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盟2018届Top20高三一月联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8-01-26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将班超少子勇。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请出兵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勇上议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及至永平,莫不内属。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窴心胆,北押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于是从勇议。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绥。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永建元年,更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勇又使别校诛斩东且弥王,亦更立其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
后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B.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C.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D.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域,,这一称呼始于汉代,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B. 太后,即皇太后,对帝王母亲的尊称,中国历史上不是所有皇帝生母都会成为太后。
C. 匈奴,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曾建立国家,其首领被称为可汗。
D. 屯田;朝廷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民屯之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 班勇出身名门,与其兄供戍边。班勇是大将班超的小儿子,年轻时就有父亲的风度,曾和他的哥哥一同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归来。
B. 班勇讨论出兵,考虑事体用全。他在讨论时,既回顾历史上曾经出兵的情况,又分析眼下曹宗的立功想法,还指出汉朝的府库、后续兵力等情形。
C. 班勇为官受奖,维护一方通畅。延光年間在楼兰,班勇因鄯善归附汉朝而受到朝廷嘉奖,调集军队在伊和谷赶走匈奴伊蠡王,前部重又开始通畅。
D. 班勇平定西域,深有勇气谋略。班勇曾派遣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曾率军打敗后部王军就,还另立听命于汉朝的当地人为王,将车师六国都平定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
(2)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过去的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现在应该恢复它,重新设置护西域的副校尉,居住在敦煌,就如同永元年间旧例一样。
(2)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未下决断,班勇用汉室的恩威、信义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来投降。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徒耻于前负”是状语后置,即“徒于前负耻”,"徒”指只是。可排除A项。“报雪”的对象是“匈奴”, “而不寻出兵故事”是汉朝廷,不是匈奴。可排除C项。“出兵故事”是“不寻"的谓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本句断句为:“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C匈奴的首领叫“单于”。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班勇曾派遣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错,原文中是班勇在邓太后请来议论出兵时所说,无 “班勇曾派遗……"的事实。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旧:过去的;前一个“复”:动词,使……恢复;后一个“复”:副词,重新;“故事”:旧例。(2)“犹”:还;勇开以恩信:“开”开导;“以”:用;整个句子是状语后置句。“诣”:到。
参考译文:
汉朝大将班超小儿子叫班勇。班勇,字宜僚。年轻时就有父亲(班超〕的(大将〉風度。永初元年(公元107 年),西域反叛(汉朝),朝廷派班勇做军司马。班勇和哥哥班雄一起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回来。于是撤销都护。后来西域有十多年完全没有汉朝的官吏。
元初六年(公元119年),敦煌太守曹宗请求朝廷出兵攻击匈奴,替索班报仇雪耻,趁机收复西域。邓太后召班勇到朝堂聚会商议。班勇上奏议道从:“前孝武皇帝担心匈奴强盛,将成为众多蛮族的统帅,来逼进我们边疆。在这种情况下开通西域,分散他们的同党之人。到了永元年间,(西城那地方)没有不归附内地的。后来碰到羌人作乱,西域又断绝与汉的交往,北匈奴于是就派给各国债务,防备他们逃避租税,加高他们租税的价格,严格按照日期召会他们。前段时期之所以有反叛事情发生,都是由于管理失当,还反被它损害的缘故。现在曹宗只是为从前的失敗感到耻辱,想报复匈奴洗雪耻辱,却不查一查历史上出兵的先例,没有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凡想在荒远之外寻求立功,一万个之中没有一个成功的,如果兵火灾祸连续不断,后悔就来不及了。何况现在(汉朝)府库空虚,军队没有后续兵力,这是向远方的夷狄显示自己的弱点,向国内暴露自己的短处,臣认为不能同意。过去的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现在应该恢复它,重新设置护西域的副校尉,居住在敦煌,就如同永元年间旧例一样。又应派西城长史统率五百人驻在楼兰,西边挡住焉耆、龟兹大路,南边可增强鄯善、于寘的胆量,北面抵御匈奴,东边靠近敦煌。像这样就十分便利。”于是朝廷听从班勇的建议。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夏天,(朝廷)又派班勇做西域长史,率领兵士五百人驻扎在柳中。第二年正月,班勇到了楼兰,因为鄯善归附汉朝,朝廷特加班勇三绶(以示奖励〉。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未下决断,班勇用汉室的恩威、信义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来投降。班勇于是调集他的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到车师前王都城,在伊和谷赶走了匈奴伊蠡王,俘获前部五千多人,于是前部重又开始通畅。回来,在柳中屯田。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秋天,班勇调集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兵和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军队攻打后部王军就,把他们打得大败。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另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做王。班勇又派另一将校斩杀了东且弥王,也另立了他的同种族人为王,从此车师六国都平定了。
后来(班勇)老死在家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①(节选)
李白
