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0-05-28
2019~2020学年度衡水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D 解析:A.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B.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C.“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太过绝对。
2.B 解析:“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3.D 解析:“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表述错误,以偏概全。
4. B    5. B   
6. ①形式上:英国在家族范围内以家族为单位举行,更具个性特征;中国以学校集体活动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答“‘成人礼’宣誓环节,中国是对国旗宣誓,英国是对祖先和家族宣誓”亦可给分)②内容上: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强调公民意识、 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中‘成人礼’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
A项,题干中“这两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至今”错误,从材料中第一段内容“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可分析出,选项错误。
C项,题干中“中国学生的爱心意识、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怀得到明显增强”错误,材料三表格中的一项——敬爱老师,并没有得到明显增强,故选项错误。
D项,题干中“都有宣誓环节”错误,材料二表明英国“成人礼”并不一定都宣誓,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并且题干中“前者高于后者”错误,因宣誓对象不同,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说法。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并且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紧随其后的是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错误,材料一原文中说的是“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浙江省于2000年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其他地方是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选项中“紧随其后”一说错误。
故选B。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仔细审题,明确问题方向,然后确定答题范围,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归纳,分点概括。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当代中英两国的“成人礼”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有哪些不同。回答时注意分为“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形式是指某物的样子和构造,区别于该物构成的材料,即为事物的外形。也有指办事的方法。形式上的不同,可从材料二与材料四分析,从英国“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中国“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从而分析可得:英国在家族范围内以家族为单位举行,更具个性特征;中国以学校集体活动 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答“‘成人礼’宣誓环节,中国是对国旗宣誓,英国是对祖先和家族宣誓”)。内容上的不同,从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英国“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中国“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从而分析可得: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强调公民意识、 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
7。B
8。答案:①让荣嫂自述其故事,选取的事件多为家长里短,且有无序性,口吻带有农村妇女特色,使叙述更具有真实感;②采用对话形式,使小说叙述更集中;③故事的叙述中不断插入对荣嫂的心理活动及心情的描写,强化她对丈夫的记挂和一人承担家中事务的艰辛;④荣嫂的絮叨讲述与卧云居士的简练概括形成对比,富有艺术张力,反衬荣嫂的深情。
9。答案:①交代了这封信的结局——无人领取,照应荣嫂写信时的深情、期待和上文的“满怀温暖”,表现荣嫂的悲剧命运。②亚荣在香港的真实生存境况与荣嫂上文的想象形成对比,表现出荣嫂期待的虚幻性,深化读者对荣嫂的同情。③不交代亚荣最终的去向,给出两种可能性,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④无论亚荣是哪种命运,对荣嫂和亚荣一家而言都是悲剧,强化小说的悲剧色彩和悲悯情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D  解析: “不幸”是“修”的谓语,不是“不幸生”,其后断,排除AC;“自誓”是“守节”后置的状语,其后断,排除B.译: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11.B  解析:“戌”为地支的第十一位。
12.D  解析:“其由江南望族变为贫贱之家,为了凸显其高风亮节的形象”错误,原文“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江南望族是指郑氏家族,欧阳修母亲原来的娘家;贫贱之家是凸显其俭约持家形象,凸显其高风亮节形象过于笼统。
13.答案:(1)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不及、事、姑、能养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查阅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夜、烛、治、废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唉!我的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儿子修才能够在墓道上立碑,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因此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屋、一垄地来庇护我们,作为生活的依托,我依靠什么而能够坚守节操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查阅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何况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因此我就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的后代。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
    先父年幼丧父,努力读书。咸平三年考中进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做过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岗。太夫人姓郑,她的父亲名讳是德仪,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俭约、仁爱又有礼仪教养,起初诰封为福昌县太君,进封为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从我们家渐渐衰弱以后,她就以俭约的原则持家,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许花费过多,她说:“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难。”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说:“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自从先父崇公死后二十年,修才得到朝廷的俸禄来奉养太夫人。这时候太夫人因病逝世于官府中,享年七十二岁。再过了八年,修以没有才能的人竟出任副枢密使。
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欧阳修立表。
14.【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中间两联均为写景”表达不正确。“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是写景,“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则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表述错误。
15.【答案】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思融于诗境:首联一果一因,语气连贯,因 “未见花”而“疑“春风不到,写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1分)颔联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既状难写之景,也抒不尽之意。(1分)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1分)尾联写见过冠绝天下的洛阳牡丹,就不须嗟叹山城野花晚开了。(1分)全诗结构巧妙,脉络清晰,由感伤而自我开解,并最终达到理性的认识,以乐观旷达收结。(1分)含失意之情却不一味消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的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宋诗的理趣之美。(1分)(一联一析,各1分,能概括出诗人的感情变化,体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的,意思对即可得分)
【解析】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
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16. (1)不与秦塞通人烟     天梯石栈相钩连
(2)犹有所待者也       而御六气之辩
(3)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每空1分)
 
17.(3分)D(谈虎色变:比喻只要提到可怕的事情,紧张的连脸色都变了。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唏嘘不已:伤心地哭泣难以自止。木已成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能改变。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 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号入座:比喻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也比喻把某人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联系起来。)
18.(3分)B(“呈现”需带宾语中心词“特点”。“近期”时间定语放在数量定语前--领属+时间处所+数量+怎样的+性质类别)
19. C(3分)
(文中破折号后是标示注释内容;A话语的间隔;B表示插说;D表示总结)
20.参考答案:图标由圆形、红色、英文、八卦、葫芦、火、数字、汉字构成。
①英语表明是武汉火神山医院。英文和数字的组合,表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立于2020年1月23日。八卦象征万象。
②葫芦里面的古汉字,山,葫芦外面是火。代表火神山医院。
③十字代表医院。
④葫芦谐音“福禄”, ,有驱邪避灾,护佑人类吉祥如意之意。
⑤红色底色代表我们攻克新冠肺炎的决心和热血。
⑥圆形象征圆满。
⑦山在八卦中代表艮卦,有阻止降服的意思。火元素的出现五行之中肺属金,那么肺炎就是邪金。金怕火克,寓意火神山医院能把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治好。葫芦口有连贯八卦的线纹,象征葫芦包含火山八卦。武汉火神山医院是一座大熔炉。
火神山医院图形颇具我国传统文化深意,体现了我们战胜新冠肺炎的勇气。
21.发明出萤光灯   但比荧火虫的发光率差得远   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
22. 这是一道有很大内涵的漂亮的作文题。
第一,此题信息量大。面对举国抗疫、全球抗疫的历史事件,这
则作文材料涉及了其中最重要的方方面面,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体制的多种内涵。
第二,写作的思辨性强。考生需要从材料中的若干核心词语中任选三个加以组合,并形成一个集中的主题。这对考生的构思立意是一个小小的考验。
第三,文体涉及多。学生自主选择的文体涉及到了多种文体,其实也就是考察了我们平时所训练的议论文、散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文学性和实用性文体。
综上所述,此题的包容性很强,涵盖面很广。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2020年高考真的考到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历史事件的话,无论作文题怎样命题,都无法超越这道作文题的涵盖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真可以让学生就这一道作文题反复练一练。
针对这道作文题,我们也可以提几点训练建议。
一是围绕上述所有核心词,各搜集两三则准确典型的事例、名言。
二是就上述核心词,进行任意组合训练。因为这场伟大的抗疫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任何核心词都是关联在一起的,都是不能割裂的。当然,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主题来加以统帅、组合。
三是要熟练掌握各类文体的写作规范要求。要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格式和文体风格。
四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体认真写至少三次,并加以精心地打磨、修改,使之成为最满意的文章。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