工智能代替部分职业”。B项,材料中的信息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中国正在形成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人工智能生态环境”,而不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的智能生态环境”。C项,材料三中将会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全面升温”的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大力支持”,而不是“人工智能议案”。)
5.(5分)B D(B项,从材料二图表中得出信息:企业数量多的领域不一定会吸引较多
的投资,如美国的自然语言处理最多,但获得融资金额却不算多。D项,在材料二中,人工智能应用层的中国企业融资额不比其他领域的中国企业多,不能看出“人工智能应用层的中国企业更有发展前景”;人工智能技术层的美国企业获得的融资远不如基础层多,所以不能说“人工智能技术层的美国企业更受追捧”。)
6.C(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7.B(“通常由其亲友、门生所加”错,古代官员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
8.C(“是大大超过晏子的”,文中的说法是“又疑过之”)
9.BC(A项,从诗句内容看,后六句并非“孤鸿”的经历,而是它(也是诗人自己)的感受。D项,“美服患人指”继承了离骚香草美人的写法,以外表的华美象征品质的高洁”。E项 ,“借代”错,从全诗来看,应该是比喻的手法,以孤鸿自喻)
10.CE(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5分。)
(C项第四句表 达的不是“要爱惜柳条不攀折”之意,而是说“即使春风有情,却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 让那些满怀离别之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呢?”E项后两句大意是说“替我告诉行人不要把柳枝折尽了,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这样可能更好。”)
11.(6分)①第一首充满悲伤的情调,写离别之愁。(2分)前两句写尽了离别之愁,后两句表达离别的痛苦。(1分)②第二首富有乐观气息,对未来再次相见充满希望。(2分)最后两句写杨柳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待人归来。给送行者以希望和安慰。(1分。)
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来源:学科网]
14、人恒过然后能改
1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7、齐人三鼓
1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9.C(①“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此处将其误用为“通过放大去解决问题”,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②移樽就教: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符合句意的要求。③厥功至伟:在某件事上,他(他们)的功劳很大,使用正确。④改庭换面:(1)改变出身门第,提高社会地位。(2)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近义词】:改换家门、改换门闾。⑤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使用正确。⑥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不合语境。【近义词】:双管齐下。)
20.B(①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②不合语境。“方寸之地”原本指很小的地方,只能用寸来衡量面积,后用来指人心胸狭隘。与句中“富硒土地较多”的语境不符。③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④望文生义。“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⑤适用对象有误。“鼎足而立”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句中只有两方。⑥奉为圭臬: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近义词】:奉若神明。)
21.B(A搭配不当,“问题”与“进展”不搭配,可将“问题”改为“事件”。 C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情况”。D语序不对,应“自我反省、自我纠错”)
22.C(A.“乘客”和“游人”并列不当,“乘客”包括“游人”;B.搭配不当,可在第二个“患者”前加“加重了”;D.成分残缺,应在“单独取票”后添加“的方式”。)
23.D(A“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为口语,语体不符。B“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C“内人”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用在此地不当。)
24.D(“补壁”,把作品赠送给别人时的谦辞,使用得体。A项,“拨冗”,用于对方在繁忙中抽出时间来做某事,不能用于自己。B项,“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别人。C项,付梓,是指书稿雕版印行,用在唱片发行,不得体。)
25.C(根据①联中“犹子”推断该联不是挽母,根据②联中“北堂”“萱花”可知为挽母,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以代称母亲;萱花亦指母亲,出自明朝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东壁:室东侧壁,《仪礼·士丧礼》:“君反之,复初位,众主人辟于东壁,南面。”桐叶有指兄弟的意思。根据③联中“东床”的典故可以推断为挽岳母。"东床快婿"亦可称 "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坦腹"、"东床娇客"。郗鉴在建康时听说琅邪王氏的子侄都很英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吃胡饼,唯独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郗鉴说:"这人真是好女婿!"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26.A。上文写了凊明节插柳的习俗,横线处分折原因,⑥“由于”与上文接紧,应故在首位;③ “生命力"与⑥中的“生殖力”衔接紧密,可确定 ⑥③顺序;④“种生命力”与③ “生命力”衔接紧密,可确定的③④顺序;①“人丁兴旺”与④“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相照应,可确定④①的顺序; ②⑤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据此就可确定答案了。
