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凌源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1-28
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原文为“几乎所有”,这里属扩大了范围。
2.D解析:“一直备受”的说法在原文无据,此外,第二段未谈艺术上的借鉴,因果判断不妥。
3.B解析:应为“社会”有意无意地鼓励。
4.C 解析 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
5.A 解析 文中意思应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
6.B 解析 “并让郡县的官员帮老人孩子摆脱了打工的困境”错。
7.(1)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赏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炼珍”“张筳”“列鼎”“尚……乎”各1分,句意1分)
(2)“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嗟夫”“缙绅”“士大夫”“野老鄙夫”各1分,句意1分)
【翻译】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人又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又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国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赏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国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它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享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这些还说的过去。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8.(5分).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2分),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2分)。
9.(6分).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2分)。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具体分析2分)评分标准:手法2分,分析2分。(答到借景抒情酌情给分)
10、(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2)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1.(1)DE (D给3分,E给2分,B给1分。A 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B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C项“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于文无据)
(2)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每点2分)
(3)①淳朴善良。得知儿子杀人的消息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小时候给八路军伤病员往山洞里送过饭。②爱子情深。老太太在警察和村长走后为顶子躲藏做了诸多准备。 ③深明大义。在儿子因杀人后变得心理扭曲、口出狂言、有可能走上极端时,毅然挂上了红辣椒,举报了自己的儿子。(每点2分)
(4)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④在思想情感上,这样结尾寄托了作者对平凡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辉的赞美,流露了作者对底层人物的关爱情怀。(每点2分)
12.(1)A B (C项“是他按孔子的人生态度处理的结果”分析不准确,这是“梁漱溟与他们的个人关系仍旧较好”的原因。D项分析不全面,梁漱溟成为“乡村建设派”的首脑人物还有其理论建树方面的原因。E项“没有什么经验能够借鉴”与原文不符,文中介绍了梁漱溟到全国各地考察之事。)(选A项给3分,B项给2分,写对两个给5分)(5分)
(2)现实因素:新文化运动中文化界展开“反传统”的批旧活动,甚至出现与儒家传统彻底决裂的联合阵线。
思想基础:①出生在笃信儒学的仕宦之家,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②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价值标准,立志要救国救世。(6分)
(3)①潜心钻研,著书立说,宣传儒家文化:苦钻古代诸儒的著作,广泛研究中国的相关学派和西方的哲学、科学,撰写专著,身体力行地宣扬传统的儒家思想,九十高龄仍著文、演讲。
②创办学校,建设乡村,用儒家的社会理想改造中国社会:组织知识分子去农村创办各类学校、成立乡村农民自治自卫政权,发展农业生产,以儒家思想教育农民,开展乡村建设。(6分)
(4)①心忧天下、救国救世的崇高理想:从小立志要救国救世,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并一生为之努力奋斗。
②重视实践、唯真唯实的务实态度: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诸具体行动,他多方考察,到农村进行长期的社会改造活动。
③独立思考、严谨勤奋的治学精神:对中西文化,不人云亦云,而是潜心苦读、认真钻研中外著作,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坚持己见。
④宽容待人、客观对事的处世原则:与人为善,没有个人的仇家和对头,但有关是非曲直的大道理,即使豁出性命也要说清楚。(8分)
13.A 解析:呕心沥血:用尽心思,褒义。处心积虑: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星罗棋布:像天空中的星星似的罗列着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14. D解析:A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采取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 B句式杂糅,“以……的原则”应该为“本着……的原则”或“以……为原则”;C语义重复,“越发”和“弥”重复。
15. C 分析:定首句,根据横线前“似乎”“唱一点反调”可读出“实际不是”的暗示,应该接第④句;比较①⑤句,先①后⑤。故而C选项正确。
16.⑴题目:愿望。
⑵内涵:时间是个不可逆的人生历程。少年时源于一种对生命的好奇与挥霍,老希望把时间前移;老年感慨于“夕阳无限好”,希望时间为自己倒流,抓住生命的美丽,弥补人生的遗憾。这两种愿望都是人之常情,但又是不可实现的,所以要把握当下,珍惜人生的每个过程;以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面对时间的流逝。
17.女作者步非烟放言要以自己的作品“革”前辈作家金庸的“命”,创作出颠覆传统的新武侠小说。此番“壮志”并不被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看好。.
