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四川省三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0-08-03
参考答案
1.A(绝对化。)
2.A(“长期战乱”应为“长期战乱导致士族及士族文化毁灭”,宋代成为平民社会的原因,还包括国家对百姓和城市管控的放松。)
3.B(A“其财富都转移到了平民手中”推断错误;C强加因果;D唐只是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4.A(“就往往会束手无策”错误。)
5.C(“正是因为经历了,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提升”说法有误。)
6.①政府方面:态度重视,党中央总揽全局,各级政府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组织联防联控。②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③民众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7.B(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是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错误。作者在文中多处描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和吃法,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并非“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
8.①内容上:形象生动地介绍了炒米是百姓普遍的吃食以及背后的温暖情谊。②结构上:文章开头以《板桥家书》中的话引出下文对炒米的叙述。③效果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吃炒米这一风俗具备雅趣。(每点2分)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大,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内容看,“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写出炒米的普遍、方便,“佐以酱姜”写出吃法的多样性,“最是暖老温贫之具”写出食物背后的温暖情谊;从结构看,文章的下文写炒米的相关事情,此段引出后面的相关内容;从效果看,此段处于文章的开头,同时又引用古人的说法,起到了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的作用。
9.①作者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细节,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②作者写祖母用柚子壳舀炒米这一细节,既介绍了柚子壳这独具特色的家乡舀炒米的工具,又表现了他对祖母的怀念之情。③写在红十字会躲避打仗的一晚,作者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他的幽默达观、淡定从容。(每点2分)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这篇文章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内容,将笔力集中于日常的小事上,但是恰恰在这些小事中,流露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文章第3段写祖母用柚子壳舀炒米这一细节,既为读者展示了家乡独具特色的舀炒米工具,又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之情蕴藏在其中。作者所写之事都是平常琐事,但在这细腻的笔触中表达了他对生活、对祖母的热爱之情。
10.D(“无能复振”的意思是不能再次振兴,“以为朝廷无能”是误解,故排除C项。“贼骑不过京西”是主谓宾结构,“不过京西”讲不通,故排除A项。“耸动”是动词,“各治勤王之师”是动宾结构,“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句法混乱,故排除B项。答案为D项。)
11.C(水利是由工部负责的,工部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12.B(“同僚纷纷上奏朝廷举荐他”错。原文“同僚阁笔推之”的意思是同僚都放下笔推举郑畋,让他拟写诏书。)
13.(1)右丞郑薰是令狐绹的同党,收集郑畋的旧事审查上奏,不让郑畋进入尚书省。
(2)天色渐晚,岐军四面围拢上来,在龙尾陂追赶并攻击敌人,敌人扔下兵器自行溃逃,被斩杀的数以万计。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评分标准】(1)关键词“摭”(拾取,收集)、“覆”(审查)各1分,判断句1分,句子大意2分。(2)关键词“晡”(傍晚)、“委”(丢弃)、“兵仗”(兵器)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郑畋字台文,是荥阳人。十八岁考中进士,出仕任汴宋节度推官。二十二岁时,吏部选官调职,又因考中书判拔萃科而被授任渭南尉、直史馆事。大中朝时,白敏中、令狐绹相继执政十多年,向来与李德裕互相憎恨,几是李德裕的亲近故旧大多遭到废黜屏斥,郑畋很长时间不能担任官职。咸通年间,令狐绹出朝任地方长官,刘瞻镇守北方边塞,征召郑畋为从事。郑畋进入朝中做了虞部员外郎。右丞郑薰是令狐绹的同党,收集郑畋的旧事审查上奏,不让郑畋进入尚书省。郑畋又出朝担任从事。