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9-07-22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通,咸宁人,金乡侯真子也。嗣父官为都指挥使将父兵,转战有功,累进都督佥事。复以父死事故,封武义伯,禄千石,予世券。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三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仁宗即位,命掌后府,加太子太保。时交阯总兵官丰城侯李彬已前卒,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以参将代镇,不协。黎利益张,数破郡邑,杀将吏。智出兵数败,宣宗削智爵,而命通佩征夷将军印,帅师往讨。黎利弟善攻交州城,都督陈濬等击却之。会通至,分道出击。参将马瑛破贼于石室县。通引军与瑛,合至应平之宁桥中伏,军大溃,死者二三万人,尚书陈洽与焉。通中伤还交州,利在义安闻之,自将精卒围东关。通气沮,阴遣人许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归利。按察使杨时习执不可,通厉声叱之。清化守罗通亦不肯弃城,与指挥打忠坚守。朝廷遣柳升等助通,未至。二年二月,利攻城。通以劲兵五千出不意捣贼营,破之,斩其司空丁礼以下万余级。利惶惧欲走,诸将请乘胜急击。通犹豫三日不出,贼势复振。树栅掘濠堑,四出攻掠,分兵陷昌江、谅江,而围交益急。通敛兵不出。利乞和通以闻。会柳升战殁,沐晟师至水尾县不得进。通益惧,更啖利和,为利驰上谢罪表,遗利锦绮。其年十月,大集官吏军民出城,立坛与利盟,约退师。因宴利,利亦以重宝为谢。明年,通还京,群臣交劾,论死系狱,夺券,籍其家。正统四年特释为民。景帝立,起都督佥事,守京城。御也先有功,同知,守天寿山,还其家产。景泰三年卒。天顺元年诏通子琮嗣成山伯。
(节选自《明史·王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B. 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C. 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D. 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大小不等。
B. 太子太保: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多数情况下仅为一个荣誉称号加封给重臣。
C. 交阯:又名“交趾”。秦后设“交趾郡”,为今越南北部。其后地域范围历经演变。
D. 景泰: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朱祁钰也就是上文中的“景帝”,“景帝”是他的庙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通出身显赫,蒙受父荫。作为金乡侯王真之子,他承袭父职任都指挥使;父死后又被封为武义伯,食禄一千石,并赐予世券。
B. 王通失利之后,意气沮丧。他奉命讨伐黎利在宁桥中了埋伏,大败受伤后意志消沉,暗中接受黎利给他的封号,并割地求和。
C. 王通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宣德二年,王通率兵出其不意,大败黎利,众将请求乘胜追击,而他犹豫不决,以致敌人卷土重来。
D. 王通晚年立功,得以善终。正统四年,他被特释为民。景帝起用他为都督佥事守卫京城,因抵御也先有功而升官,并归还家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气沮,阴遣人许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归利。
(2)通益惧,更啖利和,为利驰上谢罪表,遗利锦绮。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王通气馁,暗中派人答应为黎利乞求封号,并且传令将清化向南土地划归黎利。
(2)王通更加害怕,便引诱黎利讲和,黎利快马上呈谢罪表,赠送黎利彩色丝绸。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考生可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时间、事件以及表示官职的关键词判断。“十一年进封成山侯”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排除A项,B项。“并领右掖”是兼领右掖军的意思,所以 “并”应与后文联系紧密,在它之前断开,排除D项,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
D项“景帝”是朱祁钰的谥号,“代宗”才是庙号,故D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
B项“暗中接受黎利给他的封号”不正确。原文为“阴遣人许为利乞封”,即暗中派人许为黎利乞求封号,故B错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阴”,暗中;“许”,“檄”,传令。(2)中“益”,更加;“啖”,引诱;“遗”,赠送黎利彩色丝绸。
