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寒假学习效果检测(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2-26
淄博实验中学高三年级假期学习效果检测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C
【解析】A项,“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表述不准确。原文说“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型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并未说明主要是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在流动。 B项,强加因果关系,原文是说“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 D项表述不全面,“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的原因,除了“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以外,还有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故选C项。
2. B
【解析】B项,“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不准确,主要是论述了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迫切性。故选B项。
3. A
【解析】A项,曲解文意,“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错。原文说“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即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只是“重构”。故选A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A错在“月表软着陆”,应是“月背”。C错在“一直在诸多质疑中进行”,原文是“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D错在“都是80后、90后”,原文是“几乎全是年轻人”。)
5.B(B错在“主要是月球车在探测中最终出现翻车”,原文是“主要在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6. 国家的支持,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持之以恒地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老一辈科学家积极参与、推动与艰辛付出。中国航天队伍的年轻化与青年航天人的奉献精神。(每条2分,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C(文章第(14)段写道:“我还有可能从现实生活中抽身而出,重新获得简明扼要的宁静和欢乐。”)
8.(6分)“先生”是所有同事、后辈对三位老科学家的尊称,充满了对他们所代表的精神的崇敬与感佩。(1分)“老板”是研究所里的研究生们对自己导师的昵称。(1分)三位老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药,是研究领域的拓荒者(1分),他们似乎没有为自己留下多少资产,而是以其成果惠及国人(1分)。“老板”以课题组为财务结算单位,公司化运作,自负盈亏(1分);在作者看来,“老板”中的一些人把实验室当作了名利场和提款机(1分)。
9.(6分)含义:“船帆和大海”则指自由、理想等美好的信念或事物(1分)。“直起身来”比喻对现实生活某种形式或程度的抽离,(1分),能保持对美好信念或事物的坚守与期待,不被现实完全淹没和捆绑,摆脱繁忙芜杂的生活的束缚(1分)。对“我”而言,指在繁忙、芜杂的生活中坚持写作,在善良、邪恶、阴郁、明媚等品性中保持警醒(或:在现实生活中保持感动和快乐的能力)(1分)。
表达效果:揭示了文章主旨(1分);运用修辞,生动形象且意蕴丰富,激发读者想象力(或:吸引读者兴趣)(1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D
11.C(“少牢只有牛、豕,没有羊”错,应是只有羊、豕,没有牛。)
12.B(“太祖在昆明池观看过下网捕鱼”错,太祖没有观看下网捕鱼。)
13.(1)(5分)太祖于是起身,整理好衣衫,端端正正地坐着(听),双膝不知不觉的移到了席子的前部,(不知不觉膝行到了席子前部)两人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满足。(“危”、“前”、“厌”各1分,句意2分)
(2)(5分)太祖有时出去游玩,经常预先在空白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交给苏绰,如果有事情需要处理,苏绰便根据情况做出裁决加以实行,等太祖回来后,禀告他就可以了。
(“或”、“署”、“处分”、“启”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C(“却许”讽刺晚风的无力,想吹掉重帘却办不到,而非“强化晚风的威力”)
15.眼前平野开阔没有山岭遮挡落日,阳光照到西窗上,一直到月亮升起。(2分)晚风的淫威遮掩不住日月的光辉(或“落日”喻指南宋王朝),暗示了南宋王朝虽弱但仍有希望。(2分)抒写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和光明不灭的坚定信念。(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 (1)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2)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3)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C(A项,“探测目标……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搭配不当。B项,“探测……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句式杂糅。D项,“探测……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空间目标”搭配不当。)
18.(3分) C(上文说的是“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的原因,故用“正因为如此”,排除A、B;下句将时间状语提前并用逗号隔开,为与下文句式保持一致,故选C项。)
19.(3分)D(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此处修饰对象为“遗址”,且为了与下文“整体性”相照应,宜用“支离破碎”。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其丰语多是人。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小试牛刀: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此处强调遥感技术正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故用“大显身手”。有的放矢:比喻说话或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有针对性。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此处强调针对性而不是条理性,故用“有的放矢”。)
20.
