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届高三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二)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05-02
参考答案:
1.C。A 项,按照文章的观点,“传统”和“现实生活”是并列的关系,不是主次的关系。B 项,原文只是说“不会因为其所研究的论题‘重要’而变得重要,而只能因为其研究成果的‘重要’而变得重要”,不是说“研究的论题并不那么重要”。本项理解有误。D 项,原文是“关键不在于研究什么,而在于怎么研究”,顺序颠倒了。
2.C。原文并不是说不可以一个人独立研究,也不是要与其他研究者一道研究,而是说作为一名研究者要与他人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至于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术水平”,更是无中生有了。
3.B 原文是说“从学术传统和学术同行那里获得激励”,“大量征引解说”“抄袭”是两个概念,明显曲解词义。
4.D。D 项中“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的理解不当。本文有“物是人非”的因素如“山水依旧,但爷爷已然逝去”,但没有历史沧桑感,更谈不上“集中”表达。)
5.“湿”的意思是指河流带给人们水润的感受,(1分)因为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人与事,大多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2分)是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2分)(意思对即可)
6.沈从文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2分)文中提到爷爷“在水边长大”“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沅水”(1分);二十岁以后的沈从文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2分)作
者认为“尽管爷爷从20 岁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的生命中终生不灭” (1分)(意
思对即可)
7.B。A 项“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于文无据。C 项“取决于”的说法绝对。D 项“最根本原因”错误。
8.BC。A 项纸质图书2015 年的阅读量高于2014 年。D 项“抵触”一句分析不恰当。E 项“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同时,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
9.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韩、美均颁布读书法,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
提升国民综合文化素质,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材料显示,不少人受困于应试教育抵触读书,我们应该摆脱这一负面影响,静心读书,忌死读。
国家干预,增加劳动者休闲时间。中国人的休闲时间太短,这是制约公民读书热情的一大原因。(4 点任选2点即可。建议1分,阐述1分_______)
10.A.翻译:鹿头山在成都北一百五十里处.是扼制二川的要冲,刘辟在这里筑城,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寒,用来抵抗东边来的官军.高崇文开始在城下打敗了两万贼军,但因碰上下雨,城池未能攻克。
11.C “觐谒”专指官员拜见帝王。
12.B “不负众望”错。原文: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
13.(1)(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人敌军立功赎罪/自己弥补罪过,于是驻军/驻扎在鹿头西,断绝了倬耸淞覆莸牡缆贰#梅值悖骸昂蟆薄熬"词类活用各1分、“自赎”1分,”句意2分)
(2)受胁迫而叛乱的士大夫/官员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保住了性命(得分点: “衣冠”1分、“诣”1分、“活”词类活用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高崇文,字崇文,他的祖先从渤海迁到成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开元年间,皇帝两次下令表彰他们—家。高崇文性情朴实,庄重寡言,年轻时被召入平卢军。贞元年间,随从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理军队有名声。屡经升迁任金吾将军。吐蕃发动三万人馬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士卒前往救援,双方在佛堂原交战,吐蕃大敗,朝延封他为渤海君王。
刘辟反叛,宰相杜黄裳推荐说高崇文有才能,当时有显著战功的老将,人人自以为能当选,等到任命的诏书下束,都大吃一惊。当初.高崇文选了五千精兵,平常总像敌军来犯似的进行训练。到这时候,卯时接受命令,辰时部队已经出发了,武器装备精良完好,没有不齐全的。军队经过兴元,士卒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高崇文率军从西面的阆中出发.打退剑门的守兵。解了梓潼之围,贼将邢洗退守梓州,皇帝下诏拜授他为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在成都北一百五十里处,是扼制二川的要冲,刘辟在这里筑城,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寒,用来抵抗东边来的官军。高崇文开始在城下打敗了两万贼军,但因碰上下雨,城池未能攻克。第二天,双方在万胜堆交战。官军前后八战八捷,贼军军心开始动榣。大将阿跌光颜与高崇文约定了日期,(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西。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贼军非常震惊,其将李文悦率三千士卒归順,仇良辅带领鹿头城两万人马投降。
官军随后直赴成都.其余贼军都反绑着手归順,刘辟逃跑,被官军追上并活捉,拘押在囚车上送往京城。高崇文进入成都,让军驻扎在大路上,不惊扰百姓,珍宝财物如山一样堆积,但士卒秋毫无犯。邢洗投降后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朝廷下令在鹿头山上刻石记载他的功劳高崇文不通文字,认为官署中的公事文书繁多可厌,况且蜀地优越富饶无所事事,请求保卫边塞来效力,于是皇上下诏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兼任京西诸军都统,高崇文仗着有功肆意奢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害怕入朝拜见,皇帝下诏说听凭他走便道前往屯戍之地,高崇文在邠三年,武器装备整齐完好。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徒,谥号“成武”。
