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04-13
参考答案
1.C(A“吭”应读“h‚ng”。B“糜”应为“靡”。D“症”应读“zh…ng”,“拴”应为“栓”)
2.A(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设:创办;创造条件。制造: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人为地造成某种气氛和局面等。创制:初次制定,多指法律、文字等。从搭配上看,应用“创造”。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具有代表性的。样板:板状的样品;比喻学习的榜样。标志:标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标明某种特征。典范: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应用“典型”,表示“具有代表性”的含义。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千人一面:一千个人的面孔都一个样子,比喻文章或对人物的描写公式化,都是一个样子,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老生常谈:原指老书生的平凡议论,今指很平常的老话。如出一辙:车子好像从同一个车辙出来,形容事情非常相像。无微不至:没有一个细微的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无所不知: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不符合句意。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用于坏事,感情色彩不当。体贴入微:多指对人照顾和关怀十分细致周到)
3.D(A.搭配不当,“开创……氛围”应为“营造……氛围”。B.成分赘余,删去“以上”;C.结构混乱,在“成为”之前加主语“冯珊珊”)
4.B(“陛下”是对皇帝的敬称,与“践阼”意义不同)
5.C(“白银作为贸易结算货币通行世界各国”错,文中是说“白银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是国家之间做贸易使用白银结算)
6.C(“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转变为货币经济”错,是“转向”不是“转变为”)
7.C(A.“到海外开采白银矿藏资源”错,是通过贸易获取白银;B.只有一个目的得到白银,太绝对;D.“属于明代的新时代已到来”错,原文是“整体世界新时代”的到来)
8.D(友:兄弟友爱)
9.D(A动词,认为/连词,并且;B代词,其中的/副词,大概;C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构成“所”字结构)
10.C(①表现刘兆麒受太宗喜爱,⑤是刘兆麒的儿子的行为,⑥表现刘兆麒隐居生活)
11.B(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12.B(原文说,刘兆麒坐镇崇明十年,“人不知兵”,意思是人们不知道如何打仗,极言太平日久)
参考译文
刘兆麒,字瑞图,是宝坻人。刘兆麒幼时端庄,不善言笑,小孩子即有成年人的举止。读书过目成诵,写的文章都有义理和章法。十四岁,遇到太宗在京都附近地区阅兵,太宗看见刘兆麒,认为他不同一般,让他进入官办学校读书。十六岁,跟随世祖进入山海关。又过了七年,朝廷下诏选汉军中精通满汉两族文学的人,刘兆麒名列上等卷,授任翰林院编修。刘兆麒出身于旗下布衣,担任皇帝侍从,感激皇恩图谋报答。世祖多次驾临内院,喜他年纪轻轻做事敏捷干练,十年间,刘兆麒历任都察院启心郎,改任宗人府,晋升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当时刘兆麒不到三十岁,每次回答皇帝问话,总是符合皇上的心意。
顺治十八年,滇地、黔地已经平定,剩余的党羽逃入楚地。皇上认为刘兆麒有才能,提拔为湖广巡抚。圣祖即位,大军南下,军队的粮食草料,刘兆麒都亲自处理,没有缺少军队的供应,授官工部侍郎。楚地人刚刚遭受兵祸,刘兆麒抚慰百姓病痛使百姓安定,百姓都庆祝获得新生。康熙七年,提拔为四川总督,不久因为免去原任官职,等候补缺而回京,授任兵部尚书、加一品,这是酬谢他安抚四川的功劳。康熙八年,授任浙闽总督。当时海疆的动乱没有平定,刘兆麒分条上奏防卫海疆的对策。康熙十二年,刘兆麒入京觐见皇帝,适逢吴三桂等三个藩镇叛乱,在朝堂上推举将帅,皇上特地任用三名文臣,更改官衔前往,刘兆麒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起初担任直隶援剿提督,改授江南崇明水师提督。崇明接近海疆动乱的地方,地势险要,刘兆麒请求选择偏将追随自己,预先储存粮饷,使我军的气势雄壮,窥探敌人的可乘之机。皇上再三说好,完全按照他请求的做。他坐镇崇明十年,(因为太平无事)人们不知道战争为何物。康熙二十三年,俄国人侵犯边境。皇上选择贤能熟悉军队的大臣掌管军事,任命刘兆麒担任黑龙江总管,率领军队打了三次仗,都有功劳。康熙三十一年,边境的敌人已被消灭干净,刘兆麒年龄已经超过六十岁了,他以母亲年老的理由上疏请求退休。优待的诏命允许了他的请求。他在家乡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六年。后来监修的北运河工程已经竣工,皇上又命令他担任总督、兵部尚书。当时他的儿子刘殿衡担任江南布政使,适逢圣祖南巡,刘殿衡迎驾。皇上问刘兆麒的年纪以及做海疆提督的时间,又赐给刘兆麒宫中珍藏的宝物。他承受皇上的恩宠眷顾,时间越长越深厚,确实是不同一般的待遇。康熙四十年六月卒,八十岁。
