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0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0-04-14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为一时名辈称许。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知青州,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知滁州,山东有寇李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民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率众去。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郊祀,当任子、进阶爵,乞回其恩,封母郡太君。宰相谓曰:“君即为学士,拟封不久矣。”概曰:“母年八十二,愿及今拜君赐以为荣。”乃许之,后遂为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①,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以龙图阁学士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为郓州时,吏按前守冯浩侵公使钱三十万,当以职田租偿。概知其贫,为代以己奉。其平生所为类此。
(节选自《宋史·赵概传》)
[注]①觖望:因不满意而怨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B.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C.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D.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B.太君为官员母亲的封号。宋代官员之母封号有郡太君、县太君等称。
C.宿卫指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宿,这里有军队驻扎的意思。
D.公使钱又称公用钱,宋代官府用于宴请和馈赠过往官员的招待费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概不惧邪恶,执法严明。洪州知州任上,他严惩把持地方的不法僚吏,洪州府为之震惧。
B.赵概颇知进退,深明大义。朝廷召人修撰起居注,他自请贬黜,给之后到的欧阳修腾职位。
C.赵概不恋权位,忠于君主。他曾经多次告老求去,后回乡十五年,辑录《谏林》,呈现神宗。
D.赵概秉性平和,不结私怨。欧阳修遭逢冤狱,他曾不计个人恩怨上奏章辨明欧阳修无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
(2)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浣溪沙①
苏轼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②
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③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④
[注]①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②蒨:同茜,绛红色。③络丝娘:纺织娘,此处代指缫丝姑娘。④餪:女嫁三日送食曰“餪”,此处指馈赠饭食。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
B.《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乌飞鸢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
C.《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人以尝新,词人趁势询问豆子何时成熟,满是关切。
D.苏轼为官对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这两首《浣溪沙》词,写了行经乡村路途所见或所闻所问,无不反映乡民情绪,也交织着词人的欣悦和同情。
15.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告子下》说,人要担负重任,先要让身心方方面面经受一番艰苦磨炼,终能获益,而后面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借李蟠前来求学,阐明从师求学的道理,最后还赞许了李蟠能遵行古人风尚,从师学习,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诗人采用了视听结合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琵琶女演奏独特的艺术效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生动形象,将全曲推向高潮,随后她收拨一划,戛然而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自神农尝百草而开创草药治病先河,中医药发展至今,其历史可谓( )。这样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及文明,为世界医学史所罕见。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是古丝绸之路上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伴随早期的商贸活动在沿线国家( ),并以不同形态成为沿线民众共享共建的卫生健康资源。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从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因而出现了中西汇通,中医药学走向了现代化。中医药始终( )着国人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突发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辩证论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人、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特点调整治疗策略,一人一方量身订制,更关注体质的个体差异,因而抗击疾病更为( )。同时,中医药“上工治未病”理论,主张相应人群早期干预, ① 主要用中药汤剂积极防治,以期提高人体免疫力,阻断病情发展。面对疫情肆虐致病患骤增的局面,治疗可有区别对待。 ② 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医药协同西医救治,退热速度更快、更能起到减轻肺部炎症渗出、减少脏器损害、减少激素用量等作用。 ③ 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中医药优势体现为可明显改善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截断病势,控制病情进展,延缓或阻断患者进展至重症。 ④ 中医药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国内外民众广泛认可,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波谲云诡 落地生根 守护 精确 B.波谲云诡 开花结果 维系 精确
C.波澜壮阔 落地生根 守护 精准 D.波澜壮阔 开花结果 维系 精准
18.把下面的语句补写在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采取早期干预的办法。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从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探索,中医药学走向了现代化。
B.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到结合,开始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遂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探索,中医药学正在走向现代化。
C.在经历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结合之后,开始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养料,就出现了中西汇通,中医药学因此走向了现代化。
D.经历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到后来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养料,遂出现中西汇通的探索,中医药学正走向现代化。
20.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为对答语,其中有两处不合语境、不得体,请选出并作修改。(6分)
①一日本太太对到访的李教授夫妇说:“先生太太举止文雅,不像中国人,像我们日本人。”李夫人说:“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山川异域文明同源,中国文明曾哺育日本。”
②主考官接过女大学生递上的自荐书,看看她说:“哇塞,你身高有一米七吧?穿上高跟鞋的话比我高出半个头啦。”女生想活跃气氛,笑着说:“别悲观,浓缩的都是精品嘛!”