吴会②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③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④。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注】①征君:期廷征召不赴之人。赵蕤:字太宾,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时结识的友人。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③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④寂历:凋落疏离。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吴会” 一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情形。
B. “良图俄弃捐”写作者很快放弃了政治抱负,这是因为作者功业无从成就,而岁月飞逝。
C. “古翠、长剑”句写古琴无人弹奏,长剑无人使用,“藏”“挂”二字,用词传神。
D. 本诗用词准确,比如“淸”写出了秋风的淸凉爽快,“白”突出了草露的圆润明亮。
E. “幽梦”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己关系密切。
15. 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4. BD 15. ①孤独漂泊之情。如“飘如远行客”指作者如一片浮云,飘然无可依傍,如同远行之客。②慨叹时光流逝、功业未就之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如“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指功业无处可以成就,岁月时光却奔促急迫地流逝。作者用古琴、长剑作比,比喻自己有才华不得施展,只能“藏虚匣”“挂空壁"。③病中思乡怀友之情。题目中有“淮南卧病”,又如“衰疾乃绵剧"指衰老疾病日甚一日,还如“故人不可见”就饱含怀念朋友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岁月飞逝”分析错误,“岁光屡奔迫"不是“良图俄弃捐”的原因。D项,“清凉爽快"“圆润明亮”分析错误,上句诗中写“秋气方寂历”,点出了秋气肃杀、凋落万物的特点,因此“淸”“白”二字写出了秋风肃杀、秋露淸冷的特点,也正是受了这种凄淸气氛的影响,才有寂寞、孤独之感,于是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也就更加殷切。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从作者及相关背景、诗歌的意象和语言风格等入手,还要注意诗歌中明显的表示情感的词语,和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回答本题,可逐句分析情感。如本诗中的第一句中,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情形,抒发了孤独漂泊之情。第二、三句中,“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指功业无处可以成就,岁月时光却奔促急迫地流逝。抒发了时光流逝、功业未就之情。第四句中作者用古琴、长剑作比,比喻自己有才华不得施展,只能“藏虚匣”“挂空壁",表达了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第五、六句是写景,通过写“秋气方寂历”,点出了秋气肃杀、凋落万物的特点,“淸”“白”二字写出了秋风肃杀、秋露淸冷的特点,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寂寞、孤独之感。最后一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己关系密切,从而抒发了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走讥讽齐王纳谏》中,描述齐威王纳谏一年后,政治日益清明、国内大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通过写琵琶女演奏完毕后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魅力。
【答案】 (1). 期年之后 (2). 虽欲言 (3). 无可进者 (4). 东船西舫悄无言 (5). 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期”“舫”“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将班超少子勇。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请出兵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勇上议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及至永平,莫不内属。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窴心胆,北押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于是从勇议。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绥。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永建元年,更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勇又使别校诛斩东且弥王,亦更立其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
后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B.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C.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D.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域,,这一称呼始于汉代,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B. 太后,即皇太后,对帝王母亲的尊称,中国历史上不是所有皇帝生母都会成为太后。
C. 匈奴,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曾建立国家,其首领被称为可汗。
D. 屯田;朝廷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民屯之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 班勇出身名门,与其兄供戍边。班勇是大将班超的小儿子,年轻时就有父亲的风度,曾和他的哥哥一同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归来。
B. 班勇讨论出兵,考虑事体用全。他在讨论时,既回顾历史上曾经出兵的情况,又分析眼下曹宗的立功想法,还指出汉朝的府库、后续兵力等情形。
C. 班勇为官受奖,维护一方通畅。延光年間在楼兰,班勇因鄯善归附汉朝而受到朝廷嘉奖,调集军队在伊和谷赶走匈奴伊蠡王,前部重又开始通畅。
D. 班勇平定西域,深有勇气谋略。班勇曾派遣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曾率军打敗后部王军就,还另立听命于汉朝的当地人为王,将车师六国都平定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
(2)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过去的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现在应该恢复它,重新设置护西域的副校尉,居住在敦煌,就如同永元年间旧例一样。
(2)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未下决断,班勇用汉室的恩威、信义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来投降。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徒耻于前负”是状语后置,即“徒于前负耻”,"徒”指只是。可排除A项。“报雪”的对象是“匈奴”, “而不寻出兵故事”是汉朝廷,不是匈奴。可排除C项。“出兵故事”是“不寻"的谓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本句断句为:“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C匈奴的首领叫“单于”。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班勇曾派遣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错,原文中是班勇在邓太后请来议论出兵时所说,无 “班勇曾派遗……"的事实。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旧:过去的;前一个“复”:动词,使……恢复;后一个“复”:副词,重新;“故事”:旧例。(2)“犹”:还;勇开以恩信:“开”开导;“以”:用;整个句子是状语后置句。“诣”:到。
