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9-12-10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3题。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后也。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义熙元年,补镇军行参军。后以军功封佷山县子,为太尉中兵参军。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彦之自襄阳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扬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彦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晦由此大安。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其秋,迁南豫州刺史、监六州诸军事,镇历阳。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制督尹冲、朱修之等北侵,自淮入泗。泗水渗,日裁行十里。自四月至七月,始至东平须昌县。魏滑台、虎牢、洛阳守兵并走。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杜骥守金墉。十月,魏军向金墉城,次至虎牢,杜骥奔走,尹冲众溃而死。魏军仍进滑台。时河冰将合,粮食又罄,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将士疾疫,乃回军,焚舟步至彭城。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文帝遣檀道济北救滑台,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明年卒,谥曰忠公。
(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B.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C.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D.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夫,是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处于卿、士之间的重要官职,可世袭,有封地。
B.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使用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开府,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世资格有时会放宽。
D.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彦之屡立战功,逐渐成就威名。他因为与宋武帝是同乡,所以跟随着宋武帝参与讨伐孙恩;后来他凭借军功被封为很山县子,担任了太尉中兵参军。
B.彦之沉着冷静,辅佐文帝登基。针对文帝心有畏惧之事,他剖析了形势,进行了劝导;针对谢晦心有疑虑之事,他亲自拜访并赠送礼物,进行了安抚。
C.彦之奉命北伐,取得初步成功。元嘉七年四月到七月之间,他率军从淮河流域进攻到泗水流域,…路行军迅速,陆续攻占北魏滑台、虎牢、洛阳等地。
D.彦之陷入困境,北伐最终失败。北魏军队能够趁冬寒反击成功,主要原因是刘宋军队粮食耗尽、将士疾疫,彦之此时又目疾发作,难以有效指挥作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5分)
(2)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一16题。
自咏示客
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①,客来苦劝摸床棱②。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②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我”白发稀短的颓唐老态,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B.第二句“又”字写出了岁月流逝人生倏忽的感叹,“上元”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
C.客人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主要表现客人对“我”处世方式的不满。
D.诗人借“箝纸尾”这个典故抒发感情,含蓄深刻,“饱谙”: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15、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由身处屋破漏雨的困苦环境,推及天下寒士,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 ,
”。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4)《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 ,
”。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上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景,下阕开头
“ , ”两句抒写边关将士远离家乡、有家难回的无限愁情。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面对 的传统文化,我们究竟应该传承什么、摒弃什么?著名学者王充闾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老根底”,我们要有“新眼光”,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光靠名嘴们去讲,应该考虑如何在诠释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更多创造性的努力,使其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现代性的转化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使之更接地气,更多地关照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有些传统文化的确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如果不做改变,人们会觉得它游离子生活之外, ,桎梏在书本中、书店里。换言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体,赋予其更多现代的意义与内涵。( )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
人们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它是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它以散文的形式阐释中国人文传统,通过对先祖、人文、河山、传统的认知和感悟,写出了中国人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心灵空间及中国文化特有的智慧,气度、神韵,让人们 地感受中华民族的沧桑正道,领悟日常的安身立命之道,斯文优雅的人生理念,生存处世的生活智慧,增添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自信,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当代呈现出 的生命力。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
B.解决当今难题,必须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
C.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
D.通过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难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
A.浩如烟海 高山仰止 身临其境 生生不息
B.包罗万象 仰之弥高 设身处地 生机勃勃
C.浩如烟海 仰之弥高 身临其境 生机勃勃
D.包罗万象 高山仰止 设身处地 生生不息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之所以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是因为《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B.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C.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D.为了给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20、下面是我国“电影产业链及票房分成”示意图,请根据示意图补充文段(不出现具体数字),使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观众购票观影产生总票房之后, ① 向投资、制片方和影院、院线流动,不到十分之一的票房收入用作专项金和税收。在净票房中, ② ,
