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09-06
答案
选择题答案:1-4:CABC 7.B 8.BE 10-12:BCD 14.D 17-19:AAC
1.C。原文为“对每年数以几百亿计的骚扰电话,难道只能听之任之”,且文章后面有各国打击骚扰电话的行动和措施,并非完全“只能听之任之”。
2.A。原文只是说“一些所谓高科技软件公司”“有的地方电信运营商”,并非所有。
3.B。B项原文为“但从根本上管住骚扰电话,还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电信运营商应当尽到管理责任,工信、工商、金融、公安等相关部门建立应急协调机制,提高骚扰电话的拨打成本,加大对违法分子的处罚力度”,是建议,而不是已经建立起相关机制。
4.C。“‘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这句话是‘他’对老岩羊顽强生命意志的咏叹,‘不老’指的正是老岩羊的精神内涵”说法错误,此句并非意在咏叹老岩羊的顽强,“不老”的是岁月、是天地,不是指老岩羊的精神。故选C。
5.①使叙述层次分明(或节省叙述语言)。把上山查看究竟的具体过程以短句独立成段的方式呈现,使查看的步骤层次清晰、简洁明了。②改变(调整)叙事节奏,使叙事富有变化。短句独立成段能形成明快紧促的节奏,与前文相对舒缓的节奏形成变化(对比)。③突出强调人物心情。短促的语句、独句成段的紧凑格式有助于突出强调“他”想一探究竟的急切心情和面对老岩羊时的惊怵与心疼。(每点2分)
6.① 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尊严,都应尊重。“他”割下老岩羊的首级后面朝东方搁好羊头,这种带着仪式感的举动,正是对老岩羊这个生命体的尊重。② 生命总会有尽头,生命的消逝是自然规律,应坦然面对。“他”认为生命总该有个尽头,艰难的生命的结束是一种解脱,所以他帮助已无生机的老岩羊结束了生命。③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老岩羊的死,为天上的秃鹫等提供了食物,尽到了最后的使命。④ 生命是平等的。在大自然中,在那片保护区中,所有的动物都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对人无所敬畏,生命之间即使有血腥、杀戮,也只是生存的本能需求,不能用有罪与否、善恶来评判。(答对3点满分)
7.B。错在偷换概念。材料二所说的“每年以超过35%的速度增长”是在线视频的增长率,而不是网红在线视频的增长率。网红在线视频只是在线视频的组成部分。
8.BE。A项曲解文义。虽然网红在特定领域有专业性,但这并不能说明粉丝经济中的粉丝的偶像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C项偷换概念,原文所说“以54%的惊人数据高居第一”的,呈现的是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的数据。D项错在“所以取代了网络上的图文内容”,原文说的是“大量图文内容被信息量更丰富的短视频所取代”,并非网络上所有的图文内容。网络上的图书内容也不可能被完全取代。
9.①网红具有广告或流量费相对较为便宜以及更为平民化的特点,能实现精灌营销。②互联网快速发展,浮现出庞大的在线视频商机。③电商网红直接连接消费者和产品的,合乎了“新零售”时代的特点。④网红短视频适应了广大用户的需要,各领域内容与直播结合程度高。(每点1分)
10.B
11.C。(“朔”在此指农历初一,“昧爽”才指拂晓、黎明)
12.D。(“因党同伐异之罪而入狱”不当,文中杨涟下狱的原因是许显纯 “自为狱词,坐涟赃二万”)
13.(1)(5分)您果真能一日询问三次,不一定拜见,也不一定让皇上知道,只需让宫中知道还有朝中大臣在,事情自然成功。(译出大意2分;“诚”“第”“济”三处,每译对一处1分)
(2)(5分)这个时候魏忠贤已经掌权,众小人依附他, (他)忌惮正直的人正满朝(都是),不敢太放肆。(译出大意2分;“用事”“盈”“肆”三处,每译对一处1分)
14.D。“咫尺”只是表示画面小,但并不一定是“一尺见方”
15.诗的最后两句意为: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2分)
这里运用典故,诗人以索靖自比,将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2分)一方面赞美了王宰的画逼真传神,另一方面惊叹于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精绝无比。(2分)
