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19届三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18-12-12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清水里的刀子(节选)
石舒清
①四十日①的前三天,晨光给高高的树梢上淡淡地涂了一抹金色。无数的麻雀在巨大的树冠里异常激越地吵着,让人的心里荡开一粼一粼很温馨的银波。马子善老人正在离树冠较近的高房子里精心的粘《古兰经》,经典历时久了,纸质已经泛黄,而且轻若鸿毛,但上面的字迹却似愈加清晰。
②突然耶尔古拜跑上来有些焦灼地说,老牛吃也不吃了,喝也不喝了,昨夜里放在槽里的清水与鲜草原模原样地放着。马子善老人的心强烈地一动,匆匆随儿子来到了牛棚。牛棚里很干净,有着一种令人感动的牛粪气息。牛安静端庄地站在那里像一个穿越了时空明澈了一切的老人。它依然在不缓不疾、津津有味地反刍着,它平静淡泊的目光好像是看见了什么,又像是什么也无意看。它的肚子明显有些瘪。
③大,你看,这水,它一口都没喝,还有草,都没吃。儿子有些焦灼地说,大,是不是……他知道儿子要说什么,他的鼻腔深处强烈地一酸,喉头处像硬硬地梗了一个什么硬物,他觉得自己的泪水带着一股温热迅疾地流下来了,他连忙转过头,有些踉跄地疾疾地走了出来。终于呜呜咽咽地哭出来了,心像一个大海那样激情难抑,心里满满地都是感动。他觉得有些罪过,把这么了不起的一个生命竟忽略了,竟像畜生那样役使了它几十年。想起犁地时候他打在它背上的鞭子,他觉得愧疚而难过,如果谁用鞭子打他相同的数量以示惩罚,他一定会很乐意很感激的。还想起一件事来,那就是牛一边拉着犁走一边扬起尾巴拉粪,当时觉得没什么,渐渐就觉得这真是过于残忍了,我们人连一个拉粪的机会都不会给它,在它拉粪的时候我们还不放过它,还在役使它——哪里知道它竟是这样一个高贵的生命!
④马子善老人又想起记得老人们都讲过的,说牛这样的生命是大牲,如果举念端正,把牛能用到好路上,那么,这头牛在献出自己的生命之前,会在饮它的清水里看到与自己有关的那把刀子,自此就不吃不喝了。显然,这头不吃不喝的老牛是看到自己的那把刀子了,就在它面前的那盆清水里看见了。马子善老人真切地觉到一种难言的强烈的震动,他那样不能自禁地要为此流一些眼泪。
⑤过了一天,过了两天,牛还是不吃,牛肚子触目惊心地瘪了下去。但牛依旧静静地立着,双眼微闭,依旧在轻轻地反刍着。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了。这了不起的生命,它竟然这样的韬光隐晦,竟为人役使地度过了自己艰辛的一生。马子善老人心里有了一种驱之不散的肃穆。只要他一闭眼,在他内部的视野里,就有一盆清得让人像涟漪那样微微颤栗的水,在这水里,慢慢就会生出一把世所罕见的刀子,在清水的深处像一种暗藏的秘密那样不断地向你闪悠着银光。马子善老人感恩地点着自己的头,泪水在他的脸上流着,他喃喃说,你比我强,你知道你的死,可是我不知道。他记得老人们讲过,像牛这样的大牲,看到清水里的刀子后,就不再吃喝,为的是让自己有一个清洁的内里,然后清清洁洁地归去。原来是这样的一种生命!这两天里,飞散的麻雀又聚在树梢上了,马子善老人把翻阅破了的经典精心粘好,放在桌面上,大大的玻璃窗上,阳光照进来,像金子那样的阳光落在大大的桌面上,落在摊开的古老的经典上。
⑥明天就是四十祀日了。
⑦夜里星星密缀了天空,使整个天空显得沉甸甸的。没有风,偶或撞到极细微的一丝,倒给人一种担心与警觉。夜深的时候,马子善老人顶着满天星光悄然钻到牛棚里去,直到寺里喊邦克②时才钻出来,他的脸有些苍白。耶尔古拜已经起来扫院子了。马子善老人对他说,家里的事你看着弄吧,我去县上买些调料之类的东西。
