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0-07-01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黄帝,黄帝于五行为土。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是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意思是通晓经义,考试时以通经的比例来决定等第。B.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古代朔望常行朝谒之礼。C.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孟子》“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中的“三代”亦为此意。
D.致仕:指的是交还官职,辞官回家。一般致仕的年龄是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崇敬科考优异,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后又考中博通坟典科;其后两次对策,分别名列第一和高等,并因此几次得官。
B.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D.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勇于批评并建议停止;他认为国子学的名称与官名都不正规,故而建议修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2)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

【解答】(1)A.“八年”,意思是“大历八年”,“遣祀衡山”意思是“朝廷派遣他祭祀衡山”,“遣祀衡山”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CD;“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意思是“(还)没到而哥舒晃在广州叛乱”,“监察御史惮之”的意思是“监察御史害怕了”。文中意思是哥舒晃在“广州”叛乱,而不是“广州”监察御史。故排除B项。译文:大历八年,朝廷派遣他祭祀衡山,(还)没到而哥舒晃在广州叛乱,监察御史害怕了,请求遥望衡山祭祀就回去,归崇敬表情严肃地说:“有皇帝的命令难道也畏惧吗?”于是前往。故选A。
(2)B.“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表述错误。朔日,应该改为农历每月初一,望日应该改为农历每月十五。故选B。
(3)D.“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表述错误。不是“均被采纳”,建议修改国子学名和官名就“故无施行者”。原文“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故选D。
(4)①“幸陕”,驾临陕地;“极陈”,极力陈说;“生人”,百姓;“疲敝”,困苦穷乏。译文:代宗驾临陕地,召他询问得失,归崇敬极力陈说:“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可以任用。”
②“禀命”,接受王命;“持节”,拿着符节;“宣慰”,宣诏安抚;“称旨”,符合皇帝的旨意;“宠赐缯帛”,受到宠爱并赐予丝绸。译文:田悦、李纳接受王命,他拿着符节宣诏安抚,符合皇帝的旨意,受到宠爱并赐予丝绸,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
答案:
(1)A
(2)B
(3)D
(4)①代宗驾临陕地,召他询问得失,归崇敬极力陈说:“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可以任用。”
②田悦、李纳接受王命,他拿着符节宣诏安抚,符合皇帝的旨意,受到宠爱并赐予丝绸,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
参考译文: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县人。他研究家传礼学,精通多种礼容法则,考中明经科。碰上父亲去世,以孝闻名乡里。调任国子直讲。天宝年间,考中博通坟典科,对策名列第一,升任四门博士。皇帝下诏举荐才能可以治理百里地方的人,再次对策获得优等,授任左拾遗。肃宗暂驻灵武,二次升迁为起居郎、史馆修撰,修撰国史、仪注。因贫穷请求解除官职。不久,桥陵、建陵有事,被召回朝廷参与掌管礼仪典章。代宗驾临陕地,召他询问得失,归崇敬极力陈说:“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可以任用。”当时百官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都上穿褶下着裤,归崇敬批评这种做法,建议说:“三代到汉没有这种制度,隋朝以后,才有穿这种服装的,此事没有考察古制,应当停止。”皇帝下诏同意。当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议说:“唐家是土德,请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第三个月在郊外祭祀天地。”皇帝下诏让礼官儒者一起讨论。归崇敬说:“《礼》以立秋前十八天祭祀黄帝,黄帝在五行中为土德。巨彭祖附会纬候的说法,事情诡怪荒诞不经,不能采用。”他提议的事情都被施行。大历初,充任吊祭册立新罗的使者。海上风大浪高,船几乎被毁坏,众人吃惊,商量用一只小船载他先走以免身死,他回答说:“如今同船的有几十上百人,我怎么忍心独自渡海呢?”一会儿,风停了。此前,出使外国的人都携带很多金帛,用来购买自己没有的东西,归崇敬的行囊里只有衣被,东夷人传颂他清廉的德行。大历八年,朝廷派遣他祭祀衡山,(还)没到而哥舒晃在广州叛乱,监察御史害怕了,请求遥望衡山祭祀就回去,归崇敬表情严肃地说:“有皇帝的命令难道也畏惧吗?”于是前往。皇太子要到国子学举行齿胄礼,归崇敬认为国子学与官名都不正规,于是建议说:“请把国子监作为辟雍省。祭酒、司业的名称,不适合学官。请把祭酒作为太师氏,官位为三品;司业作为左师、右师,官位为四品。”皇帝下诏让尚书省召集百官商议。都认为习惯已久,制度难分辨清楚,国子学不是世官,不能叫做辟雍省、太师氏。大概是害怕变更,所以没有施行。因佐吏发放官钱不实受牵连,被贬为饶州司马。德宗即位,召回,再次授任国子司业,逐渐升任翰林学士,充任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接受王命,他拿着符节宣诏安抚,符合皇帝旨意,受到宠爱并赐予丝帛,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升任工部尚书,沿袭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退休。去世时,享年八十八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宣”。有论著几十篇。
