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12-15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燕公楠,字国材,南康之建昌人。十岁能属文,再贡于乡,不第,后迁至通判赣州事。至元十三年,世祖既平江南,帅臣授之同知赣州事。十四年,以平广南功,迁同知吉州路总管府事。二十二年夏,召至上都,世祖赐名“赛因囊加带”,命参大政。辞,乞补外,除佥江浙行中书省事,俄移江淮。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二十五年,除大司农,领八道劝农营田司事。按行郡县,兴利举弊,绩用大著。劾江西营田使沙不丁贪横,罢之。二十七年,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桑哥既败,而蠹政未尽去,民不堪命。公楠赴阙,极陈其故,请更张以固国本,世祖悦。会欲易政府大臣,以问公楠,公楠荐伯颜、不灰木、阇里、阔里吉思、史弼、徐琰、赵琪、陈天祥等十人。又问孰可以为首相,对曰:“天下人望所属,莫若安童。”问其次,曰:“完泽可。”明日,拜完泽为丞相,以公楠及不灰木为平章政事,固辞,改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三十年,复为大司农,得藏匿公私田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二顷,岁出粟十五万一千一百斛、钞二千六百贯、帛千五百匹、麻丝二千七百斤。元贞元年,进河南行省右丞,厘正盐法,民便之。召入觐,成宗以公楠先帝旧臣,慰劳良至,改拜江浙行省右丞。明年,迁湖广行省右丞。转运司判官唐申,家沅州,豪横夺民田;武昌县尹刘权杀主簿,诬系其妻子。悉正其罪。五年,召还朝,以卒。帝闻,甚伤悼之。赙赠有加,特命朝臣护丧南归。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B.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C.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D.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睡/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参考答案:
10、答案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等。隋唐时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的一甲三人称赐进士及第,简称及第。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时行省下设路、府、州,形成了三级地方行政制度。
C.大司农:古代官名,秦汉时属于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
D.赙赠:古代丧葬礼极为隆重,耗财力很多,届时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
11、答案B  B项,“下设路、府、州,形成了三级地方行政制度”表述错误,应为“下设路、府、州、县,形成了四级地方行政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公楠很有才干,深得世祖赏识。燕公楠十岁时就能写文章,后来得到了世祖的赏识,赐名“赛因囊加带”,并命他参与重要政务。
B.燕公楠兴利除弊,政绩卓著。燕公楠重视农业,通过屯田使荒田得到大量开垦,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并为民除害,罢免贪横的沙不丁。
C.燕公楠颇能识人,善举人才。恰逢要更换丞相府的大臣,世祖向他咨询,他推举了伯颜等人,世祖又问丞相人选,他推举了安童和完泽。
D.燕公楠秉公办事,一心为民。燕公楠在任湖广行省右丞时,依法惩处了唐申、刘权,同时还修正了盐法,使人民从中得到了好处。
12、答案D  D项,燕公楠在任河南行省右丞时修正了盐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辞,乞补外,除佥江浙行中书省事,俄移江淮。
(2)公楠赴阙,极陈其故,请更张以固国本,世祖悦。
13、答案(1) 他推辞,请求补任京城以外的官职(或地方官职), (于是世祖)任命(燕公楠)为佥江浙行中书省事,不久又将他调任为佥江淮行中书省事。(关键词“除”“俄”“移”各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2分)
(2)燕公楠到朝廷,详细报告桑哥弊政所造成的危害,请求进行改革以巩固农业,世祖很高兴。(关键词“赴阙”“更张”“国本”各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2分)。
附译文
燕公楠,字国材,是南康建昌人。公楠十岁能写文章,但两次乡试都没有考中,后来担任赣州通判。
至元十三年(1276年),世祖平定江南以后,燕公楠被帅臣授予赣州同知一职。至元十四年,因为平定广南有功,(燕公楠)升迁为吉州路总管府同知。至元二十二年夏,(燕公楠)被召到上都,世祖给他赐名为“赛因囊加带”,并命他参与国家重要政务。他推辞,请求补任京城以外的官职,(世祖)于是任命燕公楠为江浙行中书省佥事,不久又将他调任为江淮行中书省佥事。朝廷设立尚书省,燕公楠就任江淮行尚书省佥事。江淮原为宋朝的边疆,因此多有闲田,燕公楠请求在这里设置两淮屯田,由于领导有方,荒田得到大量开垦。至元二十五年,燕公楠被任命为大司农,兼管八道劝农营田司事。他巡视各郡县,兴利除弊,政绩卓著。燕公楠弹劾江西营田使沙不丁贪婪横暴,罢免了沙不丁的官职。
至元二十七年,燕公楠被授予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桑哥专政虽终失败,但其弊政并未完全消除,百姓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燕公楠到朝廷详细报告桑哥弊政所造成的危害,请示进行改革来巩固农业,世祖很高兴。恰逢要更换丞相府的大臣,世祖拿这件事向燕公楠征询意见,燕公楠举荐伯颜、不灰木、阇里、阔里吉思、史弻、徐琰、赵琪、陈天祥等十人。(世祖)又问他谁可担任宰相,燕公楠说:“天下人心所向者,莫过于安童。”(世祖)又问他其次还有谁,他说:“完泽可以”。第二天,(世祖)任命完泽为相,把燕公楠及不灰木任命为平章政事,燕公楠坚决推辞,(于是)改任为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至元三十年,(燕公楠)又被任命为大司农。(他在职期间,)清查出隐瞒的公私田地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二顷,增加国库收入粟十五万一千一百斛、钞二千六百贯、帛一千五百匹、麻丝二千七百斤。
元贞元年(1295年),燕公楠晋升为河南行省右丞。他修正了盐法,使人民从中得到了好处。燕公楠被召入朝,成宗因他是先帝旧臣,对他慰劳很周到,改任他为江浙行省右丞。第二年,燕公楠被调任为湖广行省右丞。该行省转运司判官唐申,在其家乡沅州横行无忌,强夺民田;武昌县知县刘权杀了该县主簿,却诬陷逮捕了主簿的妻子、儿子。燕公楠将他们全都依法惩处。元贞五年,(燕公楠)被召回朝廷,在此之后就去世了。成宗听说(燕公楠去世)后,非常悲痛地悼念他。赐于他的安葬费非常多,特地命朝中大臣护送他的灵柩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蓦山溪
张中孚①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②,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听楚语,厌蛮歌”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通过写终南山未改旧时的青色,写出了家乡仍然充满生机。
D.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委婉表达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15.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分)

14.C ,“写出了家乡仍然充满生机”错,结合前句中“冷烟残照”,可知是用终南山的苍翠未改反衬家乡景色的荒凉、萧条。
15.参考答案:
第一种思路:围绕“喜”和“忧”,结合上下片中的语句具体说明。
①喜:上片“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追忆少壮时节建功立业、挥刀立马、春风得意,抒发的情感是喜;下片“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抒发的情感是重回故里的欣喜。
②忧:上片“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写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往日功名已成土,梗落江湖,抒发的情感是忧;下片“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伤感。 (每点3分,共6分)
第二种思路:以上下片为序,说明各自所写的“喜”和“忧”。
上片:①“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追忆少壮时节建功立业、挥刀立马、春风得意,抒发的情感是喜;②“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写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往日功名已成土,梗落江湖,抒发的情感是忧;
下片:①“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抒发的情感是重回故里的欣喜;②“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伤感。 (上下片中的喜忧各3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领导人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领导人强调,庄子说过:“    ,    。”(《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3)历代许多名家的名字取自于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像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之名出自《离骚》 “        ,               ”两句。
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