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2020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0-06-06
参考答案
1.D 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错误,原文只有第二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B项,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此处扩大了范围。C项,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资源的范围缩小了,还应包括“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
2.C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3.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于文无据。
4.D “共享经济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因此具有真正的活力”错误,选项对共享经济具有真正活力的原因概括不全,材料二说的是“共享经济真正的活力,不仅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更源于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可见应该有两个原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
5.A “共建实现之后才能实现共享”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可见二者并非先后顺序。
6. ①树立全民共享与渐进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②统筹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③共同治理,形成合力,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团体共同构建良性治理环境。(每答出一点得两分)
7. C “这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分析错误。原文“55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是对鲁迅先生壮年去世的惋惜,作者写鲁迅先生的遗嘱是为了表现鲁迅的温柔是有棱角的。
8. ①对许广平爱情的温柔;②讲求情趣尤其是衣着,美学等的时尚;③孩子般可爱而顽劣的天性;④自成方圆有棱角。是非恩怨分明。(答出三点即可)
9. ①“我”结束回忆。回到现实,此时的“我”对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又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和理解,丰富了鲁迅在读者中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②与开头相呼应,“我”是在春天的芬芳中拉开了对温柔的鲁迅先生回忆的序幕。结尾时又写春天正在画中,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10.B。 由文意知,“所谓功臣”意思完整,排除A、D;文章涉及汉朝刘氏天下,故“王刘氏”的划分不对,据此排除C。
11.D。 “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12.D。 “袁盎拉慎夫人人坐”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
13.(1)不久绛侯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
(望:怨恨,而通尔,谢:谢罪,各一分,大意两分)
(2)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子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现在汉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臣:我,今:现在,奈何:为什么,各一分,大意两分)
14. D “暗示了秋天夜晚气温由凉到寒”的分析是错误的。结合注释内容“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路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分析可知,肠断寒猿,是形容极度悲伤的。
15. 描绘了一个思妇的形象。秋夜天凉,思妇刚入梦就醒了,想梦见对方的愿望落空了,她再也无法入睡。半夜过后,只听到雨打梧桐叶的声音,这正是思念对方的时候,即使寒猿肠断,也远不如这相思之苦。没有见面的机会,只好写此诗寄给对方。表现了思妇与所思念之人无法见面的痛苦的心情与难以排遣的愁思。
16、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7.A 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高瞻远瞩”侧重强调看问题的高度,常作状语和定语;“远见卓识”侧重看问题的深度,常作主语、宾语。故选“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形容战斗、竞赛或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大展拳脚: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摩拳擦掌”侧重事前振奋状态,“大展拳脚”侧重事中发挥才智。故选“摩拳擦掌”。初露雏形:事物刚刚显露出初步的规模或形式,还未定型。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根据使用对象,故选“初露雏形”。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出现。星罗棋布:形容多而密集。根据语境,故选“雨后春笋”。
18.B 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再说空间——“连接中外”,可排除A、C两项;后面的两句中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应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可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A项,不合逻辑,中途易辙。B项,表意不明,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D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20. 参考答案:
①变色龙舌头用高黏性捕获猎物的机制
②解释变色龙的捕食能力
③唾液的高黏性
21. 绝大多数受访者坦言自己与父母之间经常或偶尔报喜不报忧;这个现象究竟是孩子对父母还是父母对孩子更多,不同家庭表现有差异;但其原因大多是为对方考虑(或怕对方担心)。(报道说了三层意思,一是现象普遍,二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双向都存在,三是原因分析。每点表述各1分,符合语言要求2分。)
22参考立意:
①放下沉重的书包,远离虚拟“朋友圈”,回归现实生活,找回“逝去”的童趣。②时代在变化,生活在改善,但童年的乐趣是不变的,我们需要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童年。
③通讯科技的发展,让童年不再封闭,孩子之间的交往变得便捷丰富,但要警惕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④风物长宜放眼量。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好好去适应,用心去寻找属于这一代人的快乐和精彩。
⑤三代人的生活,从有形的圈子到无形的圈子,从自然随性的生活到与科技紧紧相连的生活,昭示着时代的变迁。
参考译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他的父亲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目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不久绛侯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因为不只一次地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中伤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侍从骑士,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毁谤的话不起作用。”汉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道:“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子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现在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笑着让赵同下去,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皇上也发怒,站起身来,回到内室。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区别,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厚厚地赏赐她。陛下以为是为了慎夫人,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看见过‘人彘’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