18.写作指导:
立意角度举例:(1)借助别人的评价来省察自己;(2)人要追求最好的自我;(3)不要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4)正确选择处理问题的方式;(5)不要盲目下结论。
1.A解析:原文为“几乎所有”,这里属扩大了范围。
2.D解析:“一直备受”的说法在原文无据,此外,第二段未谈艺术上的借鉴,因果判断不妥。
3.B解析:应为“社会”有意无意地鼓励。
4.C 解析 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
5.A 解析 文中意思应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
6.B 解析 “并让郡县的官员帮老人孩子摆脱了打工的困境”错。
7.(1)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赏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炼珍”“张筳”“列鼎”“尚……乎”各1分,句意1分)
(2)“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嗟夫”“缙绅”“士大夫”“野老鄙夫”各1分,句意1分)
【翻译】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人又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又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国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赏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国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它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享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这些还说的过去。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8.(5分).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2分),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2分)。
9.(6分).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2分)。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具体分析2分)评分标准:手法2分,分析2分。(答到借景抒情酌情给分)
10、(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2)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1.(1)DE (D给3分,E给2分,B给1分。A 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B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C项“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于文无据)
(2)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每点2分)
(3)①淳朴善良。得知儿子杀人的消息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小时候给八路军伤病员往山洞里送过饭。②爱子情深。老太太在警察和村长走后为顶子躲藏做了诸多准备。 ③深明大义。在儿子因杀人后变得心理扭曲、口出狂言、有可能走上极端时,毅然挂上了红辣椒,举报了自己的儿子。(每点2分)
(4)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④在思想情感上,这样结尾寄托了作者对平凡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辉的赞美,流露了作者对底层人物的关爱情怀。(每点2分)
12.(1)A B (C项“是他按孔子的人生态度处理的结果”分析不准确,这是“梁漱溟与他们的个人关系仍旧较好”的原因。D项分析不全面,梁漱溟成为“乡村建设派”的首脑人物还有其理论建树方面的原因。E项“没有什么经验能够借鉴”与原文不符,文中介绍了梁漱溟到全国各地考察之事。)(选A项给3分,B项给2分,写对两个给5分)(5分)
(2)现实因素:新文化运动中文化界展开“反传统”的批旧活动,甚至出现与儒家传统彻底决裂的联合阵线。
思想基础:①出生在笃信儒学的仕宦之家,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②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价值标准,立志要救国救世。(6分)
(3)①潜心钻研,著书立说,宣传儒家文化:苦钻古代诸儒的著作,广泛研究中国的相关学派和西方的哲学、科学,撰写专著,身体力行地宣扬传统的儒家思想,九十高龄仍著文、演讲。
②创办学校,建设乡村,用儒家的社会理想改造中国社会:组织知识分子去农村创办各类学校、成立乡村农民自治自卫政权,发展农业生产,以儒家思想教育农民,开展乡村建设。(6分)
(4)①心忧天下、救国救世的崇高理想:从小立志要救国救世,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并一生为之努力奋斗。
②重视实践、唯真唯实的务实态度: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诸具体行动,他多方考察,到农村进行长期的社会改造活动。
③独立思考、严谨勤奋的治学精神:对中西文化,不人云亦云,而是潜心苦读、认真钻研中外著作,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坚持己见。
④宽容待人、客观对事的处世原则:与人为善,没有个人的仇家和对头,但有关是非曲直的大道理,即使豁出性命也要说清楚。(8分)
13.A 解析:呕心沥血:用尽心思,褒义。处心积虑: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星罗棋布:像天空中的星星似的罗列着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14. D解析:A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采取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 B句式杂糅,“以……的原则”应该为“本着……的原则”或“以……为原则”;C语义重复,“越发”和“弥”重复。
15. C 分析:定首句,根据横线前“似乎”“唱一点反调”可读出“实际不是”的暗示,应该接第④句;比较①⑤句,先①后⑤。故而C选项正确。
16.⑴题目:愿望。
⑵内涵:时间是个不可逆的人生历程。少年时源于一种对生命的好奇与挥霍,老希望把时间前移;老年感慨于“夕阳无限好”,希望时间为自己倒流,抓住生命的美丽,弥补人生的遗憾。这两种愿望都是人之常情,但又是不可实现的,所以要把握当下,珍惜人生的每个过程;以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面对时间的流逝。
17.女作者步非烟放言要以自己的作品“革”前辈作家金庸的“命”,创作出颠覆传统的新武侠小说。此番“壮志”并不被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看好。.
18.写作指导:
立意角度举例:(1)借助别人的评价来省察自己;(2)人要追求最好的自我;(3)不要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4)正确选择处理问题的方式;(5)不要盲目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