16、 (1)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17.A。(①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这里属于望文生义,可改为“冰消雪融”;②防微杜渐: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③千金买骨:比喻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用在这里使用正确;④广开言路: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是上级对下级而言,句意中代表们积极发言,应该是广泛讨论。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⑤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属于对象用错。⑥百身何赎: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正确。)
18.A。(B项,“突出公平正义的主线”与“是新一轮改革开放能否成功的关键”,一面对两面。 C项,介词结构掩盖了主语,可改为“在被调查的读者中,65.5%的人”。 D项,语序不当,应将“是观众备受喜爱的”改为“备受观众喜爱”。)
19.C。(A项,诗歌的前两句,只有“青山”和“我”,没有第三者,可见诗人是独行于山间,两个“不识”又说明诗人是新来的,而非重游,因此“旧相识”不合诗歌情景。B项,题为《山行》,鱼是水中物,相比之下不如“白鸟”切题。D项,“舞翩跹”侧重于动作,形态,而第四句“三两声”是写声音,衔接不紧密。《山行》一诗为宋代叶茵所作。)
20.①一定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品质);②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③更是在砸自己的招牌。
21.答案示例:2017年浙江省各级各类高中选考物理的人数都极少(2分),但浙江省高校在招生要求上物理学科占比最高。(3分)
22.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为两部分,即对待落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后者是“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这两种态度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前者是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后者是为了打造“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连接两部分的关键词是一个“但”字,这一转折,既表明前后态度和行为的对立,也表明后者更是材料的关注点。材料陈述的是现象,对材料的理解,要透过现象去看,去悟。从两者的行为来看,是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前者在于战胜自然,对待自然是对立态度,后者在于用自然来美化生活,对待自然是互融态度。从两者的出发点来看,不是对错的问题,是看待事物的视角问题。前者从净化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便利角度出发,是实用主义视角;后者从美化与诗意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人性化角度出发,是浪漫主义视角。
立意角度:(1)肯定尽扫落叶的做法;(2)肯定保留落叶的做法;(3)寻找两者平衡点的辩证观点。
参考立意如下:(1)用管理和制度来保护我们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安全;(2)从净化到美化体现的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升级;(3)让生活多一点诗意;(4)管理需要更多的人性化,管理者需要有人文情怀;(5)留住城市里的自然之美,让城市多一点个性和张扬;(6)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市政管理服务理念也应该日益进步;(7)从“确保没有一片落叶”来看简单粗暴一刀切的管理就是一种庸政、懒政(8)对待落叶的态度要兼顾干净清洁安全与诗意美好浪漫,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9)尽在一个“容”字上——谈保护市容与对落叶宽容;(10)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共存互生。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参考译文】
杨涟,字文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推选廉洁官员,名列第一,提拔户科给事中,转为兵科右给事中。万历四十八年,神宗皇帝生病,将近半月不能进食,皇太子不能够参见。杨涟同各给事中、御史前往拜会大学士方从哲,御史左光斗催促方从哲向皇帝问安。方从哲说:“皇上忌讳染病。即使询问病情,左右的人也不敢传达。”杨涟说:“过去文潞公询问宋仁宗的病情,内侍不肯说。潞公说:‘天子起居生活,你们不让宰相知道,莫非有异心,赶快交给中书省法办。’您果真能一日询问三次,不一定拜见,也不一定让皇上知道,只需令宫中知道还有朝中大臣在,事情自可成功。”过了两天,方从哲才率领朝臣进宫问安。等到皇帝病危,太子还在宫门外徘徊。杨涟、左光斗派人告诉太子的伴读王安说:“皇帝病很重,不召见太子,不是皇帝本意。应当极力请求入宫侍奉,尝尝药品,伺候皇帝进餐,傍晚才返回。”太子完全采纳了他的意见。