这也是近年来影院投资“过热”的重要原因。其余资金则作为制片、发行收入, ③ 。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曾参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的人将大木头搭在沟壑上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的两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3题。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后也。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义熙元年,补镇军行参军。后以军功封佷山县子,为太尉中兵参军。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彦之自襄阳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扬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彦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晦由此大安。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其秋,迁南豫州刺史、监六州诸军事,镇历阳。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制督尹冲、朱修之等北侵,自淮入泗。泗水渗,日裁行十里。自四月至七月,始至东平须昌县。魏滑台、虎牢、洛阳守兵并走。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杜骥守金墉。十月,魏军向金墉城,次至虎牢,杜骥奔走,尹冲众溃而死。魏军仍进滑台。时河冰将合,粮食又罄,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将士疾疫,乃回军,焚舟步至彭城。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文帝遣檀道济北救滑台,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明年卒,谥曰忠公。
(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B.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C.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D.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夫,是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处于卿、士之间的重要官职,可世袭,有封地。
B.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使用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开府,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世资格有时会放宽。
D.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彦之屡立战功,逐渐成就威名。他因为与宋武帝是同乡,所以跟随着宋武帝参与讨伐孙恩;后来他凭借军功被封为很山县子,担任了太尉中兵参军。
B.彦之沉着冷静,辅佐文帝登基。针对文帝心有畏惧之事,他剖析了形势,进行了劝导;针对谢晦心有疑虑之事,他亲自拜访并赠送礼物,进行了安抚。
C.彦之奉命北伐,取得初步成功。元嘉七年四月到七月之间,他率军从淮河流域进攻到泗水流域,…路行军迅速,陆续攻占北魏滑台、虎牢、洛阳等地。
D.彦之陷入困境,北伐最终失败。北魏军队能够趁冬寒反击成功,主要原因是刘宋军队粮食耗尽、将士疾疫,彦之此时又目疾发作,难以有效指挥作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5分)
(2)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一16题。
自咏示客
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①,客来苦劝摸床棱②。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②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我”白发稀短的颓唐老态,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B.第二句“又”字写出了岁月流逝人生倏忽的感叹,“上元”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
C.客人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主要表现客人对“我”处世方式的不满。
D.诗人借“箝纸尾”这个典故抒发感情,含蓄深刻,“饱谙”: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15、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由身处屋破漏雨的困苦环境,推及天下寒士,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 ,
”。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4)《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 ,
”。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上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景,下阕开头
“ , ”两句抒写边关将士远离家乡、有家难回的无限愁情。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面对 的传统文化,我们究竟应该传承什么、摒弃什么?著名学者王充闾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老根底”,我们要有“新眼光”,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光靠名嘴们去讲,应该考虑如何在诠释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更多创造性的努力,使其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现代性的转化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使之更接地气,更多地关照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有些传统文化的确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如果不做改变,人们会觉得它游离子生活之外, ,桎梏在书本中、书店里。换言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体,赋予其更多现代的意义与内涵。( )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
人们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它是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它以散文的形式阐释中国人文传统,通过对先祖、人文、河山、传统的认知和感悟,写出了中国人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心灵空间及中国文化特有的智慧,气度、神韵,让人们 地感受中华民族的沧桑正道,领悟日常的安身立命之道,斯文优雅的人生理念,生存处世的生活智慧,增添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自信,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当代呈现出 的生命力。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
B.解决当今难题,必须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
C.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
D.通过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难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
A.浩如烟海 高山仰止 身临其境 生生不息
B.包罗万象 仰之弥高 设身处地 生机勃勃
C.浩如烟海 仰之弥高 身临其境 生机勃勃
D.包罗万象 高山仰止 设身处地 生生不息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之所以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是因为《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B.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C.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D.为了给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20、下面是我国“电影产业链及票房分成”示意图,请根据示意图补充文段(不出现具体数字),使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观众购票观影产生总票房之后, ① 向投资、制片方和影院、院线流动,不到十分之一的票房收入用作专项金和税收。在净票房中, ② ,
这也是近年来影院投资“过热”的重要原因。其余资金则作为制片、发行收入, ③ 。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曾参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的人将大木头搭在沟壑上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的两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