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9-07-02
临川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识:“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但褂子在别的朝代也出现过。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全身穿戴红衣红饰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是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这说明了宝玉的地位在贾府中较高。而地位高至后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红楼梦》中所涉服饰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B. 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C. 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B. 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 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D. 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 写作技艺。
B.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欣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 只要我们了解清代的服饰特点,就能够解读《红楼梦》中的所有人物形象特点。
D.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答案】1. A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错误,“始终”属于无中生有;C项,“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地位至高”错误,原文是说“这说明了宝玉的地位在贾府中较高”,而不是“至高”; D项,“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文中援引徐珂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错误,曲解了文意,原文只是说,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只要我们了解清代的服饰特点,就能够解读《红楼梦》中的所有人物形象特点”错误,表达绝对化,原文是说“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故选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 镇
刘国芳
在古镇,女孩只是一个游客。
女孩跟几个朋友随旅行团来古镇旅游,但这个叫古镇的地方,没有一点儿古朴或古老的气息。古镇两边的房子都是新建的,虽然是仿古建筑,雕龙雕凤,但现代气息显而易见。古镇的街道铺着红石板,十分好看,但这样的街道上没有一条车辙,看不见高的低的车辆碾过的沟沟壑壑,也就是看不见一点儿历史的痕迹。街两边有很多店,但和别的地方一样,卖可乐鲜橙多王老吉以及一些用塑料袋包好的糖果糕点。走在这样的古镇上,女孩不时地皱眉,女孩跟同来的游客说:“这地方怎么叫古镇呀,一点古意也没有?”
同来的游客说:“不错,这地方不像个古镇。”再走,女孩就看见古董店了。街两边的店,全卖古董。走到这儿,女孩笑了笑,跟人说:“这儿才有一点儿古意。”
说着,女孩进店了。
在店里,女孩看见一只紫砂壶。女孩拿起来看,店主见了,赶忙过来跟女孩说:“这是民国七年的宜兴紫砂壶。”
女孩说:“真的还是假的?”
店主说:“绝对真的,不骗你。”
女孩见店主那样认真,相信了,女孩说:“多少钱?”
店主说:“100块。”
女孩又看了看紫砂壶,开口说:“50块,卖不卖?”
店主稍作犹豫,同意了。
女孩随后又进了另一家店,在这里,女孩看见一块好看的石头。石头上有图案,那图案看起来像一只猴。女孩属猴,女孩立即喜欢上了这块石头。女孩随后又开口问店主说:“这块石头上的图案怎么这么像猴,是天然的吗?”
店主说:“当然是天然的。”
女孩说:“真是天然的呀,怎么会这么像,简直是鬼斧神工。”
店主说:“说得对,就是鬼斧神工。”
这块石头店主要卖200块,女孩还价100块,成交。
在另一家店,女孩花60块钱买了一枚古币,店主说这是真正的乾隆年间的钱币。女孩看见上面锈迹斑斑,深信不疑,于是买下了。女孩买这些东西时,已经落在队伍最后了,她出了店后,便跑着追上队伍,然后跟人家说:“我买了一只紫砂壶,还有一块石头和一枚古币。”
旅行团一伙人就围着看,在问过价钱之后,大家的意见非常一致:女孩买的东西没有一个是真的。那紫砂壶是现在烧的,而且做工粗糙。那像猴的石头,是画上去的。那古币也是新铸的。女孩不信。一个人便将那块石头在地上画起来,把有图案的地方往地上画,画过后一看,上面的图案被磨掉了。
女孩被骗了,很沮丧,女孩说:“这地方的人怎么这样,还叫古镇呢,一点儿古风都没有。”
一伙游客继续往前走,走了不久,女孩累了,不想走了。女孩问导游是否原路返回,导游说返回,女孩于是不走了,在一户人家门口坐下来。
不一会儿,又走来一伙游客,游客中还有几位外国人。一个人看见了坐在门口的女孩,走了过来。游客会说中文,他跟女孩说:“我可以跟你合张影吗?”