1.D 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错误,原文只有第二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B项,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此处扩大了范围。C项,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资源的范围缩小了,还应包括“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
2.C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3.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于文无据。
4.D “共享经济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因此具有真正的活力”错误,选项对共享经济具有真正活力的原因概括不全,材料二说的是“共享经济真正的活力,不仅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更源于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可见应该有两个原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
5.A “共建实现之后才能实现共享”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可见二者并非先后顺序。
6. ①树立全民共享与渐进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②统筹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③共同治理,形成合力,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团体共同构建良性治理环境。(每答出一点得两分)
7. C “这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分析错误。原文“55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是对鲁迅先生壮年去世的惋惜,作者写鲁迅先生的遗嘱是为了表现鲁迅的温柔是有棱角的。
8. ①对许广平爱情的温柔;②讲求情趣尤其是衣着,美学等的时尚;③孩子般可爱而顽劣的天性;④自成方圆有棱角。是非恩怨分明。(答出三点即可)
9. ①“我”结束回忆。回到现实,此时的“我”对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又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和理解,丰富了鲁迅在读者中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②与开头相呼应,“我”是在春天的芬芳中拉开了对温柔的鲁迅先生回忆的序幕。结尾时又写春天正在画中,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10.B。 由文意知,“所谓功臣”意思完整,排除A、D;文章涉及汉朝刘氏天下,故“王刘氏”的划分不对,据此排除C。
11.D。 “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12.D。 “袁盎拉慎夫人人坐”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
13.(1)不久绛侯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
(望:怨恨,而通尔,谢:谢罪,各一分,大意两分)
(2)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子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现在汉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臣:我,今:现在,奈何:为什么,各一分,大意两分)
14. D “暗示了秋天夜晚气温由凉到寒”的分析是错误的。结合注释内容“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路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分析可知,肠断寒猿,是形容极度悲伤的。
15. 描绘了一个思妇的形象。秋夜天凉,思妇刚入梦就醒了,想梦见对方的愿望落空了,她再也无法入睡。半夜过后,只听到雨打梧桐叶的声音,这正是思念对方的时候,即使寒猿肠断,也远不如这相思之苦。没有见面的机会,只好写此诗寄给对方。表现了思妇与所思念之人无法见面的痛苦的心情与难以排遣的愁思。
16、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7.A 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高瞻远瞩”侧重强调看问题的高度,常作状语和定语;“远见卓识”侧重看问题的深度,常作主语、宾语。故选“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形容战斗、竞赛或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大展拳脚: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摩拳擦掌”侧重事前振奋状态,“大展拳脚”侧重事中发挥才智。故选“摩拳擦掌”。初露雏形:事物刚刚显露出初步的规模或形式,还未定型。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根据使用对象,故选“初露雏形”。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出现。星罗棋布:形容多而密集。根据语境,故选“雨后春笋”。
18.B 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再说空间——“连接中外”,可排除A、C两项;后面的两句中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应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可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A项,不合逻辑,中途易辙。B项,表意不明,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D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20. 参考答案:
①变色龙舌头用高黏性捕获猎物的机制
②解释变色龙的捕食能力
③唾液的高黏性
21. 绝大多数受访者坦言自己与父母之间经常或偶尔报喜不报忧;这个现象究竟是孩子对父母还是父母对孩子更多,不同家庭表现有差异;但其原因大多是为对方考虑(或怕对方担心)。(报道说了三层意思,一是现象普遍,二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双向都存在,三是原因分析。每点表述各1分,符合语言要求2分。)
22参考立意:
①放下沉重的书包,远离虚拟“朋友圈”,回归现实生活,找回“逝去”的童趣。②时代在变化,生活在改善,但童年的乐趣是不变的,我们需要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童年。
③通讯科技的发展,让童年不再封闭,孩子之间的交往变得便捷丰富,但要警惕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④风物长宜放眼量。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好好去适应,用心去寻找属于这一代人的快乐和精彩。
⑤三代人的生活,从有形的圈子到无形的圈子,从自然随性的生活到与科技紧紧相连的生活,昭示着时代的变迁。
参考译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他的父亲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目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不久绛侯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因为不只一次地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中伤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侍从骑士,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毁谤的话不起作用。”汉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道:“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子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现在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笑着让赵同下去,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皇上也发怒,站起身来,回到内室。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区别,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厚厚地赏赐她。陛下以为是为了慎夫人,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看见过‘人彘’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