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0-05-26
参考答案
1.C 【解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朱熹的肯定”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可见朱熹阐述的是陶诗的风格特点,而不是创作态度。B项,“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可见“全都明白如话”指称的是所举例证而非其所有的诗,选项以偏概全。D项,“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于文无据。
2. B 【解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B项,“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五段说“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可见文中举出《杂诗》十二首是为证明陶渊明技巧高超,不露痕迹,诗歌纯熟自然。
3. A 【解析】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错误,第一段说“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选项中“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与陶渊明“不存祈誉之心”“无心于非誉”的心境不符。
4. D 这说明老周“文化水平不低”理解不当,因为引用谚语与文化水平无关。
5. ①侯乡长曾说: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由此可知侯乡长已经有了让大家致富的方向。②老周想让侯乡长弄点资金,小吴把乡里没有资金的情况讲了出来。③当大家对侯乡长要修路表示怀疑时,侯乡长却说他有办法。④侯乡长关于搞什么项目的回答及不让老周告诉村民的表现等都是有意为之。⑤当村民都种果树时他却对老周说没事村民只是做样子,坚持不下去其实是欲擒故纵。⑥等大车小车来拉水果时,侯乡长看到后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任答3点即给满分)
6.①突出人物形象。用老周的“糊涂”与侯乡长的“精明”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侯乡长这个人物形象。②揭示主题。通过老周的表现揭示了谜底,赞扬了侯乡长这样真心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③故事戛然而止,引人思考,耐人寻味。通过老周的表现,会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老周会这样。(每点2分)
7.C(C项中应去掉“东风二号”)
8.D(A项“自1952年他进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后”错,应是“1956年8月调任北京参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后,B独立研制”错,应是“仿制”,C“1958年开始负责研制‘东方红一号’”错.1958年只是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而任新民只负责“长征一号”)
9.①1986年到1990年研制和发射成功的通信卫星,为我国的电视、广播、电教、通信、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②1990年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阅满完成了发射任务,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每点2分)
10、D
11、A(“蛮”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2、B(“委婉表达了效忠于梁之心”陈述不妥)
13、翻译参考:
⑴不久,(史宁)被授于南郢州刺史,等到贺拔胜任大行台时,(他)上表举荐史宁做大都督。(“寻”不久,1分;“除”表被动,授予官职,1分;“及”等到,1分;“表”上书推荐,1分;句意通顺1分。)
⑵史宁说:“朱异既然被梁国的皇帝(梁武帝)信任,那么请允许我前去见他。”贺拔胜同意了他的提议。(“为…所”表被动,1分;“请”表请求,1分;“然”表赞同,同意,认为……正确,1分;“言”提议或者建议,说的话,1分;句意通顺,1分)
译文参考:
史宁字永和,建康表氏人。史宁少年时立下战功,授别将。升任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皇宫。随即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衔。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时,史宁以原来官职任贺拔胜的军司,率领步兵、骑兵一千人,跟随贺拔胜赴任。当时荆蛮动乱,通向三鸦的道路被截断,史宁担任先锋,扫平道路。他趁机安抚蛮族部众,使他们迅速归附,并租来一千五百匹马供应军队。不久,(史宁)被授予南郢州刺史。等到贺拔胜任大行台时,(他)上表举荐史宁为大都督。