女孩点头,说可以。
于是外国游客跟女孩合了影。还有几个游客,也跟女孩合了影。合过影了,一个游客问女孩:“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跟你合影吗?”
女孩摇头。
游客说:“这古镇没有一点古老的气息,只有你,让人觉得古朴而纯真。”
女孩忽然笑了,女孩说:“我不是古镇人,我也是游客。”
说完,女孩走了。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围绕古意古风来描写古镇的人、物、景、事,在“无古意”与“有古风”之间反复交缠,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B. 古镇的古董店卖的全是假古董,但价格并不高,还可以讨价还价,可见店主们还是诚信经营的,表现了古镇的古意。
C. 小说结尾写道“女孩走了”,预示着古镇仅剩的一点古意也随之而去,留给读者的是渐行渐远的背影和无言的怅惘。
D. 小说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和语言描写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语言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多用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
5. 文末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6. 为什么游客们说古镇不像个古镇?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示例:①直接回应外国游客的话,以消除误会。②呼应小说开头“在古镇,女孩只是一个游客”这句话,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故事完整。③侧面表现女孩清秀、纯真、开朗的形象特点。④暗示小说主题,引发读者对古镇的反思。
6. 示例:之所以说古镇不像个古镇,是因为“古镇”没有一点儿古朴或古老的气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房屋是新建的仿古建筑,现代气息很明显;②街道上铺着红石板,却没有一点历史的痕迹;③街边店铺里卖的饮料、糖果、糕点等,和别处一样;④镇上卖的古币、图案石和紫砂壶都是当代仿制的假货;⑤古镇的人满脑子就是如何赚游客的钱,一点古风都没有;⑥外国游客感慨,“这古镇没有一点古老的气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能力。此类试题作答,一般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人物及情节。在分析选项时,注意各信息点的内容及信息点之间的关系是否与原文对应。如果选项内容出现一些表达手法,一般要先分析该手法在文中有没有体现,其次再分析选项的内容。B项,曲解文意,选项中“可见店主们还是诚信经营的,表现了古镇的古意”的分析是错的,店主们所说的“绝对真的”“当然是天然的”“这是真正的乾隆年间的钱币”,这些虚假的承诺被旅游团的其他游客揭穿了,他们的说辞全是欺骗游客的,谈不上“诚信经营”,同时这种欺骗行为和古朴的“童叟无欺”的“古意”是不相符的。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情节描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作答,一般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连贯照应、环境描写的渲染、主旨的揭示和升华、读者感受等五个角度思考,分析其与其他角度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思考,划线句子刻画了女孩纯真、开朗和清秀的形象特征;从情节的角度思考,划线句子和小说的开头描写的“在古镇,女孩只是一个游客。”形成照应关系,使得小说的情节安排更加紧凑;从读者感受的角度思考,作者利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异样的古镇,而在结尾处作者通过外国游客和女孩合照的情节安排,笔锋却转向了写外国游客在古镇从女孩身上看到了古风,这是对古镇莫大的讽刺,从而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考生要在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的基础上,首先审读题干,明确题干的问题要求,然后回文划定题干对应的答案区域,最后根据问题要求进行概括答案要点。小说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不像古镇的古镇的反常现象,一是古镇的建筑是新的,二是古镇的街道没有一点历史的痕迹,三是古镇售卖的小商品和其他地方一样,四是商店门市售卖的“古物”是假的,五是古镇的人没有古镇应有的古风纯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的开通使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逐步显现。旅游观光、访亲谈友、寻找工作、投资机会……交通的便利化,不仅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港珠澳大桥工程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最让人惊叹是它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长6700米,其中沉管段长5664米,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大桥的建设初期,中国交建与欧洲顶级沉管公司洽谈合作,对方索要1.5亿欧元咨询费。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大桥标准沉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约4.4万吨。另外,沉管还要在12米深的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难度系数丝毫不亚于“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世界顶级隧道咨询公司荷兰TEC的执行总裁汉斯评价:“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让中国从沉管隧道的相对小国,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建设幕后》)
材料二:
通过上世纪80年代的“学习和追赶”,90年代的“提高和创新”,我国桥梁建设迎来了21世纪的“超越”阶段。中国桥梁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与改革开放同行。