(1) 将“拨冗”改为“隆重”,或者删掉
(2) 将“忝列”改为“亲临”、“莅临”
(3)将“拜读”改为“阅读”
(4)将“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
(5)将“垂爱”改为“喜爱”或“青睐”
解析:拨冗:客套话,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忝列:谦辞,有愧于排列在其中。拜读:敬辞,阅读。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垂爱: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21.(示例)不同的文化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吃起来饭都很顺手。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各种文化理应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结成造福人类的文化共同体。
协作才能成事,生活中处处有协作。两根筷子动作协调,才能顺利夹起美食;11个足球队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精彩的进球;快递公司各环节通力合作,才能将物品及时送达客户手中。
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以加速度的特点向前发展。落后的马车时代早已远去,高铁时代正呼啸而来,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将逐渐走进日常生活。我们必须及时自我更新,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6分。能根据确立的话题恰当地选择事物,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表述严谨)
四、写作(60分)
22. 【审题指导】
这一题材料新颖,紧贴时代,有很大的写作空间。材料中提及的名字既有“优秀模范共产党员”,又有“企业家”,又有“知名人士”,类型广泛。任务中要求给明确的对象为写作对象,而且还有可选的余地,而且写作的主题方向也指明了,即“表达你对改革开放时代,年青人该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方能不负时代的认识”,那么议论文是最佳的写作文体。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C
【解析】A项,“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表述不准确。原文说“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型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并未说明主要是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在流动。 B项,强加因果关系,原文是说“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 D项表述不全面,“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的原因,除了“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以外,还有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故选C项。
2. B
【解析】B项,“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不准确,主要是论述了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迫切性。故选B项。
3. A
【解析】A项,曲解文意,“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错。原文说“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即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只是“重构”。故选A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A错在“月表软着陆”,应是“月背”。C错在“一直在诸多质疑中进行”,原文是“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D错在“都是80后、90后”,原文是“几乎全是年轻人”。)
5.B(B错在“主要是月球车在探测中最终出现翻车”,原文是“主要在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6. 国家的支持,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持之以恒地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老一辈科学家积极参与、推动与艰辛付出。中国航天队伍的年轻化与青年航天人的奉献精神。(每条2分,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C(文章第(14)段写道:“我还有可能从现实生活中抽身而出,重新获得简明扼要的宁静和欢乐。”)
8.(6分)“先生”是所有同事、后辈对三位老科学家的尊称,充满了对他们所代表的精神的崇敬与感佩。(1分)“老板”是研究所里的研究生们对自己导师的昵称。(1分)三位老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药,是研究领域的拓荒者(1分),他们似乎没有为自己留下多少资产,而是以其成果惠及国人(1分)。“老板”以课题组为财务结算单位,公司化运作,自负盈亏(1分);在作者看来,“老板”中的一些人把实验室当作了名利场和提款机(1分)。
9.(6分)含义:“船帆和大海”则指自由、理想等美好的信念或事物(1分)。“直起身来”比喻对现实生活某种形式或程度的抽离,(1分),能保持对美好信念或事物的坚守与期待,不被现实完全淹没和捆绑,摆脱繁忙芜杂的生活的束缚(1分)。对“我”而言,指在繁忙、芜杂的生活中坚持写作,在善良、邪恶、阴郁、明媚等品性中保持警醒(或:在现实生活中保持感动和快乐的能力)(1分)。
表达效果:揭示了文章主旨(1分);运用修辞,生动形象且意蕴丰富,激发读者想象力(或:吸引读者兴趣)(1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D
11.C(“少牢只有牛、豕,没有羊”错,应是只有羊、豕,没有牛。)
12.B(“太祖在昆明池观看过下网捕鱼”错,太祖没有观看下网捕鱼。)
13.(1)(5分)太祖于是起身,整理好衣衫,端端正正地坐着(听),双膝不知不觉的移到了席子的前部,(不知不觉膝行到了席子前部)两人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满足。(“危”、“前”、“厌”各1分,句意2分)
(2)(5分)太祖有时出去游玩,经常预先在空白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交给苏绰,如果有事情需要处理,苏绰便根据情况做出裁决加以实行,等太祖回来后,禀告他就可以了。
(“或”、“署”、“处分”、“启”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C(“却许”讽刺晚风的无力,想吹掉重帘却办不到,而非“强化晚风的威力”)
15.眼前平野开阔没有山岭遮挡落日,阳光照到西窗上,一直到月亮升起。(2分)晚风的淫威遮掩不住日月的光辉(或“落日”喻指南宋王朝),暗示了南宋王朝虽弱但仍有希望。(2分)抒写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和光明不灭的坚定信念。(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 (1)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2)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3)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C(A项,“探测目标……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搭配不当。B项,“探测……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句式杂糅。D项,“探测……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空间目标”搭配不当。)
18.(3分) C(上文说的是“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的原因,故用“正因为如此”,排除A、B;下句将时间状语提前并用逗号隔开,为与下文句式保持一致,故选C项。)
19.(3分)D(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此处修饰对象为“遗址”,且为了与下文“整体性”相照应,宜用“支离破碎”。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其丰语多是人。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小试牛刀: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此处强调遥感技术正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故用“大显身手”。有的放矢:比喻说话或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有针对性。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此处强调针对性而不是条理性,故用“有的放矢”。)
20.
(1) 将“拨冗”改为“隆重”,或者删掉
(2) 将“忝列”改为“亲临”、“莅临”
(3)将“拜读”改为“阅读”
(4)将“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
(5)将“垂爱”改为“喜爱”或“青睐”
解析:拨冗:客套话,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忝列:谦辞,有愧于排列在其中。拜读:敬辞,阅读。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垂爱: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21.(示例)不同的文化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吃起来饭都很顺手。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各种文化理应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结成造福人类的文化共同体。
协作才能成事,生活中处处有协作。两根筷子动作协调,才能顺利夹起美食;11个足球队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精彩的进球;快递公司各环节通力合作,才能将物品及时送达客户手中。
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以加速度的特点向前发展。落后的马车时代早已远去,高铁时代正呼啸而来,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将逐渐走进日常生活。我们必须及时自我更新,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6分。能根据确立的话题恰当地选择事物,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表述严谨)
四、写作(60分)
22. 【审题指导】
这一题材料新颖,紧贴时代,有很大的写作空间。材料中提及的名字既有“优秀模范共产党员”,又有“企业家”,又有“知名人士”,类型广泛。任务中要求给明确的对象为写作对象,而且还有可选的余地,而且写作的主题方向也指明了,即“表达你对改革开放时代,年青人该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方能不负时代的认识”,那么议论文是最佳的写作文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