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江苏扬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06-28
六、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天马
贾平凹
  四月二十一日,谭宗林从安康带来魏晋画像砖拓片数幅,和一包新茶。因茶思友,分出一半去寻马海舟。
  马海舟是陕西画坛的怪杰,特立独行,平素不与人往来。他作画极认真,画成后却并不自珍,凭一时高兴,任人拿去。我曾为他的画作说过几句话,或许他认为搔到了痒处,或许都是矮人,反正我们是熟了。“你几时来家呀,我有许多好玩的东西!”他这么邀请着我,但他交待得太复杂,我不是狗,也不是司机,深如大海的都市里,我寻不着去他家的路。谭宗林领我过大街穿小巷,扑来扑去了半天,把一家门敲开了。
  马海舟正在作画哩。大画家用小画案,我第一次见到。那么窄而短的桌子上,一半又层层叠叠堆放着古瓷和奇石异木,空出的一片毡布上,画的是一匹马,天马。马斜侧而立,四蹄有蹬踏状,但枯瘦如细狗,似有一纵即逝之架势。天上之马是不是这般模样,我不知道,马海舟是知道的,他使马鬃马尾,及四条腿上,都画成一团团丝麻,若云之浮动。我鼓掌说:好!谭宗林能煽情惑人,立即说:你叫好,何不题款几句?我便提笔写了:天上有龙马,孤独难合群。何不去世间?我岂驮官人!
  那日马海舟脸色红润,粗而极短的十指搓着,说:你总知我。
  谭宗林顿生掠夺之意,从怀里掏出一张拓片来要送马海舟。拓片是一幅有着“飞天”的魏晋画像砖图案,明显看出马海舟是激动了,惊奇敦煌壁画里有“飞天”,而魏晋时竟也有“飞天”,中国美术史是要改写了。谭宗林自然就提出了交换的话来。我立即反对:此画不能送人的,拓片毕竟是拓片,既然宗林对马先生一向敬重,送一幅拓片还舍不得吗?谭宗林百般骂我。马海舟笑道:“你看了我的‘天马’,我看了你的‘飞天’,过过眼福就是,但你的‘飞天’世人难见,我看过了,送你一个更古老的东西作补偿吧。”遂拿出一幅鹰图给了谭宗林。一张大纸,赫然站有一鹰,身如峻崖,头生双角,口微微张开,似有嗷嗷之声发出,题为“八万年前有此君”。谭宗林大喜。我戏谑道:宗林带他那个拓片在城里呆三天,数十张画就从画家手里赚过来了!宗林只是笑,马海舟却不理会,还在讲鹰与恐龙是同代之物,我便扭头去观赏古董架上那些秦砖汉瓦唐俑宋瓷了。他的收藏大多是民间工艺,但精妙绝伦,那奇奇怪怪的形状,以及古董上绘制的各种色彩图案,使我突然悟到马海舟作品之所以古拙怪诞,他受古时的民间工艺影响太大了。
  “这四幅画,你俩各挑两幅吧!”马海舟送我了三件古玩后,突然说。他从柜子里又取出四幅画来,一一摊在床上。一幅梅,一幅兰,一幅菊,一幅竹,都是马海舟风格,笔法高古,简洁之极。如此厚意,令我和谭宗林大受感动,看哪一幅,哪一幅都好。谭宗林说:贾先生职称高,贾先生先挑。我说:“茶是谭先生带来的,谭先生先挑。”我看中菊与竹,而梅与家人姓名有关,又怕拿不到手,但我不说。
  “抓纸丢儿吧,”马海舟说,“天意让拿什么就拿什么。”他裁纸,写春夏秋冬四字,各揉成团儿。我抓一个,谭抓一个,我再抓一个,谭再抓一个。绽开,我是梅与菊。梅与菊归我了,我就大加显排,说我的梅如何身孕春色,我的菊又如何淡在秋风。正热闹着,门被敲响,我们立即将画叠起藏在怀中。
  进来的是一位高个,拉马海舟到一旁叽叽咕咕说什么,马海舟开始还解释着,后来全然就生气了,嚷道:“不去,绝对不去!”那人苦笑着,终于说:“那你就在家画一幅吧。”马海舟垂下头去,怔了一会,说:“现在画是不可能的,你瞧我有朋友在这儿。我让你给他带一幅去吧。”从柜子里取出一幅画来,小得只有一面报纸那么大。“就这么大?给你说了一年了,就这么大一张,怎么拿得出手呢?”那人叫苦着,似乎不接。“那我只有这么大个画桌呀!”马海舟又要把画装进柜子,那人忙把画拿过去了。
