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北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8-12-17
河北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个3分,共21分)
1.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唉声叹气 徇私舞弊  亲和力 坼裂   B. 恪守不渝  察言观色  一柱香   撕打
C. 插科打诨 罄竹难书  度假村 隐密   D. 应接不暇  跚跚来迟  三部曲   冒失
2.下列选项中关于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久假不归(借) 一文不名(占有)计日程功(获取)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拜访)
B.因人成事(依靠) 俾众周知(使) 博闻强识(记)   破荆州,下江陵(攻克)
C.不赞一词(添加) 大放厥词(代词) 不虞之誉(料想、意料) 知不可乎骤得(突然,马上)
D.色厉内荏(软弱) 功败垂成(倒下)不逞之徒(得志,如意)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3.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言不尽意的感觉。
②别人都说刘庆春如何如何了得,依我看,也不过如此,还不是因为他有幸忝列门墙于名师?
③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④本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美芹之献。
⑤面对身处舆论漩涡中打假专业户方舟子,公共媒体不为已甚,但别有用心的人唯恐天下不乱,必置之死地而后快。
⑥记得访问当天风雨如晦,他赶到办公室时,里面的格子衬衣已经湿透了。我赶紧招呼他坐下,转身去了茶水间给他泡热茶。
⑦歹徒以为躲在山上,警方望尘莫及,可以苟喘一时,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没几天他们几个就被抓捕归案了。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 ①②⑥⑦       D. ②④⑥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很多人买了新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贴膜,但是,虽然贴膜保护了手机,却会给主人带来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困扰。
B.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停车场、卫生间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C.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D. 《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是一部将爱国主义与动作元素完美结合的国产优秀影片。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B.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和九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
C.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其中前四史按照成书年代排序为《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 《三国志》(西晋-陈寿)《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D.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束发之年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虽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但也有个别人有字。
6.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7.下列句子中说法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贾宝玉和甄宝玉对话中说:“世兄谬赞,实不敢当。弟是至浊至愚,只不过一块顽石耳, 何敢比世兄品望高清,实称此两字。”
B.《红楼梦》第十八回 “贾妃看毕,称赞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C.萧云仙道:“小弟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前日奉读老先生怀古佳作,所以特来拜谒。”(《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D.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定会驾临府上聆教。’便转身向方先生恭维,陪着一路走出车站。(《围城》)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个3分,共9分)
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经典阅读曾经只限于少数学者,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薪火传递。当今,我们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在此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二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显然后者更受欢迎。这标志着传统的经典阅读与传授方式的重大变化:一是在对象上,由知识阶层转向大众群体;二是在空间上,由教育场所转向媒体空间;三是在方式上,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学者、媒体与大众群体三向合力,意味着一个新的经典传播时代——经典“代读”时代的到来。
经典“代读”热的兴起,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时代产物。以上三者在经典“代读”中融为一体,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大众媒体的泛生活化。在当今时代,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知识精英的抗边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与商业逻辑的残酷选择,日益趋于边缘状态的知识精英渴望走出书斋,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三是经典崇尚的中介化。随着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气,然而大众群体普遍无法自主阅读,不得不求助于学者“代读”,以获得对经典的了解和体会。央视《读书时间》与《百家讲坛》的兴替交接,自然地成为其典范性的标志。
从大众传媒时代本身的发展历程与规律来看,经典“代读”之火爆或缺陷,都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了类似的历史阶段。其中法国电视二台创办于1975年1月的《毕沃读书》最具典范意义。该栏目在约90分钟节目里,全是主持人、作者和读者一起自由论谈。10多年间,这个高雅节目赢得了难以想象的20%左右的收视率,被称为法国的“文学弥撒”,法国作家、学者都将在《毕沃读书》中亮相视为无上荣耀。西方的类似栏目,显然具有多重指向性意义,包括强化文化导向、标示思想高度、激活传播方式等意义。由此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优良的电视读书氛围与传统,这是由其文明发展阶段与整体国民素养决定的。
与西方相比,我国当前的经典“代读”在文化导向上无疑是一致的,但在思想高度与传播方式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开办于20世纪90年代,以央视《读书时间》为代表的一批读书栏目,一直无法摆脱收视率低迷的困扰,相继黯然落幕。而《百家讲坛》之以“讲坛”为名,实际上是大学课堂在媒体虚拟空间的延伸与革新。它将传播重心落在以文、史、哲为内容的文化经典上,并由此打造出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明星”。在此,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三:一是我们为何不能在《百家讲坛》兴盛之际,依然坚守《读书时间》?二是我们为何不能选择多方互动的自由论辩,只能接受由学者单向灌输的“代读”?三是我们为何总是局限于故事性、趣味性的欣赏口味,而缺乏应有的思想锐度与精神高度?这昭示着我国经典“代读”走向更高层次、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与可能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8.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经典“代读”的缘起与走向。
B.我国经典阅读对象及阅读内容形式的变迁。
C.经典“代读”热的兴起及典范性标志。
D.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异同。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及其普遍无法自主阅读是促进经典“代读”热兴起的原因之一。
B.《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
C.《毕沃读书》的成功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及整体国民素质水平都很高。
D.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差异昭示我国经典“代读”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
10.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当前经典“代读”火爆原因概括有错的一项是(3分)(    )
A.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B.知识分子渴望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为经典“代读”提供了阅读的传授者。
C.大众精神追求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尚,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泛的接受者。
D.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而“代读”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也更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