在世界前10名最高桥梁中,有8座在中国;而在2020年前将完工的世界铁路10座最高大桥中,有9座是中国建造的。胶州湾大桥,获得国际桥梁组织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为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大跨径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展,而进入本世纪后,中国在质与量两方面都引领了世界。”著名桥梁专家、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前主席伊藤学说。
大桥改善的不只是交通,更是产业发展、经济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大型桥梁建设可有效拉动建材、制造、装备、就业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从全国各地的修桥历史,更可看出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但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对此,专家认为,在建设规模达到一定标准、施工工艺相对成熟完善后,个别指标特别是跨度的提升,并不代表技术水平的实质性进步。我国大桥建设,不能只强调桥长、跨径等表面上的第一,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比如,加大轻质高性能、耐久造桥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材料三:
图表1:2011-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增长(单位:单位米,%)
图表2:2014年公路桥梁调查表
(摘编自新华社《大桥上的中国——我国桥梁建设发展调查》)
材料四:
我国桥梁建设空前繁荣,展望未来,桥梁的建设、维护任务依然很重。桥梁是交通的生命线,我们切实加强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桥梁的使用寿命。在桥梁建设技术上,我们加紧研制大型架桥机械、大型海底挖掘机械等造桥设备。尽快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在建桥机具设备上的差距。在桥梁设计创新方面,坚持“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的理念,既要注重经济实用,又要注重安全和美观;既要创新突破,又要体现中国文化。桥梁的维护也极为重要,我们应完善桥梁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保证桥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中国桥梁建设之路才能越走与宽。
(摘编自《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发展》)
7.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1-2017年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同比增长率有起有落,但同比增长保持在6%以上,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发展良好。
B.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桥梁建设快速发展,从2011年到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逐年递增。
C. 在我国公路桥梁中,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所占比重较大,新式钢—混组合桥的数量明显不及美日,这说明我们建桥技术还应提高。
D. 截至2014年,我国公路桥梁有75.71万座,公路桥梁里程达到了4257.89万米,这些数据超越了美国、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港澳大桥的建设中,桥梁建设者自主研发了沉管隧道技术,实现了沉管的精准对接。凭借这项技术,中国成为桥梁建设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B.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既有利于深化该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更促进了该区域资金量等资源的流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C. 建设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工程,可改善交通,也可以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还能展现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D. 桥梁的修建能显现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目前我国桥梁建设在质与量方面都引领了世界,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
9. 目前应采用哪些措施,促进中国桥梁建设继续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7. D 8. C
9. ①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科技。②重视桥梁科技内涵及技术创新。③加强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研究。④加紧造桥机具的研究。⑤注重桥梁设计理念。⑥完善桥梁的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D项,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这些数据超越了美国、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不正确。桥梁总数不及美国,“桥梁里程为全球第一”于文无据。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中国成为桥梁建设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不合文意。原文为“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B项,后两分句的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不仅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选项调换了递进关系中的前后分句顺序。