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3-08
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第四次质量考评高三语文全解全析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优于一般的乡土小说”错,原文第一段只是介绍了《青弋江儿女》与一般知识分子写作的乡土题材小说的不同,不能简单得出孰优孰劣。
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同时也都指出其不足之处”错,文章开头并没有提及作品的不足之处。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强加因果,由原文第二段可知,作者给他们取名“带有浓厚的水乡气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为了营造浓厚的水乡气息”。C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应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而不是“中国底层劳动妇女形象的真实写照”。D项,过于绝对,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人物语言确实是一个亮点,但不一定是“作品最大的艺术亮点”。
4.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图二并没有对国际游学的弊的描述。
5.B【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原文是报游学班之前要问下孩子,而没有说值不值得。
6.家长应尊重孩子,选择孩子感兴趣和孩子需要的游学。
家长应认真咨询,了解游学机构从业的资质审查和游学内容,避免被忽悠和出现安全问题。
家长应头脑冷静,结合自身经济实力,不能因焦虑恐慌让孩子盲目参与游学,而造成伤害。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精神上的相互帮助”表述不当,应该是本斯先生在精神上帮助我。
8.热心助人(充满爱心,对人有好,有善心);
   生活乐观(为人开朗,生活态度积极,笑对生活);
   善于沟通(细心观察,耐心开导,理解他人,交流方式灵活);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出“热爱劳动”也给1分。
9.结构上:贯穿全文(起到线索作用),出现在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使结构完整,内容紧凑;
情节上: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本斯先生身体不好,让我产生了错觉,随后它没有出现使我发现真相,最后本斯先生和我一起去荒野游玩又用到它;
形象上:有利于表现我的善良,对本斯先生的关心;也有利于突出本斯先生对我的精神帮助和乐观生活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情节和鉴赏作品构思的能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有其它答题角度(如主旨情感、艺术效果等)解说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10.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作答文言文客观型断句题,注意通读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结构和常见的断句标志。正确标点:潮州守奏通判不法。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
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进士”指科举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
12.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在文中找出正确的答题区间,然后根据文本对照各选项表述,辨识其正误。二要了解此类题目的题干包括两部分内容:一般是第一句话概括,后面的内容作具体分析。从大多数情况看,前面概括的内容大都没错,多错在后面的分析部分。根据原文可知,他反对给内侍李珂谥号,并不是给什么谥号的问题;他认为应给赵鼎、韩世忠谥号,并不是要给“靖恭”的谥号。
13.(1)都是我还未即位时的旧人,不是其他身边的人可比的,而且他们都有文才,敢于直言劝谏,没有干预过朝廷事务。
(2)(皇帝)把这个地区荒年救济的任务交给他,龚茂良告诫郡县官员免除积压的赋税,上等(有钱)人家停止索取拖欠(的钱物),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所选取的两句,既有对文言实虚词的理解,也有句式的把握,考查较为全面。解答此题,要注重找准命题者所设置的采分点。一般来说,常在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方面设置采分点,翻译时一定要对这些地方特别注意。(1)5分,关键词“潜邸”“近习”“谏争”3分,句子大意通顺2分。(2)5分,关键词“荒政”“逋”“发廪”3分,句子大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人。绍兴八年进士及第。父母去世,用手拍胸,以脚顿地,哀号极其悲伤,邻人不忍心听闻。后调任泉州府观察推官,因廉洁勤政受到称许。被授予监察御史。江苏、浙江发生大水灾,皇帝下令百官陈述政务缺失。龚茂良上疏说:“臣希望首先去除要害处的祸患,然后朝政事务的缺失就可以依次建言了。”当时内侍梁珂、曾觌掌权,所以龚茂良提及他们。恰逢内侍李珂去世,追赠节度使,谥号“靖恭”。龚茂良进谏说:“像赵鼎这样的中兴名相,像韩世忠这样的功臣,都没有追赠谥号。如果朝廷对他们举行追赠,也可以稍许抚慰忠义之士的心。