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济南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02-06
济南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B(“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范围扩大。原文为“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2.C(强加因果“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与“佛教进入中国是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不存在因果关系) 
3.A(“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有误,属无中生有。)
4. 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为了吸引大学生来擦鞋精心打扮”错误,于文无据:B项“说明擦皮鞋的姑娘知识渊博”错误,谈话中用了“原始积累”一词不足以说明其“知识渊博”;C项,“一定”一词错误,过于绝对。(3分)
5.【参考答案】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描写的能力。①“擦皮鞋的姑娘”是一个目光远大,吃苦耐劳,努力追求理想的人。她的理想是经营一家皮鞋厂,为实现理想,她脚踏实地,不怕吃苦。②“擦皮鞋的姑娘”是一个有头脑,善于思考的人。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了解了大学生的皮鞋市场需求情况。③“擦皮鞋的姑娘”是一个不卑不亢,举止得体的人;无论是作为一个“擦皮鞋的姑娘”,还是作为公司的主管,她都礼仪得体(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答全5分)
6.【参考答案】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小说内涵的理解能力(1)第一处,指“擦皮鞋的姑娘”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了解大学生的皮鞋市场需求行情,为今后事业的腾飞打基础。(2)第二处,指作为“公司主管的姑娘”要求大学生去擦皮鞋,借此积累工作经验,了解市场需求,贴近市场作调查研究。(3)作者借此表达希望年轻人能够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深入实际,积累经验,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7.C(材料一中的63%,指的是报告“我国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材料二中的45%。指的是“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者的概念不同。)
8.BE(A项,说法过于绝对,“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来统计城镇化率”就会导致“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的城镇,却没有被统计进去”这一结果,尽管存在“没有被统计进去”的情况。但也只是“有些地方”。C项,材料二中“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指的是户籍迁移中的种种障碍应该破除,而不是“不能存在城乡区域间的户籍壁垒”。D项,“但我国各地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错误,原文中有“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说法,但这只是提出要求,并不是说我国已经这样做了。)
9.(1)我国的城镇化率呈现由低到高的稳步、快速提升的特点。①从材料二图表数据看,2011年到2015年间,都在由低到高稳步提升。②综合材料看,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每年将有1300万以上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率增长的速度快。(2)通过政府行为有计划地提升城镇化率。2014年3月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每点2分)
10.C(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辨乞罢,且诋贞吉。贞吉亦疏辨求去。诏留贞吉,褫冀官。)
11.B(“视事”是治事,任职)
12.B(“后又设法削弱严嵩的权力”错,应是严嵩设法消弱赵贞吉的权力)
13、(1)从当前的处境考虑,请皇上立即到正殿,下诏书把过失归到自己身上。(“计”:考虑。“至尊”:国君。“御”:(皇帝)驾临。“引咎”:把过失归于自己。三处,各1分,句意1分)
(2)边境统帅丧失法纪,祖宗的法律都在,现在掌权的人枉法徇私情,对公众的议论怎么办?(“失律”“ 当事者”“ 徇人”“如…何”:怎么办。各1分,句意1分。)
14.B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分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
【点睛】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典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国家,一为个人。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故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关注典故的内容,本题中的典故是“李揆因担心被扣留而否认是‘大唐第一人’”,而苏辙出使契丹与李揆之行相同,故苏轼有与李揆一样的担忧。
15. 【答案】  C    
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16.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答案 D
解析 ①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使用正确。②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用错对象。③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使用正确。④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望文生义。⑤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使用正确。⑥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用错对象。
19. 答案 D
解析 A项偷换主语,“才会被人们重视”的主语应该是“欺凌事件”,而不是“很多人”。B项句式杂糅,“源于……”与“是由……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了一起,可将 “源于”改为“是由”。C项语序不当,应将“开阔人的视野”和“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互换位置
20. 答案 D
解析 A项“莅临”多用于他人,用于自己不当。B项“忝”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于此处不合语境。C项略尽绵薄:谦辞,略微尽一下自己薄弱的能力。用来指刘老师培养学生不得体。
2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由时间的逻辑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及“在当时”可知。②③是连在一起的,可排除A、C两项;由“但”的转折,可确定其前应选①句;最后一个横线处的句子,是对“但”后内容进行小结,故选④。因此答案为B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