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福建省福州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02-27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面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B.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贏卒十余人/
C.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贏卒十余人/
D.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洋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 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说理的文章。
D. 阙是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为道路,这里指宫殿,可理解为“旧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令时,发现当时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 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 宗泽精明能干,富于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长远的打算,井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 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朝廷返都东京;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2)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①(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但每年却要交税一万多缗,都是向百姓横征暴敛来的。
②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抓住关键时间词“靖康元年”“即日”,关键词虚词“曰”,结合动宾结构断句。本句翻译为“靖康元年(26),任命他为磁州知州。当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地区的官员都借故不到任。宗泽说:“受朝廷俸禄却逃避困难,是不行的。”宗泽受命,当日就独自骑马上路,随从的只有十几名老弱士卒”。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C项,错误,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其方式一般是感恩戴德,忆苦思甜,发誓赌咒,最后言事。奏疏中可以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进谏、弹幼等等,其使用范围相当之广泛。奏疏同时也是有为之士关注社会人生、宣扬政治主张、驰骋王佐之才的重要渠道。选项中“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错误,二者同属奏章。
1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B项,“后来练兵打仗,攻破了辽阳”错误,由原文“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可以知道,“不再出仕”错误,后文有出仕做官。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3.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 “输”,交税;“率”,都;“横取于民”,状语后置,向百姓横征暴敛来的;(2) “翕然”,团结;“及”,趁;“何敌国之足忧乎”,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上枢密韩公①诗二首(其二)
李清照
想见皇华过二京②,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③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
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注】①韩公:南宋绍兴三年,尚书吏部侍郎韩肖胄奉表出使金国。②二京:指北宋时的东京(今河南开封)和南京(今河南商丘),为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的必经之路。③连昌宫:唐宫殿。④花萼楼:唐玄宗时期的花萼相辉楼。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皇华”出自《诗经》,意谓极大的光华,后以“皇华”作为使者或出使的典故,在此指“韩公”。
B. 在这首赠与韩公的诗里,诗人首先想象了韩公出使金国,受到旧都百姓夹道欢迎的情景。
C. 颔联中写连昌宫和宫内桃花,借指北宋宫殿满目荒败及人去楼空、花自开自谢的凄凉景象。
D. 颈联写皇帝对百姓的怜悯和上天顾念苍生,意在表明恢复宋朝江山社稷本就是众望所归。
E. 尾联诗人费美“圣君”,表达对南北统一充满信心,并对朝廷的会盟讲和之策表示理解之情。
15. “花萼楼前鹊定惊”表达了哪些感情?如何表现?请加以分析。
【答案】14. CE    15. (1)旧都百姓看见南宋使者时的惊喜之情,诗人久盼南北统一的爱国之情。(2)诗人将“鹊”比作旧都百姓,写“鹊惊”是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旧都百姓见到南宋使者出使金国的惊喜之情。(3)诗人通过想象鸟鹊以惊喜的心情迎候南宋使者的场景,借此表达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的感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题中,C项“借指北宋宫殿满目荒败及人去楼空、花自开自谢的凄凉景象”错误,此联承上所云使者过二京时,上万人夹道欢迎的情景,进一步拟想旧时宫殿的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这两位大得人心的使者;E项“并对朝廷的会盟讲和之策表示理解之情”不对。“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意思是说假如不图恢复,愈是一次又一次地会盟讲和,愈是助长祸乱。对苟安妥协的南宋朝廷来说,这是一种逆耳的忠言。
15. 试题分析:题干“‘花萼楼前鹊定惊’表达了哪些感情?感情?请加以分析”,答题关键词“感情”“感情”“分析”。答题时,首先点明情感“惊喜”“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接着结合诗句“华萼楼”“鹊”“惊”,手法“拟人、想象”分析情感。“华萼楼”,此联承上所云使者过二京时,上万人夹道欢迎的情景,这里诗人将“鹊”比作旧都百姓,写“鹊惊”是用拟人化的手法,进一步拟想旧时宫殿的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这两位大得人心的使者。并借此表达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的感情。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写到,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一个人要懂得舍生取义。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送客出辕门,又见“________”,这一奇景传神地写出了边塞天气奇寒的特点。
(3)《赤壁赋》中,客哀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无穷,苏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导他不必羡慕外物。
【答案】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故不为苟得也    (3)风掣红旗冻不翻    (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5)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本题中易错字“掣”“苟”。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