八月丙午初一日,光宗即位。过了四天,身体不适。京城的人喧哗说是郑贵妃进献美女八人,又让宦官崔文升进泻药,皇帝一昼夜起来三四十次。这个时候,郑贵妃占据乾清宫,跟皇帝宠幸的李选侍相勾结。而皇帝果然催促礼部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杨涟于是弹劾崔文升用药没有根据,请求追究查办。并说:“外廷传言,说陛下起居没有节制,被侍御的人蛊惑。一定是崔文升找借口来掩盖他用药的奸计,其罪当死。至于郑贵妃的封号,尤其违背制度准则。尊为嫡母,把刚死去的太后怎么办?尊为生母,把亲生的太后怎么办?请尽快停止先前的命令。”奏疏呈上,过了三日,皇帝召见大臣。众臣以为杨涟的上疏违抗皇帝旨意,必定受到廷杖的处罚,嘱托方从哲为他解围。方从哲劝杨涟认罪,杨涟高声说:“死就死罢,我杨涟有什么罪?”等进宫后,皇帝温和地说了很久,好几次目视杨涟,说外廷不要相信谣言。于是斥逐崔文升,收回封太后的命令。两次召见大臣都包括杨涟。九月乙亥初一,拂晓,皇上去世。熹宗即位。
天启二年,提拔为太常少卿。第二年冬天,授官左佥都御史。又过了一年春天,提升为左副都御史。这个时候魏忠贤已经掌权,众小人依附他,忌惮满朝都是正直的人,不敢太放肆。杨涟更与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激励昂扬,讽谏议论,务求培植贤良之人,抑制奸诈邪恶的小人。魏忠贤及其党羽恨之入骨,于是发起汪文言的案件,将要罗织罪名陷害众人,事情虽然得以解决,然而正直之人的形势一天天更加危险。杨涟于是上疏弹劾魏忠贤,列举他的二十四条大罪。魏忠贤刚听说这道奏疏,非常恐惧。于是叫魏广微假传圣旨严厉斥责杨涟。杨涟更加气愤,打算上朝时当廷呈奏再上疏弹劾他。魏忠贤刺探知道消息,一连三天阻止皇帝上朝。从此,魏忠贤每日都在谋划杀杨涟。天启五年,魏忠贤的党羽大理丞徐大化弹劾杨涟、左光斗党同伐异,利用职权接受贿赂,下令逮捕汪文言入狱受审。许显纯严刑审讯汪文言,逼迫他揭发杨涟接受熊廷弼的贿赂。汪文言到死都不承认。许显纯就自造狱词,诬告杨涟犯贪赃二万两银子之罪,于是逮捕杨涟。等到下诏关入监牢,许显纯酷刑拷问,杨涟体无完肤。这一年七月就在夜间处死杨涟,时年五十四岁。
杨涟一向清贫,家产没入官府不足千金。征收赃款的命令紧急,乡人竞相出钱物帮助他,就连卖菜的和佣工也捐助他。崇祯初年,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选择题答案:1-4:CABC 7.B 8.BE 10-12:BCD 14.D 17-19:AAC
1.C。原文为“对每年数以几百亿计的骚扰电话,难道只能听之任之”,且文章后面有各国打击骚扰电话的行动和措施,并非完全“只能听之任之”。
2.A。原文只是说“一些所谓高科技软件公司”“有的地方电信运营商”,并非所有。
3.B。B项原文为“但从根本上管住骚扰电话,还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电信运营商应当尽到管理责任,工信、工商、金融、公安等相关部门建立应急协调机制,提高骚扰电话的拨打成本,加大对违法分子的处罚力度”,是建议,而不是已经建立起相关机制。
4.C。“‘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这句话是‘他’对老岩羊顽强生命意志的咏叹,‘不老’指的正是老岩羊的精神内涵”说法错误,此句并非意在咏叹老岩羊的顽强,“不老”的是岁月、是天地,不是指老岩羊的精神。故选C。
5.①使叙述层次分明(或节省叙述语言)。把上山查看究竟的具体过程以短句独立成段的方式呈现,使查看的步骤层次清晰、简洁明了。②改变(调整)叙事节奏,使叙事富有变化。短句独立成段能形成明快紧促的节奏,与前文相对舒缓的节奏形成变化(对比)。③突出强调人物心情。短促的语句、独句成段的紧凑格式有助于突出强调“他”想一探究竟的急切心情和面对老岩羊时的惊怵与心疼。(每点2分)
6.① 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尊严,都应尊重。“他”割下老岩羊的首级后面朝东方搁好羊头,这种带着仪式感的举动,正是对老岩羊这个生命体的尊重。② 生命总会有尽头,生命的消逝是自然规律,应坦然面对。“他”认为生命总该有个尽头,艰难的生命的结束是一种解脱,所以他帮助已无生机的老岩羊结束了生命。③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老岩羊的死,为天上的秃鹫等提供了食物,尽到了最后的使命。④ 生命是平等的。在大自然中,在那片保护区中,所有的动物都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对人无所敬畏,生命之间即使有血腥、杀戮,也只是生存的本能需求,不能用有罪与否、善恶来评判。(答对3点满分)
7.B。错在偷换概念。材料二所说的“每年以超过35%的速度增长”是在线视频的增长率,而不是网红在线视频的增长率。网红在线视频只是在线视频的组成部分。