③男主持人问选美被选中的小姐:“你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的?”她答道:“什么样子?反正不是你这个样子。”主持人向小姐深鞠一躬说:“太好了,你这么说是我的荣幸。”
④老教授病愈出院开心地对多日照顾他的实习医生也是他的学生小李说:“多亏你忙前忙后,我这病才好得快!”小李说:“老师高寿,身体硬朗,我真高兴呀,欢迎您再来!”
21.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和图片,根据要求答题。(5分)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有关科研人员沿既定技术路线稳步推进疫苗攻关工作。第一步,从患者身体中提取病毒样本。第二步,分离病毒,制成疫苗。这一步,核酸和病毒载体类疫苗要通过对病毒基因测序,找到关键靶点,将蛋白或它的某一部分制成候选疫苗。第三步,动物实验。分两步,首先为试验动物注射疫苗并进行相关实验;过关后,还要做动物保护试验等。第四步,在确保工艺可控、质量稳定及安全有效后,可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开展临床试验。完成上述四个阶段,疫苗才可以申请生产许可证,经过国家审批、批量生产、抽样检查等程序,才能正式生产上市。

(1)给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判断图片为哪个阶段的配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处春秋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宣扬正道,其志不移,他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为收复中原失地,南宋将领岳飞出生入死大小百余战,精忠报国,他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朝鲜战争爆发,为保家卫国,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作战,壮烈牺牲。参军前,他不顾劝阻,说:“谁叫我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我不去谁还去!”
今年面对重大疫情,全国各地医务人员请战,他们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求奔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我中华从来不缺国有危难而锐身自认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爱者。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时评。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为一时名辈称许。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知青州,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知滁州,山东有寇李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民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率众去。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郊祀,当任子、进阶爵,乞回其恩,封母郡太君。宰相谓曰:“君即为学士,拟封不久矣。”概曰:“母年八十二,愿及今拜君赐以为荣。”乃许之,后遂为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①,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以龙图阁学士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为郓州时,吏按前守冯浩侵公使钱三十万,当以职田租偿。概知其贫,为代以己奉。其平生所为类此。
(节选自《宋史·赵概传》)
[注]①觖望:因不满意而怨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B.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C.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D.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B.太君为官员母亲的封号。宋代官员之母封号有郡太君、县太君等称。
C.宿卫指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宿,这里有军队驻扎的意思。
D.公使钱又称公用钱,宋代官府用于宴请和馈赠过往官员的招待费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概不惧邪恶,执法严明。洪州知州任上,他严惩把持地方的不法僚吏,洪州府为之震惧。
B.赵概颇知进退,深明大义。朝廷召人修撰起居注,他自请贬黜,给之后到的欧阳修腾职位。
C.赵概不恋权位,忠于君主。他曾经多次告老求去,后回乡十五年,辑录《谏林》,呈现神宗。
D.赵概秉性平和,不结私怨。欧阳修遭逢冤狱,他曾不计个人恩怨上奏章辨明欧阳修无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
(2)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浣溪沙①
苏轼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②
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③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④
[注]①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②蒨:同茜,绛红色。③络丝娘:纺织娘,此处代指缫丝姑娘。④餪:女嫁三日送食曰“餪”,此处指馈赠饭食。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
B.《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乌飞鸢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
C.《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人以尝新,词人趁势询问豆子何时成熟,满是关切。
D.苏轼为官对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这两首《浣溪沙》词,写了行经乡村路途所见或所闻所问,无不反映乡民情绪,也交织着词人的欣悦和同情。
