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9-02-14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写到“海”的名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不过,这里的“海”恐怕很难说有什么象征意义,而流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作为一种意象,则被文人们赋予了多种意义。水的洁净和滋生功能,使它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的代序,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中国古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而老子亦褒扬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褒扬的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
    流水意象也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往往胶着一体。
    流水无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论语》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喻时光一去不返。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中的运用,在后世的叙事文学中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浩荡东流的长江缅怀历史上风云人物的短暂人生。而《牡丹亭》中也有杜丽娘的“似水流年”之嗟。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
流水意象固然强调了文人的感伤与忧患情怀,使之常常悲凉地感发人生苦短的危机感,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悲慨”诗风。然而,流水意象并非只有消极意义,它往往也作为人们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积极象征符号而存在,反映了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
(摘编自《中国象征文化》,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古代,水有洁净和滋生功能,象征着纯洁和生命代序,民间为婴儿“洗三朝”的礼仪就是水意象象征意义的体现。
B. 孟子认为水性与人性相似:流水有趋下的本性,人有善良的本性;流水的有本有源、奔流不息就像君子的立身行事。
C. 老子关于水的“柔弱”与“坚强”的论述体现了道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理念,而庄子认为水的浩渺无垠象征着得道后的境界。
D. 因儒、释、道合流文化的影响,唐代以后,流水意象出现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关“海”的诗歌名句入笔,意在引出下文对水的意象的重点论述。
B. 引用论证是本文最为突出的论证方法,而且引用的资料比较经典,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C. 文章引用《老子》中的话和《庄子》中有关流水的内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说明了流水意象不同的象征意义。
D. 文章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中间分别引述材料加以论证,最后总括归纳,结构十分严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文叙写了三月三日在兰亭水边聚会唱和的情景和由此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这与本文的有关内容是一致的。
B. 在文人的作品中,流水既可象征着执着进取,也可象征着悲观幻灭,流水意象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都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
C. 流水的特性是奔流不息,无往不在,因此古代文人常借流水意象感叹事物一去不复返,抒发惜时叹逝之情。
D. 李白的《古风》《江上吟》、陆游的《黄州》、《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牡丹亭》等作品中的流水意象都包含了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二者胶着一体。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结合文本内容“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流水意象也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往往胶着一体”分析可知,第一句与末两句非因果关系,“蕴含了……两难处境”并非在唐代之后。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结合文本第三、四、五节内容分析可知,“正反对比论证”错。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都包含了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错,结合“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分析可知,只有消极意义。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秋舞火龙
陈立仁
被称为“二龙头”的戚海大来到“大龙头”卞家明家,直嚷嚷:“你这个大龙头就不能出出头,趁着我们这把老骨头还没散架,在中秋再玩一玩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据民间传说,1880年,铜锣湾大坑地区遭受了特大风灾,灾后有一条大蟒蛇四处作恶,居民深受其害,于是居民们就组织起来全力搜捕,终于在一个晚上打死了大蟒蛇。没想到,几天以后,大坑地区就瘟疫流行,持续了十来天,重病和死亡的人不计其数。直到农历八月十四中秋节前夜,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梦见观音菩萨,让居民们在中秋节晚上舞火龙来驱散瘟疫……急病乱投医,居民们赶紧集资,用珍珠草扎一条长长的草龙,又在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长寿香,人们在锣鼓声中舞动着行走,就像一条火龙在铜锣湾几十条大街小巷飞舞……说也奇怪,连舞了三个晚上,瘟疫逐渐消散了。于是,中秋舞火龙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成为习俗。只是,近年来这舞火龙的习俗渐行渐远,差不多就要被人们忘记了。
卞家明沉思着点头说:“兄弟,玩一把那不是大事,我在想啊,这舞火龙总不能在咱们这些人手中断了代呀!”
