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1-14
语文试题答案
1.D  A.信息源于第一段,“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无中生有,也没有说谁“提出了气候正义”,原文是说“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B.信息源于第二段,原文说“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简单地理解为“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不对;C.信息源于第三段末,原文为“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C  “大量篇幅”、“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不对,文意理解错误。
3.B  “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错,原文说的是“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但没说“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判断绝对。
4.C  “人物关系复杂,以‘复仇’作为主线贯穿全文”理解有误,小说中人物关系并不复杂,而且前半部分围绕“复仇”来写,后半部分则围绕“输血”“救命”展开。
5.①对读者:运用了倒叙手法,将爷刀刃仇敌后行走于旷野置于开篇,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吸引读者。(2分)②对环境:使用比喻、比拟、排比等手法强化了风雪之大、哭声之响,写自然环境的死寂荒凉,暗示了社会环境。(2分)③对人物:烘托了爷的形象,反映了爷的心境。( 2分)(答“引出下文内容”等酌情给分。)
6.答案示例一:“纯爷们”是爷。①情节方面:爷是贯穿全文的重要人物,杀敌报仇、救护虎山峪后代等感人故事都集中发生在他的身上。( 2分)②形象方面:爷是小说重点塑造的形象,他的英勇无畏、疾恶如仇、恩怨分明、敢于自责、重情重义等性格,正与“纯爷们”相符。( 2分)③主旨方面:爷是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通过爷荡气回肠的故事,弘扬了一种英勇、正义的人格精神。( 2分)
示例二:“纯爷们”是韦二。①情节方面:韦二收养爷的孩子,危难之中将自己的儿子交给日本人,到死也无人知其苦衷,可见其“纯爷们”特征。( 2分)②形象方面:在日本人面前表现胆怯、懦弱,实则内心坚毅,虽遭人痛骂,仍忍辱负重,最终献出生命,非“纯爷们”不能做到。( 2分)③主旨方面:正是通过着墨不多的韦二突显战争年代无畏牺牲的人物形象,他们遭人误解,甚至付出生命,是真正的幕后英雄,值得纪念和赞颂。( 2分)
7.D  不能说“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是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某些领域某些国家尚未涉足。
8.C  “市场潜力巨大”、“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于文无据。
9.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一“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3分,每条1分。)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3分)
10.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对文章的领会。首先要通读划线句,理解大概意思,依据语境断句。
11.答案:A
解析:元、明、清时,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把握。C项理解错误,原文是说马季良、钱暖因为刘从德的遗奏而被越级提拔。
13.答案:
(1)晏殊自身担任宰相,是百官效法的对象,却因为怨恨急躁而失去大臣的体统。(“辅弼”“法”“忿躁”各1分,句意2分)
(2)曹家从曹修古以来凭借正直忠诚而闻名于世,他家的女子也能不被利益连累,世人因此认为他家人很贤能。(“谅”“贤”各1分“不累于利”被动句1分,句意2分)
14.B  “男儿屈穷心不穷”中“穷”指“理想困窘,不得志”,不能理解为“贫穷的生活”。
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6分,每条3分。)
16.(1)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7. C  前文主要讲述了人们对于创新的看法,应由“创新精神”承接,排除A、B两项。后文讲述戏曲艺术的创新,需由“当代戏曲的发展”引出,排除D项。
18.C  ①寿终正寝: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年人自然死亡;比喻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含有不了了之的意思。②名噪一时:指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③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④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作答本题时,可采用排除法。第④空,前文讲述京剧名伶不满足于对前人的模仿,两词中,“照猫画虎"有模仿的意思,故应填“照猫画虎”,排除B、D两项。第③空,梅兰芳对戏剧的多个方面进行探索时,吸收的自然是“各家的长处”,而不是“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排除A项。
19. B  “眼花缭乱”作定语时,前面须加上“令人”或“使人”,排除A、D两项。后半句缺少主语,应加上“这样”或意思相近的词语,排除C项。
20.[示例①“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参与者”;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③“关爱者”改为“关注者";④“征询"改为“征集”;⑤"等着”改为“期待”或“等待”。(共5分,改对一处1分。)
解析:“参加者”与“重大事件”,“打探者”与“业界内幕”,“关爱者”与“社会热点”搭配不当,分别改为“亲历者”“知情者”“关注者”。“征询”意为“征求询问(意见)”,与句子意思不符,应改为“征集”。“等着”过于口语化,应改为“期待”或“等待”。
21.示例:
    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入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共6分,语境1分,四种反应及应对各1分,通顺1分。)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命题提供一个框架图,答题前必须先读懂这个框架图的意思,弄明白题干对答题的要求。必须注意的是,题干说的是“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要求“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因此答案除了必须符合题干明确提出的要求之外,在内容上还必须包括四种反应及其应对方式。组织此题答案,应该要注意话语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因此,在开头必须有一句话指出语境,后面的内容应该将框架图中所有的内容组织进去。比如下面的答案:面对拒绝,有人会潇洒地说一句“算了”,然后彻底结束,换个想法;有人会怏怏地说“好吧”,内心却深感郁闷,产生挫败感;有人则会反问“凭什么”,然后怀疑之,批判之;还有一些人会追问“为什么”,然后不断地分析,勇敢地再尝试。
22.【写作提示】这是任务驱功型作文。材料以多个事件来反映一种社会现象——网络自媒体使用各种奇葩手段“吸粉”走流量。这固然有利益层面的原因:为了获得打赏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但也有更深层原因:有想要一夜成名的焦躁,有想要被人关注的心理需求,有哗众取宠的低级浅薄,有无知无畏的迎合……。而这种现象已经对社会产生了恶劣影响,比如,让有些人认为可以不劳而获,只要足够吸引眼球;比如,有些人用虚假的悲惨故事消费善良,伤害社会的公德;比如……。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要有正确的认识。
参考立意:①谈网络自媒体的素养、责任和义务;②谈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③谈如何正确获得别人及社会的关注和肯定;④谈理智对待网络信息。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