8.BE。A项曲解文义。虽然网红在特定领域有专业性,但这并不能说明粉丝经济中的粉丝的偶像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C项偷换概念,原文所说“以54%的惊人数据高居第一”的,呈现的是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的数据。D项错在“所以取代了网络上的图文内容”,原文说的是“大量图文内容被信息量更丰富的短视频所取代”,并非网络上所有的图文内容。网络上的图书内容也不可能被完全取代。
9.①网红具有广告或流量费相对较为便宜以及更为平民化的特点,能实现精灌营销。②互联网快速发展,浮现出庞大的在线视频商机。③电商网红直接连接消费者和产品的,合乎了“新零售”时代的特点。④网红短视频适应了广大用户的需要,各领域内容与直播结合程度高。(每点1分)
10.B
11.C。(“朔”在此指农历初一,“昧爽”才指拂晓、黎明)
12.D。(“因党同伐异之罪而入狱”不当,文中杨涟下狱的原因是许显纯 “自为狱词,坐涟赃二万”)
13.(1)(5分)您果真能一日询问三次,不一定拜见,也不一定让皇上知道,只需让宫中知道还有朝中大臣在,事情自然成功。(译出大意2分;“诚”“第”“济”三处,每译对一处1分)
(2)(5分)这个时候魏忠贤已经掌权,众小人依附他, (他)忌惮正直的人正满朝(都是),不敢太放肆。(译出大意2分;“用事”“盈”“肆”三处,每译对一处1分)
14.D。“咫尺”只是表示画面小,但并不一定是“一尺见方”
15.诗的最后两句意为: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2分)
这里运用典故,诗人以索靖自比,将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2分)一方面赞美了王宰的画逼真传神,另一方面惊叹于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精绝无比。(2分)
16、 (1)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17.A。(①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这里属于望文生义,可改为“冰消雪融”;②防微杜渐: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③千金买骨:比喻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用在这里使用正确;④广开言路: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是上级对下级而言,句意中代表们积极发言,应该是广泛讨论。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⑤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属于对象用错。⑥百身何赎: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正确。)
18.A。(B项,“突出公平正义的主线”与“是新一轮改革开放能否成功的关键”,一面对两面。 C项,介词结构掩盖了主语,可改为“在被调查的读者中,65.5%的人”。 D项,语序不当,应将“是观众备受喜爱的”改为“备受观众喜爱”。)
19.C。(A项,诗歌的前两句,只有“青山”和“我”,没有第三者,可见诗人是独行于山间,两个“不识”又说明诗人是新来的,而非重游,因此“旧相识”不合诗歌情景。B项,题为《山行》,鱼是水中物,相比之下不如“白鸟”切题。D项,“舞翩跹”侧重于动作,形态,而第四句“三两声”是写声音,衔接不紧密。《山行》一诗为宋代叶茵所作。)
20.①一定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品质);②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③更是在砸自己的招牌。
21.答案示例:2017年浙江省各级各类高中选考物理的人数都极少(2分),但浙江省高校在招生要求上物理学科占比最高。(3分)
22.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为两部分,即对待落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后者是“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这两种态度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前者是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后者是为了打造“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连接两部分的关键词是一个“但”字,这一转折,既表明前后态度和行为的对立,也表明后者更是材料的关注点。材料陈述的是现象,对材料的理解,要透过现象去看,去悟。从两者的行为来看,是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前者在于战胜自然,对待自然是对立态度,后者在于用自然来美化生活,对待自然是互融态度。从两者的出发点来看,不是对错的问题,是看待事物的视角问题。前者从净化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便利角度出发,是实用主义视角;后者从美化与诗意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人性化角度出发,是浪漫主义视角。
