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1-27
临川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1.D(考查内容理解,“缺乏理论支撑”不当。)
2.B(考查论证分析,“按时间顺序”不对,应是分两类进行例举。)
3.C(考查分析推断,A项,未能达到时代高度的是当代文学学科建构,而不是当代文学,推断的对象不当。B项,“根本原因”推断不当。D项,“就能脱羽成熟”的推断结果过于绝对。)
4.B(考查分析鉴赏,不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而是对小铡刀作用的肯定。)
5.  ①小铡刀多次出现,使情节更加曲折,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
②小铡刀体现了林掌柜对鞋子质量的严格要求,代表着他的坚守与追求,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③小铡刀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营的营商理念,有助于突显小说主题。
(考查探讨意图,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  同:都是次要人物,都推动了情节发展,有利于展现小说主题。
异:“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诚信经商的理念在“我”身上延续,拓展了小说主题。杨跛子是反面角色,其讹鞋和骗酒的行为有助于塑造林掌柜和父亲形象,从而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
(考查鉴赏评价,同2分;异4分。“我”和杨跛子各2分。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7.C  (曲解文意。这些措施都是兴仁市已经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后的下一步计划,并不是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8.B  (A项扩大范围,原文是“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并不是指我国所有的农村地区。C项无中生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于文无据。D项张冠李戴,“打造一乡一品平台”不是杨斌的看法。)
9. 1.坚持发展科技,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2.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使农村产业尽快适应、支撑、引领新格局。
3.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打造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旅游业发展。
4.加快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
5.打造一乡一品,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吸引并留住人才。
6.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与农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
(每点1分,共6分)
10.A【解析】原文标点: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海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11.A【解析】“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错,中央机关和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
12.D【解析】“忤逆了皇上”、“升迁”两处皆错,应为:忤逆了桓温;降职。
13.(1)我家在益州,我接受命令从远道来到这里,现在接受桓公的旨意自杀,没办法使自己的尸骨返回家乡。(“被命”“无由”“致其骸骨”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又过不久襄阳、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想要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的事,适逢(恰逢)习凿齿病死,这件事便中止(没有结果)。(“寻”“征”“典”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凿齿,字彦威。习凿齿年轻时就颇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章著称,荆州刺史温召为从事,江夏相袁乔十分器重他,多次在桓温面前夸奖他的才干,桓温便升迁他为西曹主簿,关系亲密,待遇优厚。
当时桓温有野心异志。将蜀地一位通晓天文术数的星人请来,夜里握住他的手询问国家命运气数的长短。星人道:“国运绝无忧患。到五十年以后就难以预测了。”桓温不高兴,便不再追问。过了一天,桓温送给星人绢一匹,钱五千文。星人便急忙奔告习凿齿说:“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裁,无法使尸骨返乡。因为足下仁厚慈爱,请为小人备棺立碑安葬于黄土。”习凿齿问其缘故,星人说:“桓公赐绢一匹,是让小人自缢,钱五千文,是置办棺材之费。”习凿齿说:足下差一点因误会而死,足下曾听说过干知星宿吉凶有不杀之义吗?桓公这是用丝绢跟足下开个玩笑,赐钱是供路途费册。这是让足下离开回乡而已。”星人大喜,第二天天一亮就去辞别桓温。桓溫询问他离去的本意,星人以习凿齿之言作答。桓温笑道:“习凿齿担心足下因误解而死,足下倒是因误解而得生。然而这真是三十年白读儒书,不如一问习主簿。”
习凿齿多次升迁,任别驾从事。桓温出兵征战,习凿齿有时行军有时留守,所任职务,常常处在机要之位,任职理事颇有功绩,擅长写书信论议,桓温十分器重信任他。当时著名的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皆与习凿齿交情深厚。后来习凿齿奉桓温之命出使至京师,当时做丞相的简文帝也十分敬重他。返回荆州后,桓温问:“丞相会稽王是怎样的人?”习凿齿答道:“生平所未见。”与桓温旨意大为不合,因此被降职为户曹参军。当时有个僧人释道安,俊逸善辩有高才,从北方到荆州,与习凿齿初次会见。释道安道:“弥天释道安。”习凿齿应声道:四海习凿齿。”当时人认为这是绝妙对句。
当时桓温图谋篡位,习凿齿闲居襄阳郡里,著写《汉晋春秋》载定正逆来节制桓温,书起于汉光武帝,终止于晋愍帝。一直到襄陽被前秦苻坚占领,苻坚平素多闻习凿齿的大名,便用轿子将习凿齿与释道安一起送到长安。相见后,与他交谈,十分欣赏他。赐赠礼物非常丰厚。又因为习凿齿跛足,苻坚给各镇的文书中说:“从前晋朝司马氏平定吴国,利在获得陆机、陆云二位才士;今日我平定汉南,所获得仅仅是一个半人而已。”不久习凿齿因病返回襄陽。又过不久襄陽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打算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便告中止。
14.D【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隐隐”以下句由昭君的青冢引起的“闲愁”,体现的是对国运的深长忧思,前后情感色调并不一致,故不能说“奠定全词的基调”。
15.①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如“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翠蛾羞”。
②对汉代和亲政策的批判。“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却“不减翠蛾羞”。
③对宋朝边备废弛、求和苟安的讽刺。词作借古讽今,结尾二句用反语,表面是歌功颂德,实则对当朝执政者的软弱进行了辛辣讽刺。
16.(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7.B  试题分析:,悠闲自得:心无牵挂,随意而满足。形容神态悠闲、心情安逸,不在乎事事所为,只在乎自身感觉的快慰;本着对自己好和对别人好的意义,才是真正的快悠闲适和闲得乐哉;自由清闲,心情舒畅。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句中重在强调“乐趣”。平起平坐:比喻地位相当,身份不分高低。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句中重点强调“地位”。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把某个人(或某种人)看得不同于一般。另当别论:原来看法等不成立,另加以有评论。句中重在强调“看法”;晨钟暮鼓:意思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句中强调“时间短”,因此选B。
18.C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根据语境,A项“衍生”搭配不当不当,B项,“心领神会”不合语境,搭配不当;D项,包含AB项的错误。
19.D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陈述对象的衔接,第一空后面是“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强调的是“杜甫和草堂”;第二空,根据后面的“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可知重在强调“底蕴”;第三空,注意前面的“《堂成》”,可知是“建成时”。
20.  ①“聆听”改为“收听”    ②“今日”改为“今天”    ③“逾”改为“超过”
④“素享”改为“素有”    ⑤“美誉”改为“的称号”
21. (1)一名男子眼睛盯着手机,手拄拐杖,在盲道上行走。
(2)眼睛用来看手机而不看脚下的路,讽刺现代社会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不脚踏实地走脚下路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题目有两问,第一问要求描述画面内容,第二问要求概括漫画寓意。第一问解答时需要先弄清画面主体,仔细研究漫画,可确定答案的关键词为“一个男子”“手机”“拐杖”“盲道”“眼睛”等,然后再描述画面内容。第二问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年轻人对于手机沉迷的现象分析得出。画面上年轻男子沉迷手机,不是盲人,却只能借助拐杖走盲道,已经形同盲人,讽刺了现实社会人们痴迷手机的现象,也讽刺了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脚踏实地的人。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