戚海大顿时神色黯淡了下来:“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只是……”
卞家明说:“报上说内地城市重视历史文化,不忘乡愁,我想了很多,咱这舞火龙也传承一百多年了,虽说是民间的玩意儿,也算得上是历史文化吧!咱是龙的子孙,认真玩一把,请电视台来做一个片子留下来,让子孙后代有个念想。”
戚海大听着,笑逐颜开,猛一拍桌子,说:“好想法,咱这就做起来……”
农历八月十五说到就到了,这天傍晚,担任舞火龙总指挥的卞家明呼地举起五色的龙图案督察旗,发出了指令:“十八响炮仗点放,锣鼓齐鸣,插香喽!”紧接着,急促的锣鼓声响起,一条火龙舞动翻腾着开始在大街小巷前行。卞家明挥舞着督察旗,眼睛随着晃动的红绣球翻转,还不时中气十足地大声喊叫着。火龙翻滚得令人眼花缭乱,一会儿是“火龙滚沙”,一会儿是“飞虬朝日”,一会儿又是“游龙戏珠”……广场上的人群也沸腾了,响起阵阵喝彩声,民众的喊声越激扬,火龙舞动得越活跃,在灯光下闪着红火,穿梭在沸腾的人群里。
“大龙头,大龙头!”随着响亮的喊声,给这次舞火龙最大赞助的铜锣湾食品商号的吴老板走了过来,紧握着卞家明的手说:“一个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光靠你大龙头和二龙头起劲是很难维持的,要想让它发扬光大,就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要让民众记得,让民众喜欢……”他接着说,“我听我父亲说过,抗战时期的一个中秋节前,您的父亲操演了祖宗的舞火龙绝技,在一条飞舞的火龙里藏满了炸药,在锣鼓喧天中舞动到了汪精卫集团设在香港的机关报《南华日报》社门前,突然冲进去,火龙爆炸,摧毁了这家汉奸报纸,之后又刺杀了《南华日报》社社长、汉奸林柏生,使在香港的汉奸走狗大为恐慌。撤离时,您的父亲为了掩护其他爱国人士,被特务杀害了。这么多年,舞火龙一直让我父亲魂牵梦萦!父亲临死前还对我说,他有生之年没能再看到舞火龙,遗憾哪……”吴老板坚决果断地表示:“舞火龙绝不能在我们手里断了代,我支持你们,把舞火龙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卞家明的眼睛湿润起来,握着吴老板的手,摇了又摇。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9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秋再玩一玩舞火龙”的建议虽然是“二龙头”戚海大首先提出来的,但对舞火龙这件事他没有“大龙头”卞家明想得深远,说明两人的思想境界是不同的。
B. “认真玩一把,请电视台来做一个片子留下来,让子孙后代有个念想。”卞家明这样说的言外之意很明白,那就是今后是不会再有人舞火龙了。
C. 小说对八月十五晚上舞火龙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细致、精彩和生动,广场上观众的热烈反应更使舞火龙的热闹气氛达到高潮。
D. 赞助商吴老板对卞家明说的一番话语重心长,饱含情感,表现了他对舞火龙这一民俗活动的热爱和希望将其传承下去的决心。
5. 小说第二段详细插叙了民间传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描写的“中秋舞火龙”民俗活动具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交代了香港中秋舞火龙民俗活动的来历,照应题目。②为作品增添神奇色彩,使之更有趣味性、可读性。③丰富了小说内容,使作品更丰满、严密。   
6. ①表现了香港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热爱。②说明香港民众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有信心和决心。③增强文化凝聚力和香港民众的文化自信,为传统节日增添欢乐、热闹的气氛。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言外之意”说法错。说话的意思表达的很直白,没有言外之意。故选B。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插叙的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5) 突出主题。(6)为下文作铺垫等。第二段详细插叙了民间传说的作用,结合文本内容“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分析,交代了香港中秋舞火龙民俗活动的来历,照应题目。结合“据民间传说……瘟疫逐渐消散了”分析,为作品增添神奇色彩,使之更有趣味性、可读性。丰富文本内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小说描写的“中秋舞火龙”民俗活动具有什么现实意义,结合文本内容“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只是,近年来这舞火龙的习俗渐行渐远,差不多就要被人们忘记了”“卞家明沉思着点头说:‘兄弟,玩一把那不是大事,我在想啊,这舞火龙总不能在咱们这些人手中断了代呀!’”分析,表现了香港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热爱。结合“报上说内地城市重视历史文化,不忘乡愁,我想了很多,咱这舞火龙也传承一百多年了,虽说是民间的玩意儿,也算得上是历史文化吧!咱是龙的子孙,认真玩一把,请电视台来做一个片子留下来,让子孙后代有个念想”分析可知,说明香港民众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有信心和决心。结合“一个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光靠你大龙头和二龙头起劲是很难维持的,要想让它发扬光大,就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要让民众记得,让民众喜欢……”“吴老板坚决果断地表示:‘舞火龙绝不能在我们手里断了代,我支持你们,把舞火龙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分析可知,增强文化凝聚力和香港民众的文化自信,为传统节日增添欢乐、热闹的气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已经拉开帷幕,但与往年有所不同,狂欢的购物节却让人忧虑和烦恼。
(一)
“本来今年打算囤点辣椒面和油泼辣子,结果打开某旗舰店,生气了!”10月22日,豆瓣一网友发帖抱怨。截图显示,某品牌天猫旗舰店预售价格三袋55元的油泼辣子此前只售22.8元。一时间,网友纷纷跟帖,晒出“双十一”价格“不降反升”的商家。
被网友点名的品牌包括美妆护肤、宠物食品、衣鞋箱包、日用品等品类,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家知名品牌旗舰店上榜。
除了价格上升,今年“双十一”商家营销或还存在欺诈行为。微博一网友发帖称,某知名消毒液品牌“双十一”预售时悄悄“变脸”优惠限制,为此消费者们自发成立了维权群。
据介绍,该产品10月20日零点开始预售,起初商家宣传前一分钟免定金,未标明其他限制条件;19日23时53分,宣传文案上出现了“限前2000名”缩小模糊的文字。20日零点一过,该品牌的促销文案迅速改变,“2000名限额变得清晰,字体变大”。
    “这种掐点篡改营销网页文案的方法,严重误导消费者。”网友张小姐表示,她曾就此向天猫、12315投诉。或许因为投诉者众多,此前在提出投诉要求后,客服会直接开通退款通道。但随后,部分网友收到了拒绝提前退定金的通知,要求“双十一”当天付完尾款后再一并申请退款。有网友猜测,商家此举是因为其开通退款通道后,预售量一度从20多万降至13万所致。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先涨价再打折或降价,属于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属于欺诈行为。
(二)
    “亲爱的淘宝会员,您有超级红包等待抽取……”夜里1点,上海黄女士依然收到了“双十一”的短信广告。“从10月20日开始,就不停收到商家的‘双十一’广告,回复‘退订’是最近做得最多的事情。”
    离“双十一”到来尚有一周,但广告已先行“轰炸”好几轮,短信、电话、弹窗……促销广告以各种形式密集“攻占”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信息获取的渠道空间,令不少人抱怨“不胜其烦”。
    “只要是购买过的商家,似乎都要给我发一条短信。最不解的是有一些旗舰店,我既没有买过商品也没有收藏关注,却依然收到了‘双十一’预售短信。”黄女士感到很纳闷,“到底是谁‘出卖’了我的手机信息?”
