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清华大学附中2018年12月测试高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12-18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正平字子夷,学行甚高,虽庸言必援《孝经》、《论语》。父纯仁卒,诏特增遗泽,官其子孙,正平推与幼弟。
绍圣中,为开封尉,有向氏于其坟造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以向氏后戚,规欲自结,奏拓四邻田庐。民有诉者,正平按视,以为所拓皆民业,不可夺;民又挝鼓上诉,京坐罚金二十斤,用是蓄恨正平。及当国,乃言正平矫撰父遗表。
又谓李之仪所述《纯仁行状》,妄载中使蔡克明传二圣虚伫之意,遂以正平、之仪、克明同诣御史府。正平将行,其弟正思曰:“议《行状》时,兄方营窀穸之事,参预笔削者,正思也,兄何为哉?”正平曰:“时相意属我,且我居长,我不往,兄弟俱将不免,不若身任之。”遂就狱,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曰:“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使从其家得永州传宣圣语本有御宝,又验内东门籍皆同。其遗表八事,诸子以朝廷大事,防后患,不敢上之,缴申颍昌府印寄军资库。自颍昌取至,亦实,狱遂解。正平羁管象州,之仪羁管太平州。会赦,得归颍昌。唐君益为守,表其所居为忠直坊,取所赐“世济忠直”碑额也。正平告之曰:“此朝廷所赐,施于金石,揭于墓隧,假宠于范氏子孙则可;若于通途广陌中为往来之观,以耸动庸俗,不可也。”君益曰:“此有司之事,君家何预焉?”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正平退闲久,益工诗,尤长五言,著《荀里退居编》,以寿终。(节选自《宋史·范正平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
B.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
C.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
D.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
10、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该书。
B.行状,也称“行述”,旧时死者家属叙述死者世系、籍贯、事迹的文章,多随讣闻分送亲友。
C.御史府,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D.五言,即五言诗,又分为五言古诗、绝句、律诗、乐府等,陶潜的《饮酒》就是五言律诗。
11、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正平学问很高。他的日常言语经常援引《孝经》《论语》;退位闲居后,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很有成就,《荀里退居编》就是他的代表作。
B.范正平敢于为民做主。向氏在他的坟地上建造慈云寺,范正平在查验时发现坟地实际上是百姓的产业,不能被侵夺,因为这件事得罪了蔡京。
C.范正平十分关爱幼弟。范纯仁去世后,皇帝下诏让他的儿子做官,正平推让给弟弟。当蔡京污蔑《纯仁行状》与事实不符时,正平又代替弟弟被捕入狱。
D.范正平非常爱惜家族名声。颖昌守唐君益上表将正平的住所标为忠直坊,正平认为这是哗众取宠之举,有损自己家族名声,坚决不同意这样做。
12、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户部尚书蔡京以向氏后戚,规欲自结,奏拓四邻田庐。
(2)遂就狱,捶楚甚苦,皆欲诬服。
(1)户部尚书蔡京因向氏是皇后的亲戚,谋求跟他们暗中结交,上奏扩展四邻田舍。
(2)于是正平去到牢狱,鞭打很厉害,都想屈招服罪。
(1)题,“以”,介词,因为,1分;“向氏后戚”,动词短语,向氏是皇后的亲戚,1分;“规”,打算、计划、谋求,1分;“自结”,暗中结交、私自结交,1分;“拓”,扩展、拓展,1分。
(2)题,补充主语“正平”,1分;“就”,到,1分;“捶楚”,鞭打、杖击,1分;“诬”,屈招、受冤枉,1分;“服”,服罪,1分。
参考译文
范正平字子夷,学问操行很高,即使日常言语也一定援引《孝经》《论语》。父亲范纯仁去世,皇帝下诏特增加恩荫,让他的子孙做官,正平推让给幼弟。绍圣年间,任开封府尉,有向氏在他的坟地上建造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因向氏是皇后的亲戚,谋求跟他们结交,上奏扩展四邻田舍。有百姓上诉,正平前去察看,认为所扩展的都是百姓产业,不能侵夺;百姓又击鼓上诉,蔡京获罪罚铜二十斤,因此对正平积下仇怨。等到蔡京当政,就上书说正平假托伪作父亲遗表。又说李之仪记述的《纯仁行状》,虚妄地记载中使蔡克明传达二圣虚位以待的旨意,就把正平、李之仪、蔡克明一起逮捕到御史府。
正平将要去时,他的弟弟正思说:“讨论《行状》时,兄正在经营墓穴之事,参加修改是我范正思,和兄长有什么关系?”正平说:“当朝宰相之意是针对我,而且我是兄长,我不去,兄弟都将不能逃脱,不如我自己承担。”于是去到牢狱,鞭打很厉害,都想屈招服罪。只有克明说:“按照旧制,凡是传达圣上的话语,在皇上面前记在本子上,拿出御印盖上,在内东门注册。”于是让人从他的家中拿来永州时传达圣上话语的本子上盖有御印,又验证内东门注册都相同。他遗表上的八件事,儿子们因为是朝廷大事,为防备后患,不敢上奏,上交给颍昌府加印寄放在军资库。从颖昌拿来遗表,也都符合实情。此案就撤销。正平被羁管到象州,李之仪被羁管到太平州。正逢赦令,正平得以回到颖昌。
唐君益任守臣,上表将正平的住所标为忠直坊,取自皇帝所赐的“世济忠直”的碑额。
正平告诉他说:“这是朝廷所赐,刻在金石上,标于墓道,用来恩宠范氏子孙是可以的;如果在通途大道上成为往来的景观,让平凡庸俗的人产生轰动,是不可以的。”唐君益说:“这是官吏的事,与你们家有何关系呢?”正平说:“先祖先君的名望,是人所共知的。十室的乡邑,一定有忠信之人,以后不只是我们家被耻笑,你也会受到责备。”最后就撤掉了。正平退位闲居时间长了,作诗更精,尤其擅长五言诗,著有《荀里退居编》,因年老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①
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②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注释:①此诗是作者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②莳:种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作者跟随崔中丞应邀造访郊外居住的卢少尹一事。
B.首联点明郊居之地是在湘江岸边,四周无邻,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
C.古代称甘草为国老,浊酒为贤人,此处既与药、樽照应,又暗示崔中丞的身份。
D.尾联自然高妙,语意双关,“为五禽戏”既是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
14、D
15.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颈联描绘了一幅环境清幽的闲居画面。清泉浅浅,回漩在石上,傍依着高高的柳树,而小路婉转在垂下的藤条间隔的绿竹中。(3分)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
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诗意、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3分)(如果考生结合注释“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答“排遣被贬的愤懑之情”等,也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写“_____,_____”,不仅渲染出阴沉昏暗的雨前景象,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直接写出了浔阳城里的民歌声音嘶哑,反衬出琵琶声的美妙动听。
(3)苏轼在《赤壁赋》中善用对比手法。例如同是饮酒,自己是“举酒属客”,曹操则是“_____”;同时乘舟,自己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则是“_____”。
(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3)酾酒临江舳舻千里(答对一空得1分;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