15.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告子下》说,人要担负重任,先要让身心方方面面经受一番艰苦磨炼,终能获益,而后面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借李蟠前来求学,阐明从师求学的道理,最后还赞许了李蟠能遵行古人风尚,从师学习,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诗人采用了视听结合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琵琶女演奏独特的艺术效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生动形象,将全曲推向高潮,随后她收拨一划,戛然而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自神农尝百草而开创草药治病先河,中医药发展至今,其历史可谓( )。这样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及文明,为世界医学史所罕见。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是古丝绸之路上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伴随早期的商贸活动在沿线国家( ),并以不同形态成为沿线民众共享共建的卫生健康资源。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从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因而出现了中西汇通,中医药学走向了现代化。中医药始终( )着国人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突发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辩证论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人、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特点调整治疗策略,一人一方量身订制,更关注体质的个体差异,因而抗击疾病更为( )。同时,中医药“上工治未病”理论,主张相应人群早期干预, ① 主要用中药汤剂积极防治,以期提高人体免疫力,阻断病情发展。面对疫情肆虐致病患骤增的局面,治疗可有区别对待。 ② 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医药协同西医救治,退热速度更快、更能起到减轻肺部炎症渗出、减少脏器损害、减少激素用量等作用。 ③ 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中医药优势体现为可明显改善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截断病势,控制病情进展,延缓或阻断患者进展至重症。 ④ 中医药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国内外民众广泛认可,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波谲云诡 落地生根 守护 精确 B.波谲云诡 开花结果 维系 精确
C.波澜壮阔 落地生根 守护 精准 D.波澜壮阔 开花结果 维系 精准
18.把下面的语句补写在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采取早期干预的办法。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从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探索,中医药学走向了现代化。
B.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到结合,开始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遂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探索,中医药学正在走向现代化。
C.在经历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结合之后,开始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养料,就出现了中西汇通,中医药学因此走向了现代化。
D.经历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到后来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养料,遂出现中西汇通的探索,中医药学正走向现代化。
20.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为对答语,其中有两处不合语境、不得体,请选出并作修改。(6分)
①一日本太太对到访的李教授夫妇说:“先生太太举止文雅,不像中国人,像我们日本人。”李夫人说:“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山川异域文明同源,中国文明曾哺育日本。”
②主考官接过女大学生递上的自荐书,看看她说:“哇塞,你身高有一米七吧?穿上高跟鞋的话比我高出半个头啦。”女生想活跃气氛,笑着说:“别悲观,浓缩的都是精品嘛!”
③男主持人问选美被选中的小姐:“你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的?”她答道:“什么样子?反正不是你这个样子。”主持人向小姐深鞠一躬说:“太好了,你这么说是我的荣幸。”
④老教授病愈出院开心地对多日照顾他的实习医生也是他的学生小李说:“多亏你忙前忙后,我这病才好得快!”小李说:“老师高寿,身体硬朗,我真高兴呀,欢迎您再来!”
21.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和图片,根据要求答题。(5分)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有关科研人员沿既定技术路线稳步推进疫苗攻关工作。第一步,从患者身体中提取病毒样本。第二步,分离病毒,制成疫苗。这一步,核酸和病毒载体类疫苗要通过对病毒基因测序,找到关键靶点,将蛋白或它的某一部分制成候选疫苗。第三步,动物实验。分两步,首先为试验动物注射疫苗并进行相关实验;过关后,还要做动物保护试验等。第四步,在确保工艺可控、质量稳定及安全有效后,可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开展临床试验。完成上述四个阶段,疫苗才可以申请生产许可证,经过国家审批、批量生产、抽样检查等程序,才能正式生产上市。

(1)给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判断图片为哪个阶段的配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处春秋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宣扬正道,其志不移,他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为收复中原失地,南宋将领岳飞出生入死大小百余战,精忠报国,他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朝鲜战争爆发,为保家卫国,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作战,壮烈牺牲。参军前,他不顾劝阻,说:“谁叫我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我不去谁还去!”
今年面对重大疫情,全国各地医务人员请战,他们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求奔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我中华从来不缺国有危难而锐身自认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爱者。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时评。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