  来人一走,马海舟嚷道喝茶喝茶,端起茶杯自己先一口喝干。谭宗林问怎么回事,原来是那人来说他已给一位大的官人讲好让马海舟去家里作画的,官人家已做好了准备。“他给当官的说好了,可他事先不给我说,我是随叫随到的吗?”谭宗林说:“你够做的。”马海舟说:“我哪里做了?我不是送了画吗?对待大人物,谄是可耻的,做也非分,还是距离远些好。”他给我笑笑,我也给他笑笑。
  告辞该走了,谭宗林把魏晋画像砖拓片要给马海舟,马海舟不收,却说:“下次来,你把你的那块铜镜送我就是了,那镜上镌有四匹马,你知道,我姓马,也属马。”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14.请简要概括马海舟的形象特点。(4分)
15. 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分别表现了马海舟怎样的心理?(4分)
(1)那日马海舟脸色红润,粗而极短的十指搓着,说:你总知我。(2分)
(2)“那我只有这么大个画桌呀!”马海舟又要把画装进柜子。(2分)
16. 除“天马”外,文章还写到了马海舟的其他画作,请分析其作用。(6分)
17. 请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天马”的丰富意蕴。(6分)
 
七、现代文阅读(二)(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拦高铁是对规则的漠视
冯文
2018年1月5日,在由合肥站开往广州南的G1747次高铁列车上,合肥市永红路小学教师罗某为等候丈夫,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要求列车员通知检票员放行其丈夫,列车员和乘客多次劝解无果。此事经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终该女教师被罚款两千元。
都在说要在高铁站装护栏、安全门,可是为什么不能每个人在自己的心中装上那扇“安全门”?从去年开始,发生了很多悲剧:有为了逃票翻动物园的围墙被老虎咬死的;有在野生动物区无视规则下车,害得自己的妈妈为了救自己被老虎咬死的;还有在高铁站为了逃票,从铁轨翻越到对面站台,结果被高铁夹死的……所有的事件都在给我们强调“规则”这两个字有多重要。
我见过带着孩子闯红灯翻栏杆;我见过电动车车主抢机动车道;我也见过太多的人边说着“没关系”“不碍事”“没那么倒霉”,边做着一些违反规则的危险的事。我们总是活得很侥幸,觉得死亡离我们很远,又或者看到大家都在违反也没什么事儿,所以就坚信自己也没那么倒霉,于是就把规则定为“无用”,漠视规则。而有的在多次违反规则后得利或者侥幸生存了,更加肆无忌惮。那么多血淋淋的例子难道还没有让我们清醒吗?如果放过逃票的,那怎么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去买票?如果任意放任别人插队,那还怎么去要求别人都排好队?如果对于迟到的人都不让他们付出代价,那还怎么要求其他人都按时准点地上班、出行?规则之所以能成为规则,那就是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破坏规则就要付出代价!否则它还怎么有震慑力?它还怎么能有公平性?
原本我以为对待此类事件所有人的观点都应该是抨击抵制,人人都应该遵守规则,可我还是在留言区看到许多网友说:“就通融一下不行吗?让她老公上车不就得了,干嘛这样!”这让我觉得可怕,原来在生活中,真的有一些人觉得“人情”比“规则”重要!