D项,强加因果,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第一”“最高”的原因是桥梁“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促进中国桥梁建设继续发展的措施,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我国大桥建设,不能只强调桥长、跨径等表面上的第一,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比如,加大轻质高性能、耐久造桥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在桥梁建设技术上,我们加紧研制大型架桥机械、大型海底挖掘机械等造桥设备。尽快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在建桥机具设备上的差距”“桥梁的维护也极为重要,我们应完善桥梁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保证桥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在桥梁设计创新方面,坚持‘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的理念,既要注重经济实用,又要注重安全和美观;既要创新突破,又要体现中国文化”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识:“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但褂子在别的朝代也出现过。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全身穿戴红衣红饰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是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这说明了宝玉的地位在贾府中较高。而地位高至后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红楼梦》中所涉服饰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B. 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C. 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B. 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 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D. 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 写作技艺。
B.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欣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 只要我们了解清代的服饰特点,就能够解读《红楼梦》中的所有人物形象特点。
D.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答案】1.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错误,“始终”属于无中生有;C项,“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地位至高”错误,原文是说“这说明了宝玉的地位在贾府中较高”,而不是“至高”; D项,“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文中援引徐珂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错误,曲解了文意,原文只是说,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只要我们了解清代的服饰特点,就能够解读《红楼梦》中的所有人物形象特点”错误,表达绝对化,原文是说“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故选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
刘国芳
在古镇,女孩只是一个游客。
女孩跟几个朋友随旅行团来古镇旅游,但这个叫古镇的地方,没有一点儿古朴或古老的气息。古镇两边的房子都是新建的,虽然是仿古建筑,雕龙雕凤,但现代气息显而易见。古镇的街道铺着红石板,十分好看,但这样的街道上没有一条车辙,看不见高的低的车辆碾过的沟沟壑壑,也就是看不见一点儿历史的痕迹。街两边有很多店,但和别的地方一样,卖可乐鲜橙多王老吉以及一些用塑料袋包好的糖果糕点。走在这样的古镇上,女孩不时地皱眉,女孩跟同来的游客说:“这地方怎么叫古镇呀,一点古意也没有?”
同来的游客说:“不错,这地方不像个古镇。”再走,女孩就看见古董店了。街两边的店,全卖古董。走到这儿,女孩笑了笑,跟人说:“这儿才有一点儿古意。”
说着,女孩进店了。
在店里,女孩看见一只紫砂壶。女孩拿起来看,店主见了,赶忙过来跟女孩说:“这是民国七年的宜兴紫砂壶。”
女孩说:“真的还是假的?”
店主说:“绝对真的,不骗你。”
女孩见店主那样认真,相信了,女孩说:“多少钱?”
店主说:“100块。”
女孩又看了看紫砂壶,开口说:“50块,卖不卖?”
店主稍作犹豫,同意了。
女孩随后又进了另一家店,在这里,女孩看见一块好看的石头。石头上有图案,那图案看起来像一只猴。女孩属猴,女孩立即喜欢上了这块石头。女孩随后又开口问店主说:“这块石头上的图案怎么这么像猴,是天然的吗?”
店主说:“当然是天然的。”
女孩说:“真是天然的呀,怎么会这么像,简直是鬼斧神工。”
店主说:“说得对,就是鬼斧神工。”
这块石头店主要卖200块,女孩还价100块,成交。
在另一家店,女孩花60块钱买了一枚古币,店主说这是真正的乾隆年间的钱币。女孩看见上面锈迹斑斑,深信不疑,于是买下了。女孩买这些东西时,已经落在队伍最后了,她出了店后,便跑着追上队伍,然后跟人家说:“我买了一只紫砂壶,还有一块石头和一枚古币。”
旅行团一伙人就围着看,在问过价钱之后,大家的意见非常一致:女孩买的东西没有一个是真的。那紫砂壶是现在烧的,而且做工粗糙。那像猴的石头,是画上去的。那古币也是新铸的。女孩不信。一个人便将那块石头在地上画起来,把有图案的地方往地上画,画过后一看,上面的图案被磨掉了。
女孩被骗了,很沮丧,女孩说:“这地方的人怎么这样,还叫古镇呢,一点儿古风都没有。”
一伙游客继续往前走,走了不久,女孩累了,不想走了。女孩问导游是否原路返回,导游说返回,女孩于是不走了,在一户人家门口坐下来。
不一会儿,又走来一伙游客,游客中还有几位外国人。一个人看见了坐在门口的女孩,走了过来。游客会说中文,他跟女孩说:“我可以跟你合张影吗?”