27.①这种竹片称为“简” ②竹简表皮渗出水滴 ③所以称烘烤处理的竹简为“汗青”
⑵送:遣散。无憀(liáo):即无聊,无所依赖,指愁苦。⑶愁眉与细腰:柳叶比眉,柳枝的柔软比腰,有双关意。⑷争拟:怎拟,即不拟,即为了惜别,不想爱惜柳条。⑸含烟惹雾: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依依:状恋恋不舍。
暂且借着这杯酒遣散无聊,不要损坏了你的愁眉与细腰。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着。
其二
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为了告诉行人不要为情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
第一首起句写双方当时的心绪。彼此相爱,却活生生地拆散了,当然感到无聊,但又势在必别,无可奈何,所以只好暂时凭借杯酒,以驱散离愁别绪。次句写行者对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体。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绪放松一下,正是为了下半首把它更紧张起来。第三句是一句惊心动魄的话。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比分别更令人痛苦。这句话是判断,是议论,然而又是沉痛的抒情。第四句紧承第三句,针对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风有情,不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 的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这一句的“惜”字,与第二句的“损”字互相呼照。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比喻。莫损也有莫折之意在内。
第二首四句一气直下,又与前首写法不同。前半描写杨柳风姿可爱,无论在烟雾之中,还是在夕阳之下,都是千枝万缕,依依有情。而杨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会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来归客。送行诚可悲,而迎归则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损愁眉与细腰”那句双关语。就人来说,去了,还是可能回来的,不必过于伤感以至于损了愁眉与细腰;就柳来说,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将它一齐折掉。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则为更好。
1.
2.
3.
4.D(A项,材料中没有信息能够表明“围棋人机大战”导致的结果是“人工智能代替部分职业”。B项,材料中的信息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中国正在形成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人工智能生态环境”,而不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的智能生态环境”。C项,材料三中将会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全面升温”的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大力支持”,而不是“人工智能议案”。)
5.(5分)B D(B项,从材料二图表中得出信息:企业数量多的领域不一定会吸引较多
的投资,如美国的自然语言处理最多,但获得融资金额却不算多。D项,在材料二中,人工智能应用层的中国企业融资额不比其他领域的中国企业多,不能看出“人工智能应用层的中国企业更有发展前景”;人工智能技术层的美国企业获得的融资远不如基础层多,所以不能说“人工智能技术层的美国企业更受追捧”。)
6.C(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7.B(“通常由其亲友、门生所加”错,古代官员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
8.C(“是大大超过晏子的”,文中的说法是“又疑过之”)
9.BC(A项,从诗句内容看,后六句并非“孤鸿”的经历,而是它(也是诗人自己)的感受。D项,“美服患人指”继承了离骚香草美人的写法,以外表的华美象征品质的高洁”。E项 ,“借代”错,从全诗来看,应该是比喻的手法,以孤鸿自喻)
10.CE(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5分。)
(C项第四句表
11.(6分)①第一首充满悲伤的情调,写离别之愁。(2分)前两句写尽了离别之愁,后两句表达离别的痛苦。(1分)②第二首富有乐观气息,对未来再次相见充满希望。(2分)最后两句写杨柳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待人归来。给送行者以希望和安慰。(1分。)
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来源:学科网]
14、人恒过然后能改
1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7、齐人三鼓
1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9.C(①“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此处将其误用为“通过放大去解决问题”,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②移樽就教: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符合句意的要求。③厥功至伟:在某件事上,他(他们)的功劳很大,使用正确。④改庭换面:(1)改变出身门第,提高社会地位。(2)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近义词】:改换家门、改换门闾。⑤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使用正确。⑥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不合语境。【近义词】:双管齐下。)
