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山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强基模拟训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0-05-08
语文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而确定水稻的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错误,原文说的是中国研究人员“得出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假说”,“假说”并不是确定结论。
2.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也不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错误,材料一说的是“不宜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恢复了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错误,材料三只说中国研究人员“要求恢复使用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并未说结果如何。
4. 【答案】①日本学者“印度型”“日本型”的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水稻的籼、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
②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进行的,水稻的推广种植是由中国传到其他国家的。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题干信息,然后回到材料中去寻找相关信息。“中国要夺回对水稻命名的话语权”相关的内容出现在材料三第二段,其后就是关于日本学者命名的介绍、中国研究人员的观点。那么分析原因就要明确中国研究人员的观点“这种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得出答案。另外,一定不能遗漏“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一信息。
5.答案《科技日报》侧重报道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领先世界,并分析了原因;《经济日报》侧重报道中国主导国际16家单位共同完成“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成果及其意义;《光明日报》侧重报道中国研究人员从基因和化石两方面探寻水稻起源。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需要概括每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材料一指出中国的水稻研究领先世界,并用较多篇幅对“中国的水稻研究是如何走向卓越”进行分析,可见《科技日报》侧重报道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领先世界的事实及其原因。材料二第一段介绍新闻事实,第二段介绍意义,侧重报道的是中国主导国际16家单位共同完成“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成果及其意义。材料三主要介绍了中国研究人员在基因和化石两方面的研究,侧重报道的是中国研究人员从基因和化石两方面探寻水稻起源。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侧面反映了街灯不复存在的残酷事实及三爷悲痛、绝望的心情。”错误,三爷悲痛、绝望的心情通过“呆若木鸡”的神态描写,是正面反映。
7.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的艺术特色的能力。“意在表现‘我’回老家送三爷的决心”错误,意在表明对三爷突然离世的意外和对三爷的怀念,从而坚定回家的决心。
8. 【答案】①忠于职守。三爷几十年如一日地挂街灯,视街灯为儿女,得知不再需要自己挂街灯而晕倒病逝。
②充满爱心,急人之难。三爷顶着凛冽的寒风,背接生婆到“我”家。
③不愿劳烦他人。三爷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便亲自做白灯笼和搭设冥床,也不愿意麻烦别人收拾自己的冥床。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抓住人物的言行,结合相关的具体事件,然后进行提炼概括。三爷挂街灯三十几年,视街灯为儿女,当得知不再需要自己挂街灯而晕倒病逝,体现了三爷忠于职守;三爷顶着凛冽的寒风,背着接生婆,一步一挪走向“我”家,体现了三爷充满爱心,急人之难;三爷亲自做白灯笼,搭设冥床,并用胶带封上吐血的嘴,体现了三爷的自立,不愿给别人带来麻烦。
9. 【答案】①“街灯”是小说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三爷虽耳聋,但他富有爱心,默默奉献,“街灯不语”象征了三爷的高尚品质;
③人要像街灯一样,默默传送光明和温暖,“街灯不语”形象而含蓄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进而表达主题的,因此作答本题也应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进行思考。从情节上考虑,小说主要讲的是三爷和街灯的故事,“街灯”是小说的重要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从人物形象塑造上考虑,街灯为人们送去光明和温暖,却默默无语,这正象征了耳聋的三爷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从主题表达上考虑,街灯默默传送光明和温暖,这正是作者所推崇的价值观,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何跪之有”是宾语前置,意为“(对王敦)有什么要下跪的”,句意完整,不可断开,可排除A、C两项。“意气自若”意为“神情如故”,句意完整,“殊无”是“完全没有”的意思,“殊无惧容”是说“毫无惧色”,句意完整,故“殊无惧容”前应断开,可排除D项。选B.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然视其左右”中的“左右”意为“左边右边”或“四周”。
12.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王彬感到十分痛恨”错。原文“深以为恨”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
13. 【答案】(1 )王彬生气地数落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害忠诚善良的人,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灾祸殃及家族。
(2)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4.【答案】王应认为王彬在王敦强盛的时候,能够有不同的意见,一般人比不上。另外,王彬目睹过衰败困苦,一定会对他们产生怜悯恻隐之心。王舒则墨守成规,不会超越常规做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根据文中“此乃所以宜往也。意外行事”,即可概括出答案。
15.【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过起了隐居生活”错误,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理解有误,从词中来看,“千岩高卧”三句,前两句虚写自己退隐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归隐的意向。”
而非“过起了隐居生活”之意。故选D。
16. 【答案】第一问:①对比。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人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②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
第二问:通过对友人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希冀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在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解析】题干是“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明确了答题范围下片。第一问:暗考表达技巧。首先词下片的内容:
下片主要写朱景参春风得意,与自己的归隐生活作比,字里行间又希望朱景参在得意时不要忘了老朋友,暗示了词人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心情。可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人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再从词句“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可分析出这是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的作用效果。第二问: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要结合下片词句具体分析,所言尽是将来的事情,是酒酣耳热时朋友问的互相戏谑之言。“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这种“苟富贵,勿相忘”式的戏谑之言,出自词人口中别具深意。结合词人自身,观其一生,他并不是一个轻易言败的人,对此调笑之言,读者不必过于当真。虽属戏谑之言,我们却看到了朋友之间毫无芥蒂的豪爽的相处,同时也使得这首词具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字里行间又希望朱景参在得意时不要忘了老朋友,暗示了词人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心情。还要注意联系上片内容分析,故可得出情感:表现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希冀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在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17. 【 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蜉蝣、渺、沧、粟、鹤、猱、攀援、烂柯的写法。答好识记类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在真正理解原文语意和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书写时还要注意字体正确。
《赤壁赋》名句积累:
1.《赤壁赋》交代游赏时间、人物、方式和地点的是: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作者听任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的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作者写泛舟赤壁,如同架风飞行,飘然欲仙的语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4.抒发作者思君主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的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5.运用一系列比喻形容洞箫声,描写听者感受的语句是: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6.侧面描写箫声悲凉的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答案】A
【解析】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如火如茶: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19. 【答案】 D
【解析】“疮痍”与“创伤”重复,排除A;句序不当,排除A、B;“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排除C。
20. 【答案】C
【解析】利用句式的一致性,排除B、D;“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排除A、D。
21. 【答案】(1)血压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2)高血压患者是否可以停止服药呢;
(3)夏季高血压患者不能擅自停药(或:夏季高血压患者仍要继续服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第①空,从上文的“人体血管相对扩张”,和下文的“冬季。血压通常会有明显升高”可知,这里可以填写“血压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第②空,是一个问句,从下文的“专家提醒”可知,这里问的是“高血压患者是否可以停止服药呢”。第③空,由上文“夏夜间血压升高”可知,这里可以填写“夏季高血压患者不能擅自停药”,主观性试题,答案不要求唯一, 符合语境即可。
22. 【答案】①社会性(答“副文化”“亚文化”亦可)
②平民性
③动态性(或可变性)
④两面性
【解析】此题要从文段中找出能代表草根文化的关键性词,然后进行概括。如“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关键词:
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可以概括为:社会性;“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可以概括为平民性;“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可以概括为动态性;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根据补充和冲击,可以概括为两面性。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