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山西省阳泉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0-02-16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亨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任以郡职,上书荐平。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曰:“臣窃见琅邪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邑里化之,修身行义,应在朝次。臣诚不足知人,窃慕推士进贤之义。”书奏,有诏征平等,特赐办装钱。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永平三年,拜宗正,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B.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C.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D.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本文中的“显宗”“更始”就是年号。
B.孝廉是我国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的考试科目之一,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C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要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阕”是终了的意思。
D.乞骸骨意为向皇上乞回骸骨,归葬故乡。这是古代官员请求辞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平治政有方,取得卓著政绩。做郡吏时,治理有贼寇的属县,所到之处,社会安定;任全椒县令,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百姓心怀感激。
B.刘平信守承诺,受到贼寇敬重。逃难时被贼寇活捉,他与贼寇约定,侍奉母亲吃完饭再来受死,后果然如约而返,使贼寇大为感动,因此得以活命。
C.刘平笃行节义,舍身救护郡守。建武初年,庞萌在彭城反叛,为保护郡守孙萌,他爬在孙萌身上,受了七处伤;孙萌死后,他又护送孙萌灵柩回乡。
D.刘平德才兼备,多次受到荐举。做济阴郡丞时,太守刘育器重他,委以重任;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称赞他性情恬淡,修身行义;两人都曾举荐他。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2)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注:此诗写于开成元年,这年刘禹锡被排挤出中央,出任苏州刺史。法酒,按官府法定规格所酿造的酒。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夏日的午后,树阴繁密,环境恬静幽雅,诗人独自来到池中的亭子上吟诗。
B.在池亭上看到蜜蜂忙碌的身影和仙鹤美好的仪态,诗人得到了积极的启示。
C.诗人虽然遭到排挤,却不甘沉沦,借饮酒来调适精神,用抚琴来调养性情。
D.颔联和颈联有虚有实,有形有神,写出了诗人美好高雅的情趣,耐人寻味。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寓意?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动作(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2)(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的迷恋以及对人生不幸的无奈与伤感。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的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自电子阅读器问世以来,电子书阅读日渐成为人们的阅读趋势。电子书的诸多优势有目共睹。比如,多媒体的使用让阅读的趣味性更强;自带注释链接和字典查询,让阅读的     提升。虽然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纸质书”的争论一直存在,但只要经常进行阅读就好,即使是看电子书而非纸质书,不必对阅读电子书的选择“说三道四”。
(     )。听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节省时间,提升效率,方便获取信息。而书中故事情节通过声音来传递,比传统的文字阅读更立体,更直观,更全面。
进入5G时代,数字阅读又出现了新的形式。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     ,让人们对数字阅读的未来更加期待。例如戴上AR眼镜看一本有关兵马俑的图书,兵马俑就会以立体的方式    在眼前;给手机加上一个反光镜,再打开绘本时,手机就会自动朗读绘本内容……许多看似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如今已成为现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便利性  关于  精彩纷呈  呈现
B.便捷性  对于  异彩纷呈  呈现
C.便捷性  关于  异彩纷呈  浮现
D.便利性  对于  精彩纷呈  浮现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尽管看的是电子书而非纸质书,但只要经常阅读就好,不必对电子书的选择“说三道四”。
B.尽管看的是电子书而非纸质书,但只要经常进行阅读就好,不必对看电子书“说三道四”。
C.但不管是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只要经常阅读就好,不必对看电子书的选择“说三道四”。
D.但不管是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只要经常进行阅读就好,不必对电子书阅读“说三道四”。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多媒体的发展使有声阅读逐渐兴起,“听书”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B.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听书”也逐渐兴起,有声阅读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C.多媒体的发展使“听书”逐渐兴起,有声阅读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D.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有声阅读也逐渐兴起,“听书”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
脸谱的产生起源于面具,不同的是,    ,面具则是先把图形画在别的东西上面,然后再贴在脸上。脸谱作为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特殊图案,创造出一个个神态各异、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长期以来,脸谱的图案与色彩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已经约定俗成。    ,如整脸多用来刻画笑里藏刀的奸诈权贵,三块瓦脸则正反人物皆可用。脸谱色彩也象征着人物的性格。一般而言,    ,如关羽;黑色象征粗犷豪爽、刚正悍勇,如张飞;白色象征阴险奸诈、刚愎自用,如曹操。其它诸色也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21.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五个关键词。(5分)
据新华社“雪龙2”号11月11日电  (记者刘诗平)北京时间11日13时49分(当地时间11日16时49分),搭载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驶过南纬60度,完成穿越“咆哮西风带”,进入南极地区。
这是“雪龙2”号首次穿越西风带。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西风带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有“咆哮西风带”之称。穿过西风带就进入了南极地区,据《南极条约》界定,南纬60度以南的海洋、冰架和陆地统称南极或南极地区。
目前“雪龙2”号航行在南极地区的南大洋上,海况相对较好,涌浪为2米至2.5米。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上世纪70年代末,经历10年浩劫之后,广大青年存在着失学、失业、生活没有保障的困境,思想陷入极大的苦闷和迷茫中,陷入对社会的信任危机。社会上,也对青年很不理解,认为他们是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
众声喧哗中,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1977级2班同学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犹豫彷徨,而是发扬自强不息的传统反求诸己,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响亮口号。
今年新中国70周年庆祝活动上,由3514名清华师生组成的“伟大复兴”群众游行方阵,自发喊出“祖国万岁,青年加油!”的口号,再次喊出了新时代青年的“最强音”。
每一代青年都曾经“迷茫”,都曾被长辈担心“垮掉”。如今,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又该作出怎样的回答呢?
以上的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