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吉林省名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3-07
高三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C
6.材料一侧重从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体验、认识角度来报道,彰显超级工程建设者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开明远见、坚定信念;材料二侧重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价值角度来报道,突出港珠澳大桥对于珠三角、“大湾区”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材料三侧重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角度来报道,强调自主创新对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意义。
7.B
8.先是高兴。龚娟说接“她”进城是对她的一种肯定,“她”心里是高兴的;接着着急。见猫猫不肯认亲生母亲,“她”心里着急,“变了脸”;在龚娟母女回城时真心高兴。猫猫跟着母亲回去有更好的条件,她为孩子欢喜,好让她们安心回城;在猫猫走后伤心欲绝。当亲生女儿一样抚养的孩子离开了自己,她内心像被掏空了一般,“扑腾在路上”再也支撑不住。
9.女主人公在土炕上生活作息,守着土炕守着家,一辈子辛劳勤恳,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小说表现了普通群众的质朴坚忍。在战争年代,女主人公在土炕上收留过掉队的八路军,也收养了八路军的孩子,保护她们,供养她们。小说赞扬了善良忠厚的品格。在土炕上,女主人公养大了别人的孩子,也接纳过许多下乡的干部,但她从未想索取什么,更没有埋怨、不满。小说歌颂了不求回报、无私宽容的精神。
10.C
11.B
12.D
13.(1)而做错事担心获罪的人,更是用车子装载金钱贿赂严嵩,贿赂一天比一天严重。沈链时时叹息。
(2)塞外人一向憨厚而刚直,又熟知严嵩的罪恶,争着骂严嵩来使沈链快活。
[参考译文]
沈链字纯甫,是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考中进士。入京城任锦衣卫经历。沈链为人刚强正直,疾恶如仇。每次喝酒总是伸足而坐、狂笑傲视,旁若无人。锦衣卫统帅陆炳善待他。陆炳和严嵩父子交情很深,所以沈链也几次和严世蕃喝酒。严世蕃用酒来虐待客人,沈链心怀不平,就替客人指责严世蕃,严世蕃害怕不敢计较。俺答进犯京城,投信要求朝廷进贡,多有失礼言语。皇帝让朝廷大臣广泛讨论,司业赵贞吉请求不要答应。朝廷大臣没有敢赞同赵贞吉的人,只有沈链赞同他。吏部尚书夏邦谟说:“你是什么官?”沈链说:“(我)是锦衣卫经历沈链。大臣不说,所以小吏发言。”于是停止议论。沈链愤恨国家没有人才,致使敌寇猖狂,上疏请求用一万骑兵保护通州军备储粮,并集合拯救国难的军队十多万人,可获大胜。皇帝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严嵩显贵受宠幸执掌大权,边防大臣争着来贿赂。而做错事担心获罪的人,更是用车子装载金钱贿赂严嵩,贿赂一天比一天严重。沈链时时叹息。一天和尚宝丞张逊业喝酒,酒喝到一半时提到严嵩,就慷慨激昂地痛骂(严嵩),泪流满面。于是上疏。趁机一起评议夏邦谟谄媚阿谀、贪污纳贿的情况。请求把他们都罢除贬斥,来向天下人谢罪。皇帝大怒,贬沈链到保安垦田。到了保安,没有住的地方。某商人询问得知他获罪的缘故,搬家让他居住。里中长老也每天送柴送米,派子弟跟从他学习。沈链把忠义大节告诉他们,都很高兴。塞外人一向憨厚而刚直,又熟知严嵩的罪恶,争着骂严嵩来使沈链快活。沈链也很高兴,人们每天互相参与骂严嵩父子成为习惯。而且绑草做人像,模仿李林甫、秦桧和严嵩,醉了就聚集子弟用箭射他们。言语逐渐传到京城,严嵩很恼怒,思考着有什么来报复沈链。后来严嵩同党杨顺担任总督。蔚州妖人阎浩等人一向用白莲教迷惑众人,在塞北出入,泄露边防情报成为祸患。官兵抓到了他们,供词牵连了很多人。杨顺高兴了,说:“这足以报答严公子了。”窜改供词写了沈链的名字在里面,诬告阎浩等人以沈链为师,听从沈链的指挥,备文定案呈上。严嵩父子很高兴。在宣府刑场斩杀沈链。后来严嵩失败,严世蕃被判死罪。临行刑时,沈链所教的在太学的保安子弟,用一张布帛在上面写上沈链的姓名官爵,持入刑场。看到严世蕃断头后,大声说:“沈公可以瞑目了。”
14.C
15.尾联化用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兵细柳、治军严明的典故。诗人把这位将军比作周亚夫,他时刻警惕着犬戎侵犯边塞,为此而仔细查看、研究阵图,表现了将军心系祖国,忠勇有谋,兢兢业业的形象。
16.(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3)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17.D
18.B
19.C
20.“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个人资料是请别人看的,不宜用“斧正”。“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所没有的”用在求职信里显然不得体。“一团和气”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惠赠”改为“呈上”;“斧正”改为“过目”;“高足”改为“学生”;“所没有的”改为“所需要的”;“一团和气”改为“诚恳”。
21.示例:
马路不仅是城市的经脉,也承载着历史。40年的时光留下无数故事,那些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转折时刻,都以自己的方式在马路上留下印记。我们梳理马路记忆,回望那些沧桑与巨变,为的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2.略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