【点评】文言文正确的阅读方法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初读全文,把握大意。这一步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内容,能读懂六七成即可。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中,需逐一落实试题涉及的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既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①携觞与赋诗。
称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销得:值得之意。②梁广:画家,善画海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拟人修辞形容春风有意,给大自然带来姹紫嫣红、勃勃生机,引得诗人携酒赋诗,欣赏春色。
B.唐人誉海棠花为“花中神仙”,颔联用“丽”“妖娆”二词高度概括了海棠花的美艳气质。
C.颈联中的“莫愁”为古诗词中的常见形象,李商隐在《马嵬(二)》中也写道“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二者含义基本一致。
D.此诗风格“清婉明白”,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15.本诗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海棠的神韵的。(6分)

【解答】(1)A.“首联运用拟人修辞形容春风有意,给大自然带来姹紫嫣红、勃勃生机,引得诗人携酒赋诗,欣赏春色”,表述有误。本首诗主要描写对象是海棠,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是全诗的总领。“用”字看似随意,却将春风写活了,着力打扮她,似乎春风也偏爱海棠,所以侧重点不在春风,而在海棠。
(2)本首诗特别之处在于对海棠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如第二联,侧重正面描写。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比如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衬托。那美丽勤劳能歌善舞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答案:
(1)A。
(2)①正面描写。诗人着意刻画了海棠“新著雨”、“欲开时”那种秘艳妖娆的丰姿神采,将花的形态和神的巧妙地表现出来。
②侧面衬托。莫愁女为欣赏海棠懒于梳妆,连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不肯动笔,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流连忘返,羡慕蝴蝶能栖息在海棠花上,都从侧面突出海棠花之美艳动人。
译文:
春风特别用心地把颜色涂匀,值得我携着酒杯并赋诗。
美丽的海棠最适宜刚刚下过一场雨,妖娆的姿态全在含苞欲放之时。
美女莫愁从窗口看见它,竟然懒于梳妆;丹青妙手梁广想画它,却也怕不能画出神韵而迟迟不肯下笔。
早晚饮酒赋诗,怎么也看不够,实在羡慕那蝴蝶能睡在花枝深处啊!
赏析:
在大自然的百花园里,海棠花素以娇美著称。春风仿佛着意吹来一种特别鲜艳的颜色染红她,打扮她。难怪惹得诗人郑谷为之销魂,禁不住要携酒对赏,赋诗称赞了。
大地春回,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尘垢洗尽,花色格外光洁鲜妍。此时此刻,诗人惊讶地发觉,“新著雨”的海棠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人们知道,海棠未放时呈深红色,开后现淡红色,它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刚着雨珠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明王象晋《群芳谱•花谱》),唐人誉之为“花中神仙”。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诗情画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联诗人又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末联写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留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抚弄而产生了艳羡之情,简直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从艺术家对海棠的审美活动中突出花之美与魅力,用的是一种推开一层、由对面写来的旁衬手法。这种手法从虚处见实,虚实相生,空灵传神,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真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前人谓“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正道出此诗的艺术特色。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序言中,琵琶女自叙“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辛酸处境,诗歌正文中最能体现这两句内容的诗句是“ , ”。
(2)《逍遥游》中,大鹏之所以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然后再向南飞,是因为“ , ”。
(3)同为送别之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重点字:绕)
(2)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重点字:翼)
(3)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字:转)
【点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