参考译文:
汉朝大将班超小儿子叫班勇。班勇,字宜僚。年轻时就有父亲(班超〕的(大将〉風度。永初元年(公元107 年),西域反叛(汉朝),朝廷派班勇做军司马。班勇和哥哥班雄一起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回来。于是撤销都护。后来西域有十多年完全没有汉朝的官吏。
元初六年(公元119年),敦煌太守曹宗请求朝廷出兵攻击匈奴,替索班报仇雪耻,趁机收复西域。邓太后召班勇到朝堂聚会商议。班勇上奏议道从:“前孝武皇帝担心匈奴强盛,将成为众多蛮族的统帅,来逼进我们边疆。在这种情况下开通西域,分散他们的同党之人。到了永元年间,(西城那地方)没有不归附内地的。后来碰到羌人作乱,西域又断绝与汉的交往,北匈奴于是就派给各国债务,防备他们逃避租税,加高他们租税的价格,严格按照日期召会他们。前段时期之所以有反叛事情发生,都是由于管理失当,还反被它损害的缘故。现在曹宗只是为从前的失敗感到耻辱,想报复匈奴洗雪耻辱,却不查一查历史上出兵的先例,没有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凡想在荒远之外寻求立功,一万个之中没有一个成功的,如果兵火灾祸连续不断,后悔就来不及了。何况现在(汉朝)府库空虚,军队没有后续兵力,这是向远方的夷狄显示自己的弱点,向国内暴露自己的短处,臣认为不能同意。过去的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现在应该恢复它,重新设置护西域的副校尉,居住在敦煌,就如同永元年间旧例一样。又应派西城长史统率五百人驻在楼兰,西边挡住焉耆、龟兹大路,南边可增强鄯善、于寘的胆量,北面抵御匈奴,东边靠近敦煌。像这样就十分便利。”于是朝廷听从班勇的建议。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夏天,(朝廷)又派班勇做西域长史,率领兵士五百人驻扎在柳中。第二年正月,班勇到了楼兰,因为鄯善归附汉朝,朝廷特加班勇三绶(以示奖励〉。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未下决断,班勇用汉室的恩威、信义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来投降。班勇于是调集他的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到车师前王都城,在伊和谷赶走了匈奴伊蠡王,俘获前部五千多人,于是前部重又开始通畅。回来,在柳中屯田。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秋天,班勇调集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兵和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军队攻打后部王军就,把他们打得大败。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另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做王。班勇又派另一将校斩杀了东且弥王,也另立了他的同种族人为王,从此车师六国都平定了。
后来(班勇)老死在家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①(节选)
李白
吴会②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③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④。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注】①征君:期廷征召不赴之人。赵蕤:字太宾,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时结识的友人。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③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④寂历:凋落疏离。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吴会” 一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情形。
B. “良图俄弃捐”写作者很快放弃了政治抱负,这是因为作者功业无从成就,而岁月飞逝。
C. “古翠、长剑”句写古琴无人弹奏,长剑无人使用,“藏”“挂”二字,用词传神。
D. 本诗用词准确,比如“淸”写出了秋风的淸凉爽快,“白”突出了草露的圆润明亮。
E. “幽梦”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己关系密切。
15. 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4. BD 15. ①孤独漂泊之情。如“飘如远行客”指作者如一片浮云,飘然无可依傍,如同远行之客。②慨叹时光流逝、功业未就之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如“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指功业无处可以成就,岁月时光却奔促急迫地流逝。作者用古琴、长剑作比,比喻自己有才华不得施展,只能“藏虚匣”“挂空壁"。③病中思乡怀友之情。题目中有“淮南卧病”,又如“衰疾乃绵剧"指衰老疾病日甚一日,还如“故人不可见”就饱含怀念朋友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岁月飞逝”分析错误,“岁光屡奔迫"不是“良图俄弃捐”的原因。D项,“清凉爽快"“圆润明亮”分析错误,上句诗中写“秋气方寂历”,点出了秋气肃杀、凋落万物的特点,因此“淸”“白”二字写出了秋风肃杀、秋露淸冷的特点,也正是受了这种凄淸气氛的影响,才有寂寞、孤独之感,于是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也就更加殷切。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从作者及相关背景、诗歌的意象和语言风格等入手,还要注意诗歌中明显的表示情感的词语,和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回答本题,可逐句分析情感。如本诗中的第一句中,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情形,抒发了孤独漂泊之情。第二、三句中,“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指功业无处可以成就,岁月时光却奔促急迫地流逝。抒发了时光流逝、功业未就之情。第四句中作者用古琴、长剑作比,比喻自己有才华不得施展,只能“藏虚匣”“挂空壁",表达了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第五、六句是写景,通过写“秋气方寂历”,点出了秋气肃杀、凋落万物的特点,“淸”“白”二字写出了秋风肃杀、秋露淸冷的特点,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寂寞、孤独之感。最后一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己关系密切,从而抒发了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走讥讽齐王纳谏》中,描述齐威王纳谏一年后,政治日益清明、国内大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通过写琵琶女演奏完毕后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魅力。
【答案】 (1). 期年之后 (2). 虽欲言 (3). 无可进者 (4). 东船西舫悄无言 (5). 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期”“舫”“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