14.BD(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5 分)。B 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D 项,“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不对,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句中的“慵疏”只是诗人的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迂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
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抒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每点3分:手法1分,分析2分。共6 分)
16.(1)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学不可以已
17.C。开宗明义:宗,宗旨,主旨,指说话或作文一开始就说出主要的意思。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比喻只知道谋求个人私利,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一语成谶: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指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从善如登:登,登山。跟着学好就像登高一样艰难。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虚。形容因灾荒、战乱或暴政等天灾人祸使得人民破产或流亡的悲惨景象。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18.C。A 项前后矛盾,将“不日”改为“日前”,“不日”指将来,“吸引了”指过去。B 项搭配不当,消费水平是“提升”而不是“提振”。D 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凭借……等手段”或“以……为手段”。
19.A
20.期盼着物资帮助尤其需要心理辅导给予他们情感上的关爱/保证他们的物质需求(第一空:关键词是物资;第二空:关键词是心理;第三空,答“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不得分,因为与前综合(二)11句重复)
21.例一:如果作品知音越少水品越高,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例二:如果作文有可传的秘诀能够代代相传,那么作家这一行当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了。(每句3分,符合归谬逻辑,语言简明,无语病,结构大体一致即可得分。)
22.材料分析:
“辣手”强调的冷眼看世界的义愤。“铁肩”与“辣手”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狂飙突进、横扫世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子路般的担当者。若从此联入手,可以谈敢于挑战的勇气、大无畏的精神、勇于担当的人生态度。
“妙手”指精妙的手艺、手法,可以拓展至个人的突出才能。相对于“辣”的机械和激进,“妙”在技艺和能力方面要婉曲和精明不少。若从此联入手,可以谈勇于担当与个人才华/方式方法的完美结合。双肩和只手人人都有,钱穆意在强调:不管能力高低,人人都可以发表见解观点,人人都能承担道义。若从此联入手,可以谈普通人也要有责任意识。
1.C。A 项,按照文章的观点,“传统”和“现实生活”是并列的关系,不是主次的关系。B 项,原文只是说“不会因为其所研究的论题‘重要’而变得重要,而只能因为其研究成果的‘重要’而变得重要”,不是说“研究的论题并不那么重要”。本项理解有误。D 项,原文是“关键不在于研究什么,而在于怎么研究”,顺序颠倒了。
2.C。原文并不是说不可以一个人独立研究,也不是要与其他研究者一道研究,而是说作为一名研究者要与他人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至于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术水平”,更是无中生有了。
3.B 原文是说“从学术传统和学术同行那里获得激励”,“大量征引解说”“抄袭”是两个概念,明显曲解词义。
4.D。D 项中“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的理解不当。本文有“物是人非”的因素如“山水依旧,但爷爷已然逝去”,但没有历史沧桑感,更谈不上“集中”表达。)
5.“湿”的意思是指河流带给人们水润的感受,(1分)因为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人与事,大多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2分)是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2分)(意思对即可)
6.沈从文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2分)文中提到爷爷“在水边长大”“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沅水”(1分);二十岁以后的沈从文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2分)作
者认为“尽管爷爷从20 岁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的生命中终生不灭” (1分)(意
思对即可)
7.B。A 项“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于文无据。C 项“取决于”的说法绝对。D 项“最根本原因”错误。
8.BC。A 项纸质图书2015 年的阅读量高于2014 年。D 项“抵触”一句分析不恰当。E 项“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同时,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
9.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韩、美均颁布读书法,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
提升国民综合文化素质,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材料显示,不少人受困于应试教育抵触读书,我们应该摆脱这一负面影响,静心读书,忌死读。
国家干预,增加劳动者休闲时间。中国人的休闲时间太短,这是制约公民读书热情的一大原因。(4 点任选2点即可。建议1分,阐述1分_______)
10.A.翻译:鹿头山在成都北一百五十里处.是扼制二川的要冲,刘辟在这里筑城,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寒,用来抵抗东边来的官军.高崇文开始在城下打敗了两万贼军,但因碰上下雨,城池未能攻克。
11.C “觐谒”专指官员拜见帝王。