【参考译文】王通,咸宁人,金乡侯王真的儿子。承袭父职任都指挥使,率领父亲之兵,转战有功,累升为都督佥事。又因为父亲死于国事的缘故,被封为武义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永乐七年(1409),他主管营建长陵工程。十一年,进封为成山侯,加禄米二百石。第二年随从皇上北征,率领左掖军。二十年,随从皇上出塞,率大军殿后,兼领右掖军。仁宗即位后,命他掌管后军都督府,加封太子太保当时交趾总兵官丰城侯李彬已先去世,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以参将之职代为镇守,两人不和。黎利势力更盛,接连攻破州县,杀害将吏,陈智出兵,多次被打败。宣宗削去陈智的爵位而命王通佩征夷将军印,率军前往征讨。黎利的弟弟黎善攻打交州城,都督陈浚等人将他击退。正好王通来到,便分路出击。参将马瑛在石室县破贼。王通领兵与马瑛会合,到应平的宁桥时中了埋伏,官军大溃,死亡二三万人,其中有尚书陈洽。王通受伤回到交州,黎利在义安听说后,自率精兵包围东关。王通意气沮丧,暗中派人许诺为黎利乞求封号,并且传令将清化以南土地划归黎利。按察使杨时习坚决不同意,王通厉声呵叱他。清化长官罗通也不肯弃城,与指挥打忠坚守。朝廷派柳升等援助王通,但还没到达。宣德二年(1427)二月黎利攻城。王通以劲兵五千名出其不意直捣贼营,将其击破,斩杀其司空丁礼以下一万余人。黎利惶惧想走。将领们请乘胜追击。王通犹豫三日不出,贼势重新又振作起来。他们树栏栅掘壕堑,四出攻掠,分兵攻陷昌江、谅江,而包围交州城更急。王通敛兵不出。黎利求和,王通报告了朝廷。正值柳升战死,沐晟的部队进到水尾县时无法前进。王通更加害怕,便引诱黎利讲和,为黎利快马上呈谢罪表,赠送黎利彩色丝绸。这一年十月,王通大量调集官吏军民出城,设坛与黎利结盟,相约退兵,趁机宴请黎利,黎利也回赠重宝为谢。第二年,王通回到京师。群臣一齐弹劾,他被判处死罪关进狱中,夺去世袭诰券,抄没家产。正统四年(1439),他被特释为民。景帝即位后,起用他为都督佥事,守卫京城。他抵御也先有功,进升为同知,镇守天寿山,归还他的家产。景泰三年(1452)王通去世。天顺元年(1457),诏令他的儿子王琮承袭成山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登阊门①西虹桥
文徵明②
白雾浮空去渺然,西虹桥上月初圆。
带城灯火千家市,极目帆樯万里船。
人语不分尘似海,夜寒初重水生烟。
平生无限登临兴,都落风栏露楯前。
【注】①阊门:城门名,在苏州城西。②文徵明:明代书画家,多才艺,“吴中四才子”之一。早年科考不利,五十四岁时被人举荐为翰林院待诏三年后辞归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皎月初上、扫净白雾的画面,充满清寂幽远的气氛。
B. 颔联写诗人站在西虹桥上极目远眺,呈现在眼前的是万家灯火,商船林立。
C. “带城”二字十分传神地写出夜晚姑苏灯火如带,宛如一串明珠缭绕城郭。
D. 颈联写诗人面对如此流光溢彩的夜景,思绪变得更加兴奋,以至不畏夜寒。
15. 结尾二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照应标题,收束全诗:诗人伫立桥上,对月抒怀,觉得平生无限登山临水之兴致,仿佛都化为风露,凝结在栏杆之上。②寄情于景,点明题旨:月夜的风露涤荡了诗人的身心,使之脱出尘海,流露出一种栖隐林泉、超脱尘世的意趣。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诗人…思绪变得更加兴奋,以至不畏夜寒”不正确。根据诗意,诗人的思绪应是变得深沉、凝重,感觉夜寒袭人,故D错误。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作用。考生可以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的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结构上,“登临”、“风栏露楯”照应标题“月夜登阊门西虹桥”;诗人伫立桥上,对月抒怀,觉得平生无限登山临水之兴致,仿佛都化为风露,凝结在栏杆之上。前文重在写景,最后重在抒情,以“平生无限登临兴”收束全诗。内容上,寄情于景,点明题旨。月夜的风露涤荡了诗人的身心,使之脱出尘海,“都落风栏露楯前”,流露出一种栖隐林泉、超脱尘世的意趣。当然诗人的内心是苦涩的、落寞的。“无限登临兴”,古人登高,本就有许多感慨,作者没有明说,只说“无限”,包含了自己科考不利、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等多重悲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遨游在无穷境界之中的人,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分别以“春光融融”来形容“______________”,以“风雨凄凄”来形容“_______________”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写报国之志,成为传世名句。
