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8-03-15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纯粹①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纯粹奏:“关陕事力单竭,公私大因,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始后悔。”神宗纳之,进为副使,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恳辞弗受。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时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如河东之葭芦、吴堡,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而兰、会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弃。”所言皆略施行。纯粹又言:“今宜修明战守救援之法。”朝廷是之。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元祐中,召为户部侍郎。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永兴军。卒,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以为:“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夫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不沾世恩,其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切为朝廷惜之。”疏上,不听。凡论事剀切类此。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B. 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C. 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D. 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范纯粹就是因为父荫而升了官。
B. 羡赋,是指赋税收入在收支相抵后所剩余的部分。“数献羡赋”表明当地非常富裕。
C. 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也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缗即一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D. 军,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它有特定的政治、军事功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纯粹有大局意识。虽然不是自己的防区受到侵扰,他也主动派遣部下救援;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
B. 范纯粹体恤百姓。神宗要把二十万缗钱调拔给他的辖区,他认为这是地方官搜刮的百姓膏血,上书推辞。自己上任,则废除前任的苛致。
C. 范纯粹思虑深远。宋夏议和,他认为占领人家的土地不放弃是战乱之源,况且这些西夏土地,有的难于驻守,有的耗费巨大,应果断放弃。
D. 范纯粹仗义敢言。宋神宗想再次派军出征的时候,范纯粹直言上奏表示反对;他反对朝廷卖官太滥,认为这样做对士大夫们不公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贻后悔。
(2)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
【答案】10. B 11. B 12. A
13. (1)以后进言的人一定会责备(怪罪)我(失职),我不忍心默默无言而留下以后的后悔。
(2)做臣子的道理,就是忘掉自己,为国献身,不要认为邻路(管辖的地方)遭受敌人侵略,(去救助)就不是我们的职责。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遵裕(人名)”“昌祚(人名)”“期”“麾下”“纯粹(人名)”“军”“疾”,虚词“之”“其”“焉”,再结合本句意思:高遵裕对刘昌祚未按约定的日期到达感到愤怒,想要追究责任处死他。刘昌祚又忧又怒卧病在床,他的手下都对此感到愤怒。范纯粹担心两军不和,以致于生出其它变故,劝高遵裕前往问候刘昌祚的病,那可能产生的祸端才会消弭。句子可以断开为: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故选B。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表明当地非常富裕”错。从下文范纯粹“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尽革其苛政”看,羡赋应是吴居厚横征暴敛所得,不能“表明当地非常富裕”。故选B。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范纯粹有大局意识……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说法错误,其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不属于有大局意识。故选A。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异时”,以后;“职臣是咎”,宾语前置,责备(怪罪)我(失职);“贻”:留下。(2)句中:“义”,道理;“徇”,通“”殉,为某种目的而死,这里是为国家而死;“无谓”,不要认为;“被”,遭受;“非我职也”,判断句,不是我们的职责。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范纯粹字德孺,凭借父荫升官到赞善大夫。元丰年间,担任陕西转运判官。当时五路兵马出发讨伐西夏,高遵裕从环庆出兵,刘昌祚从泾原出兵。高遵裕对刘昌祚未按约定的日期到达感到愤怒,想要追究责任处死他。刘昌祚又忧又怒卧病在床,他的手下都对此感到愤怒。范纯粹担心两军不和,以致于生出其它变故,劝高遵裕前往问候刘昌祚的病,那可能产生的祸端才会消弭。宋神宗责备各将没有功勋,打算第二次出征。范纯粹上奏说:“关陕的事情,我们的军力物资单薄匮乏,公私都非常困窘,如果再次行动,国家的根本就值得忧虑。(如果我不进言,)以后进言的人一定会责备我(失职),我不忍心默默无言而留下以后的后悔。”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任他作副使。吴居厚担任京东转运使,多次献上剩余的赋税。神宗将要把徐州大钱二十万缗用来支持陕西。范纯粹对僚属们说:“我所管辖的地方虽然情况紧急,但怎么忍心取用这种老百姓用血汗钱交纳的多余的税款?”立刻上奏说:“我们地区得到这些钱确实有好处,但从徐州到边境,(运送这些钱)耗费的人力财力也太大了。”诚恳地推辞,不肯接受。哲宗继位,吴居厚身败名裂,朝廷命范纯粹以直龙图阁的身份前往代替他,范纯粹把吴居厚的苛刻法令全都废除。当时苏轼从登州被召回来,范纯粹与苏轼一同提出募议的主张,苏轼认为范纯粹讲述此事尤其精当详细。当时与西夏商议划分疆界,范纯粹请求放弃所取得的西夏土地,说:“争来的土地不放弃,那么边疆的战事就没有时候停止。比如河东的葭芦、吴堡,深处于西夏境内,对于我们的边界,在地利形势上,一点益处也没有。而兰、会那些地方,耗费国力太多,不可不放弃。”他所说的大致都得到了施行。范纯粹又说:“如今应当制订和明确作战、守卫、救援的方法。”朝廷认为他说得对。等到夏人侵犯泾原,范纯粹派遣将领曲珍前往救援,说:“我第一个提出应援牵制的策略,做臣子的道理,就是忘掉自己,为国献身,不要认为是邻路(管辖的地方)遭受敌人侵略,(去救助)就不是我们的职责。”曲珍当天就快马奔驰三百里,在曲律打败了西夏军队,又攻打横山。西夏军队逃走。元祐年间,召他担任户部侍郎。宋徽宗继位后,任命他担任龙图阁直学士,改任掌管永兴军。去世时,七十多岁。范纯粹沉着坚毅,有才干和谋略,他的才能适合时代需要。他曾经论述卖官太滥的危害,认为:“国法固然允许交纳钱财取得官位,但不曾考察他的治理才能与德行。天下的士大夫们勤劳供职一直到去世,也沾不到朝廷的恩典,那些富有之人、狡猾的商人,捐钱千万,就能使三个孩子得到任用,我私下里为朝廷感到可惜。”奏章呈上去,皇帝不予采纳。他的议论都像这样切中事理。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①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②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①槎(chá):木筏。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 “后日相思”两句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C. “草草杯盘”表明作者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