⑧一直到日落,他才回来,他的脸有些苍白,他先到牛棚里转了一圈,然后他像是下了一个决心,他走进门里去了,但是他很快站住了,他看见一个硕大的牛头在院子里放着,牛头正向着他,他不知道牛的后半个身子哪里去了。他觉得这牛是在一个难以言说的地方藏着,而只是将头探了出来,一脸的平静与宽容,眼睛像波澜不兴的湖水那样睁着,嘴唇若不是耷在地上,一定还要静静地反刍的。
⑨他有些惊愕,他从来没见过这么一张颜面如生的死者的脸。
【注】①四十日:亡人安葬后第四十天忌日。此前,马子善老人的老伴去世,要在四十日杀牛祭奠。②邦克:阿拉伯语的中文音译词,伊斯兰教法学的一种概念,又称为宣礼、唤礼,是提醒和召唤人们做礼拜的专用念词。
13. 联系文章的第⑤节,简要分析标题“清水里的刀子”的含义。
14. 文中的马子善老人,在最后见到牛被杀之前,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15. 结合全文,分析第⑤节画线句子“原来是这样的一种生命!”的内涵。
16. 这篇小说在极简洗练中蕴藏哲思,试从“哲思”角度,对小说主旨作探究。
【答案】13. 清水,代表着日常的俗世生活;“刀子”象征死亡。死亡,就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中。  
14. 由惊讶焦急,到感动愧疚,到敬重肃穆,再到痛心、逃避(不愿直面)。  
15. ①艰辛,无尊严:被人役使着拉犁,连拉粪时都在劳作。②宽容沉默:对人类的行为默默忍受承担,韬光养晦。③洞彻(智慧、达观)且平静(从容):能够预见自己死亡的到来,并坦然安静地接受。④清洁高贵:在死亡来临前不再吃喝,保持自身的干净。  
16. ①对于死亡的态度:黄牛执着地生存,承受苦难,坦然从容面对死亡,以富于意义的生存去领受具有价值的死亡。②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同生命形态间理解想通):老人对牛的关注、愧疚、敬佩,牛对老人的尽责,老人从牛身上学习领悟到生命的意义。③信仰的价值:老人的态度和心理源自宗教文化的底蕴,对牛的神性感知,超越世俗。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论“入迷”
茅盾
①有多种多样的“入迷”。
②吉诃德①先生看武侠小说把一份家产几乎看光,还嫌不够,还要出去行侠,终于把一条老命也赔上。这是“入迷”的一种。
③《红楼梦》上香菱学诗,弄得茶饭无心,梦里也做诗。这也是“入迷”。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
④乡间有伧夫②读《封神榜》,搔头抓耳,心花大放,忽开窗俯瞩,窗下停有馄饨担,开了锅盖,热气蓬蓬直上;伧夫见了,遽大叫道:“吾神驾祥云去也!”跨窗而出,把馄饨担踹翻了。这又是一种的“入迷”,然而程度远在吉诃德先生之下。
⑤吉诃德先生的“入迷”,结果是悲剧。乡间伧夫的“入迷”,结果是喜剧。香菱的“入迷”,结果不悲不喜,只成了一篇平凡的故事。
⑥就“入迷”而论,吉诃德先生实在是伟大的:你看他始终不动摇。乡间伧夫那一幕喜剧,叫做一时发昏,也许他赔偿了馄饨担以后就发誓不再看《封神榜》了。但当他高叫“吾神驾祥云去也”,而且撩衣跳窗的时候,他那态度倒也是“严肃”的,他确实“走进了《封神榜》”,不自知其非书中人了!至于香菱,她茶饭无心地读杜工部温飞卿的时候,她唯一目的是自己也做个诗人。使她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故就“入迷”而论,香菱的,便是最下乘!