如今却要赠谥号给李珂实在可惜。”朝廷最终废止了对李珂的赠谥。曾经评论龙大渊、曾觌奸邪,曰:“二人对朝政的危害超过梁珂百倍。”皇上晓谕他:“都是我还未即位时的旧人,不是其他身边的人可比的,而且他们都有文才,敢于直言劝谏,没有干预过朝廷事务。”第二天,再上奏,没有回复。自认为不被奸人容纳,请任祠禄官,不被允许。皇上后来知道二人的奸邪,将他们贬逐朝外后,起用龚茂良任广东提刑,掌管信州。他就在番山建学校,又设立番禺南海县学。城东过去有座广惠庵,死在南方的中原士人安葬在这里,年代久了被废弃,龚茂良查访旧地,改建为海会浮图。皇帝因为江西省连年大旱,知道龚茂良极其忠诚,把整个路省的救荒政务交付给他。龚茂良告诫郡县免除积欠的租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瘟疫大规模发作,龚茂良命令医生医治病人,保全救活了数百万灾民。朝廷提拔龚茂良为敷文阁待制,奖赏他救济灾荒有功。召见问对,授任礼部侍郎。皇上亟需任用龚茂良,亲手写诏书询问,国朝旧典中有自属官直接授予执政官的先例,第二天就授予他参知政事。淮南发生旱灾,龚茂良上奏朝廷,调取十四万石米,交给漕运主管赈济灾民。龚茂良认为:“淮南紧临敌境,百姓很久不能恢复生产,饥寒所逼,一旦聚集闹事,祸患立见,怎么能在乎这些米呢?”潮州守令上奏通判做不法事。通判是龚茂良的同乡。朝中官员认为涉及龚茂良。奏事退朝,同列留下,拿出案件材料进呈皇上,龚茂良不知此事。皇上严正说:“参政决不会做这样的事!”皇上任命龚茂良以首参管理相事,龚茂良慨然感叹:“这应当以身作则,任劳任怨,不敢吝惜自己而使天下破败。”淳熙四年正月,从四明召来史浩,龚茂良也觉得皇帝的恩宠已经衰减,托辞有疾病极力请求离职。皇帝说:“我是因为经筵召来史浩的,贤卿不必疑心。”死后,谥号“庄敏”。
14.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说法错误,这是诗人对官场失意的不满而说出的无奈和激愤之辞。
15.对自身病痛的感伤。自己精神状态不好,只能借酒消愁,却又体弱多病;
对官场失意的愤懑(不满)。自己本受皇帝器重,现受权臣排挤而被贬,无名无位;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原本就羡慕那些真正的隐士,在不得志的境况下希望追寻隐逸的归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6分,每点2分,其中概括情感1分,简要分析1分;意思相近即可。
16.(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每句1分,句中有错则不得分。名句默写必须注意语境,(1)根据“远景”可以得出答案;(2)根据“传道”“唯一标准”可以得出答案;(3)根据“侧面”“第一次”“第二次”“神奇效果”等提示语可以得出答案。注意不要丢掉句末语气词,防止写错别字,如“澹澹”“竦峙”“舫”等。
17.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不合逻辑,“而在此前”应在“更多的”之前。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如果说”应放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之前;且“多如牛毛”形容极多,用在此处,与前后句的语气不连贯,同样道理可以排除D项。故选B。
18.A【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B项,“印象”成为陈述对象,不能与前文的“窨井盖”保持一致;C项,“人们”成为陈述对象,不能与前文的“窨井盖”保持一致;D项,“印象”成为陈述对象,不能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保持一致。
19.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精挑细选:精心细致地挑选。处高临深:处在显贵地位,好比面临深渊。旧时指官职高了常有危险性。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握拳透爪:两拳紧握,指甲把手掌穿透了。形容勇猛或愤怒的样子。乐而忘返:快乐得忘记了返回。流连忘返:十分留恋,忘记返回。
20.“同胞”改为“同学”;
“要求”改为“期待”;
“夙愿”改为“梦想”;
“本着”改为“遵循”;
“培养”改为“提升”。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5分,每改对一处1分。本文为自荐信,属于书信体。书信体用语一般比较亲切文雅,注意对象、场合、恰当的语句以及感情色彩等。“同胞”“要求”属于使用对象有误;“夙愿”与“一直以来”语意重复;“本着”和“培养”属于搭配不当。
21.中国银行信用卡办理需要经过申请、初审、复审、终审、结论五个环节。其中初审环节需要审核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并要经过公安核查。复审环节需要人工审核、电话审核和反欺诈数据审核。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6分;内容完整3分,逻辑准确2分,语言连贯1分。
22.【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一般而言,对于本题这样的叙事类材料,有几个叙述对象,就有几个立意角度。从失信人员的角度思考,作为失信人员要认真反省,坚守诚信,为自己重树良好形象,可以立意为“诚实守信,是每个公民基本的道德操守”“人无诚信,行而不远”“诚信做人,否则殃及无辜”等。从法院的角度思考,对失信人员子女就读学校的录取进行限制,这一创新之举触及失信人员的软肋,可以立意为“严格执法,维护公民的权益”“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等。从失信人员子女被限制入学的角度思考,父母失信,不代表子女失信,让其子女承担连带责任是不妥当的,可以立意为“科学执法,文明执法”“从严执法也要体现人文关怀” “一人犯法一人当”等。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