20.B(①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②不合语境。“方寸之地”原本指很小的地方,只能用寸来衡量面积,后用来指人心胸狭隘。与句中“富硒土地较多”的语境不符。③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④望文生义。“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⑤适用对象有误。“鼎足而立”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句中只有两方。⑥奉为圭臬: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近义词】:奉若神明。)
21.B(A搭配不当,“问题”与“进展”不搭配,可将“问题”改为“事件”。 C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情况”。D语序不对,应“自我反省、自我纠错”)
22.C(A.“乘客”和“游人”并列不当,“乘客”包括“游人”;B.搭配不当,可在第二个“患者”前加“加重了”;D.成分残缺,应在“单独取票”后添加“的方式”。)
23.D(A“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为口语,语体不符。B“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C“内人”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用在此地不当。)
24.D(“补壁”,把作品赠送给别人时的谦辞,使用得体。A项,“拨冗”,用于对方在繁忙中抽出时间来做某事,不能用于自己。B项,“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别人。C项,付梓,是指书稿雕版印行,用在唱片发行,不得体。)
25.C(根据①联中“犹子”推断该联不是挽母,根据②联中“北堂”“萱花”可知为挽母,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以代称母亲;萱花亦指母亲,出自明朝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东壁:室东侧壁,《仪礼·士丧礼》:“君反之,复初位,众主人辟于东壁,南面。”桐叶有指兄弟的意思。根据③联中“东床”的典故可以推断为挽岳母。"东床快婿"亦可称 "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坦腹"、"东床娇客"。郗鉴在建康时听说琅邪王氏的子侄都很英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吃胡饼,唯独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郗鉴说:"这人真是好女婿!"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26.A。上文写了凊明节插柳的习俗,横线处分折原因,⑥“由于”与上文接紧,应故在首位;③ “生命力"与⑥中的“生殖力”衔接紧密,可确定 ⑥③顺序;④“种生命力”与③ “生命力”衔接紧密,可确定的③④顺序;①“人丁兴旺”与④“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相照应,可确定④①的顺序; ②⑤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据此就可确定答案了。
27.①这种竹片称为“简”
28.要素:中国书法“冬”字、滑雪运动中的人物形态和滑道、数字“2022”、奥运五环(2分)
寓意:①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 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2分)②“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点明举办时间。(1分)③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1分)
词句注释
⑴离亭:离别的释亭,即释站,是离别处。赋得折杨柳:赋诗来咏折柳送别。《折杨柳》是曲子名。⑵送:遣散。无憀(liáo):即无聊,无所依赖,指愁苦。⑶愁眉与细腰:柳叶比眉,柳枝的柔软比腰,有双关意。⑷争拟:怎拟,即不拟,即为了惜别,不想爱惜柳条。⑸含烟惹雾: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依依:状恋恋不舍。
白话译文
其一暂且借着这杯酒遣散无聊,不要损坏了你的愁眉与细腰。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着。
其二
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为了告诉行人不要为情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
文学赏析
这两首诗与杜牧《赠别》主题相同,即和心爱的姑娘分别时的离别之作,但写法各别。离亭指分别时所在之地,亭即驿站。赋得某某,是古人诗题中的习惯用语,即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诗人在即将分别的驿站之中,写诗来咏叹折柳送别这一由来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风俗,以表达惜别之情。第一首起句写双方当时的心绪。彼此相爱,却活生生地拆散了,当然感到无聊,但又势在必别,无可奈何,所以只好暂时凭借杯酒,以驱散离愁别绪。次句写行者对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体。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绪放松一下,正是为了下半首把它更紧张起来。第三句是一句惊心动魄的话。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比分别更令人痛苦。这句话是判断,是议论,然而又是沉痛的抒情。第四句紧承第三句,针对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风有情,不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 的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这一句的“惜”字,与第二句的“损”字互相呼照。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比喻。莫损也有莫折之意在内。
第二首四句一气直下,又与前首写法不同。前半描写杨柳风姿可爱,无论在烟雾之中,还是在夕阳之下,都是千枝万缕,依依有情。而杨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会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来归客。送行诚可悲,而迎归则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损愁眉与细腰”那句双关语。就人来说,去了,还是可能回来的,不必过于伤感以至于损了愁眉与细腰;就柳来说,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将它一齐折掉。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则为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