如果再将这些事件进行深化的话,那还能体现出一个现今中国社会中扎心的现实:中国的“人情社会”下的这种习惯性思维,正在慢慢地毁了一些人。其实在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会去遵守一些硬性的规则,但是在某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件上,就成为了“人情”和“规则”的博弈场,而胜利的往往都是“人情”。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的一类说辞:“算了吧,算了吧”“能帮就帮吧”“别怪他了,大家都不容易”“你就放他一马吧,就当积福了”……这样一次又一次在“人情”的劝导下,那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破坏了规则后,基本还能得到补救,总能顺利地得到他人的网开一面。而就是因为这些“网开一面”,让他们根本就没有了规则意识。在他们眼中自己是弱者,自己的过错总能被原谅。如果不让这些人付出一次惨痛的代价,让他们知道规则就是规则,就是一个标尺,过一点都不行的话,那他们永远不能正视“规则”这两个字。
每个人的心里那扇安全门要比现实的安全门好用得多。有些错是没有回头的余地的,永远不要漠视规则,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栽进去的,就是坟墓。
(选自《杂文选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8.为什么不断有人做违反规则的事?请加以概括。(4分)
19.请简要归纳第五段论述层次。(6分)
20.结合全文来看,如何才能更好地避免拦高铁之类的事件?(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等待是生命中的常态。

附加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康熙己卯、庚辰以后,一时作者,古诗多学韩、苏,近体多学西昆,空疏者则学陆务观,浸淫濡染,三十年其风不变。究之徒有其貌古人精神所在正未尝窥测及之然风雅道丧犹未极也。近有作者,谓《六经》《史》《汉》皆糟粕陈言,鄙三唐名家为熟烂习套,别有师传,另成语句,取宋、元人小说部书世所不流传者,用为枕中秘宝,采其事实,摭其词华,迁就勉强以用之,诗成多不可解。令其自为疏说,则皆逐句成文,无一意贯三语者,无一气贯三语者。乃倜然自以为博奥奇古,此真大道之波旬①,万难医药者也。但愿天地多生明眼人,不为其所迷惑,使流毒不远,是厚幸矣。(选自方南堂《辍锻录》)
【注】①波旬:魔王
22.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究之徒有其貌古人精神所在正未尝窥测及之然风雅道丧犹未极也
23.文中的“陆务观”是南宋诗人         (姓名)的字,他的号是              。(2分)
24.请概括语段中作者的主要观点。(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在《家》所写的人物中有封建家族维护者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安、克定,反抗者觉慧、觉民,受害女性梅、瑞珏、鸣凤,等等。
B.《茶馆》中常四爷性格耿介、脾气倔强,因说了句“大清国要完”曾被打手二德子视为谭嗣同余党抓起来坐过牢,与二德子在茶馆相遇,两人差点打起来。
C.鲁迅小说中,帮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无处不在,又挥之不去。如《药》里的“华老栓”“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阿Q正传》里“未庄的闲人们”。
D.《老人与海》中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桑提亚哥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E.《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是世界文学人物长廊中视财如命、毫无人情可言的吝啬鬼形象,他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连多用一块糖也不行。
26.简答.题(10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的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分)
  单福曰:“此(马)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 ”这匹马叫什么名字?“救主”指哪件事? “终必妨一主”在后来的哪个情节中得以印证?(5分)
(2)《红楼梦》“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一回中,是为谁撰写的诔文?著作中能体现她个性特征的代表性事件有哪些,试举出三例。(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0世纪80年代,文学兴起,百无禁忌。在思想解放的大的社会背景下,文坛空前活跃,各种题材,各种文体,各种风格,竞相怒放。我初出道,亦知要崭露头角,须得有自家面目,遂努力在文体同语言上与别人拉开距离。汪曾祺先生在他给我的第一本小说集《小城无故事》写的序里说,我的小说受唐人绝句的影响。李陀先生亦说我的小说是“绝句式”的小说。皆是解人语也。我是喜欢唐诗,尤喜绝句。譬如元稹的《行宫》通过几位白头宫女闲聊往昔的日常场景,轻巧地便勾勒了出来。这种以小场景写大历史,以日常生活见白云苍狗的唐人绝句,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当其时,文坛大多的作家的叙事范式,是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而我是选择受祖宗的影响。祖宗的好方法,我要拿到今天来用一用。我于是试着用唐人写绝句的方法写下了《小城无故事》《淘金人》《白色鸟》等一系列短篇小说。1984年,《白色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至此,肯定了我的有着诗的含蓄意韵的文体面目。又其次,我在小说语言上亦受祖宗的影响。汉语言的美同好,是需要重新认识同发掘的。当其时,大多的小说受西方翻译小说的影响,语言上亦基本是欧化的翻译体,这让我很不满意。在这样的语言中,汉语之美完全被漂白,失去了应有的表现力同语言质量。我不能这样,我要来做贾岛,要来推敲语言,要让每一个文字皆能释放具体的感觉,文字不止是对所描述事物的表述,而更是语言艺术的表现。所以那一时,我哪怕写个三五千字的短篇小说,耗时却比人家要多上三五倍,为的就是使文字更具汉语的神韵,蕴着更多的潜台词同审美信息。这样的努力我以为是有价值的。这便是对汉语文学的继承与发扬。
 (选自何立伟《重拾汉语之美》,有删改)
27.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3分)
28.依据材料,概括“绝句式”小说的特点。(6分)
29.作者在文学追求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6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