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02-02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官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用“/”线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B.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C.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D.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冠,读guàn时,可以指的是戴帽子;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B.礼部,礼部是中国古代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
C.苏轼,字子瞻,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
D.《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后来凭借推荐信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经砥柱之险,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想办法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游西湖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句说从梦中醒来到西湖之上再游览一次,结尾说古时的贤人在梦中纷纷向“我”走来,前后照应,强调“梦”带来的快乐。
B.颔联运用拟人、对偶手法,通过描述乡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C.颈联采用反间方式,说自己举目无亲,相处没有同道之人,没有亲人、同道之士能与自己开怀畅饮。
D.尾联“归去”一句,是说回到家后什么话也不说,挡住屏风就睡下,是前面主要事件——游西湖的结局。
E.本诗结构圆合,以“闭门”始,以“闭门”终,表达宦情淡薄。文章也自然淡泊意境闲淡,情趣悠远。
15.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开篇即对时局做出了客观的分析: , 。
(2)苏轼《赤壁赋》中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的句子是:颂明月之诗, 。
(3)《离骚》中,屈原感慨叹息,表达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深同情的两句是: , 。
第Ⅱ卷(表达题 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如今,漫步城市的每个角落,亭亭玉立的高楼,宽阔笔直的大道,商贾云集的市场,生活越来越乐呵了。
②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看到落日的余晖与碧绿的草原互相辉映,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
③叛乱的三十万大军破城而入,京都不绝如缕。
④虽然多伦多的华人社区有一定影响力,但这与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十几亿人相比只是沧海一粟。
⑤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东西都需要我们深思慎取。
⑥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对人民的不满无动于衷,失掉警惕: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地球科学研究、地质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取得显着成绩,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发展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B.真空袋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储存,而在于有效地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C.有学者认为西汉以来的丝绸之路要比西玉东输路线的历史晚一倍。
D.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学生时代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参加过反封建的社会运动,后来又赴法国留学。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你的文稿我已经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自己的意见吧。
D.大作已经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电垂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不超过10字。(5分)
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屈”实际上是和姓相关的另一个称呼——氏。历史资料记载,屈原半姓屈氏,① ,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② ,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而“芈”姓衍生出来的“氏”,③ ,如白氏、景氏、叶氏、伍氏、项氏、查氏等。“西楚霸王”项羽便与屈原同姓不同氏。
21.下面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五色新丝缠角粽”,说的是端午佳节吃粽子的传统习俗,到了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吃粽子;除此之外,赛龙舟、挂艾草、配香囊等也是端午习俗。如果你看到江上有划龙舟的比赛,那都是为欢庆端午节而举办的,而且江岸上一定有很多围观的人,场面极其热闹。
①端午节不一定每家每户都会吃粽子。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有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把一只青蛙放进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会马上跳出来;但把青蛙放在温水中,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则会舒适的游来游去,直至失去逃生机会,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之类的哲理。
但青蛙真的会被煮死吗?美国动物学家霍奇森就作了相关试验。他发现即使缓慢加温,到了一定温度以后,青蛙就开始躁动不安,试图逃离这个环境,如果装载的容器允许,青蛙还是会跳出来,所以,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根本就是蒙人的。
曾经给过许多人启示的心灵鸡汤的故事,也被证明了是谎言,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官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用“/”线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B.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C.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D.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冠,读guàn时,可以指的是戴帽子;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B.礼部,礼部是中国古代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
C.苏轼,字子瞻,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
D.《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后来凭借推荐信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经砥柱之险,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想办法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游西湖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句说从梦中醒来到西湖之上再游览一次,结尾说古时的贤人在梦中纷纷向“我”走来,前后照应,强调“梦”带来的快乐。
B.颔联运用拟人、对偶手法,通过描述乡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C.颈联采用反间方式,说自己举目无亲,相处没有同道之人,没有亲人、同道之士能与自己开怀畅饮。
D.尾联“归去”一句,是说回到家后什么话也不说,挡住屏风就睡下,是前面主要事件——游西湖的结局。
E.本诗结构圆合,以“闭门”始,以“闭门”终,表达宦情淡薄。文章也自然淡泊意境闲淡,情趣悠远。
15.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开篇即对时局做出了客观的分析: , 。
(2)苏轼《赤壁赋》中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的句子是:颂明月之诗, 。
(3)《离骚》中,屈原感慨叹息,表达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深同情的两句是: , 。
第Ⅱ卷(表达题 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如今,漫步城市的每个角落,亭亭玉立的高楼,宽阔笔直的大道,商贾云集的市场,生活越来越乐呵了。
②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看到落日的余晖与碧绿的草原互相辉映,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
③叛乱的三十万大军破城而入,京都不绝如缕。
④虽然多伦多的华人社区有一定影响力,但这与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十几亿人相比只是沧海一粟。
⑤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东西都需要我们深思慎取。
⑥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对人民的不满无动于衷,失掉警惕: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地球科学研究、地质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取得显着成绩,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发展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B.真空袋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储存,而在于有效地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C.有学者认为西汉以来的丝绸之路要比西玉东输路线的历史晚一倍。
D.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学生时代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参加过反封建的社会运动,后来又赴法国留学。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你的文稿我已经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自己的意见吧。
D.大作已经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电垂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不超过10字。(5分)
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屈”实际上是和姓相关的另一个称呼——氏。历史资料记载,屈原半姓屈氏,① ,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② ,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而“芈”姓衍生出来的“氏”,③ ,如白氏、景氏、叶氏、伍氏、项氏、查氏等。“西楚霸王”项羽便与屈原同姓不同氏。
21.下面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五色新丝缠角粽”,说的是端午佳节吃粽子的传统习俗,到了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吃粽子;除此之外,赛龙舟、挂艾草、配香囊等也是端午习俗。如果你看到江上有划龙舟的比赛,那都是为欢庆端午节而举办的,而且江岸上一定有很多围观的人,场面极其热闹。
①端午节不一定每家每户都会吃粽子。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有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把一只青蛙放进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会马上跳出来;但把青蛙放在温水中,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则会舒适的游来游去,直至失去逃生机会,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之类的哲理。
但青蛙真的会被煮死吗?美国动物学家霍奇森就作了相关试验。他发现即使缓慢加温,到了一定温度以后,青蛙就开始躁动不安,试图逃离这个环境,如果装载的容器允许,青蛙还是会跳出来,所以,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根本就是蒙人的。
曾经给过许多人启示的心灵鸡汤的故事,也被证明了是谎言,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