D. 下片首句是对朋友的嘱托,是希望他上任之后切勿佩戴明珠翠羽,不要注重打扮。
E. 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15.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答案】14. CD 15. ①惜别之情,相思之意。这是送别词,“后日相思”直接点明了别后将有的思念情怀。
②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地角天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行程的艰辛,表现词人对朋友的牵挂。
③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词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④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好政绩,前程远大。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C项,错在“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草草杯盘”虽然字面上是指粗劣而简略的酒肴,但字里行间并无愧疚之意。只是表明临别匆匆,无心吃喝,或只是对自己准备的酒肴的自谦之语。D项,“不要注重打扮”说法错误,词中的“翠羽”本意为翠绿色的羽毛,借指珍宝,并非指装饰品之类。这里让朋友“莫拾明珠并翠羽”,是希望朋友莫贪钱财。故选CD。
15. 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情感能力。“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可以通过对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惜别之情;“地角天涯路”“冥冥四月黄梅雨”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之情;“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表达了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之情;“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答题时,指出表达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桃花源外溪边绵延数百步的美丽桃林景色,进而引出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安宁和乐的大同世界。
(2)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叙述之后,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这两句诗常被用来表达有相似的伤感经历的人一见如故时的感受。
【答案】 (1). 中无杂树 (2). 芳草鲜美 (3). 落英缤纷 (4). 同是天涯沦落人 (5). 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芳、缤纷、涯、沦、曾。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纯粹①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纯粹奏:“关陕事力单竭,公私大因,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始后悔。”神宗纳之,进为副使,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恳辞弗受。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时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如河东之葭芦、吴堡,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而兰、会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弃。”所言皆略施行。纯粹又言:“今宜修明战守救援之法。”朝廷是之。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元祐中,召为户部侍郎。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永兴军。卒,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以为:“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夫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不沾世恩,其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切为朝廷惜之。”疏上,不听。凡论事剀切类此。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B. 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C. 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D. 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范纯粹就是因为父荫而升了官。
B. 羡赋,是指赋税收入在收支相抵后所剩余的部分。“数献羡赋”表明当地非常富裕。
C. 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也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缗即一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D. 军,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它有特定的政治、军事功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纯粹有大局意识。虽然不是自己的防区受到侵扰,他也主动派遣部下救援;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
B. 范纯粹体恤百姓。神宗要把二十万缗钱调拔给他的辖区,他认为这是地方官搜刮的百姓膏血,上书推辞。自己上任,则废除前任的苛致。
C. 范纯粹思虑深远。宋夏议和,他认为占领人家的土地不放弃是战乱之源,况且这些西夏土地,有的难于驻守,有的耗费巨大,应果断放弃。
D. 范纯粹仗义敢言。宋神宗想再次派军出征的时候,范纯粹直言上奏表示反对;他反对朝廷卖官太滥,认为这样做对士大夫们不公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贻后悔。
(2)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
【答案】10. B
13. (1)以后进言的人一定会责备(怪罪)我(失职),我不忍心默默无言而留下以后的后悔。