⑦有些人一拿起小说来读,便在心里说:“小说家言,岂能当真。”于是他带着怀疑的微笑,被动地看下去了。有些人进了戏园,就自己提醒自己道:“这是做戏呀!”于是他让戏拉着,坐到终场。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视吉诃德先生为天字第一号笨伯。可是我们说,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蹋时间罢了!读小说或观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白糟蹋了他的光阴。
⑧一位作家写作品的时候,也非“入迷”不可。他的感情要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合一。他写的人物不止一个,然而他所憧憬的,或拈出来使人景仰或认识的人物,却只有一个或一群;作家就要恨此人物所憎恨的对象,拥护此人物所拥护的一切!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然后他的作品不是消遣品,他的力气不算白费。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假使存了“我是在做戏”的念头,他的戏一定做不好。
⑨现在常听得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假使像香菱似的一面读杰作,一面心里想:“我读完了这些,我就是文学家了。”那他还是白读。他读杰作的时候,应当毫无杂念,应该只是走进书去,笑时就笑,哭时就哭──他应该“入迷”!所谓技巧的学得这一步,是在他几次“入迷”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他把杰作咀嚼消化,成为他自己的力量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要是他自以为“学到”了一点什么,那也不是真正的学到,而是生吞活剥的模仿,甚至是剽窃!
⑩归根一句话,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
【注】①吉诃德: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1547—1616)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②伧(cāng)夫:粗人。伧,粗野。
17. 简析文中“吉诃德行侠”、“伧夫读《封神榜》”、“香菱学诗”的作用。
18. 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⑨段的论述层次。
19. 最后一段说:“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请结合文章,阐释这种必要性。
【答案】17. ①举例论证,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②表明了“入迷”的多种多样;③通过三者的比较,体现“入迷”有程度和高下之分。  
18. ①首先,提出观点,功利性地读杰作是白读;②其次,分析读杰作的正确方法“入迷”及其效果;③最后,指出功利性地读杰作带来的后果。  
19. ①读者(观众)“入迷”可以更深入地受到文学作品的感染,从而发现文学作品的意义;自然而然的学习到杰作中的技巧;②作家写作“入迷”,使自己和笔下人物感情合一,写出来的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也是让读者“入迷”的前提;③“入迷”可以纠正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功利现象。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首先答出文中写到“吉诃德行侠”“伧夫读《封神榜》”“香菱学诗”是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然后再找出对应的观点,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本文是一篇论述文,开篇就提出了“有多种多样的‘入迷’”这一观点,然后分别列举了“吉诃德行侠”“香菱学诗”“伧夫读《封神榜》”,并得出“吉诃德先生的‘入迷’,结果是悲剧。乡间伧夫的‘入迷’,结果是喜剧。香菱的‘入迷’,结果不悲不喜”的结论,表明“入迷”有高下之分,从而证明了“入迷”多种多样的观点。这里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其作用就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因为所举的例子涉及中外名著,所以还有丰富文章内容的作用。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第⑨段内容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由开头到“那他还是白读”,以香菱学诗为例,指出带有功利性地阅读杰作只能是“白读”。第二层从“他读杰作的时候”到“成为他自己的力量了”,指出读杰作的正确方法是“入迷”,并指出运用这种方法读杰作将达到的效果。剩下的内容是第三层,文章认为如果读杰作的时候总是想着“学技巧”,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那么最终不会学会技巧,只能学到“模仿”,甚至“剽窃”,指出功利性地读杰作带来的后果。
点睛:本题考查分析分析文章段内行文思路的能力。考生可在通读全段的基础上给该段内容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转折句、过渡句、结论句、主旨句,表层次的序词。分析概括段内层次的步骤:逐层概括,注意语句转换,理清思路和结构。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格式。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通顺。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和理解能力,所考查的句子在文章的结尾段,有总结上文的作用。所以答案要从全文得出。具体答案可从读者、作家的角度来分析。文章前七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入迷”的感受,第⑧段写作家“入迷”,“他的感情要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合一”“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第⑨段指出“所谓技巧的学得这一步,是在他几次‘入迷’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表明“入迷”可以纠正功利性阅读的现象。依据这些信息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七、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俭朴,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素养、一种美德,体现一个人的境界,也体现对自然的尊重。
俭朴不只是个人吃饭、穿衣的问题……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