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9-11-19
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B.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C.居民坚持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不能光靠热情,还要改变图省事、图省钱的习惯。
D.民间环保组织在制定和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法规的工作中,没尽到职责和义务。
材料二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量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染源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课题和社会经济课题。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前提。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含有许多可再利用的物质,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通过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可将之再利用,转化为商品,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成为环境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也要靠政府的投资及财税政策扶持。生产单位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力军,也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者和受益者。例如在产品包装上,生产单位应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并标注宣传环保理念及分类回收方式的字样,加强对消费者的环保教育,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可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效率。
(取材于赵雪梅等的相关文章)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好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废弃物。           B.可以杜绝城市污染。
C.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D.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城镇居民的责任大于农村居民。
B.材料二用数据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环保意识减弱了。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再生经济价值”的看法一致。
D.两则材料都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要依赖民间力量,减少行政干预。
材料三
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捕并处以巨额罚款。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
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虽然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立法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责,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该《条例》施行三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达到更好的效果,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同时,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家。
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
(取材于王薇等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经济处罚是对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的有效手段之一。
B.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必须通过立法手段迫使居民改变原有的习惯。
C.在上海,产生垃圾者若未能将垃圾准确分类投放,有可能会被追责。
D.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更大。
5.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6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2题。(共25分)
成而不倾,败而不亡,存乎其量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用者用其体,体不定,则用不足以行;体不定而用或有所当,惟其机也。机者发而可中,而不足以持久,虽成必败,苟败必亡。故曰非智所及也。项羽、李存勖【1】战而必胜,犯大敌而不挠,非徒其勇也,知机之捷亦智矣,卒以倾亡者,岂智之遽穷乎?智则未有不穷者也。
【甲】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胜之也。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间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乙】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灭朱友贞,一入汴而以头触嗣源曰:“天下与尔共之。”卒为嗣源所迫,身死国灭,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从容论功而行赏,人且喻于君臣之义,虽有大勋,亦分谊所当尽,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以俯听。而存勖不能者,量尽于争战之中,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丙】
汉高一败彭城,再败荥阳,跳身孤走,而神不为怵,故项羽终屈其难折之锋。宋祖端居汴京,曹彬为下江南,收六十余年割据不服数千里之疆土,而不轻授以使相,故功臣终安臣节而天下定。成大业者,在量而不在智,明矣。量者,定体于恒者也。体定于百年之长虑,而后机不失于俄顷。忧喜变迁,须臾不制,转念知非,而势已成乎莫挽,唯定体之不立故也。【丁】败则唯死而已,胜则骄淫侈靡,无所汔止,羽、存勖之以倾败终也,决于此耳。
生之与死,成之与败,皆理势之必有,相为圜转而不可测者也。既以身任天下,则死之与败,非意外之凶危;生之与成,抑固然之筹画。生而知其或死,则死而知其固可以生;败而知有可成,则成而抑思其且可以败。生死死生,成败败成,流转于时势,而皆有量以受之,如丸善走,不能踰越于盘中。其不动也如山,其决机也如水,此所谓守气也。气守而心不动,乃以得百里之地而观诸侯、有天下,传世长久而不危。岂徒介然之勇,再鼓而衰,不足恃哉?智足以制胜,而俄顷之间,大忧大喜之所乘,声音笑貌传其摇荡无主之衷,倾败即成乎莫挽。豪杰之与凡民,其大辨也在此夫!
(取材于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1】李存勖:后唐开国皇帝。
6.将下面的句子填入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羽可以居胜而不可以持败,故败则必亡。存勖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故胜则必倾,一也。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惟其机也                         机:时机
犯大敌而不挠                     挠:屈服
量不足以胜之也                   胜:战胜
间群雄                           间:离间
人且喻于君臣之义                 喻:告诉
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           抑:克制
转念知非                         非:不是
无所汔止                         汔:完成
A.           B.         C.           D.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岂智之遽穷乎                   B.卒为嗣源所迫
唯定体之不立故也                   曹彬为下江南
C.以从容论功而行赏               D.自敛雄心以俯听
在量而不在智                       既以身任天下
9.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知机之捷亦智矣,(然而)卒以倾亡者
B.一摧(于)垓下
C.更起而角死力,(盖)汉亦疲矣
D.而不轻授(曹彬)以使相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
气量是心的内在根本,才智是心的外在表象
B.藉令戢悻悻之怒
假如让他克制住愤愤的怒气
C.相为圜转而不可测者也
是相互转化不能预测的
D.声音笑貌传其摇荡无主之衷
声音表情随着他起伏的命运而变化
11.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虽成必败,苟败必亡
败而知有可成,则成而抑思其且可以败
12.作者认为“豪杰”与“凡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请从文中各举一例,简要概述。(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3题。(共7分)
13.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
有人认为“知”是“了解,赏识”的意思,也有人认为“知”是“主持,掌管”的意思。请根据这两种不同解释,分别翻译这句话。
你认为哪一种翻译符合孔子对君子的认识?请简要解说。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