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12-18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D 详细解析:因果不当。将主观可能当作客观事实。从文中第一段“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及后面论述,不能得出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 是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这两个原因。
2.C 详细解析:“挑战大于机遇”曲解文意,从原文中间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论 述来看,应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能得出孰大孰小。
3.B 详细解析:A 项逻辑颠倒,不是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 和价值情感认同,是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 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 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C 项,“必将遭遇淘汰”说法片面,在全球 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掘墓与复兴、威胁与生机,其实 也就是说,机遇与挑战并存。D 项说法绝对化,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传统文化再度获得复 兴和繁荣的前提条件很多,不仅包括借助技术力量和改变呈现形态,还包括借助大众流行文 化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以及使其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4.C( “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无中生有。)
5.①虽名不见经传,但骨子里存在文人的傲气,对省内大作家不服气,对未来充满希望。 ②彼此之间真诚以待,交流频繁,志同道合,能够促膝长谈。 ③生存处境窘迫,创作艰难,发表作品不易,却不失生活的乐趣。 ④怀有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体现了他们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答出 3 点得 6 分,划线处为得分点,没有结合文本每点扣 1 分,结合文本分 析合理即可)
6.①插入有关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使原本平淡的情节产生波澜(1 分)将读者带入抗战岁 月,缅怀历史,丰富了文章内容(1 分)②插入部分集中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甘愿为民族 国家牺牲自我的英雄形象(1 分)利于表现我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1 分)③这一故事凸显 了赵尚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文章题目照应,也与“我”和文友秉持的对创作、对未 来的态度相照应,(1 分)有利于强化文章主旨(1 分) (6 分。每点 2 分。划线处为得分点,意思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7. A
8. C
9. (6 分)①行业标准方面:尽快制定统一的、公平公正的行业标准;②技术方面:大力融 合先进科技,创新发展智能化产品;③价格方面:做好预算,降低成本,合理定价;④消费 者方面:产品要实用、易用,做好售后服务。(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若没有概括哪些方面的,每点只能得 1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3 分)D
11.(3 分)C 【解析】不是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而是以西,古人以西为右,故称江 右。江左即长江以东,即江东。
12.(3 分)C 【解析】傅岐最终并没有说服皇帝。 “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可见,朱异 等人坚持己见,皇帝就依从了他们。
13.(1)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 ,傅岐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 话语审问他,那人就立即认罪了。( “狱”,“脱械” ,“首服”各 1 分,句意 2 分)
(2)左卫朱异说:“(这样)边境将能够使敌寇安静,使百姓相安无事,对于国事是有 利的。” (参加)商议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 “且”,“便” ,“然”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傅岐,字景平,在梁国做官,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 世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极尽礼仪,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 (后来)才被授 予始新县令的官职。有个人在与他人斗殴中被打死,死者家属把状子告到郡府,郡守把他家 的仇人收押在案,严刑拷打办法用尽, (但那人)始终不认罪。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 (审理),傅岐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那人就立即认罪了。依法处 死(让他)为死者偿命,适逢冬至节到,傅岐就放他回家。管理监狱的官吏坚决地制止说: “古代有这样做的,今天不能这么做。”傅岐说: “如果他违背信约,我这个当县令的甘愿因 此获罪。”那人最终按期返回。太守深为傅岐出众的胆识而惊叹,当即将傅岐审理这件案子 的情况向上报告。傅岐后来(任职期满)离开始新县,全县的人无论老少都来拜送他出境, 号哭之声传到数十里之外。 (傅岐)来到京城,朝廷授予他廷尉正的职务,在宫廷中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多次升迁 后担任安西中记室,像原先那样仍然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傅岐相貌举止优雅大方,涉猎广博 善于占卜应对。大同年间梁国与魏国和亲,魏国的使者一年之中两次出使梁国,梁国常派遣 傅岐接待应对魏国的使者。太清元年,多次升迁后担任太仆,司农卿,舍人之职象原先那样 不变。傅岐在禁省十多年,掌管机要大事,机密从不外泄,地位仅次于朱异。 这年冬,贞阳侯萧明讨伐彭城,兵败,被囚禁在魏国。太清三年,萧明派人回梁国,说 魏国愿意与梁国互通友好(想以此让梁国将叛臣侯景交还魏国),朝廷下令让有司及近臣商 议做出定论。左卫朱异说: “ (这样)边境将能够使敌寇安静,使百姓相安无事,对于国事是 有利的。” (参加)商议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傅岐却说:“魏国在刚刚得志之后,为什么要 讲和?必定是设下离间之计,故意让贞阳侯派使者来与我们议和,这样就使侯景(对我们) 产生怀疑,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如果答应两国 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况且去年贞阳侯萧明兵败彭城,(梁国)在涡阳新近又战 败撤退,现在我方接受对方的和约,更加显示我国的衰弱。 (因此)讲和不能答应。”朱异等 人坚持己见,皇帝就依从了他们。等到派使者前去议和,侯景果然有了疑心,于是率军反叛, 入侵梁国都城,请求朝廷诛杀朱异。二月,侯景向朝廷上表,要求划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 (若能满足要求)就解除对京城的包围,回到原驻地。朝廷下令同意,于是在城西(与侯景) 订立盟约。侯景又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傅岐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 责任,不应该答应他。于是派遣石城公用隆重盛大的礼节送他。等到和侯景订完盟约,城中 的文武大臣欢喜雀跃,希望就此解围。只有傅岐对众人说:“贼率兵叛逆,难道有求和的道 理吗?”等到侯景背叛盟约,没有人不感叹佩服傅岐的。不久有诏书下达,因为傅岐勤勉辛劳,封为南丰县侯。傅岐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后来侯景攻城)京城内城失守,傅岐带病突 出包围,死在家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D(诗句中表现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并不是真正的“畏老”,所谓“畏老” 情绪只是为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服务的)
15.①直抒胸臆(1 分)诗人一开篇就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 都沾湿了,看似平淡,却是平淡处见真情。(2 分) ②对比(1 分)用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家中生活的贫苦做对比抒发了对家乡的刻骨思念(2 分) ③曲笔(答想象或联想亦可)(1 分)最后一联转换抒写角度,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 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不仅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更强化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分)(任选两点,每点 3 分,共 6 分,若只答艺术手法没有解释不能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7.(3 分)C.【“片段式”“瞬间性”都是对“生活记录”特点的描述;“体现”与“追 求更配。】
18.(3 分)D.
19.(3 分)A.【首先是转折关系,其次根据句式一致性,前文“它说不上是……趣味”, 故衔接句应为“但确实是……现象”。】
20.(1)“赶紧”改为“及时” (2)“溜达”改为“逗留” (3)“出去”改为“外出” (4)“告诉”改为“通知” (5)“小伙伴们”改为“大家” (每个错误 1 分,只找对错误没有更正正确不给分)
21.(字数不符合要求统一扣 2 分) (1)导演先生,您拍摄喜剧的初衷是什么? (2 分,称呼不对或称呼无体现礼貌扣 1 分; “初衷”一词可代替,意思对即可) (2)一些中国导演常说,逗观众发笑是最难的,请问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2 分,没有发表疑问或观点扣 1 分;意思对即可) (3)而有些我认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一般) 。 (2 分,没有转折扣 1 分;可与前一句做对比,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