女孩点头,说可以。
于是外国游客跟女孩合了影。还有几个游客,也跟女孩合了影。合过影了,一个游客问女孩:“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跟你合影吗?”
女孩摇头。
游客说:“这古镇没有一点古老的气息,只有你,让人觉得古朴而纯真。”
女孩忽然笑了,女孩说:“我不是古镇人,我也是游客。”
说完,女孩走了。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围绕古意古风来描写古镇的人、物、景、事,在“无古意”与“有古风”之间反复交缠,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B. 古镇的古董店卖的全是假古董,但价格并不高,还可以讨价还价,可见店主们还是诚信经营的,表现了古镇的古意。
C. 小说结尾写道“女孩走了”,预示着古镇仅剩的一点古意也随之而去,留给读者的是渐行渐远的背影和无言的怅惘。
D. 小说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和语言描写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语言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多用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
5. 文末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6. 为什么游客们说古镇不像个古镇?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答案】4. B
6. 示例:之所以说古镇不像个古镇,是因为“古镇”没有一点儿古朴或古老的气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房屋是新建的仿古建筑,现代气息很明显;②街道上铺着红石板,却没有一点历史的痕迹;③街边店铺里卖的饮料、糖果、糕点等,和别处一样;④镇上卖的古币、图案石和紫砂壶都是当代仿制的假货;⑤古镇的人满脑子就是如何赚游客的钱,一点古风都没有;⑥外国游客感慨,“这古镇没有一点古老的气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能力。此类试题作答,一般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人物及情节。在分析选项时,注意各信息点的内容及信息点之间的关系是否与原文对应。如果选项内容出现一些表达手法,一般要先分析该手法在文中有没有体现,其次再分析选项的内容。B项,曲解文意,选项中“可见店主们还是诚信经营的,表现了古镇的古意”的分析是错的,店主们所说的“绝对真的”“当然是天然的”“这是真正的乾隆年间的钱币”,这些虚假的承诺被旅游团的其他游客揭穿了,他们的说辞全是欺骗游客的,谈不上“诚信经营”,同时这种欺骗行为和古朴的“童叟无欺”的“古意”是不相符的。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情节描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作答,一般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连贯照应、环境描写的渲染、主旨的揭示和升华、读者感受等五个角度思考,分析其与其他角度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思考,划线句子刻画了女孩纯真、开朗和清秀的形象特征;从情节的角度思考,划线句子和小说的开头描写的“在古镇,女孩只是一个游客。”形成照应关系,使得小说的情节安排更加紧凑;从读者感受的角度思考,作者利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异样的古镇,而在结尾处作者通过外国游客和女孩合照的情节安排,笔锋却转向了写外国游客在古镇从女孩身上看到了古风,这是对古镇莫大的讽刺,从而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考生要在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的基础上,首先审读题干,明确题干的问题要求,然后回文划定题干对应的答案区域,最后根据问题要求进行概括答案要点。小说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不像古镇的古镇的反常现象,一是古镇的建筑是新的,二是古镇的街道没有一点历史的痕迹,三是古镇售卖的小商品和其他地方一样,四是商店门市售卖的“古物”是假的,五是古镇的人没有古镇应有的古风纯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的开通使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逐步显现。旅游观光、访亲谈友、寻找工作、投资机会……交通的便利化,不仅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港珠澳大桥工程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最让人惊叹是它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长6700米,其中沉管段长5664米,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大桥的建设初期,中国交建与欧洲顶级沉管公司洽谈合作,对方索要1.5亿欧元咨询费。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大桥标准沉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约4.4万吨。另外,沉管还要在12米深的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难度系数丝毫不亚于“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世界顶级隧道咨询公司荷兰TEC的执行总裁汉斯评价:“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让中国从沉管隧道的相对小国,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建设幕后》)
材料二:
通过上世纪80年代的“学习和追赶”,90年代的“提高和创新”,我国桥梁建设迎来了21世纪的“超越”阶段。中国桥梁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与改革开放同行。
在世界前10名最高桥梁中,有8座在中国;而在2020年前将完工的世界铁路10座最高大桥中,有9座是中国建造的。胶州湾大桥,获得国际桥梁组织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为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大跨径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展,而进入本世纪后,中国在质与量两方面都引领了世界。”著名桥梁专家、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前主席伊藤学说。
