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2019届全国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3-08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参考答案】B
A项考察对于经典论述的理解。应该这样理解:只有经过挖掘和阐发,并使之与时代价值紧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A项将乡贤文化直接定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表述有误。C项“生活在本乡”只是传统乡贤的含义,新乡贤则突破了这一限制。选项中的“乡贤”应该包括传统乡贤和新乡贤,因此错误。D项,依据原文可知,新乡贤除了能力和威望外,“以德为先、敢于担当”的品德要求也是必备因素。表述有误。
2.【参考答案】B只有第二自然用对比方法阐释了新乡贤文化和传统乡贤文化的区别,“全文”二字扩大了范围。
3.【参考答案】C
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裂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第三段在论及新乡贤在这方面的作用时用语非常谨慎,如“促进乡村治理中的引领功能”“弥补新农村建设的部分资源不足”“有利于农耕文明与时俱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等。“弥合”在程度上使用不当。
4.【参考答案】D
作者落泪的主要原因是其其格姨的巨大变化让他产生了“岁月无情、风霜催人”的感伤情绪,其其格姨的不幸遭遇并非作者感伤的主要原因。
5.【参考答案】含义:美丽的其其格姨老来却变得瘦小枯干、毫无风采。
作用:(1)表达了我对其其格姨衰老的震惊;(2)“戕”字强调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无限感慨。(从比喻句“风霜刀剑”切入分析亦可。)
6.(1)其其格姨的这段经历,作者并未亲见,只是耳闻,这样写更加真实可信;
(2)对其其格姨离婚、再婚等复杂经历一语带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3)让读者意识到使其其格姨衰老的并非某个具体事件,而是无情的岁月,从而强化出了岁月催人老的主题。以上为内容角度
(4)突出了文章主要内容,详略得当;
(5)使对比更加鲜明,突出了本文主旨。
以上为结构角度(得分细则:答对1点得2分,3点得6分。)
7.A 60%-70%这一数字来自材料一,但材料一中信息为“六至七成左右的家庭采取了父辈和祖辈联合教养的模式”,如果考虑到还有祖辈单独抚养的情况,这一比例应该更高。因此错误。
8.A学习智力的关注比例为52.14%,不算绝大多数。
9.(1)父辈与祖辈居住地点接近;
(2)隔代亲的文化传统;
(3)祖辈乐于参与儿童教养,享受天伦之乐;
(4)父辈工作忙,压力大,没有足够时间。
(得分细则,答对1条得2分,三条得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10.B“上书房师傅”为“简用”宾语,不宜断开,故排除AC;“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应该断开,故排除D。(原版字体有问题)
11.B一甲第二名称为“榜眼”。
12.A汪廷珍从小家庭贫寒理解不当,原文中“家中落”一句,说明他的家庭是从富裕逐渐衰落而至贫穷的。
13(1)我亲政后,将礼部尚书的重任交托于他,(汪廷珍)尽心于自己的职务,师道、臣道都很做得很好。
(得分点:畀,给予、托付;“尽心厥职”之前省略主语;“厥”,其。每点1分。句义2分。)
(2)他的服饰和日常用度都非常俭省,有人讥笑他,他笑着回答说:“大丈夫不把歪曲学术投世人所好作为耻辱,却只担忧见识浅陋之人的讥笑吗?”
(得分点:服用,服装和日用东西;曲学阿世,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鲰生,见识浅陋的小人,各1分;句义2分。)
14.【参考答案】B
第一处错误:第一句中的“客热”是人感到燥热,而非天气燥热。第二处错误,诗人“止酒”的原因可能是身体不适,被迫戒酒;更可能是因为对国家和百姓的担忧而无心饮酒。选项中“天气燥热,导致诗人无心饮酒”是对诗句的误解。
15.【参考答案】
甲:不同意。
(1)(从表达内容上)由眼前无雪联想到边关的大雪,联想自然;
(2)(从思想情感上)前八句表达了诗人因眼前冬天无雪而心忧百姓疾苦;后四句则表达了对于诗人心忧国家尚未收复故土,渴望上阵建功立业,两部分都表达了诗人心忧天下的情怀。
(得分细则:答对一点的3分,两点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乙:同意。(1)前八句心忧百姓疾苦和后四句表达渴望上阵建功立业,二者之间并不统一,确实存在语义跳跃过大的问题。(2)读者在阅读时,无法判断诗人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得分细则:答对一点的3分,两点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16.(1)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17.【参考答案】A
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日薄西山,比喻事物已经衰朽。结合语境可知,这里强调艺术地位日渐下降,故排除BD。左道旁门,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雕虫小技,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语境强调书法艺术不重要而非不正当,故排除C。
18.【参考答案】D
A“因为”“导致”句式杂糅;B“成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缺少与成为搭配的宾语;“成为”……“所”,搭配不当,应改为“为”……“所”
19.【参考答案】B
结合语境,此处使用被动句能够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因此排除AC;“骨子里”较之身上更能表达儒家思想对王羲之的浸润,因此选择B。
20.【参考答案】
(1)贵校,改为母校;
(2)莘莘学子,改为学生
(3)风烛残年,改为人到暮年、桑榆之年等(不含贬义即可)
(4)“年过半百”和“走向知天命”相互矛盾,应将“年过半百”改为年近半百
(5)“鼎力相助”为敬辞,应改为“竭尽全力”。
21.【参考答案】
不积跬步,难至千里,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意义
一曝十寒,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道出了坚持不懈的必要。
温故知新,亡羊补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认真复习的价值。
虚怀如谷,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道出了虚心求教的作用。
(答对一句得2分,三句6分)
22.【命题思路及参考立意】
这是一篇直击当下的作文,“奶头乐”理论或许是中学生不熟悉的,但是其背后影射的社会现象却是每一个人都无比熟悉的。这是一个限定较强的题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宿构和套作。面对立意比较狭窄的题目,不必也无法刻意追求立意角度的多元和新颖。通过这个材料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纵深,是这个题目的初心所在。老师们不妨用如下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一、“奶头乐现象”在你身边是否存在?
借助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善用联想激活经验调用储备的能力。
快手、抖音、网剧、综艺、被手机游戏和网文成批毁掉的中小学生。
阿道司·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发出了这样的担忧:“人们被淹没在信息和无聊琐事的汪洋大海,他们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充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中国现在是否已经有了这样的危险?
二、“奶头乐陷阱”的危害
训练学生追溯因果纵深思考的能力。
耽于感官刺激,毁掉民族的精神;耽于享受快乐,毁掉发展动力;缺乏奋斗精神,毁掉国家未来……
三、为什么明知道有这样的危害,还有如此多的人陷入了这个泥潭?
训练学生多维比较与理解他人的能力。
1、部分人耽于享乐,缺少远大理想;
2、部分人缺乏毅力,明知错误却无法自拔;
3、新闻传播和娱乐业从业者为了行业利益,推波助澜,不当引导;
4、缺乏有力有效的教育引导:功利化教育让孩子丧失了阅读和游戏的乐趣,被才艺和重复训练压得失去了快乐和理想。
四、希望何在?
1、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
2、对娱乐和传播行业进行有效监管,不能放任其释放负面能量。
3、加强教育改革,使大中小学生在在教育和学习中获得成长感和获得感。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