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7-29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
1.D 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错误,原文只有第2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B项,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此处扩大了范围。 C项,“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原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2.C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3.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于文无据。
(二)
4.D(“华为在5G专利数量上遥遥领先高通”不合原图数据)
5.B(“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人类会将所有的物连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的技术理想”于文无据,原文有“5G的多数应用场景……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
6.(6分)
在全球推动非主流频段,提高产业链成熟度;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协同发展;探索新的商务模式,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变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提高网络灵活性;做好行业融通,了解行业需求,与各行各业共同投入、联合创新;变革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使之与技术体系适配(答对一点1分,2点3分,3点4分,4点以上满分。)
(三)
7.C(“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错误。)
8.(6分)塑造了一个代表封建腐朽势力的吴老太爷的形象:他惧怕和憎恶现代都市文明,为此深受刺激。展示了小说中资产阶级、现代文明兴起,封建腐朽势力没落的社会环境: 上海代表资本主义社会及现代文明,吴老太爷受不了上海繁华街景的刺激,表明这两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具有象征意义,吴老太爷因受刺激,脑溢血而死,暗喻着封建体制的解体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角度清晰,结合文本,每点两分。)
9.(6分)
1、通过吴老太爷的眼光看都市景观就显得光怪陆离:亮着灯光的窗洞竟成了“怪眼睛”;汽车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嘈杂声浪让他目眩耳鸣头晕。(2分)
2、通过吴老太爷的眼光看都市男女就显得伤风败俗。:二小姐和时装少妇身着夏装,“露出雪白的半只臂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吴老太爷就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并令他全身发抖。(2分)
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封建遗老吴老太爷的眼光来写对上海的陌生感,既突出了上海资本主义社会的繁华景象,又突出了封建势力的保守与衰败,给人留下独特而鲜明的印象。(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10.答案 B
解析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其次应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再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最后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11.答案 C
解析 古代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傅位次于太师。
12.答案 A
解析 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
13.答案 (1)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
(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解析 第(1)题,得分点:“贾”是商人,补出“深藏”的宾语“货物”,“虚”意思是“什么东西都没有”。“盛德”是“高尚品德”第(2)题,“合”意为“合并”,“离”意为“分离”,“岁”意为“年”,“霸王者”意为“称王称霸的人”。
14.C 【解析】“夕阳满山”透露了诗人的落寞之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15.(6分)颔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2分)这幅图画描写细致入微,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2分)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与分析能力,考意境赏析兼考特点赏析。能力层级为D。
【解题思路】首先是描绘诗句展现的图景画面,然后注意点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再分析诗句所表达出来的情感。答题还要注意题干中的“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二)
16.(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2)之二虫又何知此小大之辩也
(3)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B【解析】寂寂无闻: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细微:细小微小。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汇合:指(水流)聚集;会合,也指单层细胞培养中,所有的细胞的边缘都与其他细胞相接触的状态。
18.C【解析】A选项“破坏”一词不符合下文意思,不能用。B选项根据文意,下文侧重强调的是“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工作告急”,重点不在于“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这一推断不合文意。D选项“缺少创新”的说法于文无据。
19.C【解析】A选项不合语境,根据上下文,应该把“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与“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交换位置。B选项不合语境,同时“观看传统文化”搭配不当。D选项“不只……更……”是递进关系,文段中应该用并列关系“不仅……还……”更合适。
20.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确实有分工(结果是)几乎没有人能完成大脑一边的运动讯息(每空2分)
21.秋到森林,景色奇美,各种山果子成熟了。松鼠忙着把果子往洞里搬,以备度过漫长寒冬。
四、写作(略)
一、现代文阅读
(一)
1.D 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错误,原文只有第2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B项,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此处扩大了范围。 C项,“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原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2.C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3.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于文无据。
(二)
4.D(“华为在5G专利数量上遥遥领先高通”不合原图数据)
5.B(“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人类会将所有的物连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的技术理想”于文无据,原文有“5G的多数应用场景……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
6.(6分)
在全球推动非主流频段,提高产业链成熟度;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协同发展;探索新的商务模式,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变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提高网络灵活性;做好行业融通,了解行业需求,与各行各业共同投入、联合创新;变革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使之与技术体系适配(答对一点1分,2点3分,3点4分,4点以上满分。)
(三)
7.C(“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错误。)
8.(6分)塑造了一个代表封建腐朽势力的吴老太爷的形象:他惧怕和憎恶现代都市文明,为此深受刺激。展示了小说中资产阶级、现代文明兴起,封建腐朽势力没落的社会环境: 上海代表资本主义社会及现代文明,吴老太爷受不了上海繁华街景的刺激,表明这两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具有象征意义,吴老太爷因受刺激,脑溢血而死,暗喻着封建体制的解体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角度清晰,结合文本,每点两分。)
9.(6分)
1、通过吴老太爷的眼光看都市景观就显得光怪陆离:亮着灯光的窗洞竟成了“怪眼睛”;汽车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嘈杂声浪让他目眩耳鸣头晕。(2分)
2、通过吴老太爷的眼光看都市男女就显得伤风败俗。:二小姐和时装少妇身着夏装,“露出雪白的半只臂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吴老太爷就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并令他全身发抖。(2分)
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封建遗老吴老太爷的眼光来写对上海的陌生感,既突出了上海资本主义社会的繁华景象,又突出了封建势力的保守与衰败,给人留下独特而鲜明的印象。(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10.答案 B
解析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其次应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再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最后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11.答案 C
解析 古代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傅位次于太师。
12.答案 A
解析 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
13.答案 (1)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
(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解析 第(1)题,得分点:“贾”是商人,补出“深藏”的宾语“货物”,“虚”意思是“什么东西都没有”。“盛德”是“高尚品德”第(2)题,“合”意为“合并”,“离”意为“分离”,“岁”意为“年”,“霸王者”意为“称王称霸的人”。
14.C 【解析】“夕阳满山”透露了诗人的落寞之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15.(6分)颔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2分)这幅图画描写细致入微,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2分)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与分析能力,考意境赏析兼考特点赏析。能力层级为D。
【解题思路】首先是描绘诗句展现的图景画面,然后注意点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再分析诗句所表达出来的情感。答题还要注意题干中的“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二)
16.(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2)之二虫又何知此小大之辩也
(3)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B【解析】寂寂无闻: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细微:细小微小。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汇合:指(水流)聚集;会合,也指单层细胞培养中,所有的细胞的边缘都与其他细胞相接触的状态。
18.C【解析】A选项“破坏”一词不符合下文意思,不能用。B选项根据文意,下文侧重强调的是“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工作告急”,重点不在于“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这一推断不合文意。D选项“缺少创新”的说法于文无据。
19.C【解析】A选项不合语境,根据上下文,应该把“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与“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交换位置。B选项不合语境,同时“观看传统文化”搭配不当。D选项“不只……更……”是递进关系,文段中应该用并列关系“不仅……还……”更合适。
20.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确实有分工(结果是)几乎没有人能完成大脑一边的运动讯息(每空2分)
21.秋到森林,景色奇美,各种山果子成熟了。松鼠忙着把果子往洞里搬,以备度过漫长寒冬。
四、写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