大桥改善的不只是交通,更是产业发展、经济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大型桥梁建设可有效拉动建材、制造、装备、就业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从全国各地的修桥历史,更可看出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但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对此,专家认为,在建设规模达到一定标准、施工工艺相对成熟完善后,个别指标特别是跨度的提升,并不代表技术水平的实质性进步。我国大桥建设,不能只强调桥长、跨径等表面上的第一,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比如,加大轻质高性能、耐久造桥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材料三:
图表1:2011-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增长(单位:单位米,%)
图表2:2014年公路桥梁调查表
(摘编自新华社《大桥上的中国——我国桥梁建设发展调查》)
材料四:
我国桥梁建设空前繁荣,展望未来,桥梁的建设、维护任务依然很重。桥梁是交通的生命线,我们切实加强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桥梁的使用寿命。在桥梁建设技术上,我们加紧研制大型架桥机械、大型海底挖掘机械等造桥设备。尽快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在建桥机具设备上的差距。在桥梁设计创新方面,坚持“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的理念,既要注重经济实用,又要注重安全和美观;既要创新突破,又要体现中国文化。桥梁的维护也极为重要,我们应完善桥梁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保证桥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中国桥梁建设之路才能越走与宽。
(摘编自《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发展》)
7.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1-2017年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同比增长率有起有落,但同比增长保持在6%以上,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发展良好。
B.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桥梁建设快速发展,从2011年到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逐年递增。
C. 在我国公路桥梁中,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所占比重较大,新式钢—混组合桥的数量明显不及美日,这说明我们建桥技术还应提高。
D. 截至2014年,我国公路桥梁有75.71万座,公路桥梁里程达到了4257.89万米,这些数据超越了美国、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港澳大桥的建设中,桥梁建设者自主研发了沉管隧道技术,实现了沉管的精准对接。凭借这项技术,中国成为桥梁建设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B.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既有利于深化该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更促进了该区域资金量等资源的流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C. 建设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工程,可改善交通,也可以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还能展现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D. 桥梁的修建能显现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目前我国桥梁建设在质与量方面都引领了世界,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
9. 目前应采用哪些措施,促进中国桥梁建设继续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7. D
9. ①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科技。②重视桥梁科技内涵及技术创新。③加强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研究。④加紧造桥机具的研究。⑤注重桥梁设计理念。⑥完善桥梁的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D项,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这些数据超越了美国、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不正确。桥梁总数不及美国,“桥梁里程为全球第一”于文无据。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中国成为桥梁建设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不合文意。原文为“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B项,后两分句的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不仅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选项调换了递进关系中的前后分句顺序。D项,强加因果,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第一”“最高”的原因是桥梁“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促进中国桥梁建设继续发展的措施,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我国大桥建设,不能只强调桥长、跨径等表面上的第一,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比如,加大轻质高性能、耐久造桥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在桥梁建设技术上,我们加紧研制大型架桥机械、大型海底挖掘机械等造桥设备。尽快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在建桥机具设备上的差距”“桥梁的维护也极为重要,我们应完善桥梁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保证桥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在桥梁设计创新方面,坚持‘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的理念,既要注重经济实用,又要注重安全和美观;既要创新突破,又要体现中国文化”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