立意角度:(1)肯定尽扫落叶的做法;(2)肯定保留落叶的做法;(3)寻找两者平衡点的辩证观点。
参考立意如下:(1)用管理和制度来保护我们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安全;(2)从净化到美化体现的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升级;(3)让生活多一点诗意;(4)管理需要更多的人性化,管理者需要有人文情怀;(5)留住城市里的自然之美,让城市多一点个性和张扬;(6)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市政管理服务理念也应该日益进步;(7)从“确保没有一片落叶”来看简单粗暴一刀切的管理就是一种庸政、懒政(8)对待落叶的态度要兼顾干净清洁安全与诗意美好浪漫,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9)尽在一个“容”字上——谈保护市容与对落叶宽容;(10)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共存互生。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参考译文】
杨涟,字文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推选廉洁官员,名列第一,提拔户科给事中,转为兵科右给事中。万历四十八年,神宗皇帝生病,将近半月不能进食,皇太子不能够参见。杨涟同各给事中、御史前往拜会大学士方从哲,御史左光斗催促方从哲向皇帝问安。方从哲说:“皇上忌讳染病。即使询问病情,左右的人也不敢传达。”杨涟说:“过去文潞公询问宋仁宗的病情,内侍不肯说。潞公说:‘天子起居生活,你们不让宰相知道,莫非有异心,赶快交给中书省法办。’您果真能一日询问三次,不一定拜见,也不一定让皇上知道,只需令宫中知道还有朝中大臣在,事情自可成功。”过了两天,方从哲才率领朝臣进宫问安。等到皇帝病危,太子还在宫门外徘徊。杨涟、左光斗派人告诉太子的伴读王安说:“皇帝病很重,不召见太子,不是皇帝本意。应当极力请求入宫侍奉,尝尝药品,伺候皇帝进餐,傍晚才返回。”太子完全采纳了他的意见。
八月丙午初一日,光宗即位。过了四天,身体不适。京城的人喧哗说是郑贵妃进献美女八人,又让宦官崔文升进泻药,皇帝一昼夜起来三四十次。这个时候,郑贵妃占据乾清宫,跟皇帝宠幸的李选侍相勾结。而皇帝果然催促礼部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杨涟于是弹劾崔文升用药没有根据,请求追究查办。并说:“外廷传言,说陛下起居没有节制,被侍御的人蛊惑。一定是崔文升找借口来掩盖他用药的奸计,其罪当死。至于郑贵妃的封号,尤其违背制度准则。尊为嫡母,把刚死去的太后怎么办?尊为生母,把亲生的太后怎么办?请尽快停止先前的命令。”奏疏呈上,过了三日,皇帝召见大臣。众臣以为杨涟的上疏违抗皇帝旨意,必定受到廷杖的处罚,嘱托方从哲为他解围。方从哲劝杨涟认罪,杨涟高声说:“死就死罢,我杨涟有什么罪?”等进宫后,皇帝温和地说了很久,好几次目视杨涟,说外廷不要相信谣言。于是斥逐崔文升,收回封太后的命令。两次召见大臣都包括杨涟。九月乙亥初一,拂晓,皇上去世。熹宗即位。
天启二年,提拔为太常少卿。第二年冬天,授官左佥都御史。又过了一年春天,提升为左副都御史。这个时候魏忠贤已经掌权,众小人依附他,忌惮满朝都是正直的人,不敢太放肆。杨涟更与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激励昂扬,讽谏议论,务求培植贤良之人,抑制奸诈邪恶的小人。魏忠贤及其党羽恨之入骨,于是发起汪文言的案件,将要罗织罪名陷害众人,事情虽然得以解决,然而正直之人的形势一天天更加危险。杨涟于是上疏弹劾魏忠贤,列举他的二十四条大罪。魏忠贤刚听说这道奏疏,非常恐惧。于是叫魏广微假传圣旨严厉斥责杨涟。杨涟更加气愤,打算上朝时当廷呈奏再上疏弹劾他。魏忠贤刺探知道消息,一连三天阻止皇帝上朝。从此,魏忠贤每日都在谋划杀杨涟。天启五年,魏忠贤的党羽大理丞徐大化弹劾杨涟、左光斗党同伐异,利用职权接受贿赂,下令逮捕汪文言入狱受审。许显纯严刑审讯汪文言,逼迫他揭发杨涟接受熊廷弼的贿赂。汪文言到死都不承认。许显纯就自造狱词,诬告杨涟犯贪赃二万两银子之罪,于是逮捕杨涟。等到下诏关入监牢,许显纯酷刑拷问,杨涟体无完肤。这一年七月就在夜间处死杨涟,时年五十四岁。
杨涟一向清贫,家产没入官府不足千金。征收赃款的命令紧急,乡人竞相出钱物帮助他,就连卖菜的和佣工也捐助他。崇祯初年,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