刘兆麒生性孝敬父母,兄弟友爱,家庭和睦融洽。他生平遵守不欺骗他人的道德学问,对待下属故交都终身如一。对于使别人有利、能帮助他人的事,见到了没有不做的。刘殿衡继承他的事业做楚地巡抚,一些大动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和原来的老人争着迎上他的马前,问刘兆麒的饮食起居,这就可以知道刘兆麒的恩德泽及他人是多么深厚了。
13、
(1)当时刘兆麒不到三十岁,每次回答皇帝问话,总是符合皇上的心意。(3分。对:回答。当:符合。指:通“旨”,心意)
(2)当时海疆的动乱没有平定,刘兆麒分条上奏防卫海疆的对策。(2分。靖:平定。条上:分条上奏,分条陈述)
(3)他承受皇上的恩宠眷顾,时间越长越深厚,确实是不同一般的待遇。(3分。膺:承受。笃:深厚。诚:确实)
14、
(1)描写了盛夏炎热干旱、尘土笼罩万物的酷暑难耐的景象(1分)。表达了对雨的渴求,为下文写雨做铺垫(1分)。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将雷电击树说成发怒,将雨淋湿人说成雨追人(1分),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和情趣(1分)。(如答出对偶,解释合理,可酌情给1分)
(3)蛛网挂满水珠,燕子欢快筑巢,清风吹来,荷香四溢。(2分)。表达了作者雨后的轻松、惬意之情(1分)。

15、
(1)春水碧于天
(2)总角之宴
(3)访风景于崇阿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6.AD(A.王维的诗并没有表现松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D.“记得住乡愁”是说体现松阳魅力的自然、人文景象保持得完整)
17.①运用了比喻、铺排等手法,刻画了松阳生态美的多样性,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②句式灵活,整散结合,长短结合,使行文富有变化,有韵律美。③照应上文,具体描写了松阳的自然美,蕴含了作者对松阳山水的惊叹。(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满分)
18.①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内容丰富而不散乱。②“我”作为松阳之美的体验者,使景物描述更加真实,便于抒情,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每点2分)
19.(1)①生态环境良好②具有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③文化底蕴仍存④传统生活方式活态传承(每点1分)
(2)①要善于变劣势为优势,善于借鉴。②在现代化浪潮中,不跟风,保持特点,拒绝雷同化。③要发展性保护,保持生命的活力,力争“活态传承”。(可以选取任意一点,启示2分,自己的认识3分。答其它方面,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20.(1)①担当责任类。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时代先驱,决然前行,使所有的苟活者失去了生命的重量。②忠义孝悌类。文章:《苏武传》——忠义塞天地,浩气存世间,把坚贞深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3分,选取文章合适1分,评论2分)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5分,可从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作用、预期的效果等方面组织答案)
21.②加大宣传力度,不一定能让全社会形成尊崇工匠精神的氛围。
③有了工匠精神,不一定能使我们国家发展创新,品牌树立。(4分,每点2分)
22、作文审题立意角度参考:
1.从众人的角度:应该帮助别人,但应该理性正确地帮助别人;
2.从校长(王福满)的角度:要正确看待帮助,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志向;
3.综合角度:可以接受帮助,但不能依赖帮助,重在自我奋斗。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