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08-19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社会。
②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下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含郎,暮登天子堂”,火箭式升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③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④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易位。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原来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⑤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唐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⑥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宋朝皇帝们的制度设计,是使全社会通过文字而不是刀枪进行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其他功名利禄之途关闭,只留下科举这一扇门。他们不仅废除了唐代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而且打破了唐代科举考试的门第限制,让所有人都能走进考场。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为业者,也能赴试。对于那些拿不起路费的穷人家孩子,国家还给他们应试补贴。
⑦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即使是最开明的唐代也是如此。然而由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宋太祖于乾德三年颁布诏令废除夜禁,里坊制也名存实亡。宋代城镇里面基本可以随处开设商铺,因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商业街,小商贩也可在各处叫卖,城市景观较以前大变。《清明上河图》就是里坊制消亡以后城市面貌的反映。
⑧这些现象都显示,从唐到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由等级森严、阶层固化的不自由的社会,向一个更自由、更平等因而也更合理的社会转变。
(选编自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平民的盛世:宋代》)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以前的老百姓想要进入上层社会,只能选择起兵造反或是疆场立功的道路。
B.从中唐开始的战乱最终导致传承多代的世家分崩离析,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
C.在宋代,社会上下阶层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在科举、婚姻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D.宋代的平民社会比“贵族—士族”社会更自由和平等,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宋代成为平民社会的两个原因:长期战乱和科举制成熟。
B.文章将唐宋两代科举进行了比较,突出了宋代科举是入仕最主要的制度性渠道。
C.文中引用宋代的谚语,是为了证明在宋代社会,门阀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D.文中“原子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士族和士族文化整体毁灭后的社会混乱局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富不过三代”是说富贵家族传家不超过三代,其财富都转移到了平民手中。
B.里坊制有利于国家对城市的管制,体现了国家对城市平民生活的严格控制。
C.宋代重视科举教育,不提倡武力,因此宋代的城市比唐代更自由、更繁荣。
D.宋代以前包括唐朝都是属于世袭的贵族社会,宋以后才真正进入了平民社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7日上午,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顺利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作为观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珠峰始终在运动,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术赋能。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地球之巅,同时也抵达了一种精神高度。
(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科学的探索,精神的高度》,2020年5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二:
世人对珠峰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在几十年的历程中,我国测绘工作者对珠峰进行过6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先后于1975年和2005年两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得到了国际公认,为全球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上一次珠峰高程测量已过去15年,珠峰高度是否发生改变,是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要解答的课题。相比以往,这次测量更加深入、系统,测量结果不仅可应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的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也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摘编自《中国力量!揭秘珠峰登顶背后的越野故事》,2020年5月28日人民网)
材料三:
尼泊尔曾以“中国没有登顶珠穆朗玛峰,没有留下登顶证据”为由,不承认珠穆朗玛峰是两国国界。面对领土主权问题,中国登山队克服千难万险,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世界上首次有人从北坡登顶,但由于缺乏影像资料,这次登顶不被西方国家认可。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新一代登山队员重整旗鼓再次登顶,并重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为8848.13米。电影《攀登者》以真实历史事件再现的方式,向观众诠释了“为国登顶,寸土必争”的强烈爱国情怀,引发观众思考什么是爱国、为什么爱国和怎样爱国。
(摘编自张君,刘超言《中国登山冒险电影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表达——以《攀登者》为例》)
材料四:
在三大运营商的珠峰5G之战中,华为不仅和中国移动携5G上珠峰,还夹带了华为4K高清摄像机HoloSensSDC。这台摄像机完成直播的一个必须条件就是5G覆盖,其永远在线、一键调优、故障一键定位等特点仿佛就是为高海拔地区直播而设计的。小米在这场珠峰营销战中表现格外活跃。早在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时,小米就发布微博称,小米10将全程助力此次珠峰高度复测。据悉,小米10是小米冲击高端手机的首款产品。除了通信设备,从登山设备到吃穿用度,到处都可见赞助商的身影:三元为登山队员提供牛奶;乐虎提供运动饮料;探路者提供登山装备……三大运营商纷纷在快手上展开珠峰慢直播,全天候展现珠峰的日出日落、阴晴雨雪。
(摘编自《登顶背后:一场不动声色的营销暗战》,2020年5月28日北京商报)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技为珠峰高程测量更加深入、系统提供保障条件,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B.精确测量珠峰高度将有助于我国对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研究。
C.北斗导航、5G通讯技术以及高科技登山装备,使得本次珠峰登顶更为顺利。
D.华为高清摄像机、快手直播平台能让民众及时、便捷地看到此次登顶过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冷静详实地陈述了我国登顶珠峰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这一历史性事件。
B.材料二从测量目的、历程和成果等角度说明今年珠峰高程测量的原因和意义。
C.材料三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攀登者》再现的历史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
D.材料四描述商家围绕登顶的营销,反应出本次登顶珠峰的科技和商业特色。
6.1960年至2020年,40年间中国开展了三次珠峰高程测量。根据材料概括这三次测量工作在意义上的不同之处。(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雕侠侣(节选)
金庸
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过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
