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0-08-12
三、古诗文阅读
9.(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金石录后序①(节选)
(宋)李清照
       冬十二月,金寇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
       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入故李将军家。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璧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余遂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耶!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注】①《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本文节选自李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尽委弃 委:舍弃
B.卜居土民钟氏舍 卜:选择
C.装卷初就,芸签缥带 就:成就
D.不足以享此尤物耶尤 物:珍奇之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十去其七八 吾其披发左衽矣
B.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 因之以饥馑
C.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D.乃理之常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在流离之间看着自己与丈夫赵明诚收集的文物不断流失,不由发出文物得难失易的感慨,触发死生与得失之思。
B.行文按时间顺序,围绕金石书画的得失与情感变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时而记叙,时而描写,时而抒情,时而议论。
C.文章以北宋南渡史实为背景,叙写自己的金石字画流失佚亡的过程,从个人得失中感受到家国之悲,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D.文章体例虽属于序文类,内容与自叙文相似,笔法上则多用散笔,随写自身凄苦郁闷的晚境,不求其工而文自工。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②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
10.(6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忆幼子①
杜甫
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
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
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
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

[注]①作于公元757年“安史之乱”时,杜甫身陷长安。骥子为其幼子宗武小名,当时在鄜州老家。
(1)本诗章法严密,颔联“别离”“   ”分别与首联“   ”“莺歌暖正繁”照应。
(2)诗题为“忆幼子”,作者如何表达对幼子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分析。
11.(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
材料三:
       司马牛①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
【注】①相传司马牛的哥哥是宋国大夫司马向魋(tuí),又称桓魋,参与宋国叛乱,失败后逃跑,司马牛也被迫离宋逃亡到鲁。
(1)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的“弟”是   的意思,材料三中加点的“独亡”是   的意思。
(2)材料三中司马牛为什么“忧”?如何理解子夏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三、默写.
12.(10分)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少焉,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2)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蜀道难》)
(4)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水击三千里,   ,   。(庄子《逍遥游》)
四、作文
13.(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截至2015年12月1日,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190余万人。
       近期,某地开展关于中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有20%喜爱与支持民族文化产品,28%喜爱外来文化产品,52%表示无所谓。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