咸通九年,刘瞻担任宰相,推荐郑畋为翰林学士,转任户部郎中。后郑畋升任中书舍人。威通十年,朝廷的军队讨伐徐州,朝廷拟写的诏书交错纷杂,郑畋挥笔书写,文思泉涌,一动笔就不需要停下来思考,所言都能切中要旨,同僚都放下笔推举他(写诏书)。僖宗乾符五年,黄巢从曹州、郓州起兵。乾符六年,攻陷安南府并占据了它。广明元年冬天,敌人攻陷京城,僖宗离京出行。郑畋搜罗兵车增补士兵,修缮兵器,整修城池营垒。拿出全部的家财分给士兵,白天晚上都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中和元年二月,贼将尚让、王璠率领五万士兵,想要攻打凤翔。郑畋预先知道敌人到来,命令大将李昌言等人埋伏在要害之地。敌人认为郑畋是儒生,步兵骑兵长驱直入,军队涣散不整。郑畋带领几千精锐的士兵,在高冈上列阵,虚立了很多旗帜,绵延几里。(在)距离敌人十多里(的地方),击鼓摆开阵式。敌人不知道朝廷军队的多少,才开始想整兵列阵,后面的军队还没有到,而李昌言等指挥伏兵袭击敌人,敌人大乱。天色渐晚,岐军四面围拢上来,在龙尾陂追赶并攻击敌人,敌人扔下兵器自行溃逃,被斩杀的数以万计。当时京城周围各镇的禁军还有数万,叛贼黄巢攻占京城后,禁军无处归附。郑畋秉承皇帝旨意进行招抚,各镇将校都聚集到岐阳。郑畋分发财物来凝聚人心,与他们结盟起誓,约定救助王室。又向天下传布檄文。当时皇帝在西南,书信传递被阻断,大家都以为朝延不能再次振兴。等到郑畋发布檄文,各藩镇受到震动,各自整治救援朝廷的军队,黄巢听说后大为恐惧。从此敌人的骑兵再也没有越过京西。这年冬天,郑畋突然得病,后来逝世于郡舍,时年五十九岁。
14.B(“对比手法”错误,颔联没有运用对比手法,而是以动衬静,用钟声和鸟鸣反衬环境的幽静。)
15.【参考答案】①地位的显达。“洞门高阁”“余晖”写郭给事深受皇恩普照;“桃李阴阴”突显郭给事桃李满天下,而“柳絮飞”意指其门生飞扬显达。②政绩卓著。颔联暗喻郭给事政绩卓著,时世太平,衙内清闲。③不辞辛劳。颈联写郭给事早晨穿着盛装朝拜,傍晚捧着诏书向下宣达,兢兢业业,不辞辛劳。
16.(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3)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17.D(删繁就简:删去多余的文字或内容使简明扼要。去芜存菁:去除杂乱,保留菁华。语境强调的是魏良辅在昆腔发展上的成就,应用“去芜存菁”。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语境说的是魏良辅功劳很大,不能被忽略,应用“抹杀”。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从语境看,应用“脍炙人口”。扛鼎之作: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语境说的是《牡丹亭》是汤显祖最重要的作品,应用“扛鼎之作”。故应选D。)
18.D(解答此题,要注意括号前后的语境,括号前说“他苦心钻研”括号后说“这个功劳”,说明括号内所填语句说的是魏良辅在昆腔上的贡献。分析选项内容可知,“提高了昆腔的艺术水平”“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的前提是“改良了昆腔”,所以应选D 。)
19.A(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发现,语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比魏良辅稍晚,梁伯龙与他齐名”结构混乱,从后文来看,“他”指的是魏良辅,“比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的都应是梁伯龙;二是语序不当,“第一部”应放在“创作”之后。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只有A项完全修改正确。)
20.【参考答案】①一些失去视力的病人  ②以特殊的视觉方式感知外界信息 ③拥有盲视力的人究竟看到的是什么(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①处,由横线后的“眼睛看不见”“这些病人”可推知此处应填“一些失去视力的病人”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横线后的“视觉现象”,再结合整个语段的意思,可推知此处应填“以特殊的视觉方式感知外界信息”之类的内容。第③处,需要填写的是一个问句,根据横线后博士的话可推知此处是问“拥有盲视力的人究竟看到的是什么”之类的内容。
21.【参考答案】军队增派医护人员到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和湖北省保健院光谷院区抗击新冠肺炎,根据医院容量和建设进度,首批已达武汉。(5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梳理文段,筛选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新闻想要传达的内容。分析材料可知,最关键的是“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将增派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具体地点是“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方式是“分批投入支援”,目前“首批力量1400人于2月13日抵达武汉”,将这些关键信息归纳整合,在题目要求的字数范围内表述出来即可。
22.【参考立意】①要尊重和理解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②要树立安全意识,杜绝各类安全隐患。③负重前行。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