魏孝武帝西迁,东魏派侯景率军侵犯荆州,史宁随贺拔胜投奔梁国。梁武帝把史宁领到香磴前,对他说:“看你的风度仪表,终会富贵,我一定让你衣锦还乡。”史宁答道:“微臣世代承蒙魏国大恩,位至将军,天下动乱,我朝覆亡,我不能向逆贼称臣,幸而能在这里休息。倘若能公开下诏,则微臣实感无限欣慰。”说着泪流满面,梁武帝也为之感动。在梁国二年,贺拔胜与史宁秘密商议回去的办法。史宁说:“朱异既然被梁主所信任,那么请允许我去见他。”贺拔胜同意了他的建议。史宁就去见朱异,说明情谊相合,委婉提出思归之意,言词文雅周到。朱异也为之叹息伤感,对史宁说:“思乡之念,怎能忘怀?我一定为你上奏,满足你的愿望。”不久,梁主果然允许贺拔胜等人回国。
大统二年(536),史宁从梁国返回京师,晋封侯爵,食邑增加三百户。又过了很久,升任车骑将军、代理泾州事务。当时,贼帅莫折后炽抢劫居民,史宁率领州兵,与代理原州刺史李贤将其打败。(史宁)转任通直散骑常侍、东义州刺史。十二年,(史宁)转任凉州刺史。史宁尚未到任,前任刺史宇文仲和据州叛乱。诏命独孤信率军与史宁讨伐,史宁先到凉州,说明利害,城中官民都相继归附。宇文仲和仍据城固守,不久也被攻克。(史宁)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凉西凉二州诸军事、散骑常侍、凉州刺史等衔。十五年,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晋封公爵。
孝闵帝登基,(史宁)被授予小司徒,出任荆、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镇防诸军事、荆州刺史。史宁有见识,善谋划,熟悉用兵的权谋,临敌指挥,都一如他预先的谋略,在当时名望很高。等到在荆州任职时,(史宁)奢侈放纵,贪婪昏昧,不整治法令制度。有一次外出,有人控诉州佐犯法,史宁就把此人交给那个州佐治罪。从此,有事者不敢再说话,在西州史宁名望大损。保定三年(563),在荆州去世。谥号为“烈”。
14. B(“突出王郎中寻才爱才心切”分析错误,从“竹林欢”“宦情阑”可知来访是叙友情)
15.“俗吏闲居少,同人会面难”写出诗人工作繁忙,无法拜访朋友,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们的歉意;(2分)“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表达了诗人陪着王郎中寻访朋友的欢快心情;(2分)“间聊共酌,莫使宦情阑”写诗人和朋友在酒坛间饮酒,这种欢乐让自己做官的志趣都少了许多,抒发了作者对孔征君隐居生活的喜爱,羡慕之情。(2分)
16.(1)不尽长江滚滚来(2)信誓旦旦,反是不思(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4)夕揽洲之宿莽
17东台一中(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但寒烟、芳草凝绿
17新丰中学(1)以手抚膺坐长叹(2)梦啼妆泪红阑干(3)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4)山长水阔知何处
18.C(“无一例外”,没有一件可以除外,没有可以排除在外的。“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两个成语均适合语境。“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根据语境“考前却有着少见的轻松,安安稳稳睡”可知,应选“按部就班”。“刻骨铭心”,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肝肠寸断”,形容非常悲痛。根据“痛苦煎熬的回忆”可知,语境陈述的是一种记忆,故应用“刻骨铭心”。“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如出一辙”,形容事情非常相像。根据“这种稳健和连续,足以让我们断定,若干年后,当千禧宝宝考生回忆起2018年的高考,也依然”中“稳健和连续”“也依然”的提示,应用“大同小异”。古选C。)
19.D (A项,不仅语气突兀,而且“都值得回忆”与上段文末的“考前却有着少见的轻松”“我们准备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天,可这一天就跟平常的模拟考试没什么区别”所体现出来的淡定从容语境不相吻合,与后文的“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相抵触。B项,“都那么丰富多彩,令人难忘”与“痛苦煎熬的回忆,却大多源自与高考和学习无甚必然关联的其他事情”格格不入,与“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矛盾。C项,“也并非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与前后语境陈述内容脱节。故答案选D项。)
20.B (A项,搭配不当,“保持”“心灵”搭配不当,应为“保持心灵的平静”;C项,语序不当,“行稳致远、扬长避短”语序不当,应为“扬长避短、行稳致远”;D项,不合逻辑,“佛系迎考”与“苦不自知”错位,不合逻辑,应颠倒两者次序。故选B。)
21.(3分)C
22.语义重复的两处是:
(1)“实属是”改为“实属”或“是”
(2) “抽出时间拨冗”改为“抽出时间”或“拨冗”
词语运用不够得体的三处是:
(1)“家父家母”改为“家长(您)”
(2)“惠赠”改为“敬赠”
(3)“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谢”
23. (60分)请参考高考作文评分准则。