【答案】 (1). (1)(若夫)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3). (2)歌台暖响 (4). 舞殿冷袖 (5). (3)落红不是无情物 (6).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式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运用,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注意从题干中寻找提示性的信息。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注意“辩”是通假字,不要写成“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通,咸宁人,金乡侯真子也。嗣父官为都指挥使将父兵,转战有功,累进都督佥事。复以父死事故,封武义伯,禄千石,予世券。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三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仁宗即位,命掌后府,加太子太保。时交阯总兵官丰城侯李彬已前卒,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以参将代镇,不协。黎利益张,数破郡邑,杀将吏。智出兵数败,宣宗削智爵,而命通佩征夷将军印,帅师往讨。黎利弟善攻交州城,都督陈濬等击却之。会通至,分道出击。参将马瑛破贼于石室县。通引军与瑛,合至应平之宁桥中伏,军大溃,死者二三万人,尚书陈洽与焉。通中伤还交州,利在义安闻之,自将精卒围东关。通气沮,阴遣人许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归利。按察使杨时习执不可,通厉声叱之。清化守罗通亦不肯弃城,与指挥打忠坚守。朝廷遣柳升等助通,未至。二年二月,利攻城。通以劲兵五千出不意捣贼营,破之,斩其司空丁礼以下万余级。利惶惧欲走,诸将请乘胜急击。通犹豫三日不出,贼势复振。树栅掘濠堑,四出攻掠,分兵陷昌江、谅江,而围交益急。通敛兵不出。利乞和通以闻。会柳升战殁,沐晟师至水尾县不得进。通益惧,更啖利和,为利驰上谢罪表,遗利锦绮。其年十月,大集官吏军民出城,立坛与利盟,约退师。因宴利,利亦以重宝为谢。明年,通还京,群臣交劾,论死系狱,夺券,籍其家。正统四年特释为民。景帝立,起都督佥事,守京城。御也先有功,同知,守天寿山,还其家产。景泰三年卒。天顺元年诏通子琮嗣成山伯。
(节选自《明史·王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B. 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C. 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D. 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大小不等。
B. 太子太保: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多数情况下仅为一个荣誉称号加封给重臣。
C. 交阯:又名“交趾”。秦后设“交趾郡”,为今越南北部。其后地域范围历经演变。
D. 景泰: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朱祁钰也就是上文中的“景帝”,“景帝”是他的庙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通出身显赫,蒙受父荫。作为金乡侯王真之子,他承袭父职任都指挥使;父死后又被封为武义伯,食禄一千石,并赐予世券。
B. 王通失利之后,意气沮丧。他奉命讨伐黎利在宁桥中了埋伏,大败受伤后意志消沉,暗中接受黎利给他的封号,并割地求和。
C. 王通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宣德二年,王通率兵出其不意,大败黎利,众将请求乘胜追击,而他犹豫不决,以致敌人卷土重来。
D. 王通晚年立功,得以善终。正统四年,他被特释为民。景帝起用他为都督佥事守卫京城,因抵御也先有功而升官,并归还家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气沮,阴遣人许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归利。
(2)通益惧,更啖利和,为利驰上谢罪表,遗利锦绮。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王通气馁,暗中派人答应为黎利乞求封号,并且传令将清化向南土地划归黎利。
(2)王通更加害怕,便引诱黎利讲和,黎利快马上呈谢罪表,赠送黎利彩色丝绸。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考生可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时间、事件以及表示官职的关键词判断。“十一年进封成山侯”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排除A项,B项。“并领右掖”是兼领右掖军的意思,所以 “并”应与后文联系紧密,在它之前断开,排除D项,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
D项“景帝”是朱祁钰的谥号,“代宗”才是庙号,故D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
B项“暗中接受黎利给他的封号”不正确。原文为“阴遣人许为利乞封”,即暗中派人许为黎利乞求封号,故B错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阴”,暗中;“许”,“檄”,传令。(2)中“益”,更加;“啖”,引诱;“遗”,赠送黎利彩色丝绸。