12.B “不负众望”错。原文: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
13.(1)(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人敌军立功赎罪/自己弥补罪过,于是驻军/驻扎在鹿头西,断绝了倬耸淞覆莸牡缆贰#梅值悖骸昂蟆薄熬"词类活用各1分、“自赎”1分,”句意2分)
(2)受胁迫而叛乱的士大夫/官员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保住了性命(得分点: “衣冠”1分、“诣”1分、“活”词类活用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高崇文,字崇文,他的祖先从渤海迁到成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开元年间,皇帝两次下令表彰他们—家。高崇文性情朴实,庄重寡言,年轻时被召入平卢军。贞元年间,随从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理军队有名声。屡经升迁任金吾将军。吐蕃发动三万人馬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士卒前往救援,双方在佛堂原交战,吐蕃大敗,朝延封他为渤海君王。
刘辟反叛,宰相杜黄裳推荐说高崇文有才能,当时有显著战功的老将,人人自以为能当选,等到任命的诏书下束,都大吃一惊。当初.高崇文选了五千精兵,平常总像敌军来犯似的进行训练。到这时候,卯时接受命令,辰时部队已经出发了,武器装备精良完好,没有不齐全的。军队经过兴元,士卒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高崇文率军从西面的阆中出发.打退剑门的守兵。解了梓潼之围,贼将邢洗退守梓州,皇帝下诏拜授他为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在成都北一百五十里处,是扼制二川的要冲,刘辟在这里筑城,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寒,用来抵抗东边来的官军。高崇文开始在城下打敗了两万贼军,但因碰上下雨,城池未能攻克。第二天,双方在万胜堆交战。官军前后八战八捷,贼军军心开始动榣。大将阿跌光颜与高崇文约定了日期,(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西。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贼军非常震惊,其将李文悦率三千士卒归順,仇良辅带领鹿头城两万人马投降。
官军随后直赴成都.其余贼军都反绑着手归順,刘辟逃跑,被官军追上并活捉,拘押在囚车上送往京城。高崇文进入成都,让军驻扎在大路上,不惊扰百姓,珍宝财物如山一样堆积,但士卒秋毫无犯。邢洗投降后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朝廷下令在鹿头山上刻石记载他的功劳高崇文不通文字,认为官署中的公事文书繁多可厌,况且蜀地优越富饶无所事事,请求保卫边塞来效力,于是皇上下诏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兼任京西诸军都统,高崇文仗着有功肆意奢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害怕入朝拜见,皇帝下诏说听凭他走便道前往屯戍之地,高崇文在邠三年,武器装备整齐完好。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徒,谥号“成武”。
14.BD(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5 分)。B 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D 项,“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不对,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句中的“慵疏”只是诗人的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迂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
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抒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每点3分:手法1分,分析2分。共6 分)
16.(1)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学不可以已
17.C。开宗明义:宗,宗旨,主旨,指说话或作文一开始就说出主要的意思。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比喻只知道谋求个人私利,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一语成谶: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指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从善如登:登,登山。跟着学好就像登高一样艰难。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虚。形容因灾荒、战乱或暴政等天灾人祸使得人民破产或流亡的悲惨景象。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18.C。A 项前后矛盾,将“不日”改为“日前”,“不日”指将来,“吸引了”指过去。B 项搭配不当,消费水平是“提升”而不是“提振”。D 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凭借……等手段”或“以……为手段”。
19.A
20.期盼着物资帮助尤其需要心理辅导给予他们情感上的关爱/保证他们的物质需求(第一空:关键词是物资;第二空:关键词是心理;第三空,答“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不得分,因为与前综合(二)11句重复)
21.例一:如果作品知音越少水品越高,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例二:如果作文有可传的秘诀能够代代相传,那么作家这一行当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了。(每句3分,符合归谬逻辑,语言简明,无语病,结构大体一致即可得分。)
22.材料分析:
“辣手”强调的冷眼看世界的义愤。“铁肩”与“辣手”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狂飙突进、横扫世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子路般的担当者。若从此联入手,可以谈敢于挑战的勇气、大无畏的精神、勇于担当的人生态度。
“妙手”指精妙的手艺、手法,可以拓展至个人的突出才能。相对于“辣”的机械和激进,“妙”在技艺和能力方面要婉曲和精明不少。若从此联入手,可以谈勇于担当与个人才华/方式方法的完美结合。双肩和只手人人都有,钱穆意在强调:不管能力高低,人人都可以发表见解观点,人人都能承担道义。若从此联入手,可以谈普通人也要有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