1.C 【解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朱熹的肯定”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可见朱熹阐述的是陶诗的风格特点,而不是创作态度。B项,“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可见“全都明白如话”指称的是所举例证而非其所有的诗,选项以偏概全。D项,“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于文无据。
2. B 【解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B项,“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五段说“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可见文中举出《杂诗》十二首是为证明陶渊明技巧高超,不露痕迹,诗歌纯熟自然。
3. A 【解析】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错误,第一段说“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选项中“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与陶渊明“不存祈誉之心”“无心于非誉”的心境不符。
4. D 这说明老周“文化水平不低”理解不当,因为引用谚语与文化水平无关。
5. ①侯乡长曾说: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由此可知侯乡长已经有了让大家致富的方向。②老周想让侯乡长弄点资金,小吴把乡里没有资金的情况讲了出来。③当大家对侯乡长要修路表示怀疑时,侯乡长却说他有办法。④侯乡长关于搞什么项目的回答及不让老周告诉村民的表现等都是有意为之。⑤当村民都种果树时他却对老周说没事村民只是做样子,坚持不下去其实是欲擒故纵。⑥等大车小车来拉水果时,侯乡长看到后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任答3点即给满分)
6.①突出人物形象。用老周的“糊涂”与侯乡长的“精明”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侯乡长这个人物形象。②揭示主题。通过老周的表现揭示了谜底,赞扬了侯乡长这样真心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③故事戛然而止,引人思考,耐人寻味。通过老周的表现,会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老周会这样。(每点2分)
7.C(C项中应去掉“东风二号”)
8.D(A项“自1952年他进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后”错,应是“1956年8月调任北京参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后,B独立研制”错,应是“仿制”,C“1958年开始负责研制‘东方红一号’”错.1958年只是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而任新民只负责“长征一号”)
9.①1986年到1990年研制和发射成功的通信卫星,为我国的电视、广播、电教、通信、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②1990年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阅满完成了发射任务,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每点2分)
10、D
11、A(“蛮”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2、B(“委婉表达了效忠于梁之心”陈述不妥)
13、翻译参考:
⑴不久,(史宁)被授于南郢州刺史,等到贺拔胜任大行台时,(他)上表举荐史宁做大都督。(“寻”不久,1分;“除”表被动,授予官职,1分;“及”等到,1分;“表”上书推荐,1分;句意通顺1分。)
⑵史宁说:“朱异既然被梁国的皇帝(梁武帝)信任,那么请允许我前去见他。”贺拔胜同意了他的提议。(“为…所”表被动,1分;“请”表请求,1分;“然”表赞同,同意,认为……正确,1分;“言”提议或者建议,说的话,1分;句意通顺,1分)
译文参考:
史宁字永和,建康表氏人。史宁少年时立下战功,授别将。升任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皇宫。随即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衔。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时,史宁以原来官职任贺拔胜的军司,率领步兵、骑兵一千人,跟随贺拔胜赴任。当时荆蛮动乱,通向三鸦的道路被截断,史宁担任先锋,扫平道路。他趁机安抚蛮族部众,使他们迅速归附,并租来一千五百匹马供应军队。不久,(史宁)被授予南郢州刺史。等到贺拔胜任大行台时,(他)上表举荐史宁为大都督。