【参考译文】王通,咸宁人,金乡侯王真的儿子。承袭父职任都指挥使,率领父亲之兵,转战有功,累升为都督佥事。又因为父亲死于国事的缘故,被封为武义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永乐七年(1409),他主管营建长陵工程。十一年,进封为成山侯,加禄米二百石。第二年随从皇上北征,率领左掖军。二十年,随从皇上出塞,率大军殿后,兼领右掖军。仁宗即位后,命他掌管后军都督府,加封太子太保当时交趾总兵官丰城侯李彬已先去世,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以参将之职代为镇守,两人不和。黎利势力更盛,接连攻破州县,杀害将吏,陈智出兵,多次被打败。宣宗削去陈智的爵位而命王通佩征夷将军印,率军前往征讨。黎利的弟弟黎善攻打交州城,都督陈浚等人将他击退。正好王通来到,便分路出击。参将马瑛在石室县破贼。王通领兵与马瑛会合,到应平的宁桥时中了埋伏,官军大溃,死亡二三万人,其中有尚书陈洽。王通受伤回到交州,黎利在义安听说后,自率精兵包围东关。王通意气沮丧,暗中派人许诺为黎利乞求封号,并且传令将清化以南土地划归黎利。按察使杨时习坚决不同意,王通厉声呵叱他。清化长官罗通也不肯弃城,与指挥打忠坚守。朝廷派柳升等援助王通,但还没到达。宣德二年(1427)二月黎利攻城。王通以劲兵五千名出其不意直捣贼营,将其击破,斩杀其司空丁礼以下一万余人。黎利惶惧想走。将领们请乘胜追击。王通犹豫三日不出,贼势重新又振作起来。他们树栏栅掘壕堑,四出攻掠,分兵攻陷昌江、谅江,而包围交州城更急。王通敛兵不出。黎利求和,王通报告了朝廷。正值柳升战死,沐晟的部队进到水尾县时无法前进。王通更加害怕,便引诱黎利讲和,为黎利快马上呈谢罪表,赠送黎利彩色丝绸。这一年十月,王通大量调集官吏军民出城,设坛与黎利结盟,相约退兵,趁机宴请黎利,黎利也回赠重宝为谢。第二年,王通回到京师。群臣一齐弹劾,他被判处死罪关进狱中,夺去世袭诰券,抄没家产。正统四年(1439),他被特释为民。景帝即位后,起用他为都督佥事,守卫京城。他抵御也先有功,进升为同知,镇守天寿山,归还他的家产。景泰三年(1452)王通去世。天顺元年(1457),诏令他的儿子王琮承袭成山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登阊门①西虹桥
文徵明②
白雾浮空去渺然,西虹桥上月初圆。
带城灯火千家市,极目帆樯万里船。
人语不分尘似海,夜寒初重水生烟。
平生无限登临兴,都落风栏露楯前。
【注】①阊门:城门名,在苏州城西。②文徵明:明代书画家,多才艺,“吴中四才子”之一。早年科考不利,五十四岁时被人举荐为翰林院待诏三年后辞归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皎月初上、扫净白雾的画面,充满清寂幽远的气氛。
B. 颔联写诗人站在西虹桥上极目远眺,呈现在眼前的是万家灯火,商船林立。
C. “带城”二字十分传神地写出夜晚姑苏灯火如带,宛如一串明珠缭绕城郭。
D. 颈联写诗人面对如此流光溢彩的夜景,思绪变得更加兴奋,以至不畏夜寒。
15. 结尾二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照应标题,收束全诗:诗人伫立桥上,对月抒怀,觉得平生无限登山临水之兴致,仿佛都化为风露,凝结在栏杆之上。②寄情于景,点明题旨:月夜的风露涤荡了诗人的身心,使之脱出尘海,流露出一种栖隐林泉、超脱尘世的意趣。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诗人…思绪变得更加兴奋,以至不畏夜寒”不正确。根据诗意,诗人的思绪应是变得深沉、凝重,感觉夜寒袭人,故D错误。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作用。考生可以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的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结构上,“登临”、“风栏露楯”照应标题“月夜登阊门西虹桥”;诗人伫立桥上,对月抒怀,觉得平生无限登山临水之兴致,仿佛都化为风露,凝结在栏杆之上。前文重在写景,最后重在抒情,以“平生无限登临兴”收束全诗。内容上,寄情于景,点明题旨。月夜的风露涤荡了诗人的身心,使之脱出尘海,“都落风栏露楯前”,流露出一种栖隐林泉、超脱尘世的意趣。当然诗人的内心是苦涩的、落寞的。“无限登临兴”,古人登高,本就有许多感慨,作者没有明说,只说“无限”,包含了自己科考不利、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等多重悲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遨游在无穷境界之中的人,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分别以“春光融融”来形容“______________”,以“风雨凄凄”来形容“_______________”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写报国之志,成为传世名句。
【答案】 (1). (1)(若夫)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3). (2)歌台暖响 (4). 舞殿冷袖 (5). (3)落红不是无情物 (6).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式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运用,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注意从题干中寻找提示性的信息。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注意“辩”是通假字,不要写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