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北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05-09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将恣凶欲,必危朝廷。”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凶强难制,独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公业惧,乃诡词更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一也。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振当世,人怀慑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三也。”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顒、荀攸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六十》)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B.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C.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D.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 卒,士兵的旧称,属政府正规编制的部队。士兵需要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就是不怕死、有虎劲。
C. 郡,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起源于汉武帝所建部刺史监察制度。
D. 仲尼,即孔子,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性善论”思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太出身显贵,多次不就。郑太为司农郑众的曾孙,多次被举孝廉、辟三府,朝廷征召都不去赴任。
B. 郑太深谋远虑,见机行事。郑太看到何进召董卓相助,劝谏何进,何进不听劝告,郑太弃官而走。
C. 郑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郑太引经据典,用三条理由陈述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打消董卓的疑虑。
D. 郑太乐善好施,胸怀大志。郑太在天下动乱之际,宴请宾客,并与宾客中何颙、荀攸等人合计谋杀董卓。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将恣凶欲,必危朝廷。
(2)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
 
四、句子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  _____________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_________   ”,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___________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红。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14.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1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六、材料作文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丰廉让多,岁薄礼节少。(南朝梁 ·萧衍)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唐·杜甫)
见礼而知俗,闻乐而知政。(宋·苏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
中华文化包容并蓄,历久弥新。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来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