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
说话之间,又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锹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黄药师怒道:“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
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队列在右侧。阵势布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万人队围住了高台。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牌手、长矛手、斩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
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
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是一男一女。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么?甚么事?”黄蓉脸色惨白,颤声道:“是襄儿,是襄儿。”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
黄蓉道:“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么奸计了?”
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
郭靖又惊又怒,问道:“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黄蓉道:“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分心,没说此事。”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
一灯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只恨恨的道:“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她给蒙古兵烧死了干净。”
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众人一见,无不大惊。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袍,正是金轮法王,另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
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大声叫道:“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都来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得父亲声音,喜叫:“爹爹,妈妈!”
法王说道:“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三思。”
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点火。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
他久在蒙古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当下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
郭靖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透胸而过。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众蒙古兵齐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郭靖道:“走罢!”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头。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
注:黄药师、郭靖、黄蓉、一灯、朱子柳等人为侠义之士。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
B.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点。
C.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
D.本文通过一连串的射箭动作描写,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
8.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9.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6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社会。
②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下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含郎,暮登天子堂”,火箭式升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③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④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易位。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原来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⑤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唐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⑥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宋朝皇帝们的制度设计,是使全社会通过文字而不是刀枪进行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其他功名利禄之途关闭,只留下科举这一扇门。他们不仅废除了唐代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而且打破了唐代科举考试的门第限制,让所有人都能走进考场。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为业者,也能赴试。对于那些拿不起路费的穷人家孩子,国家还给他们应试补贴。
⑦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即使是最开明的唐代也是如此。然而由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宋太祖于乾德三年颁布诏令废除夜禁,里坊制也名存实亡。宋代城镇里面基本可以随处开设商铺,因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商业街,小商贩也可在各处叫卖,城市景观较以前大变。《清明上河图》就是里坊制消亡以后城市面貌的反映。
⑧这些现象都显示,从唐到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由等级森严、阶层固化的不自由的社会,向一个更自由、更平等因而也更合理的社会转变。
(选编自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平民的盛世:宋代》)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以前的老百姓想要进入上层社会,只能选择起兵造反或是疆场立功的道路。
B.从中唐开始的战乱最终导致传承多代的世家分崩离析,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
C.在宋代,社会上下阶层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在科举、婚姻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D.宋代的平民社会比“贵族—士族”社会更自由和平等,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宋代成为平民社会的两个原因:长期战乱和科举制成熟。
B.文章将唐宋两代科举进行了比较,突出了宋代科举是入仕最主要的制度性渠道。
C.文中引用宋代的谚语,是为了证明在宋代社会,门阀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D.文中“原子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士族和士族文化整体毁灭后的社会混乱局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富不过三代”是说富贵家族传家不超过三代,其财富都转移到了平民手中。
B.里坊制有利于国家对城市的管制,体现了国家对城市平民生活的严格控制。
C.宋代重视科举教育,不提倡武力,因此宋代的城市比唐代更自由、更繁荣。
D.宋代以前包括唐朝都是属于世袭的贵族社会,宋以后才真正进入了平民社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7日上午,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顺利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作为观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珠峰始终在运动,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术赋能。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地球之巅,同时也抵达了一种精神高度。
