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2019届零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07-05
成都七中高2019 届零诊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A 项强加因果;B 项《史记》中并无墨子的传记;D 项“没有提出像儒家和道家一样提出过心的理论和学说”错,原文“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
2.A(没有谈“影响”)。
3.C (“都是”扩大了范围,原文为“多是”;“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因果倒置,应该是“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4.C(A“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错。B“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错。D“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错。)
5.(1)聪慧。很有生意头脑,让青树栽培种植山果和蔬菜,用来做生意(2)勤劳。“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3)大方、有主见。主动与青树交往,看重青树的朴实,决定嫁给他。
6.以“远山”为题好。远山是故事展开的环境山里生活的纯净自然,孕育了他的质朴含蓄而富有诗意。
以“转弯”为题好。情节始终围绕着是否转弯展开,青树与红苗都有一个转弯的过程暗示人物的转变,生活从单调变得丰富多彩更符合小说的主题思想:过日子要不断转弯,只有放弃旧观念,才可能追寻到美好生活。
7.B(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并非“世界各国”都存在的问题。)
8.A D(A 项“不仅是‘技’的掂量,也是‘道’的抉择”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不再是‘技’的掂量,而是‘道’的抉择”。 D 项“导致我国中小学生都出现了心理疾病”以偏概全,原文是“导致部分中小学生出现心理疾病”。)
9.完善“减负”措施,进一步落实“减负”政策。对一系列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进行改革。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借鉴国外作业布置方式。
10.D
11.A(总角,泛指未成年的孩子,不仅仅指男孩子)
12.C(原文中顾和的话,只是托词;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要服丧满期)
13.(1)(顾和)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他被优厚地对待)达到这样的程度。(敕喻、听、遇各1 分,大意2 分)
(2)谢尚身为外戚,按规定可以宽恕,至于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治罪。(忝、宥、正各1 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顾和,宇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就很有德操,同族之叔顾荣很器重他。王导主政扬州时,征用顾和为从事。有一次,月初一应当上朝,还没入宫,车停在门外。周顗遇见他,顾和正在捉虱子,坦然不动。顾和曾经去见王导,王导正困倦,说话间就睡着了。顾和想把他弄醒,于是对同座的人说:“从前常听同族里的叔父元公说过王公协同辅位中宗,保全江南的事。王公身体有小不适,令人焦虑。”王导醒了。对顾和说:“你资质优异出众,不仅是东南之关美,实在是海内俊杰。”于是顾和就出名了。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街署去,诸从事都议论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王导问顾和:“你听到了什么?”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传言,把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当初,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旧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失,皇冠上用翁翠珊瑚以及杂珠等装饰。顾和奏道:“过去皇冠上有十二旒,都用玉珠,现在用杂珠等,不合于礼制。”于是改过来了。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就是这样受到优厚的待遇。不久,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以孝闻名。练祭过后,卫将军褚裒上疏推荐顾和,起任为尚书令。顾和对亲近之人说:“古代有人脱去丧服去服从君命,大概是因为才干足以处理时务。我在平常日子里尚且不如别人,何况现在心中混乱,我用什么来对事情有万分之一的补益呢?”皇帝又下诏书,顾和十余次上表疏,于是不出任职务,服丧期满,然后才去处理职事。这时谢尚兼任宣城内史。拘捕泾县县令陈干并杀了他,主管官员认为谢尚违反制度要处罚黜免他,诏令却宽恕他。顾和再次上奏说:“谢尚先是被判了不法受贿罪,被准许自首免死。而谢尚心中有一点不满意,就肆意呈威施虐。谢尚身为外戚,按规定可以宽恕,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处置。”谢尚,是皇太后的舅舅,所以奏疏被搁置下来了。当时江夏公卫崇为庶母服丧三年,顾和就上奏道:“礼是用来规范事体促成教化的,所有当君王的无不崇尚正礼昭明根本。江夏公卫崇最近丧母,又在守孝时行重礼,违反礼度,放纵私情。如不纠正,就无法治理事物。可令太常让他们都除去丧服。”皇帝下诏书同意他的建议。永和七年,因病重辞职,当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14.C D(C“直接”错。D“为了表现家乡仍然充满生机”错。)
15.上片喜:“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是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上片忧:“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写出了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下片喜:“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是重回故里的欣喜;下片忧:“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写出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诗歌鉴赏】
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被士大夫讥讽。然而从词中我们可以觉察到作者对往事也不见得心甘情愿,字里行间也浸透了一种辛酸。
词人在词中追述自己人生旅途,对一生一世的不如意也哀叹不已。少壮时节也曾挥刀立马,建功立业,绣帽貂裘,春风得意。可谁料想,时移事改,往日功名已成土,仿佛成了浮萍断梗任水吹浮,身不由己。“听楚语,厌蛮歌,”虽是轻歌曼舞,可谁知往昔不堪回首呢?流落异乡几十年,只在暮年白发回故乡。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令他牵肠挂肚,可此番回家情难言。老马虽识途,但故乡的惨淡,也让作者心怀不安。终南山色依旧在,可怜长安已换几朝臣。句词朴实,从一词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后半生的遗憾悔恨,以及充满对人事变化的复杂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
作者用词用典功夫很深。一句“萍梗落江湖”,又形象又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身不由己。而一句“往事知多少”借用李后主《虞美人》词句传递出多少隐情。“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借用刘禹锡“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诗意,感慨人生世道的复杂。“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借用白居易《长安道》中“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借用他人之词,说出自己的心情,真是“于我心戚戚焉。”
本词构思也十分巧妙,曲折多变,给人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而且作者笔锋刚健与阴柔并济,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故况周颐评曰:“以清遒之笔,写慷慨之怀。冷烟残照,老马频嘶,何其情之一往而深也。昔人评诗,有云刚健含婀娜,余于此词拟亦”(《蕙风词话》)。
16.(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7.C(放荡不羁:恣意行事,不受约束。用来形容做事,而不是“画风”。用错对象。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以致阻止了天上云彩的飘动。多用于形容歌声的嘹亮。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天花乱坠:用来形容人说话巧妙动听,但虚妄、空洞不着边际。此处是“想”,不合语境。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两边为难。形容不管怎么做都有难处。“左右”意味着面对的是两种状况,都让人为难。该句在使用“左右为难”一词时,只取词中“为难”之意,忽视了“左右”的意思,不合语境。躬逢其盛:亲自参加那个盛会。)
18.A(B 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导致的”删除其一。C 不合逻辑,改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D 搭配不当,将最后的“大学”改为“大学生”。)
19.参考答案:他们却往往答不上来他们没有知己、没有深交我劝他要少而精(意思相近即可)
20.“敝人”改为“我”;“玩命地学习”改为“刻苦学习”;
“多有建树”改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多有涉猎”;
“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改为“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机会”/“如果贵校能够录取我”
21.参考答案:
线路一:出艺术楼主楼梯后左行,经教学楼前小路或绕行学校大门前小路疏散到田径场;
线路二:出艺术楼侧楼梯后左转,经墨池、办公楼,直行到田径场。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