魏孝武帝西迁,东魏派侯景率军侵犯荆州,史宁随贺拔胜投奔梁国。梁武帝把史宁领到香磴前,对他说:“看你的风度仪表,终会富贵,我一定让你衣锦还乡。”史宁答道:“微臣世代承蒙魏国大恩,位至将军,天下动乱,我朝覆亡,我不能向逆贼称臣,幸而能在这里休息。倘若能公开下诏,则微臣实感无限欣慰。”说着泪流满面,梁武帝也为之感动。在梁国二年,贺拔胜与史宁秘密商议回去的办法。史宁说:“朱异既然被梁主所信任,那么请允许我去见他。”贺拔胜同意了他的建议。史宁就去见朱异,说明情谊相合,委婉提出思归之意,言词文雅周到。朱异也为之叹息伤感,对史宁说:“思乡之念,怎能忘怀?我一定为你上奏,满足你的愿望。”不久,梁主果然允许贺拔胜等人回国。
大统二年(536),史宁从梁国返回京师,晋封侯爵,食邑增加三百户。又过了很久,升任车骑将军、代理泾州事务。当时,贼帅莫折后炽抢劫居民,史宁率领州兵,与代理原州刺史李贤将其打败。(史宁)转任通直散骑常侍、东义州刺史。十二年,(史宁)转任凉州刺史。史宁尚未到任,前任刺史宇文仲和据州叛乱。诏命独孤信率军与史宁讨伐,史宁先到凉州,说明利害,城中官民都相继归附。宇文仲和仍据城固守,不久也被攻克。(史宁)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凉西凉二州诸军事、散骑常侍、凉州刺史等衔。十五年,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晋封公爵。
孝闵帝登基,(史宁)被授予小司徒,出任荆、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镇防诸军事、荆州刺史。史宁有见识,善谋划,熟悉用兵的权谋,临敌指挥,都一如他预先的谋略,在当时名望很高。等到在荆州任职时,(史宁)奢侈放纵,贪婪昏昧,不整治法令制度。有一次外出,有人控诉州佐犯法,史宁就把此人交给那个州佐治罪。从此,有事者不敢再说话,在西州史宁名望大损。保定三年(563),在荆州去世。谥号为“烈”。
14. B(“突出王郎中寻才爱才心切”分析错误,从“竹林欢”“宦情阑”可知来访是叙友情)
15.“俗吏闲居少,同人会面难”写出诗人工作繁忙,无法拜访朋友,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们的歉意;(2分)“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表达了诗人陪着王郎中寻访朋友的欢快心情;(2分)“间聊共酌,莫使宦情阑”写诗人和朋友在酒坛间饮酒,这种欢乐让自己做官的志趣都少了许多,抒发了作者对孔征君隐居生活的喜爱,羡慕之情。(2分)
16.(1)不尽长江滚滚来(2)信誓旦旦,反是不思(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4)夕揽洲之宿莽
17东台一中(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但寒烟、芳草凝绿
17新丰中学(1)以手抚膺坐长叹(2)梦啼妆泪红阑干(3)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4)山长水阔知何处
18.C(“无一例外”,没有一件可以除外,没有可以排除在外的。“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两个成语均适合语境。“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根据语境“考前却有着少见的轻松,安安稳稳睡”可知,应选“按部就班”。“刻骨铭心”,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肝肠寸断”,形容非常悲痛。根据“痛苦煎熬的回忆”可知,语境陈述的是一种记忆,故应用“刻骨铭心”。“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如出一辙”,形容事情非常相像。根据“这种稳健和连续,足以让我们断定,若干年后,当千禧宝宝考生回忆起2018年的高考,也依然”中“稳健和连续”“也依然”的提示,应用“大同小异”。古选C。)
19.D (A项,不仅语气突兀,而且“都值得回忆”与上段文末的“考前却有着少见的轻松”“我们准备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天,可这一天就跟平常的模拟考试没什么区别”所体现出来的淡定从容语境不相吻合,与后文的“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相抵触。B项,“都那么丰富多彩,令人难忘”与“痛苦煎熬的回忆,却大多源自与高考和学习无甚必然关联的其他事情”格格不入,与“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矛盾。C项,“也并非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与前后语境陈述内容脱节。故答案选D项。)
20.B (A项,搭配不当,“保持”“心灵”搭配不当,应为“保持心灵的平静”;C项,语序不当,“行稳致远、扬长避短”语序不当,应为“扬长避短、行稳致远”;D项,不合逻辑,“佛系迎考”与“苦不自知”错位,不合逻辑,应颠倒两者次序。故选B。)
21.(3分)C
22.语义重复的两处是:
(1)“实属是”改为“实属”或“是”
(2) “抽出时间拨冗”改为“抽出时间”或“拨冗”
词语运用不够得体的三处是:
(1)“家父家母”改为“家长(您)”
(2)“惠赠”改为“敬赠”
(3)“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谢”
23. (60分)请参考高考作文评分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