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12-27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谯淹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太祖令敦率军讨之。山路艰险,人迹罕至。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又遣仪同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淹乃与开业并其党帛玉成等率众七千,口累三万,自垫江而下,就梁王琳。敦邀击,破之。淹复依山立栅,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敦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之。进爵为公。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自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陈将侯瑱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乃令敦率步骑六千,度江赴救。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敦云:“湘州是我国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勒众而还。保定五年,卒。建德初,追赠大将军,谥曰烈。
(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B.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C.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D.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B.石为重量单位,三石弓意谓超重的强弓,文中借此极言贺若敦的臂力非常人能比。
C.巴西,郡名,指东汉末至隋朝的巴西郡,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
D.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若敦思虑深远,行事果断。他在父亲贺若统难以决定是否要拘捕田迅之际,及时进策,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执迅以颍州降归西魏,助父建功。
B.贺若敦勇猛善战,屡建军功。他箭不虚发,力助独孤信成功脱围;征伐谯淹时,他不惧艰险,身先士卒;救援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复失地。
C.贺若敦少有气干,智谋过人。他率军攀木援崖,出其不意攻破敌军;他实施反间计,离间谯向,再破谯军;他增修营垒,建造房舍,以麻痹侯瑱。
D.贺若敦心怀家国,守土尽责。他在粮援既绝、军心动摇的情况下,与陈军相持一年多;面对陈军的求和,他义正辞严地表示要守护国土,坚持到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2)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B.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
C.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D.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15.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
(2)杜甫《登高》中的“ ”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 ”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自己尽管在吃穿方面比不上别人,但却因内心愉悦而浑然不觉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比拉彗星自1826年被命名后,一直在预计回归的年份准时出现。1846年比拉彗星,形成了两颗小彗星 ,并各自逐渐产生彗尾。这是人类第一次真切地观测到彗星分裂的现象。然而,1852年比拉彗星如期回归后,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无论天文学家如何地 计算,无论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爱好者们如何地 寻找,全世界再没有人观测到比拉彗星。直至1872年11月27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意外又异常壮丽的流星雨造访地球,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 ,如焰火般盛放。据估计,这一夜可见的流星总数约16万颗,是一场真正的“流星暴雨”。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天文学家醒悟过来:分裂后的彗星已经碎解为颗粒尘埃,( )——人们终于发现了流星雨真正的成因。确实,大多数流星雨都与彗星瓦解或喷发的产物密切相关,至今天文学界已经证实有十多个颗粒尘埃流星群与彗星的轨道相合。
1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距离却从此失踪了。
B.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C.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D.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
B.正是由于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
C.这场流星雨正是因为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
D.这场流星雨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分道扬镳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络绎不绝
B.一分为二精益求精煞费苦心川流不息
C.一分为二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川流不息
D.分道扬镳精益求精煞费苦心络绎不绝
20.下面是学校广播站的一份广播稿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聆听校园广播。今日的主题是“礼行天下”。中华文明已逾五千年,中国素享“礼仪之邦”美誉。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学礼、知礼、守礼,切勿做出违背礼仪的事情。
21.请把下面关于“思维导图”的示意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世纪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谯淹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太祖令敦率军讨之。山路艰险,人迹罕至。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又遣仪同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淹乃与开业并其党帛玉成等率众七千,口累三万,自垫江而下,就梁王琳。敦邀击,破之。淹复依山立栅,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敦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之。进爵为公。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自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陈将侯瑱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乃令敦率步骑六千,度江赴救。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敦云:“湘州是我国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勒众而还。保定五年,卒。建德初,追赠大将军,谥曰烈。
(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B.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C.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D.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B.石为重量单位,三石弓意谓超重的强弓,文中借此极言贺若敦的臂力非常人能比。
C.巴西,郡名,指东汉末至隋朝的巴西郡,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
D.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若敦思虑深远,行事果断。他在父亲贺若统难以决定是否要拘捕田迅之际,及时进策,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执迅以颍州降归西魏,助父建功。
B.贺若敦勇猛善战,屡建军功。他箭不虚发,力助独孤信成功脱围;征伐谯淹时,他不惧艰险,身先士卒;救援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复失地。
C.贺若敦少有气干,智谋过人。他率军攀木援崖,出其不意攻破敌军;他实施反间计,离间谯向,再破谯军;他增修营垒,建造房舍,以麻痹侯瑱。
D.贺若敦心怀家国,守土尽责。他在粮援既绝、军心动摇的情况下,与陈军相持一年多;面对陈军的求和,他义正辞严地表示要守护国土,坚持到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2)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B.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
C.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D.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15.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
(2)杜甫《登高》中的“ ”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 ”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自己尽管在吃穿方面比不上别人,但却因内心愉悦而浑然不觉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比拉彗星自1826年被命名后,一直在预计回归的年份准时出现。1846年比拉彗星,形成了两颗小彗星 ,并各自逐渐产生彗尾。这是人类第一次真切地观测到彗星分裂的现象。然而,1852年比拉彗星如期回归后,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无论天文学家如何地 计算,无论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爱好者们如何地 寻找,全世界再没有人观测到比拉彗星。直至1872年11月27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意外又异常壮丽的流星雨造访地球,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 ,如焰火般盛放。据估计,这一夜可见的流星总数约16万颗,是一场真正的“流星暴雨”。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天文学家醒悟过来:分裂后的彗星已经碎解为颗粒尘埃,( )——人们终于发现了流星雨真正的成因。确实,大多数流星雨都与彗星瓦解或喷发的产物密切相关,至今天文学界已经证实有十多个颗粒尘埃流星群与彗星的轨道相合。
1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距离却从此失踪了。
B.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C.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D.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
B.正是由于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
C.这场流星雨正是因为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
D.这场流星雨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分道扬镳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络绎不绝
B.一分为二精益求精煞费苦心川流不息
C.一分为二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川流不息
D.分道扬镳精益求精煞费苦心络绎不绝
20.下面是学校广播站的一份广播稿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聆听校园广播。今日的主题是“礼行天下”。中华文明已逾五千年,中国素享“礼仪之邦”美誉。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学礼、知礼、守礼,切勿做出违背礼仪的事情。
21.请把下面关于“思维导图”的示意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世纪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