    “广告本身没有问题,它可以让买家与卖家间的信息屏障被打通,但是‘度’的把握确实值得商家去思考。”从事品牌营销的韩经理认为,对于商家,“双十一”几乎是全年冲销量的最后一搏,势必会拿出全力宣传促销,但也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承受限度。
(三)
    “双十一”过去是“双十二”,还有来年的“618”,  “品牌节”和“品类节”轮番不停歇。各类购物节层出不穷,对消费者的考验一个接着一个。消费者本来对缺少诚意变了味的购物节心生不满,如今,购物节名目繁多,缺少新意,更让已经走过十年“双十一”的消费者对它的热情和期待难比当初,对其产生疲惫感和厌倦心理是自然的。
    (据新华社,有删改)
    材料二:
    从往年的“双十一”网购投诉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投诉集中在商品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快递发送货拖延、售后服务难保障等多个方面。因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认清网购套路,抢购谨防失手。
    消费者应弄清优惠活动规则。而对商家纷繁复杂的优惠套餐,消费者下单前,应仔细阅读商品详情、无理由退货范围、退货退款方式、运费政策及红包、消费积分和优惠券使用规则等,并提前向客服咨询清楚是否存在使用门槛,避免出现满减不减、优惠券不优惠等情况。
    网购应知晓“定金”和“订金”区别。  “定金”与“订金”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通常情况下,一方违约时,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无约定,销售者违约时,“定金”双倍返还给消费者;消费者违约时,“定金”不返还。而“订金”的效力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前应仔细查看商品的预售介绍,跟客服沟通“定金是否可退、预售商品是否适用7日内无理由退货”等问题,避免日后产生争议。
    (据《半岛都市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费者对“双十一”出现的商品价格反常现象很是不满,在网上纷纷给予曝光,即便是知名品牌旗舰店也榜上有名。
B. 某知名消毒液晶牌的营销有欺诈嫌疑,消费者为此自发成立维权群维护权益,他们纷纷向天猫、12315投诉商家严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C. 因打开退款通道可能影响了某知名消毒液品牌的预售量,所以商家关闭了退款通道,并对退款提出了附加条件。
D. 商家在“双十一”期间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渠道轮番发布促销广告,竭尽全力宣传促销,目的就是提高销售量。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年的“双十一”与往年的“双十一”有所不同,不同之处表现在商家变得更加精于算计,更加卖力地促销,而消费者则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往年的那种狂热已不复存在。
B. 如今的消费者维权意识比较强,能够识破某些商家的误导和欺诈行为,并敢于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C. 商家正当地发布广告无可非议,但要把握好“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产生副作用,让消费者厌烦。
D.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话题都与“双十一”密切相关,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谈商家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困扰消费者,材料二则侧重为消费者支招,提醒消费者谨防网购失手。
9.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虑和烦恼?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A   
9. ①商品价格不降反升,与网友期望相反。②优惠条件涉嫌欺诈,虚假降价误导消费者。③广告“轰炸”频繁,过度促销现象严重。④购物节太多,缺乏新意、诚意,且变味。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他们纷纷向天猫、12315投诉商家严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错误。结合材料一内容“‘这种掐点篡改营销网页文案的方法,严重误导消费者。’网友张小姐表示,她曾就此向天猫、12315投诉”分析可知,向天猫、12315投诉的是“张小姐”,而且她是否加入维权群并不明确。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消费者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与原文有出入,原文是说“消费者对它的热情和期待难比当初”。故选A。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虑和烦恼,结合材料分析。结合“晒出‘双十一’价格‘不降反升’的商家”“除了价格上升,今年‘双十一’商家营销或还存在欺诈行为”“离‘双十一’到来尚有一周,但广告已先行‘轰炸’好几轮,短信、电话、弹窗……促销广告以各种形式密集‘攻占’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信息获取的渠道空间,令不少人抱怨‘不胜其烦’”“各类购物节层出不穷,对消费者的考验一个接着一个。消费者本来对缺少诚意变了味的购物节心生不满”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