(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科学的探索,精神的高度》,2020年5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二:
世人对珠峰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在几十年的历程中,我国测绘工作者对珠峰进行过6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先后于1975年和2005年两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得到了国际公认,为全球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上一次珠峰高程测量已过去15年,珠峰高度是否发生改变,是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要解答的课题。相比以往,这次测量更加深入、系统,测量结果不仅可应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的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也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摘编自《中国力量!揭秘珠峰登顶背后的越野故事》,2020年5月28日人民网)
材料三:
尼泊尔曾以“中国没有登顶珠穆朗玛峰,没有留下登顶证据”为由,不承认珠穆朗玛峰是两国国界。面对领土主权问题,中国登山队克服千难万险,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世界上首次有人从北坡登顶,但由于缺乏影像资料,这次登顶不被西方国家认可。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新一代登山队员重整旗鼓再次登顶,并重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为8848.13米。电影《攀登者》以真实历史事件再现的方式,向观众诠释了“为国登顶,寸土必争”的强烈爱国情怀,引发观众思考什么是爱国、为什么爱国和怎样爱国。
(摘编自张君,刘超言《中国登山冒险电影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表达——以《攀登者》为例》)
材料四:
在三大运营商的珠峰5G之战中,华为不仅和中国移动携5G上珠峰,还夹带了华为4K高清摄像机HoloSensSDC。这台摄像机完成直播的一个必须条件就是5G覆盖,其永远在线、一键调优、故障一键定位等特点仿佛就是为高海拔地区直播而设计的。小米在这场珠峰营销战中表现格外活跃。早在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时,小米就发布微博称,小米10将全程助力此次珠峰高度复测。据悉,小米10是小米冲击高端手机的首款产品。除了通信设备,从登山设备到吃穿用度,到处都可见赞助商的身影:三元为登山队员提供牛奶;乐虎提供运动饮料;探路者提供登山装备……三大运营商纷纷在快手上展开珠峰慢直播,全天候展现珠峰的日出日落、阴晴雨雪。
(摘编自《登顶背后:一场不动声色的营销暗战》,2020年5月28日北京商报)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技为珠峰高程测量更加深入、系统提供保障条件,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B.精确测量珠峰高度将有助于我国对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研究。
C.北斗导航、5G通讯技术以及高科技登山装备,使得本次珠峰登顶更为顺利。
D.华为高清摄像机、快手直播平台能让民众及时、便捷地看到此次登顶过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冷静详实地陈述了我国登顶珠峰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这一历史性事件。
B.材料二从测量目的、历程和成果等角度说明今年珠峰高程测量的原因和意义。
C.材料三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攀登者》再现的历史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
D.材料四描述商家围绕登顶的营销,反应出本次登顶珠峰的科技和商业特色。
6.1960年至2020年,40年间中国开展了三次珠峰高程测量。根据材料概括这三次测量工作在意义上的不同之处。(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雕侠侣(节选)
金庸
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过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
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
说话之间,又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锹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黄药师怒道:“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
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队列在右侧。阵势布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万人队围住了高台。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牌手、长矛手、斩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
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
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是一男一女。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么?甚么事?”黄蓉脸色惨白,颤声道:“是襄儿,是襄儿。”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
黄蓉道:“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么奸计了?”
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
郭靖又惊又怒,问道:“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黄蓉道:“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分心,没说此事。”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
一灯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只恨恨的道:“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她给蒙古兵烧死了干净。”
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众人一见,无不大惊。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袍,正是金轮法王,另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
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大声叫道:“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都来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得父亲声音,喜叫:“爹爹,妈妈!”
法王说道:“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三思。”
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点火。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
他久在蒙古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当下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
郭靖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透胸而过。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众蒙古兵齐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郭靖道:“走罢!”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头。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
注:黄药师、郭靖、黄蓉、一灯、朱子柳等人为侠义之士。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
B.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点。
C.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
D.本文通过一连串的射箭动作描写,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
8.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9.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6分)