(2)做臣子的道理,就是忘掉自己,为国献身,不要认为邻路(管辖的地方)遭受敌人侵略,(去救助)就不是我们的职责。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遵裕(人名)”“昌祚(人名)”“期”“麾下”“纯粹(人名)”“军”“疾”,虚词“之”“其”“焉”,再结合本句意思:高遵裕对刘昌祚未按约定的日期到达感到愤怒,想要追究责任处死他。刘昌祚又忧又怒卧病在床,他的手下都对此感到愤怒。范纯粹担心两军不和,以致于生出其它变故,劝高遵裕前往问候刘昌祚的病,那可能产生的祸端才会消弭。句子可以断开为: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故选B。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表明当地非常富裕”错。从下文范纯粹“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尽革其苛政”看,羡赋应是吴居厚横征暴敛所得,不能“表明当地非常富裕”。故选B。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范纯粹有大局意识……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说法错误,其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不属于有大局意识。故选A。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异时”,以后;“职臣是咎”,宾语前置,责备(怪罪)我(失职);“贻”:留下。(2)句中:“义”,道理;“徇”,通“”殉,为某种目的而死,这里是为国家而死;“无谓”,不要认为;“被”,遭受;“非我职也”,判断句,不是我们的职责。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范纯粹字德孺,凭借父荫升官到赞善大夫。元丰年间,担任陕西转运判官。当时五路兵马出发讨伐西夏,高遵裕从环庆出兵,刘昌祚从泾原出兵。高遵裕对刘昌祚未按约定的日期到达感到愤怒,想要追究责任处死他。刘昌祚又忧又怒卧病在床,他的手下都对此感到愤怒。范纯粹担心两军不和,以致于生出其它变故,劝高遵裕前往问候刘昌祚的病,那可能产生的祸端才会消弭。宋神宗责备各将没有功勋,打算第二次出征。范纯粹上奏说:“关陕的事情,我们的军力物资单薄匮乏,公私都非常困窘,如果再次行动,国家的根本就值得忧虑。(如果我不进言,)以后进言的人一定会责备我(失职),我不忍心默默无言而留下以后的后悔。”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任他作副使。吴居厚担任京东转运使,多次献上剩余的赋税。神宗将要把徐州大钱二十万缗用来支持陕西。范纯粹对僚属们说:“我所管辖的地方虽然情况紧急,但怎么忍心取用这种老百姓用血汗钱交纳的多余的税款?”立刻上奏说:“我们地区得到这些钱确实有好处,但从徐州到边境,(运送这些钱)耗费的人力财力也太大了。”诚恳地推辞,不肯接受。哲宗继位,吴居厚身败名裂,朝廷命范纯粹以直龙图阁的身份前往代替他,范纯粹把吴居厚的苛刻法令全都废除。当时苏轼从登州被召回来,范纯粹与苏轼一同提出募议的主张,苏轼认为范纯粹讲述此事尤其精当详细。当时与西夏商议划分疆界,范纯粹请求放弃所取得的西夏土地,说:“争来的土地不放弃,那么边疆的战事就没有时候停止。比如河东的葭芦、吴堡,深处于西夏境内,对于我们的边界,在地利形势上,一点益处也没有。而兰、会那些地方,耗费国力太多,不可不放弃。”他所说的大致都得到了施行。范纯粹又说:“如今应当制订和明确作战、守卫、救援的方法。”朝廷认为他说得对。等到夏人侵犯泾原,范纯粹派遣将领曲珍前往救援,说:“我第一个提出应援牵制的策略,做臣子的道理,就是忘掉自己,为国献身,不要认为是邻路(管辖的地方)遭受敌人侵略,(去救助)就不是我们的职责。”曲珍当天就快马奔驰三百里,在曲律打败了西夏军队,又攻打横山。西夏军队逃走。元祐年间,召他担任户部侍郎。宋徽宗继位后,任命他担任龙图阁直学士,改任掌管永兴军。去世时,七十多岁。范纯粹沉着坚毅,有才干和谋略,他的才能适合时代需要。他曾经论述卖官太滥的危害,认为:“国法固然允许交纳钱财取得官位,但不曾考察他的治理才能与德行。天下的士大夫们勤劳供职一直到去世,也沾不到朝廷的恩典,那些富有之人、狡猾的商人,捐钱千万,就能使三个孩子得到任用,我私下里为朝廷感到可惜。”奏章呈上去,皇帝不予采纳。他的议论都像这样切中事理。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①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②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①槎(chá):木筏。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 “后日相思”两句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C. “草草杯盘”表明作者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
D. 下片首句是对朋友的嘱托,是希望他上任之后切勿佩戴明珠翠羽,不要注重打扮。
E. 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15.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答案】14. CD
②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地角天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行程的艰辛,表现词人对朋友的牵挂。
③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词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④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好政绩,前程远大。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C项,错在“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草草杯盘”虽然字面上是指粗劣而简略的酒肴,但字里行间并无愧疚之意。只是表明临别匆匆,无心吃喝,或只是对自己准备的酒肴的自谦之语。D项,“不要注重打扮”说法错误,词中的“翠羽”本意为翠绿色的羽毛,借指珍宝,并非指装饰品之类。这里让朋友“莫拾明珠并翠羽”,是希望朋友莫贪钱财。故选CD。
15. 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情感能力。“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可以通过对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惜别之情;“地角天涯路”“冥冥四月黄梅雨”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之情;“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表达了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之情;“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答题时,指出表达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桃花源外溪边绵延数百步的美丽桃林景色,进而引出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安宁和乐的大同世界。
(2)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叙述之后,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这两句诗常被用来表达有相似的伤感经历的人一见如故时的感受。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芳、缤纷、涯、沦、曾。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